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禹山中 (6)

显然,作为辽国子民的贾世忠,并不知道其义兄赵良嗣所献的联金灭辽之计,对于大宋王朝来讲,究竟意味着什么?也不知道该计策究竟会给大宋王朝带来什么样的严重后果。

贾世忠可以不知道,许贯忠不能不知道。许贯忠觉得,关于宋金联盟,共行伐辽及由此带来的后果,有必要给贾世忠解释清楚,好让贾世忠对此有个清醒认识和正确判断,也好在以后的行动中,能为大宋朝做点事情,尽点中原故民的义务。

于是,许贯忠和贾世忠两人,就宋金联盟、共行伐辽,收复燕云十六州疆域之事,展开了如下对话。

“贾义士且听我言。契丹自从与我朝签订澶渊之盟后,两国互派使者,互贺节庆,关系融洽,已百年结好。如今,赵良嗣投宋献策,建议俺朝撕毁与契丹所定盟约,转而与远在混同江的女真结盟,双方共同灭了辽国。贾义士想想,如此一来,灭了友好盟邦辽国,却与虎狼之国女真为邻,岂不是唇亡齿寒,引狼入室?”

“大师在上,俺有疑惑,说将出来,还清大师指教。”

“贾义士但讲无妨。”

“大师你也知道,上国与契丹本有着疆土之争。燕云十六州之疆域,巍峨险峻,乃上国之北部屏障。以大师只见,难道上国该不思进取,收复后晋石敬瑭时割让与契丹的幽燕十六州疆域?”

“当为则为,不可为则不为。燕云十六州乃中原故土,不论迟早,收复是必须的;然而,凡事要考虑时机及情势。贾义士也该明白,两害相权取其轻,假若收复燕云十六州之疆域会带来更大灾难,燕云十六州暂时不去收复,也是明智和正确的。目今,女真虎视眈眈,剑锋直指大辽,假若我朝协助女真,灭了大辽,我国即失去了战略缓冲之地,即使是收回了燕云故土,也难免会引起宋金锋争,结果如何,还很难料定。”

“大师,世忠愚笨,有些事情,还是不甚明白,敬请大师指导。”

“贾义士有何赐教,但讲不妨。”

“大师恕俺直言,俺想请教大师,即使上国不与女真结盟,那女真就不攻伐契丹了?既然女真一定要攻伐并灭了契丹,上国与女真结盟或结盟,又有什么关系?”

许贯忠闻言,沉思了一会儿后,回答贾世忠道:“辽国疆域广大,曾辉煌一时,若组织得当,女真人未必灭得了契丹;即使女真凭一己之力灭了契丹,其自身力量也将受到极大损耗,就无力再对我朝构成威胁了。这种情况下,我朝毁去与契丹百年和好之盟约,视宋辽百年间无战事之现实于不顾,再与女真结盟,借助女真之力量,夹击契丹,以收复过去失土,契丹南北受敌,必亡无疑,贫道只恐到了那时,燕云十六州未能取得,中原之地已被女真铁骑踏破,百姓惨遭战乱之苦了。”

贾世忠闻言,若有所悟,起身对许贯忠一拜,说道:“多谢大师指点,若是如此,俺当进趟京师,去寻俺那义兄赵良嗣,向其说明宋辽结盟、共行伐辽的利害关系,劝俺义兄,勿献此误国害民之策。”

许贯忠笑曰:“只恐贾义士用心良苦,却于事无补。贾义士试想,你那义兄赵良嗣,为了晋升,为了飞黄腾达,已将联金灭辽之策献于朝廷,岂是能听进人劝的?俺听小乙兄弟说,联金灭辽的海上盟约已经签订,只因江南方大王挑头民变,朝廷一时无暇顾及,只得暂时搁置执行联金灭辽之盟约;如今,江南方大王民变以平,接下来,估计朝廷将启动联金灭辽之事,举兵北伐,攻占燕京。如此情形,贾义士也当早做打算的好。”

闻听许贯忠说到方大王挑头民变时,银芝低下了头。

其实,许贯忠也是顾虑到银芝在场,特意用方大王代替了“方贼”,用民变代替了“造乱”。

这时,坐在一旁的金霞嘴快,插嘴说道:“其实,这个赵良嗣俺们也知道。俺们初到东京,在吃饭的时候,闻听到赵良嗣和两个金国人谈论结盟及何时出兵的情况,当时气愤不过,还和赵良嗣及两个金国人,打将了一架。”

贾世忠见说,吃了一惊,忙转头看向银芝,问道:“你们和俺义兄赵良嗣已见过面?且打将了一架?”

银芝点了点头,说道:“正是!少庄主。”

许贯忠插嘴说道:“不打不相识嘛。也好,说不定以后还长打交道呢!只是不知现在朝廷是个什么情况?是不是马上就要打仗了?要是这样的话,俺们得提前准备,好防意外。特别是贾义士,你乃燕京人士,宋辽两国开战,你那里首当其冲,情形危机呀!”

贾世忠见说,沉思许久,说道:“若如此,俺得去趟南朝东京,寻俺那义兄去,打听下现在的情况。”

许贯忠听到贾世忠想去趟东京,找赵良嗣打探下情况,心里就琢磨开了。

许贯忠心想,贾世忠和赵良嗣乃结拜兄弟,两人关系必定好。朝廷那边,赵良嗣是宋金联盟的主要当事人,一定知道事情的进展情况。现在,由贾世忠去打探下情况,能掌握到更多的信息,我们也好提前防备,以免有意外情况发生时仓皇应对。

这时候的许贯忠,担忧的是朝廷能否驾驭此事,担忧的是百姓军民们是否知晓即将发生在身边的危急,是否已经有了充分准备。

因为许贯忠想知道宋金联盟的事情,目前已经进展到什么程度了,故此对贾世忠说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是俺朝前代大文学家、参知政事范仲俺文正先生,在他写的《岳阳楼记》中的名句。范文正先生赤诚之心,溢于言表呀。”

贾世忠接嘴说道:“文正先生我知道,在契丹也是也是大名鼎鼎。”

“海内无不知文正先生的。”许贯忠道:“文正先生忠君爱国,乃一代楷模。”

贾世忠闻言点头。

许贯忠看了眼贾世忠,继续说道:“位卑未敢忘忧国。俺们虽是一介草民,然国家兴亡,关乎每一个人之命运;时代的尘埃,落在个人头上,就是座大山。做为中原子民,若有外寇入侵,抛头颅,洒热血,奋力报国,这是必然的。既是贾义士有意去东京一趟,打探宋金联盟的情况,我看行,而且非常有必要。只是此行,不知贾义士当与何人一同前往?”

这个情况,贾世忠还没考虑。假如可能的话,贾世忠想和银芝或金霞一同去;然而,男女结伴出远门,多有不便,毕竟到目前为止,他和银芝、金霞之间,并没有可以结伴出行的关系及理由。

贾世忠见问,心里也不知道该和谁去?故此看了看许贯忠,没有回答。

许贯忠想了想后说道:“原本,这趟东京,俺应该陪着贾义士去;然而,俺若陪着贾义士去了,等小乙兄弟回来,这里便闹翻天了,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许贯忠看着贾世忠,摇了摇头,续说道:“故此,俺还不能离开。”

说毕,许贯忠又将目光看向银芝。

银芝见许贯忠看自己,遂将头低下了。

银芝心想,许贯忠说的不错,他陪着贾世忠去了东京,我们留在这里,等云壁那厮回来了,我们和云壁之间的血海深仇,是一定要报的,肯定不是你死,便是我活,可不就闹翻天了;然而,许贯忠不离开,俺这个仇就报不了,本来就打云壁那厮不过,在加上许贯忠拉偏架,这个仇如何得报?

想了好一阵后,银芝说道:“既是少庄主打算往东京走一遭,不妨俺姐妹们陪着少庄主去,万一有事,也好有个照应。”

贾世忠闻言,心里自然是欢喜。

然而,银芝公主他们曾和义兄赵良嗣打了一架,见面后双方能否相容?不要在东京又打将起来了,事情就麻烦了,自己的脸面上也下不来。

随即,贾世忠又想到,不管咋说,银芝她们和俺义兄,无非就是打了一架而已,并没有多大的仇恨;相比于云壁,他们之间的仇恨就大多了,俺走了后,他们呆在这里,等云壁回来后,必然要发生争斗,到时候情况如何,谁死谁活就不好说了,如此的话,俺也放心不下,既是俺要走的话,也得把银芝她们带走。

如此想着,贾世忠转脸看着许贯忠道:“既是银芝她们要和俺一同去东京,那俺就和她们一同去;若不然,他们和燕青燕小乙争斗起来,俺不在跟前,俺也放心不下。”

许贯忠见说,心想也是,遂答应道:“既是如此,也好,贾义士就和银芝公主一同去东京;不过,贾义士此番去,一路上要多加小心,早去早回。”

贾世忠答道:“那是自然。”

当即,贾世忠、银芝一行与许贯忠告辞,踏上了前往东京汴梁的路途,去找贾世忠的结拜义兄赵良嗣,打探宋金联盟执行情况。

第二百六十章 宫前情愿 (2)第八十九章 三次罢相第二百二〇五章 张觉降宋 (2)第三章 女皇硕贞第一百二十五章 久别重逢第一百四十三章 阁楼议事第一百七十四章 首次伐辽 (1)第二百四十九章 西军抵京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禹山中 (6)第二百一十四章 收复燕京 (8)第一百九十三章 药师投宋(7)第九十章 辽臣使金第二百一十三章 药师叛宋 (3)第一百三十九章 云壁救难第二百四十七章 保卫太原 (3)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禹山中 (3)第一百四十三章 阁楼议事第一百五十七章 得见柴进第二百二〇章 收复燕京 (14)第一百九十六章 冤仇难解 (3)第二百五十三章 追杀王黼第二百四十四章 与金议和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娘死节第二百四十三章 初次议和第二十七章 童贯用兵第九十一章 二次使金第七十五章 逼上梁山第二百二〇四章 张觉降宋 (1)第二百三十一章 赵佶南逃 (1)第一百二十七章 双林幽谷第二百五十章 良嗣毙命第九十一章 二次使金第一百二十章 柴进称雄第一百二十一章 临阵反戈第二章 陈年往事第五十二章 马植返乡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复燕京 (13)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战清溪第三十一章:两族拼杀 (1)第一百七十七章 首次伐辽 (4)第一百六十一章 大禹山中 (2)第二十四章 三次任相第二百二十一章 三皇子赵楷第一百七十七章 首次伐辽 (4)第一百〇七章 江南民变第二百〇八章 收复燕京 (2)第一百四十一章 惺惺相惜第七十七章 火并梁山第二百四十章 君臣议事第一百〇八章 搅动江南第一百六十八章 酝酿出兵 (3)第六十五章 达鲁之战 (1)第一百〇四章 征剿梁山 (3)第七十三章 杨志卖刀第一百二十六章 夜议国事第一百三十二章 拦路打劫 (1)第七十二章 马植投宋第二百四十章 君臣议事第一百七十七章 首次伐辽 (4)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禹山中 (6)第六章 赵氏诸君第一百八十六章 宋江托梦 (2)第四十章 立业初期第一百六十八章 酝酿出兵 (3)第一百四十章 宋江释疑第一百八十九章 药师投宋 (3)第二百三十一章 赵佶南逃 (1)第一百四十五章 逃离汴京第二百四十二章 朝堂议事第九十章 辽臣使金第五十五章 征剿海里第二百三十章 徽宗禅位 (6)第一百〇九章 过江讨贼第二百二十八章 徽宗禅位 (4)第一百三十一章 仇人相见第一百七十一章 再见马植 (1)第一百五十七章 得见柴进第一百五十二章 挽留银芝第二百一十二章 药师叛宋 (2)第七十六章 宋江通匪第一百〇六章 归顺朝廷第六十六章 达鲁之战 (2)第二百一十六章 收复燕京 (10)第二百〇七章 收复燕京 (1)第三十章 女真起源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复燕京 (13)第二百二十一章 三皇子赵楷第十六章 初次罢相第三十一章:两族拼杀 (1)第八十二章 魔君排座第六十九章 反攻上京第八十一章 宋江上位第二百〇四章 二次伐辽 (7)第二百〇七章 收复燕京 (1)第三十四章 完颜函普 (2)第四十六章 监视女真 (2)第二百二十六章 世忠死节第一百八十九章 药师投宋 (3)第十四章 得遇高俅
第二百六十章 宫前情愿 (2)第八十九章 三次罢相第二百二〇五章 张觉降宋 (2)第三章 女皇硕贞第一百二十五章 久别重逢第一百四十三章 阁楼议事第一百七十四章 首次伐辽 (1)第二百四十九章 西军抵京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禹山中 (6)第二百一十四章 收复燕京 (8)第一百九十三章 药师投宋(7)第九十章 辽臣使金第二百一十三章 药师叛宋 (3)第一百三十九章 云壁救难第二百四十七章 保卫太原 (3)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禹山中 (3)第一百四十三章 阁楼议事第一百五十七章 得见柴进第二百二〇章 收复燕京 (14)第一百九十六章 冤仇难解 (3)第二百五十三章 追杀王黼第二百四十四章 与金议和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娘死节第二百四十三章 初次议和第二十七章 童贯用兵第九十一章 二次使金第七十五章 逼上梁山第二百二〇四章 张觉降宋 (1)第二百三十一章 赵佶南逃 (1)第一百二十七章 双林幽谷第二百五十章 良嗣毙命第九十一章 二次使金第一百二十章 柴进称雄第一百二十一章 临阵反戈第二章 陈年往事第五十二章 马植返乡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复燕京 (13)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战清溪第三十一章:两族拼杀 (1)第一百七十七章 首次伐辽 (4)第一百六十一章 大禹山中 (2)第二十四章 三次任相第二百二十一章 三皇子赵楷第一百七十七章 首次伐辽 (4)第一百〇七章 江南民变第二百〇八章 收复燕京 (2)第一百四十一章 惺惺相惜第七十七章 火并梁山第二百四十章 君臣议事第一百〇八章 搅动江南第一百六十八章 酝酿出兵 (3)第六十五章 达鲁之战 (1)第一百〇四章 征剿梁山 (3)第七十三章 杨志卖刀第一百二十六章 夜议国事第一百三十二章 拦路打劫 (1)第七十二章 马植投宋第二百四十章 君臣议事第一百七十七章 首次伐辽 (4)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禹山中 (6)第六章 赵氏诸君第一百八十六章 宋江托梦 (2)第四十章 立业初期第一百六十八章 酝酿出兵 (3)第一百四十章 宋江释疑第一百八十九章 药师投宋 (3)第二百三十一章 赵佶南逃 (1)第一百四十五章 逃离汴京第二百四十二章 朝堂议事第九十章 辽臣使金第五十五章 征剿海里第二百三十章 徽宗禅位 (6)第一百〇九章 过江讨贼第二百二十八章 徽宗禅位 (4)第一百三十一章 仇人相见第一百七十一章 再见马植 (1)第一百五十七章 得见柴进第一百五十二章 挽留银芝第二百一十二章 药师叛宋 (2)第七十六章 宋江通匪第一百〇六章 归顺朝廷第六十六章 达鲁之战 (2)第二百一十六章 收复燕京 (10)第二百〇七章 收复燕京 (1)第三十章 女真起源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复燕京 (13)第二百二十一章 三皇子赵楷第十六章 初次罢相第三十一章:两族拼杀 (1)第八十二章 魔君排座第六十九章 反攻上京第八十一章 宋江上位第二百〇四章 二次伐辽 (7)第二百〇七章 收复燕京 (1)第三十四章 完颜函普 (2)第四十六章 监视女真 (2)第二百二十六章 世忠死节第一百八十九章 药师投宋 (3)第十四章 得遇高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