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炮台

既然得知了那位将军的消息,又清楚了丁雪怡昏迷不过是疲劳所致。文逵也不得不带领警卫排踏上前往燕子矶的道路,毕竟现在可不是花前月下,儿女情长的时候。虽然五连和其他部队已经先一步出发,但是谁知道到时会不会出现什么意外情况。

负责燕子矶炮台的华夏守军分别是江宁要塞炮兵第二分队与海军“楚有”舰大副、枪炮长以下一百七十多人。负责燕子矶要塞的炮台指挥兰兆东中校早以不知去向,炮台上的七百多名官兵一时间人心惶惶,与上级联系也无人应答,很多官兵主张向下关撤退,大批宪兵和独力营官兵的抵达让人心惶惶的燕子矶炮台官兵顿时为之一振。

赶到炮台的文逵盯着“楚有舰”大副陈嘉彦少校与燕子矶炮台守备营营长冯政峰上尉大声道:“职部奉命督战燕子矶炮台,掩护下关几十万军民渡江,在13号日落之前,我们不能放过一艘日舰逆江而上通过封锁线!”

听了文逵的话,陈嘉彦与冯政峰两人对视一眼,不由松了一口气。兰兆东的临阵脱逃让燕子矶炮台守军无心恋战,也犹如无头之蛇。这时宪兵和独力营拿着萧杉令的手令来接管燕子矶炮台的指挥权,无疑让众人找到了主心骨,而且守卫炮台一天也不是什么难以完成的任务。

现在燕子矶炮台最大的问题不是囤积了多少军火和粮食,而是炮台的永备工事缺乏步兵的掩护。原来负责守卫的第2军团徐源泉部已经撤退了,这样燕子矶炮台就像打开了大门等着强盗进来一样。

陈嘉彦当即立正敬礼道:“职部楚有舰大副陈嘉彦听候指挥!”,冯政峰也随即跨前一步道:“职部冯政峰候命!”这时文逵不由暗暗感谢起兰兆东的临阵脱逃,否则他还不容易取得燕子矶炮台的指挥权,毕竟兰兆东的级别可在他之上,又是燕子矶炮台的主官。萧杉令又不是他的直接上司,万一他拒绝接受文逵的指挥可是个大麻烦。

文逵点了点头道:“在下关有几十万的军民,他们的生命安全就掌握在我们的手中,我已经安排好了,等我们掩护任务彻底完成,就向下关方向撤退,到时候我会安排渡轮前来接应咱们过江,兄弟们请放心,我不是来陪大家一起送死的,而是陪大家一同杀曰寇的,不打败小日本,我是不会死的!”说完,文逵就给了魏士宜一个眼神,魏士宜和卫士们将十几个箱子打开,在灯光下一堆堆大洋闪着耀眼的光芒。

文逵指着大洋说道“这里是两万大洋,大家拿去买点酒喝。等一会打小日本军舰的时候拜托大家多出点力气,让他们知道咱们华夏人的厉害”陈嘉彦叹了口气道:“不用长官说我们也会尽力,只是海军是一个极其烧钱的奢侈玩意,华夏地方虽大,人口虽多,但论海军日本却是华夏的三十多倍。我们海军官兵惟有牺牲到底之决心,相信最后失败的一定是小日本”

文逵点了点头说道“武器虽然很重要,但没有使用武器的人也万万不行。我们不怕牺牲,敢于牺牲,但也不能做无谓的牺牲和轻易的牺牲。”

冯政峰不以为然道:“国家那么穷,还咬牙给你们海军买军舰,可我们陆军呢?不怕文长官笑话,弟兄们已经三个月不知道肉味了,从淞沪开战那天起,上面就没再发过一分钱军饷。今天文长官赏了这么多的大洋,好歹能让兄弟们吃顿饱饭,起码不做饿死鬼上路。”

文逵笑了笑说“差一点忘记说了,我们这次来还带了不少补给,万万不会让兄弟们饿着肚子和鬼子拼命的。”冯政峰大喜,说道“既然这样,那老冯我也没什么好说的,弟兄们就把这条命卖给文长官了!”

随后文逵在陈嘉彦和冯政峰的陪同下视察了燕子矶炮台的防务和装备。视察的结果让文逵大吃一惊,燕子矶炮台上竟然有四门德制三十倍身管口径比的一百五十毫米重榴弹炮。

华夏政斧进行德械采购的时候,由于参考了日军三八式一百五十毫米重型榴弹炮与九五式重型榴弹炮的数据,为了能在作战中可以全面压制日军重型榴弹炮,所以向德方提出要求制造三十二倍身管一百五十毫米口径的重型榴弹炮。

“一二八”淞沪会战,吴淞口炮台的火炮射程不足,被日本军舰在射程外击毁,中国海军舰艇逃窜一空,日本舰队居然长驱直入南京江面示威。海军既不足恃,重炮就要能够在必要时封锁江面,用穿、甲弹打军舰,而且射程必须要有十五公里。理由是很充足,但逻辑很诡异,中国哪儿有十五公里宽的江面需要封锁呢?封锁长江,十三公里射程和十五公里射程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这个提高射程的要求最后实现了,但带来以后使用上的诸多麻烦。至于穿、甲弹,据说是由于日本在外交上阻挠,一直到最后都没得到。1934年5月,国民政府就向莱茵金属公司订购了24门三十二倍身管口径比的一百五十毫米重榴弹炮,当时就叫莱茵十五厘米重榴弹炮。这24门炮编入军政部直辖的独立炮兵第10团,这是中国第一个机械化炮兵团。

后来随着局势恶化,华夏政斧在1937年又再次购买了24门一个团的德式重炮。头24门从下单到制造完毕交货花了一整年,这次等不得了,只能买现货sFH18了。这24门回国后称为克虏伯十五厘米重榴弹炮,装备炮兵14团。

但是燕子矶炮台上竟然有四门德制三十倍身管口径比的一百五十毫米重榴弹炮,这应该是历史上华夏政斧购买的用做要塞炮的十二门德制三十倍身管一百五十毫米口径的sfh18莱茵公司重榴弹炮中的一部分,这批三十倍身管口径的一百五十毫米重型榴弹炮是德国莱茵金属公司为德国陆军生产的标准型。而且炮台上还有四门从镇江要塞转移来的德制八十八毫米高炮,配合八门瑞典生产的福特斯二十毫米四管高射炮,形成了高低空防空火力体系。

燕子矶炮台的整体布防非常完善,那些永备工事的主要支撑点竟然修建得非常之有水平,即便放在后世的国防工事的修建中亦可充当样板工程,这些工事都是德国.军事顾问团亲自督造的,吴福线的那些偷工减料的破烂哪里能够与这些工事相提并论?一条不知花了多少民脂民膏的防线早就被下面的一群蛀虫掏空了。德国.军事顾问的愿意是以紫金山要塞、栖霞山要塞、乌龙山要塞、将军山要塞四点作为整个南京外围防线的样板工事,结果谋事在人,成事更是在人,没有足够的兵力守卫的燕子矶炮台迎来了它最大的危机。

第18章 背后第46章 绕城第10章 授枪第35章 防空第28章 炮击第26章 初阵第50章 突围第65章 空袭第63 渡江第64章 调查第15章 选择第16章 自荐第70章 斥责第72章 最长的一天(二)第15章 选择第46章 绕城第23章 打响第43章 升级第80章 最长的一天(十)第73章 最长的一天(三)第29章 偶遇第78章 最长的一天(八)第54章 租借第34章 坦克第76章 最长的一天(六)第68章 死间第19章 计划第66章 进攻第44章 激战第56章 炮火覆盖第2章 重生第17章 人选第87章 最长的一天(十七)第48章 开会第70章 斥责第32章 雨花台第58章 炮台第71章 最长的一天(一)第56章 炮火覆盖第36章 击落第81章 最长的一天(十一)第84章 最长的一天(十四)第77章 最长的一天(七)第83章 最长的一天(十三)第44章 激战第38章 分功第19章 计划第76章 最长的一天(六)第84章 最长的一天(十四)第36章 击落第57章 河边第2章 重生第53章 唐龙第28章 炮击第29章 偶遇第46章 绕城第2章 重生第20章决策弟31章 救人第79章 最长的一天(九)第24章 拼命第38章 分功第80章 最长的一天(十)弟31章 救人第61章 后撤第41章 赠枪第41章 赠枪第78章 最长的一天(八)第23章 打响第59章 地雷第87章 最长的一天(十七)第70章 斥责第43章 升级第57章 河边第32章 雨花台第54章 租借第7章 失望第29章 偶遇第64章 调查第21章 苦涩第7章 失望第19章 计划第22章 离开第44章 激战第58章 炮台第33章 糊涂第60章 战舰第59章 地雷二战中国和日本(一)第8章 爱情第25章 送礼第9章 训练第59章 地雷第21章 苦涩第13章 准备第16章 自荐第81章 最长的一天(十一)第2章 重生第29章 偶遇第15章 选择
第18章 背后第46章 绕城第10章 授枪第35章 防空第28章 炮击第26章 初阵第50章 突围第65章 空袭第63 渡江第64章 调查第15章 选择第16章 自荐第70章 斥责第72章 最长的一天(二)第15章 选择第46章 绕城第23章 打响第43章 升级第80章 最长的一天(十)第73章 最长的一天(三)第29章 偶遇第78章 最长的一天(八)第54章 租借第34章 坦克第76章 最长的一天(六)第68章 死间第19章 计划第66章 进攻第44章 激战第56章 炮火覆盖第2章 重生第17章 人选第87章 最长的一天(十七)第48章 开会第70章 斥责第32章 雨花台第58章 炮台第71章 最长的一天(一)第56章 炮火覆盖第36章 击落第81章 最长的一天(十一)第84章 最长的一天(十四)第77章 最长的一天(七)第83章 最长的一天(十三)第44章 激战第38章 分功第19章 计划第76章 最长的一天(六)第84章 最长的一天(十四)第36章 击落第57章 河边第2章 重生第53章 唐龙第28章 炮击第29章 偶遇第46章 绕城第2章 重生第20章决策弟31章 救人第79章 最长的一天(九)第24章 拼命第38章 分功第80章 最长的一天(十)弟31章 救人第61章 后撤第41章 赠枪第41章 赠枪第78章 最长的一天(八)第23章 打响第59章 地雷第87章 最长的一天(十七)第70章 斥责第43章 升级第57章 河边第32章 雨花台第54章 租借第7章 失望第29章 偶遇第64章 调查第21章 苦涩第7章 失望第19章 计划第22章 离开第44章 激战第58章 炮台第33章 糊涂第60章 战舰第59章 地雷二战中国和日本(一)第8章 爱情第25章 送礼第9章 训练第59章 地雷第21章 苦涩第13章 准备第16章 自荐第81章 最长的一天(十一)第2章 重生第29章 偶遇第15章 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