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大秦帝国 (1)

秦始皇和他的短命帝国

革命啦!几百年就来一次,这次总算是赶上了。

就在公元前209年,泗水亭长刘季并不毅然决然地背叛他所服务的政府,去投入从抗击暴秦到夺取政权的革命洪流。

如果是纯粹从讲故事的角度,时代翻开新的篇章总是让人热血沸腾,但作为演绎历史,我们则有必要对这曾经勃焉而兴、即将忽焉而亡的帝国的政府架构、政治得失有一个初步认识,同时顺便也了解一下亭长刘季的岗位职责及管理权限。

这个帝国叫秦,首都咸阳,首任君主叫嬴政。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他是河北一个投机商人的私生子。

经过一连串成功的政治阴谋运作,十三岁的嬴政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诸侯国的国君(公元前247年)。十二年后,燕、赵、齐这最后三个诸侯国如同三家历经风吹雨打、朽蚀不堪的百年老屋,在大秦军团的奋力一击下轰然倒塌。秦国,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帝国就此矗立。

据司马迁先生介绍说,嬴政这人鼻梁高耸、眼鼓如蜂目、嘴如鸟喙、声音嘶哑高亢像狼嚎(《太平御览》引《史记》文:隆准、蜂目、鸟喙,豺声)。对照病人的临床表现,经向医学界人士请教,我个人初步判断,嬴政先生极有可能患有比较严重的甲状腺功能亢奋症(进一步确诊有待秦陵开启后的尸检报告)。

二十世纪,法国著名记者皮埃尔·阿考斯曾著《病夫治国》一书,对列宁、斯大林、丘吉尔、希特勒、罗斯福、肯尼迪、戴高乐、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等大人物一一清算,得出的结论是,他们统统“有病”,进一步推断:病症通过操控领袖变相地对国家命运产生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用这个结论重新认识一下嬴政吧。这个甲亢病疑似患者将他病态的狂热精力、想象力、创造力,不遗余力地投入到这个新兴王朝的设计、构建上。他的眼光是如此长远,他的气魄是如此恢弘,手段是如此坚决,他的每一项政治举措都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他创建的政府模式为后代的封建王朝树立了一个权威的标杆。下面,让我们回顾总结一下嬴政先生的诸多建树。

首创帝号。这是一个眼界很高的人,嬴政管理的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空前巨大的帝国。在他的眼里,“王”这称号已既无说服力又缺乏时代气息(自夏朝以来,国家最高统制者一律称“王”。据董仲舒分析,“王”字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是贯通三者之间的人,也就是王),他从传说中的圣王“三皇五帝”称谓中取得灵感,将自己的职务及职称明确为“皇帝”。这一称谓一直延续了两千一百五十九年,直到满清政府1911年“岂不懿欤”拍了巴掌后,仍然还有跳梁小丑对这个职务垂涎不止。

重建政府。这是一个视权力与生命并重的人,为了追求永恒的权力,嬴政不惜挑战生物科学的极限,苦苦寻求永生。他重建的政府显示出他对绝对权力的追求和掌控。

在中央机构中,嬴政设立了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公,分别掌管行政、军事、监察,三公分权,彼此制约。其实在具体的政事处理上,三公毫无实权,他们需做的就是争论和建议,决策权永远牢牢把握在皇帝手中。

在地方机构的设置上,嬴政敏锐地觉察到,周代以来封藩建国的封建制度将成为挑战皇权的最大隐患,他果断地进行了精确切除病灶的外科手术——全面废除了对皇室成员的分封,推行郡县制度,“封建”政体在秦之后又死灰复燃,下一任帝国的老大,现任亭长刘季在夺取政权后将刘氏皇族子弟分别封王建国,给他的孙子刘启埋下“七国之乱”的定时炸弹。赢政将全国划分为三十六个郡(后增设为四十个郡),郡下设县,县下设乡,乡下有里。另外每十里设一亭,亭设长,亭长的职责是管理治安、通缉、追捕罪犯。任用无赖刘季负责“十里治安责任区”,体现出秦朝基层干部任用上“以黑治黑”的用人思路。自中央直至郡县管理层次的精密设计,嬴政成功地把“皇帝”的管理触角深入到了帝国的每个角落。

推行国标。这是一个很讲规矩的人,因为规矩都由他建立。

六国之后,再无六国。嬴政通过他建立的崭新的标准体系,从技术层面服务和维护帝国的“大一统”:发行秦“半两”钱,统一全国币制;颁发标准量器,统一长度、容积、重量、车辆轮距标准(器械一量);制定小篆,统一、规范文字(同书文字)。

如同野鸡永远也无法拥有苍鹰的视野,当时极少有人能够理解嬴政重金属摇滚乐手般的激情、外科医生般的洞察力、科幻小说家般的想象力。自命先进文化代表的儒生们认为,这不按牌谱出牌的皇帝简直是不可理喻。

所谓的儒生们,是这样一群人:他们以复古为己任,反对创新,拒绝与时俱进,认为古书上传说中的刀耕火种时代才是理想的黄金天堂;他们反对嬴政在政治上的一切创新,认为是短命的、徒劳的(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他们不停地在庙堂上向政府提意见,私下开办论坛继续提意见。对嬴政来说,他们就像一只苍蝇,不,是一堆苍蝇在耳边聒噪。

事实证明,嬴政不是一个善于搞宣传活动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人,于是,可怜的儒生们即将领略到他冷血屠夫般的杀伤力。

嬴政处置儒生们的手段简单而高效。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他以法律为准绳,以刑讯为手段,组织展开了对秦都咸阳所有儒生的梳理清查工作,但凡曾对皇帝、政府、政策提出异议者,一律绳之以法并交付司法机关(御史)审理。

据准确统计,此案共逮捕儒生(其中包括为嬴政谋求永生而不见成效的方士)四百六十余人,经审判,全部有罪,罪名是惑众,判处坑杀。

什么是坑杀呢?

按咱们老百姓的说法就是活埋。种种迹象表明,秦帝国对这种无公害、无污染、杀埋一体化的绿色死刑那是相当地偏好而且经验丰富。相较四十八年之前(公元前260年),秦国的武安君白起在长平(山西高平)坑杀赵国降卒四十万人的壮举,坑这四百六十个可怜的儒生方士实在只能算是小场面、小节目。

嬴政常常会十分郁闷:为什么这些愚蠢的知识分子(愚儒)就不能理解,当前正在建立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帝国,他设计推行的每一项政治举措(创立郡县、废除封建)都针对时变,放眼长远(为万世法),难道那些已经被大秦铁骑踏碎了的六国的法令才是尽善尽美、不可更改的?经过思索,嬴政得出结论:社会上的学术思潮太过泛滥是冲击现行法令的罪魁祸首(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这真是知识越多越反动!

怎么办?革文化的命!

嬴政果断地采用了他的智囊、助手——丞相李斯的建议,挥动政治大棒,下令全国“焚书”:史书类凡不是秦史的一律烧毁;胆敢两个人以上谈论诗书的,杀头;胆敢借言古例非议时代的,灭族;令下之日起三十日内凡家有违例书目而不交出焚毁的,在脸上刺字,发往边境充当苦力筑城。而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在焚毁书目之列。

шшш⊕ttкan⊕C〇

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嬴政其实并不是一个仇视文化经典的偏执狂,他只是厌恶政令难行。如同《圣经》中的诺亚方舟将人类和各种动物留种,秦始皇也将他下令焚毁的书籍备份皇宫,并安排专职研究员(博士)研究保管,直到后来项羽这粗货攻入咸阳纵火烧城,这众多典籍才就此灰飞烟灭,永难寻觅。

“竹帛烟消”!焚书坑儒之后,天下噤若寒蝉。嬴政舒了一口长气:这个世界终于清静了!

在嬴政生命和执政的最后岁月里,他不停地封禅刻石,不停地巡游四方,不停地躲避恶鬼,不停地寻求长生之法,其实我们可以试着理解这被称为“祖龙”的千古一帝的心情:

总想向天表白,我对权力是多么热爱!

总想向地倾诉,我的功勋是多么豪迈!

在嬴政的构想中,他的帝国将自他而始,二世三世至千万世,传之无穷。他所设计的政府机构、管理机制事实上也被后世王朝引为典范。然而,这煌煌大秦帝国却仅挺立了十五年,传诸二世(后来的嬴子婴即位即亡国,算不得三世)就戛然而止,原因何在?我们试着分析一下吧。

首先是秦法严苛。帝国立国之初,嬴政从战国时五行家邹衍创建的奇异的五行理论中寻找立国依据,认为秦可代周是以水胜火,因此秦是“水德”。邹衍理论还说了,水德为阴,主杀。

根据这莫名其妙的歪理邪说,秦帝国严定刑法,宁可失入、不可失出,体现出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立法原则。从焚书坑儒事件动辄弃市、灭族、黥为城旦、坑杀等刑律,我们可深感秦法严苛,足可逼得走投无路的“罪犯”铤而走险。

其次是国基未稳。民众对政府的认可和效忠是需要时间培养的,显然大秦帝国未能通过培养考察期。想当年,为秦所灭的六国均属“百年老字号”,其贵族集团人丁兴旺。他们的国被秦所破、家因秦而亡、身份地位被秦所夺。仇恨的种子一遇合适的机会便会生根发芽,焕发出颠覆政权的蓬勃生机!

第三是极权隐患。始皇帝秦嬴政是个追求绝对掌控权力的人,他设计的政府架构将此原则体现得无懈可击。作为一个强有力的君主,他将政府的功能发挥到极致,并充分感受到治理国家如心使臂、如臂使手、如手使指的快感。可他没有想到,他的后代接班人可能没有他的工作激情、业务能力、智力商数——他的选拔、政权移交的环节可能出现重大偏差。让我们设想一下,如果将每小时行驶二百公里以上的和谐号动车组交给一个智障人士驾驶,岂不危乎!

亡秦者胡

有一个阴影一直埋在嬴政大帝的心里,挥之不去。这是一句话,一个预言,仅只有四个字——亡秦者胡。这预言的发布者是河北一个叫卢生的方士。

人总是要有些追求的。事实上,精力充沛、强烈的始皇帝嬴政一生都在兑现追求,满足。他的终极愿望是成仙或能够获得永生。老兄,真佩服你,这么有挑战性的愿望也想得出来。嬴政利用职权将他的愿望上升为国家级研究课题,广泛招募专业人士攻关,并由帝国提供充足的经费及物力保证。

林子大了果然什么鸟都有。有一批人站了出来,声称以本人的专业水平帮助始皇“千秋万载、一统江湖”不在话下。对于此类专业人士,史书上一律称为“方士”。

所谓方士,我理解就是自称能够通过各种神秘方法改变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人。当然,你如果将他们理解成职业骗子,我想也不会有太大的偏差。

戏法人人会变,门道各有不同。对《关于嬴政皇帝成仙及长生不老的思考与实践》课题,方士们在研究思路上各辟蹊径,各村有各村的高招。归纳起来,其主要流派有两个。

第34章 楚汉相争 (7)第29章 楚汉相争 (2)第21章 洗牌 (3)第28章 楚汉相争 (1)第4章 大秦帝国 (3)第21章 洗牌 (3)第37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1)第8章 乱局 (1)第40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4)第27章 翻盘 (6)第11章 乱局 (4)第44章 大风歌 (2)第35章 楚汉相争 (8)第10章 乱局 (3)第19章 洗牌 (1)第37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1)第34章 楚汉相争 (7)第34章 楚汉相争 (7)第11章 乱局 (4)第43章 大风歌 (1)第32章 楚汉相争 (5)第1章 村中无赖第21章 洗牌 (3)第40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4)第22章 翻盘 (1)第45章 大风歌 (3)第28章 楚汉相争 (1)第14章 帝国的终结 (1)第1章 村中无赖第23章 翻盘 (2)第19章 洗牌 (1)第12章 冤狱 (1)第18章 帝国的终结 (5)第42章 匈奴 (2)第24章 翻盘 (3)第19章 洗牌 (1)第31章 楚汉相争 (4)第27章 翻盘 (6)第37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1)第29章 楚汉相争 (2)第29章 楚汉相争 (2)第46章 大风歌 (4)第32章 楚汉相争 (5)第2章 大秦帝国 (1)第8章 乱局 (1)第9章 乱局 (2)第35章 楚汉相争 (8)第38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2)第44章 大风歌 (2)第24章 翻盘 (3)第44章 大风歌 (2)第23章 翻盘 (2)第2章 大秦帝国 (1)第11章 乱局 (4)第44章 大风歌 (2)第40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4)第32章 楚汉相争 (5)第4章 大秦帝国 (3)第25章 翻盘 (4)第14章 帝国的终结 (1)第11章 乱局 (4)第14章 帝国的终结 (1)第24章 翻盘 (3)第15章 帝国的终结 (2)第37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1)第38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2)第19章 洗牌 (1)第40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4)第7章 造反 (3)第39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3)第21章 洗牌 (3)第11章 乱局 (4)第28章 楚汉相争 (1)第37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1)第13章 冤狱 (2)第39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3)第14章 帝国的终结 (1)第3章 大秦帝国 (2)第12章 冤狱 (1)第17章 帝国的终结 (4)第17章 帝国的终结 (4)第14章 帝国的终结 (1)第27章 翻盘 (6)第16章 帝国的终结 (3)第6章 造反 (2)第37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1)第26章 翻盘 (5)第33章 楚汉相争 (6)第21章 洗牌 (3)第41章 匈奴 (1)第34章 楚汉相争 (7)第12章 冤狱 (1)第41章 匈奴 (1)第32章 楚汉相争 (5)第22章 翻盘 (1)第14章 帝国的终结 (1)第23章 翻盘 (2)第2章 大秦帝国 (1)第36章 楚汉相争 (9)
第34章 楚汉相争 (7)第29章 楚汉相争 (2)第21章 洗牌 (3)第28章 楚汉相争 (1)第4章 大秦帝国 (3)第21章 洗牌 (3)第37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1)第8章 乱局 (1)第40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4)第27章 翻盘 (6)第11章 乱局 (4)第44章 大风歌 (2)第35章 楚汉相争 (8)第10章 乱局 (3)第19章 洗牌 (1)第37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1)第34章 楚汉相争 (7)第34章 楚汉相争 (7)第11章 乱局 (4)第43章 大风歌 (1)第32章 楚汉相争 (5)第1章 村中无赖第21章 洗牌 (3)第40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4)第22章 翻盘 (1)第45章 大风歌 (3)第28章 楚汉相争 (1)第14章 帝国的终结 (1)第1章 村中无赖第23章 翻盘 (2)第19章 洗牌 (1)第12章 冤狱 (1)第18章 帝国的终结 (5)第42章 匈奴 (2)第24章 翻盘 (3)第19章 洗牌 (1)第31章 楚汉相争 (4)第27章 翻盘 (6)第37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1)第29章 楚汉相争 (2)第29章 楚汉相争 (2)第46章 大风歌 (4)第32章 楚汉相争 (5)第2章 大秦帝国 (1)第8章 乱局 (1)第9章 乱局 (2)第35章 楚汉相争 (8)第38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2)第44章 大风歌 (2)第24章 翻盘 (3)第44章 大风歌 (2)第23章 翻盘 (2)第2章 大秦帝国 (1)第11章 乱局 (4)第44章 大风歌 (2)第40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4)第32章 楚汉相争 (5)第4章 大秦帝国 (3)第25章 翻盘 (4)第14章 帝国的终结 (1)第11章 乱局 (4)第14章 帝国的终结 (1)第24章 翻盘 (3)第15章 帝国的终结 (2)第37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1)第38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2)第19章 洗牌 (1)第40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4)第7章 造反 (3)第39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3)第21章 洗牌 (3)第11章 乱局 (4)第28章 楚汉相争 (1)第37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1)第13章 冤狱 (2)第39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3)第14章 帝国的终结 (1)第3章 大秦帝国 (2)第12章 冤狱 (1)第17章 帝国的终结 (4)第17章 帝国的终结 (4)第14章 帝国的终结 (1)第27章 翻盘 (6)第16章 帝国的终结 (3)第6章 造反 (2)第37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1)第26章 翻盘 (5)第33章 楚汉相争 (6)第21章 洗牌 (3)第41章 匈奴 (1)第34章 楚汉相争 (7)第12章 冤狱 (1)第41章 匈奴 (1)第32章 楚汉相争 (5)第22章 翻盘 (1)第14章 帝国的终结 (1)第23章 翻盘 (2)第2章 大秦帝国 (1)第36章 楚汉相争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