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英国人撤离

bookmark

缅甸的木材多,特别是适合做枪托的硬木到处是,因此步枪节省宝贵的金属,枪托适应木质的,另外还有可折叠枪托的一款供特种兵使用,目前先这样,衍生产品将会根据发展的情况来。

王汉章的军工目前首先发展的是步枪,目前已经定型,只要生产就可以,另外重机枪王汉章打算仿制MG42通用机枪,冲锋枪仿制汤普森,如果技术人员有更好的当然也可以生产,只是目前在枪上面,由于技术、资金有限,所以暂时先不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研发。

火炮方面主要还是仿制,然后就是研发火箭炮,这样就可以集中力量发展最重要的火炮。

另外王汉章着重研制直升机,虽然自己一点都不懂,但是大概的理论和方向王汉章还是很清楚的,只要找到更多相关的科学家,技术人员,相信研制出来问题不大,至于发动机,王汉章已经拆了一架P-40和P51飞机,几个机械动力方面的学者和学生正在研究动力问题,王汉章也没有过多的要求,只是希望他们能够仿制出发动机,王汉章觉得这应该已经够难了,要求太多反而适得其反,所以先让他们摸索。

另外就是火箭筒的研发,这个东西小的可以打坦克,大的就是火箭了,今后可以直接发射,还可以有小型号的装在飞机或者直升机上面用来打飞机和坦克非常的有效,几乎可以达到百发百中。

1943年1月,历史上斯大林格勒战役大胜的苏俄此时还在苦苦支撑,不过德军也无力再战了,德国虽然做了很多调整,但是武器装备、士气等各方面的原因使得他们已经打不下去,苏俄依旧控制着斯大林格勒。

但是德军虽然打不下去,苏俄也没有能力反攻,战场主动权依旧牢牢的控制在德军手中,此事苏俄已经进入严冬,希特勒看大雪封路又封山,干脆停止攻击,等到开春冰雪融化再战。

严冬使得疲劳的德军战斗力更加的下滑,如果德军士气最高的时候战斗力是100的话,那么现在的战斗力从来没有超过过50,双方因此也就进入一个相持阶段,各自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反攻。

对于德军来说终于可以休息了,他们除了执勤,其他的都可以躲进温暖的营房烤火取暖。但是苏俄却不一样,他们大部分却要防止德军的偷袭,另外他们的物资紧缺,另外他们的士气更加的低落,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打败德军。

而欧洲东线战场停火,有不少的报纸开始嘘嘘王汉章了,之前王汉章分析苏俄能取得胜利,但是事实上顶多算是平手,很多人悲观的认为苏俄恐怕顶不住明年德军的进攻了。

斯大林也要求英美迅速从法国登陆,一起夹击德国,但是英国死活不同意,如今印度风雨飘摇,在本土安全得到保证之后,英国最想保住的是印度,英国高层一致认为印度绝对不能丢失,否则大英帝国就算打赢了战争也只能沦为二流国家了他们没办法从超级强国一下子沦为二流国家,他们接受不了。

而印度方面,日军的地盘现在越来越大,几乎日军所到之处,英军皆望风而逃,再说印度土著这回非常的勇猛。

话说甘地、尼赫鲁等人8月份反英之后被抓了起来,后来还是被放了出来,但是这次日军登陆印度之后,迅速的扶持了一个印度政权,甘地等人还没来得及逃跑就再一次被英军抓了起来,英国人逼迫甘地宣布不支持亲日印度政府,宣布他们不合法。但是看着这么喜人的成绩,一向推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甘地这次也支持武装夺取政权了。

甘地拒绝和英国人合作,英国人无奈,开始想以甘地等人的性命威胁印度人,甘地在印度被成为圣雄,威望无人能及。不过甘地却被一个印度人杀死了,而尼赫鲁稍后不久也逃跑了。

甘地一死,尼赫鲁就成了最大的受益者,因为在印度国大党当中除了甘地就是他的职位最高,权势最大。

甘地之死众说纷纭,印度人说是英国人杀死了他们的圣雄,英国人说甘地是被印度人杀死的,幕后凶手是尼赫鲁,尼赫鲁逃跑后不久,就抵达了日军控制区,这点就足以证明一切,肯定是尼赫鲁贪恋权势,所以杀了甘地,取代甘地。

西方媒体分析认为,甘地可能还没决定帮助英国还是日本,但是尼赫鲁已经等不及了,所以他指使自己的手下将甘地杀死,然后抵赖给英国人,而自己则可以凭借自己在印度的威望取代甘地,然后他投奔了日本,日本为了打击盟军,所以非常的需要一个威望非常高的人来做傀儡,尼赫鲁投奔正好。

目前印度反英政府在日军的帮助下,已经控制了恒河以南的孟加拉邦、奥里萨邦、恰尔肯德邦和他们西部额恰蒂斯加尔邦,另外南部的安德拉邦也有一部分落入日、印之手,可以说印度东海岸已经是日军的天下了。

日军不断的将缴获的武器弹药武装印军,同时不断的有印军受到日、印的宣传影响,纷纷加入尼赫鲁的反英政府,特别是甘地的死严重刺激了印度人,原本还在观望的印度人纷纷选择支持日本和反英政府。

日军和印军的兵力看似不占优势,武器装备也不占优势,但是所到之处到处是欢迎的印度人,而远征军和英军则陷入尴尬的境地,特别是远征军人生地不熟的,还有摸不准英国人的脉,使得远征军似乎很孤独,好在王汉章不时的发报提醒他们注意别让英国再次给出卖了。

日印军目前在南线的安德拉邦北部和西线的中央邦、马哈拉施特拉邦东部和英印中激战,印度人胜在人民的力量,所以尽管战场盟军占有一点优势,但是在战略上非常的被动,补给经常遭到袭击,哪怕是后方也是同样,查都没地方查,英国人怎么发火也没有用,现在英军源源不断的调遣阿拉伯地区的土著兵和那里的英军来平叛。

印度人的屡屡战场倒戈使得中英军队非常的被动,谁都不敢在相信印度兵了。

王汉章屡次劝说英国人对加尔各答的工业区进行轰炸,这里的工业区是印度的最大工业区,而且资源丰富,要是被印度人发展起来就够英国人受的了,不过英国人舍不得,他们发展了几百年,他们相信他们很快就能夺回来,要是炸毁了,那又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建起来,英国现在最缺物资了,他们根本舍不得炸毁。

王汉章对此真的很无奈,自己无能又守不住,留在那里资敌,这就是英国人,自私自利、傲慢自大的英国人,真有那个本事也不会从马来半岛一直缅甸,然后又逃到印度了。

王汉章已经可以想象英军的溃败了,远征军或许又要被陷害了,王汉章只得再一次提醒杜聿明,要是实在不行就撤回来,千万别被英国人算计了,英国人向来都喜欢来这一手,敌人还没倒下,早就开始算计盟友了。

而王汉章在缅甸也有计划,王汉章首先告知英国人,战场形势不乐观,还是把在印度各地的英国非军政人员撤离,免得再打败仗,这些人成为日军的俘虏,或许还会拿来要挟英国。

英国人接到王汉章的电报气的吐血这不是明摆着看不起英国吗,英国人心里暗暗发狠等局势安定下来要中国人好看,还有这十多万远征军,等英国的大部队到来,这些人立马就会成为炮灰。

不过英国人看看眼下的局势,印度人一边倒支持日本,所以局势还真的不好说,跟谁过不去也不能跟自己的国民过不去。

英国人最终还是决定将重要的军政之外的人员全部撤离,特别是雅鲁藏布江东边的英国人,这里虽然靠近缅甸,有中国军队驻扎,但是英国人从来不相信中国人,他们只相信自己,哪怕自己是那么的无能。

而王汉章也正是希望英国人撤离这一地区,只是不好意思直接开口罢了,也免得英国人发现了自己的图谋。没错王汉章希望将未来自己帝国的版图扩展到雅鲁藏布江,这是王汉章无论如何也要夺取的地方,控制了江东岸地区,王汉章才有安全感。

何况靠近藏南地区还有一大块油田,王汉章垂涎已久了,缅甸虽然有油田,但是量不大,现在边上有油田不占,难道要以后花钱买吗!因此无论从哪个方面说,王汉章都必须夺取雅鲁藏布江东岸所有的地盘,特别是战略上十分的重要。

王汉章看着英国人已经有动静开始平民、牧师等先行撤离,心中那个高兴,要感谢日本人啊,要不是日本人到印度插一脚,王汉章还不知道要怎么把这里抢过来呢,或许要推迟很多年了,现在英国人一撤,留下来权利真空,王汉章的人立马就会接过来,到时候在想办法把剩下的英国人找个借口排挤走。

第59章 山下奉文遁逃第31章 仰光大屠杀(中)第36章 彭德贝攻防战第17章 再歼日军整师团第55章 受降第59章 原子弹第65章 世界凌乱了第1 4章 策略第25章 工业发展第19章 苏军溃败第39章 诺曼底登陆第49章 导弹攻击第41章 山下奉文的反思(下)第3章 尼赫鲁也不傻第63章 夺取威克岛第30章 仰光大屠杀(上)第39章 中东战争(三)第64章 莫名其妙的东窗事发第51章 伊尔库茨克之战(下)第34章 看不起蒋介石第45章 文人第12章 大秦立国第24章 海战第55章 意大利投降第50章 德国对华宣战第42章 红魔第7章 唐刀第12章 导弹攻击第56章 他们不淡定了第48章 夺取塔纳诺河北第8章 确立合作第26章 邓尼茨的信条第4章 德国人第41章 民主抉择第18章 美国人的决定第65章 杜鲁门的盘算第46章 叛国贼的演讲第37章 各方的反应第34章 汉语编程第52章 民族未来(上)第56章 该出手时就出手第31章 德国人的背叛第45章 裕仁的考虑第44章 先发制人还是后发制人第35章 蒋介石哪里跑第9章 王汉章 的担忧第66章 世界震惊第24章 海战第1章 北太平洋的风声第29章 工业计划第38章 阳谋成第45章 阿拉斯加阴霾第5章 远征军不溃第18章 美国人的决定第49章 伊尔库茨克之战(上)第9章 为了德意志,杀第58章 普世价值第59章 印度人的救星第13章 夺取尼豪岛第15章 进军唐努乌梁海第49章 御前讨论第61章 转道日本第41章 日本又焦虑了第35章 还得鄙视蒋介石第56章 嫁给中国男人第10章 美国霸权主义的雏形第49章 导弹攻击第26章 借一万亿美元第9章 初战告捷第9章 初战告捷第47章 大德尔塔会战第20章 库伦大会战,胜!第12章 海上大战(下)第64章 斯大林的阴谋第56章 该出手时就出手第56章 嫁给中国男人第4章 斯大林,振作第53章 民族未来(下)第47章 戈培尔的反击第30章 会见戴维·本-古里安第9章 秘密会议第45章 阿拉斯加阴霾第38章 阳谋成第13章 夺取尼豪岛第43章 顾氏外交第30章 会见戴维·本-古里安第37章 局势微妙第54章 时间最短的百万人战争第2章 以钱换时间第57章 大寒冬第1章 高卢鸡的恐惧症第32章 到底还是美国人奸诈第51章 对日条约第48章 御前诉苦会第49章 开战第15章 进军唐努乌梁海第32章 仰光大屠杀(下)第55章 远征军抗命第33章 有何诡计第48章 夺取塔纳诺河北
第59章 山下奉文遁逃第31章 仰光大屠杀(中)第36章 彭德贝攻防战第17章 再歼日军整师团第55章 受降第59章 原子弹第65章 世界凌乱了第1 4章 策略第25章 工业发展第19章 苏军溃败第39章 诺曼底登陆第49章 导弹攻击第41章 山下奉文的反思(下)第3章 尼赫鲁也不傻第63章 夺取威克岛第30章 仰光大屠杀(上)第39章 中东战争(三)第64章 莫名其妙的东窗事发第51章 伊尔库茨克之战(下)第34章 看不起蒋介石第45章 文人第12章 大秦立国第24章 海战第55章 意大利投降第50章 德国对华宣战第42章 红魔第7章 唐刀第12章 导弹攻击第56章 他们不淡定了第48章 夺取塔纳诺河北第8章 确立合作第26章 邓尼茨的信条第4章 德国人第41章 民主抉择第18章 美国人的决定第65章 杜鲁门的盘算第46章 叛国贼的演讲第37章 各方的反应第34章 汉语编程第52章 民族未来(上)第56章 该出手时就出手第31章 德国人的背叛第45章 裕仁的考虑第44章 先发制人还是后发制人第35章 蒋介石哪里跑第9章 王汉章 的担忧第66章 世界震惊第24章 海战第1章 北太平洋的风声第29章 工业计划第38章 阳谋成第45章 阿拉斯加阴霾第5章 远征军不溃第18章 美国人的决定第49章 伊尔库茨克之战(上)第9章 为了德意志,杀第58章 普世价值第59章 印度人的救星第13章 夺取尼豪岛第15章 进军唐努乌梁海第49章 御前讨论第61章 转道日本第41章 日本又焦虑了第35章 还得鄙视蒋介石第56章 嫁给中国男人第10章 美国霸权主义的雏形第49章 导弹攻击第26章 借一万亿美元第9章 初战告捷第9章 初战告捷第47章 大德尔塔会战第20章 库伦大会战,胜!第12章 海上大战(下)第64章 斯大林的阴谋第56章 该出手时就出手第56章 嫁给中国男人第4章 斯大林,振作第53章 民族未来(下)第47章 戈培尔的反击第30章 会见戴维·本-古里安第9章 秘密会议第45章 阿拉斯加阴霾第38章 阳谋成第13章 夺取尼豪岛第43章 顾氏外交第30章 会见戴维·本-古里安第37章 局势微妙第54章 时间最短的百万人战争第2章 以钱换时间第57章 大寒冬第1章 高卢鸡的恐惧症第32章 到底还是美国人奸诈第51章 对日条约第48章 御前诉苦会第49章 开战第15章 进军唐努乌梁海第32章 仰光大屠杀(下)第55章 远征军抗命第33章 有何诡计第48章 夺取塔纳诺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