第55章 远征军抗命

bookmark

远征军抗命不但英美震惊,就连重庆也震惊不已,蒋介石立即严令远征军调集兵力支援,否则严厉查办,要不是现在战争正在紧要关头,他们早就将卫立煌免职了。

王汉章这次收到电报,没有直接说不行,而是分析了一下远征军无兵可派的原因。

后世他人都认为日军的作战能力十分的强大,经常一个鬼子兵能打10个中国军队,并且拿出每次战斗的战损来说明,但是王汉章认为鬼子整体的战斗力量和单兵实力确实优于中国军队,不过国军并没有大多数人认为的那样弱,或者说日军没有大家认为的那样强。

分析历次战役,即使按照最极端的战报数据来看,抗战期间国军与日军的损失比也不会超过1:10,而抗战时期的统计数据告诉我们,接近八成的国军都死于撤退途中,而战斗中伤亡的八成又都是由于飞机和大炮。换句话说,只要国军还在坚持战斗而没有崩溃,日军又没有使用重火力(尽管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那么日军与国军的伤亡比应该是差不多2:1(拼刺刀除外,国军这方面的训练一直不重视。),当然这也与国军都是防守、日军都是进攻有很大关系,进攻一方的伤亡总是会更大一些。但是至少能够证明国军还是不必日军差那么多的。

而关于国军撤退导致巨大伤亡的问题,一是国军(尤其是中央军)不会撤退,一退就乱、一乱就垮,原因大概是他们此前甚少这样的经历;二是国军良莠不齐,而中国人的从众从上心理又强,只要有人(尤其是军官,这方面国军与日军的差距远较士兵更大,尤其是汤、刘等几个老蒋爱将。)一开始逃,大家也就跟着逃了,而日军普遍战斗意志较强(简单来说,就是国军的精锐并不弱于日军精锐,但国军里面的垃圾远远不如日军中的垃圾......),又有严酷的军法与军官们的以身作则,所以溃败极少。

综合起来说国军只要能顶住攻势,在武器装备相同的情况下,就算有从众的意外,中国军队也不会比日军弱多少,现在远征军的武器装备是要优于日军的,只是武器弹药并补充足,所以放不开手脚,从这近一个月的作战情况来看,士兵作战能力和意志十分的顽强,一直在进攻,如果停下来的话,或者远征军调走了三分之一,那么后方要是被日军插一刀,很可能导致远征军的溃败,这以溃败就没人能收拾的了。

如果远征军溃败,那么山下奉文绝对不会留着这样一支部队返回后方重整再战,到时候丢的不仅仅是缅甸,同时还有三十万中国最精锐的将士。

王汉章将自己的分析发给了蒋介石,同时让每个远征军都清楚的知道远征军的弱点,王汉章最后有两个建议。

第一个方案,让英美支持更多的物资,如果物资够,那么远征军很快就能围歼东线的日军主力或者把日军赶下海,到时候远征军一部与日军隔着怒江(萨尔温江)对峙,保证东线的安全,在抽调一支至少12万人的军队进攻印度的日军,只要英美保证日军得不到大量的补给,解决应该不会有很大的问题,另外王汉章认为英军说日军有10万,王汉章认为夸大其词,一定是英国人被日军偷袭,不好意思承认,说以找了各种借口来掩饰自己,至少英国人那么爱面子,而且一直都市这样做的,因此英国人的话不可信。

第二个方案,远征军抽调2个师,另外王汉章训练的5万新兵开赴印度,但是这些人除了远征军的两个师大不了仗,所以可以让他们留在因帕尔等地防御鬼子偷袭,在因帕尔的英军则全部移师越过恒河对日军主力作战,王汉章认为日军顶多5万人马,英军肯定是被印度人的响应和之前被日军吓破了胆,要是英军连五万日军还打不过,那就没办法了。

另外王汉章劝告蒋介石,如果缅甸失守,不但三十万精锐损失殆尽,另外三十万的人员装备也会损失殆尽,还有就是英美许诺再多的东西,缅甸被占据,那么他们怎么给中国送过来呢,还有就是山下奉文要是突破了缅甸,定然不会坐视印度的日军存亡不理,山下奉文必然会全力挥军进攻印度,到时候日军就有十几万人,印度人早就想早英国人的反,要是有这么多日军帮忙,英国人就只有灰溜溜的撤离印度,英国人离开印度还可以去欧洲,非洲,美洲、澳大利亚,可是中国能去哪里。

如果日军和德军会师中东,中国从哪里获得外援呢,苏俄可是跟鬼子签订了互不侵犯的协议,苏俄绝对不会援助武器物资给中国。

到时候日军就真的能集中力量进攻中国,那个时候日军只要大量的武装印度人进攻西藏甚至直接来缅甸进攻中国,中国怎么办,恐怕只有投降一条路了,因此保住缅甸,不但能保住印度,更能保住中国,上面两个方案,英国人只能从中选择一个,要想远征军在没有打不败缅甸日军主力之前抽调大部兵力去给他们打仗,没门,那还不如直接把军队撤回国内更加的安全。

王汉章不但把电报发给了蒋介石和军政部,另外直接转告给史迪威,英美怎么选择都无所谓,如果中国注定要亡国,那么也应该由中国人自己来选择,王汉章还直接挑明英美要是当初能全力支援物资给远征军,那么日军肯定不会冒险派兵偷袭印度。

山下奉文定然是认为印度是英军必救之地,所以在印度来一刀,想让英国人迫使中国军队救援印度,从而突破缅甸,再挥师入印,这种小把戏骗骗三岁小孩可以,但是想骗远征军是不可能的……

王汉章和史迪威说了一个小时,但是表达的意思很清楚,远征军不会放弃打败缅甸日军的,如果要是英美断绝物资,远征军就直接撤回中国。

史迪威也来不及细想,他现在立马得把情况报告白宫,自从上次袒护英军,欺骗远征军之后,史迪威完全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顾问了,中国没有人听他的,除了他的那个警卫连之外。

蒋介石很快就收到了王汉章发回的电报,细看王汉章的分析,确实非常的有道理,远征军三十万人马才能对日军占据优势,士兵的心理上也认为自己有三十万人马,鬼子才十万人马,我们的武器还要先进些,要是军队一下子少了7、8万,那么防御会出现很大的漏洞,如君要是穿插一下,就会彻底打乱远征军额部署,那远征军就会直接溃败了,细想历次会战莫不是如此。

还有就是缅甸要是真的失守了,英美的许诺还真的是空口白话,靠飞机能运送多少呢!另外王汉章分析缅甸失守后,印度不保,蒋介石也局的很有道理。

日军已经有一支在印度,又有印度人帮忙,要是缅甸失守印度的英军就会遭到夹击,到时候英国人必然守不住,到时候英美许诺的物资,恐怕连飞机都运不过来了,难道米国的飞机能从美国直接运过来吗!

细想还是保住缅甸更为重要,就算保不住,远征军的精锐之师和武器装备还在,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蒋介石感觉自己被英美忽悠了,同时不得不佩服王汉章确实很聪明。

蒋介石立即召见了英美大使,将远征军的顾虑告诉两国大使,并告诉远征军拒绝接受救援任务,除非缅甸的日军被击败,否则就算现在这个时候,蒋介石也没办法了,又不能在这紧要关头撤换将领,要处置抗命的人也饿等战争结束之后。

英美没想到突然来了这么一档子事情,好好的计划被破坏了,但是远征军拒绝接受救援,现在谁也没办法了,威胁也威胁不了,远征军一直被英国人设计陷害,早就怀恨在心了,能答应救援已经很不错了,尽管两个方案差强人意。

第一个方案,谁知道远征军什么时候能够打败仰光的日军,十天还是半个月呢,第二个那跟没有中国军队有什么区别,还白白的把中国军队请过来,管吃管住,到时候要请走恐怕优势一大笔花费,没准还请不走。

两国领导人对远征军恨之露骨,特别是对王汉章、卫立煌等几个高级将领,实在太无耻了,居然在这个时候拆台。

wωw. тtkan. C〇

不过他们也没想想,这叫拆台吗,明明是他们一直在拆远征军的台,他们要是不拆台,远征军何至于这么被动,日军也许根本不可能进攻到印度,缅甸要是稳定,日军要横跨东印度洋进攻印度无疑是自寻死路,不过这个时候其实也差不多,山下奉文也够狠的,动一下就是几万人的大手笔,王汉章稍稍有些佩服。

看印度人那股得瑟劲,山下奉文是赌对了,幸亏这个时代有自己,要不然中国必然上当,到时候之前的一切都可能毁于一旦。

第26章 果敢土司第16章 变故第21章 犹太人的盘算(二)第20章 抢滩登陆第45章 得民心得天下第62章 大幕拉开第29章 工业计划第17章 核武器第18章 美国人的决定第70章 轰炸美军舰队(下)第13章 夺取温都尔汗第66章 目标非洲第2章 ,三巨头会议(中)第58章 局势转安第4章 德国人第53章 民族未来(下)第6章 领土谈判第8章 围歼113联队第16章 工业体系第60章 海战第12章 导弹攻击第58章 橡树行动(二)第51章 日本对华宣战第55章 远征军抗命第12章 大秦立国第37章 中东战争(一)第6章 深入会谈第21章 胜利的曙光第44章 登陆阿尔巴尼亚第3章 ,三巨头会议(下)第56章 他们不淡定了第62章 冬季攻势(二)第60章 海战第21章 海军歼灭之战第46章 见龙云(一)第7章 潜艇绞杀(下)第27章 瘟疫来了第17章 轰炸珍珠港第42章 这就叫卑鄙无耻第21章 进攻克孜勒第62章 冬季攻势(二)第12章 大秦立国第56章 嫁给中国男人第62章 冬季攻势(二)第44章 阿拉山口大轰炸第46章 突击小分队第39章 灭印度第50章 御前决议第47章 大德尔塔会战第48章 准备第51章 冬眠第24章 石油大骗局第21章 上流社会的宴会第3章 被坑的总是我们第9章 打垮56师团第37章 局势微妙第24章 缅甸计划开始第40章 山下奉文的反思(上)第42章 毒气战第34章 犹太真的要建国了第59章 山下奉文遁逃第54章 日本人的狂欢第28章 中苏领土谈判第25章 御前计划第45章 阿拉斯加阴霾第14章 日苏谈判第11章 英、日的对策第9章 摩托鱼雷艇的悲情第30章 印尼人的恶梦第10章 全歼56师团第24章 ,希特勒死了第7章 冷枪冷炮战第57章 大寒冬第59章 蒋介石翻脸第49章 白人联合第27章 卑鄙无耻的英国人又来了第31章 仰光大屠杀(中)第9章 初战告捷第26章 轰炸勘察加第9章 为了德意志,杀第8章 裕仁的最终目的第38章 缴获航母第20章 犹太人的的盘算(一)第21章 进攻克孜勒第57章 橡树行动(一)第48章 准备第12章 大秦立国第59章 橡树行动(三)第67章 斯普鲁恩斯的发现第20章 库伦大会战,胜!第15章 进军唐努乌梁海第28章 峰回路转第50章 下定决心第44章 登陆阿尔巴尼亚第30章 仰光大屠杀(上)第54章 追击麦克阿瑟第17章 再歼日军整师团第26章 借一万亿美元第57章 你坑我、我坑你第41章 中东动乱前
第26章 果敢土司第16章 变故第21章 犹太人的盘算(二)第20章 抢滩登陆第45章 得民心得天下第62章 大幕拉开第29章 工业计划第17章 核武器第18章 美国人的决定第70章 轰炸美军舰队(下)第13章 夺取温都尔汗第66章 目标非洲第2章 ,三巨头会议(中)第58章 局势转安第4章 德国人第53章 民族未来(下)第6章 领土谈判第8章 围歼113联队第16章 工业体系第60章 海战第12章 导弹攻击第58章 橡树行动(二)第51章 日本对华宣战第55章 远征军抗命第12章 大秦立国第37章 中东战争(一)第6章 深入会谈第21章 胜利的曙光第44章 登陆阿尔巴尼亚第3章 ,三巨头会议(下)第56章 他们不淡定了第62章 冬季攻势(二)第60章 海战第21章 海军歼灭之战第46章 见龙云(一)第7章 潜艇绞杀(下)第27章 瘟疫来了第17章 轰炸珍珠港第42章 这就叫卑鄙无耻第21章 进攻克孜勒第62章 冬季攻势(二)第12章 大秦立国第56章 嫁给中国男人第62章 冬季攻势(二)第44章 阿拉山口大轰炸第46章 突击小分队第39章 灭印度第50章 御前决议第47章 大德尔塔会战第48章 准备第51章 冬眠第24章 石油大骗局第21章 上流社会的宴会第3章 被坑的总是我们第9章 打垮56师团第37章 局势微妙第24章 缅甸计划开始第40章 山下奉文的反思(上)第42章 毒气战第34章 犹太真的要建国了第59章 山下奉文遁逃第54章 日本人的狂欢第28章 中苏领土谈判第25章 御前计划第45章 阿拉斯加阴霾第14章 日苏谈判第11章 英、日的对策第9章 摩托鱼雷艇的悲情第30章 印尼人的恶梦第10章 全歼56师团第24章 ,希特勒死了第7章 冷枪冷炮战第57章 大寒冬第59章 蒋介石翻脸第49章 白人联合第27章 卑鄙无耻的英国人又来了第31章 仰光大屠杀(中)第9章 初战告捷第26章 轰炸勘察加第9章 为了德意志,杀第8章 裕仁的最终目的第38章 缴获航母第20章 犹太人的的盘算(一)第21章 进攻克孜勒第57章 橡树行动(一)第48章 准备第12章 大秦立国第59章 橡树行动(三)第67章 斯普鲁恩斯的发现第20章 库伦大会战,胜!第15章 进军唐努乌梁海第28章 峰回路转第50章 下定决心第44章 登陆阿尔巴尼亚第30章 仰光大屠杀(上)第54章 追击麦克阿瑟第17章 再歼日军整师团第26章 借一万亿美元第57章 你坑我、我坑你第41章 中东动乱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