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章 朝廷变局(四)

实行官绅一体纳粮,需要非凡的勇气和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绝!

杨嗣昌扪心自问,自己没有这个胆。

“担当!身为大明内阁首辅,担当甚至不如一地方军阀!”杨嗣昌摇着头,自己嘲笑着自己。

现在,林纯鸿兵出湖广南部、四川,不出意外,明年林纯鸿将完成南直隶、江西、浙江、两广、湖广南部及四川的改制。

那么广大一片区域,如果都像湖州一般完成改制,将产生多么恐怖的收入?

杨嗣昌估算一番,得出了一个数字:林纯鸿明年的收入不会低于一亿五千万圆!

如果林纯鸿还像今年一般缴纳起运,朝廷也会从中得到三千万圆。

而今年,山西、北直隶、山东、河南数府,起运合计不过才三百多万圆。

万一林纯鸿不愿意再缴纳税收,朝廷的崩溃就在旦夕之间。

数字冰冷,反应出的事实非常残酷,让杨嗣昌的心凉了半截。他将陈奇瑜唤来,将刚才自己估算的数字摆在了陈奇瑜面前。

末了,杨嗣昌长叹一口气,道:“本想着,朝廷让出部分权力,将荆州逐步融入大明朝廷中。现在看了这些数字,本阁才算明白,林纯鸿能忍住不对朝廷下毒手,已经算是大明的列祖列宗保佑了!”

陈奇瑜扬州之行后,就已经模模糊糊地认识到这点,平日也经常自个琢磨,现在见杨嗣昌心情灰败,忙劝道:“杨阁老切莫灰心,现在阁老是大明朝廷的支柱,若阁老失去了信心,大明朝廷还如何维持?”

杨嗣昌苦笑道:“有点蚍蜉撼树、螳臂当车的感觉。”

“不知阁老想过没有,从大明银行开始,林纯鸿似乎就铁了心抢夺大明中枢的权力。后来成立理商司、招投标司,只不过属于步步为营,稳步推进而已。下官闲暇时,也在思索,林纯鸿到底想达到什么目的?难道想把大明朝廷融入荆州的体系中?”

“大明朝廷融入荆州体系?”杨嗣昌吃了一惊,摇头道:“这不可能吧,若不使用武力,至少皇上就是绕不过去的坎!”

陈奇瑜咬了咬牙,拱手道:“阁老,有句话不知当不当说。”

“还请玉铉直言!”

“林纯鸿可能并不想绕开皇上,只是打着以威福还主上的主意。否则,以林纯鸿的财力、军力,可远远不止三分天下有其二啊!”

以威福还主上,说穿了就是将皇帝架空,这个典故,杨嗣昌非常熟悉,他锁着眉头,沉思半晌,重重地点了点头,道:“确实如此。”

“大明之祸,应该从万历怠政开始……”说到这里,陈奇瑜陡然顿住了话头,两只眼睛不由自主地左右张望,颇为紧张。

杨嗣昌断然道:“毋须讳言,玉铉继续说。”

陈奇瑜再次鼓起勇气,道:“亭林先生曾写过一篇文章,言道,权力应该按照属性划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而不应该按照团体来划分。下官拿着隆庆后的事实验证,果真如此。权力按团体划分,面临的永远是无休止的争斗,这种争斗最伤国本!”

杨嗣昌脸色凝重,足足思索了一刻钟,方才开口道:“若真正实现以威福还主上,内廷权力自然消解,所有权力皆归属外廷。以外廷的现状,玉铉可有半分信心相信外廷能把事情做好?”

陈奇瑜道:“外廷指望不上,林纯鸿搞的一套体系,还是指望得上的。”

陈奇瑜的意思已经非常明白,在保留大明国祚的前提下,让朝廷融入荆州体系中,也是不错的选择,毕竟,荆州的执行力、理念,怎么看都代表着时代发展的方向。

哪想到,杨嗣昌异常坚决地摇头道:“指望不上!”

陈奇瑜大惊,问道:“若荆州都指望不上,放眼天下,又有谁指望得上?”

杨嗣昌将前段日子的思索心得和盘托出,直接指明:荆州尚未形成稳固的官制,按照现在的惯性,必然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陈奇瑜从未从这个角度考虑过,见杨嗣昌言前人未所言,当即拱手道:“阁老眼光长远,下官不及远矣!”

杨嗣昌道:“若荆州真能理顺官制,形成稳固的体系,本阁必不贪权恋位,迎林纯鸿任首辅之职。即便冒天下之大不韪,又有何惧?”

陈奇瑜心情激荡,道:“前段日子,南雷先生在信中与下官言道,荆州轻视儒学、礼教,唯务实务,长此以往,可能会削弱华夏文明之内在禀赋。更令人忧惧的是,荆州四处扩张,足迹远至数万里之外,若不小心应对,恐重生安禄山、史思明之祸也!”

“亭林先生、南雷先生,可当华夏脊梁的赞誉!”杨嗣昌高度评价了顾炎武和黄宗羲,复又沉默下来。

陈奇瑜将杨嗣昌的话放在心里默了又默,忽然灵光一闪,问道:“阁老将杨一仁调任为吏部侍郎,可有将大明官制与荆州官制融为一体之意?”

杨嗣昌点头道:“有这个打算,暂时还未想到其他的办法,只能先走这一步。”

陈奇瑜叹服:“阁老这是未雨绸缪。林纯鸿在乡村搞的那一套,把县、府两级官府全部架空,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恐怕林纯鸿现在也在琢磨着如何改变这种尴尬的局面。”

杨嗣昌苦笑道:“真想把林纯鸿请来坐在这里,问问他脑子里到底在想什么!”

……

杨嗣昌和陈奇瑜在琢磨林纯鸿,林纯鸿也在琢磨杨嗣昌。

包哲东升任工部侍郎,杨嗣昌固然有觊觎钢轨路技术的企图,也有将荆州一帮熟悉工程建设的小吏引入朝廷的打算,这点,林纯鸿还是看得比较明白的。

至于后来包哲东折腾出招投标司,显然出乎杨嗣昌的意料,不过,杨嗣昌整体上还是乐见其成。

至于杨一仁调任吏部侍郎,这里面的内涵就比较丰富了。

林纯鸿不太确定,杨嗣昌是否有统和大明、荆州官制的打算,因此,也无法做出具体的反应。

当前,荆州控制区域内,朝廷官员及荆州官员并存,确实比较尴尬。林纯鸿还未想出十全十美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再说,荆州辖内的机构运转还算正常,就把这事一直拖了下来。

事实上,林纯鸿一直有意识地选拔朝廷官员,若这名朝廷官员真有能力,林纯鸿不介意往他身上压担子。

这时,官员的倾向性已经不重要,毕竟,各县、各府的架构已经完善,非一人或者数人能改变大势。

这类人,大体上都和熊文灿、马世奇、包哲东等人差不多,没有赋予担子时,混吃等死、风花雪月,或者搞一些歪门邪道,争权夺利,一旦融入荆州的体制,则依托着荆州高效的治理体制,发挥出他们应有的能力。

这也从侧面证明,科举选士选出的并不是书呆子,这帮举人、进士的智商都堪称一时之人杰。

能不能把科举选士与基层选吏完美地结合起来?或者打破吏与官之间的天然界限?

林纯鸿在苦思。

正当林纯鸿彷徨无计时,忽然宋应星汇报,百里洲八亩滩的蒸汽抽水机调试完毕,已经投入实用。

林纯鸿大喜,立即招呼张道涵、朱之瑜、李崇德一同前往百里洲。

张道涵等三人着实想不通,为何林纯鸿对一抽水机这么关注,甚至让三名阁幕使联袂观看。

于是,他们都以手头事多推托。

林纯鸿非常坚决,将三人强拉上船,望百里洲而去。

离八亩滩还有老远,众人就遥遥望见,东边冒出浓浓的黑烟,比狼烟还要浓。待走得更近,机器的轰鸣声迎面而至。

这声音林纯鸿听得如痴如醉,却让张道涵三人忍不住皱眉。

更近了,高高的烟囱出现在众人面前,烟囱之下,便是巨大的锅炉。锅炉圆圆黑黑的,附近有两个工人正在往炉子里添加煤块。

锅炉旁边,有一系列的连杆、齿轮、气缸、阀门等物,共同组成了蒸汽机,带动抽水机工作。

看来,宋应星等一帮工程师最终摒弃了汽轮机的模式,转向了活塞式。

蒸汽机旁边,抽水机飞速旋转,如手臂粗的粗管,哗哗地冒着水,将湖水抽往长江中。抽水机不是当初效率低下的阿基米德抽水机,已经经过改进,变成了泵式的。

林纯鸿异常兴奋,东看看,西摸摸,间或扯着嗓子问宋应星几句话,就连煤块燃烧后的粉尘落满了全身也不在乎。

张道涵和李崇德避得远远的,倒是朱之瑜模模糊糊认识到这东西的好处,伴随在林纯鸿左右,盯着飞轮不知道在想什么。

眼见得林纯鸿没完没了,张道涵走近,扯着嗓子吼道:“两个工人挥汗如雨,烧了大堆的煤,只抽了这么点水,属下观之,一头牛拉着转圈抽水,效率也比这玩意高!”

林纯鸿一想,还真是如此,足足有一间房子这么大的蒸汽机,效率的确不如一头牛。

林纯鸿把嘴凑近张道涵的耳朵,吼道:“婴儿刚出生,能有什么力气?”

……

重奖,绝对要重奖!

一帮参与设计、制造蒸汽机的工程师们迅速发家致富,羡煞旁人。

林纯鸿想着把蒸汽机装到钢轨路上。不过,他稍稍琢磨一番,便哑然失笑:“这玩意自己这么重,装到车厢上,恐怕连自己都拉不动,还拉什么货物?看来,蒸汽机会首先用在船上,随着热转化效率的提高,方可在钢轨路上应用。”

这是大自然的规律,是工程应用的规律,任何人都违背不了。

第658章 灭国之战(三)第244章 正面硬撼第403章 锁江第690章 光禄大夫第439章 封锁第213章 海战战术第255章 局势险恶第99章 招募骑士(一)第141章 海上狼烟第35章 风起云涌第400章 交锋第510章 压力(三)第582章 银票第70章 后院起火第513章 隐忍(一)第652章 朝廷变局(二)第674章 南洋重心第236章 内外之争第62章 徽州会馆第460章 攻岛第520章 试探第37章 榨油工坊第394章 暗流涌动第357章 架在炉火上烤第176章 纳妾风波(一)第132章 脱离包围第282章 急剧蔓延第83章 辽州之战第578章 撬动时局(四)第235章 为情所困第208章 总体部署第681章 恩科取士第549章 东林党的打算第269章 敲打彭新第168章 牛刀小试第285章 开解属下第411章 阻江第360章 配合第514章 隐忍(二)第50章 初识白杆第481章 借债风波(三)第660章 灭国之战(五)第338章 吕宋总督的人选第561章 战马(五)第482章 借债风波(四)第383章 兄弟之间第77章 朝廷博弈第613章 纺织业的前景第248章 火枪战术第487章 登岛第167章 生擒闯贼第167章 生擒闯贼第686章 治理黄河第136章 突发营啸第320章 消耗战第339章 两份奏折第433章 招抚第120章 观口守营(四)第582章 银票第236章 内外之争第237章 虞山脚下第428章 筹码的心思第203章 娄东张溥第163章 心生疑虑第390章 初战第498章 赌性第21章 洞庭湖匪第221章 海商大会(一)第449章 炮击城墙第595章 串联第348章 军与军团第288章 辽东往事第109章 步步紧逼第34章 乡村大计第67章 信誉票据第109章 步步紧逼第508章 压力(一)第678章 风起西洋第330章 奴隶贸易第228章 租借锦普第685章 投机分子第289章 柳营试马第368章 骑兵奔袭第686章 治理黄河第281章 信用等级第165章 奇怪阵型第503章 奏章第246章 良玉授首第32章 如火如荼第659章 灭国之战(四)第8章 先利其器第52章 军痞勾结第640章 两家商号(三)第22章 定计除匪第387章 交易第166章 石柱土司第399章 博弈第429章 挑拨第406章 突变第393章 生的希望
第658章 灭国之战(三)第244章 正面硬撼第403章 锁江第690章 光禄大夫第439章 封锁第213章 海战战术第255章 局势险恶第99章 招募骑士(一)第141章 海上狼烟第35章 风起云涌第400章 交锋第510章 压力(三)第582章 银票第70章 后院起火第513章 隐忍(一)第652章 朝廷变局(二)第674章 南洋重心第236章 内外之争第62章 徽州会馆第460章 攻岛第520章 试探第37章 榨油工坊第394章 暗流涌动第357章 架在炉火上烤第176章 纳妾风波(一)第132章 脱离包围第282章 急剧蔓延第83章 辽州之战第578章 撬动时局(四)第235章 为情所困第208章 总体部署第681章 恩科取士第549章 东林党的打算第269章 敲打彭新第168章 牛刀小试第285章 开解属下第411章 阻江第360章 配合第514章 隐忍(二)第50章 初识白杆第481章 借债风波(三)第660章 灭国之战(五)第338章 吕宋总督的人选第561章 战马(五)第482章 借债风波(四)第383章 兄弟之间第77章 朝廷博弈第613章 纺织业的前景第248章 火枪战术第487章 登岛第167章 生擒闯贼第167章 生擒闯贼第686章 治理黄河第136章 突发营啸第320章 消耗战第339章 两份奏折第433章 招抚第120章 观口守营(四)第582章 银票第236章 内外之争第237章 虞山脚下第428章 筹码的心思第203章 娄东张溥第163章 心生疑虑第390章 初战第498章 赌性第21章 洞庭湖匪第221章 海商大会(一)第449章 炮击城墙第595章 串联第348章 军与军团第288章 辽东往事第109章 步步紧逼第34章 乡村大计第67章 信誉票据第109章 步步紧逼第508章 压力(一)第678章 风起西洋第330章 奴隶贸易第228章 租借锦普第685章 投机分子第289章 柳营试马第368章 骑兵奔袭第686章 治理黄河第281章 信用等级第165章 奇怪阵型第503章 奏章第246章 良玉授首第32章 如火如荼第659章 灭国之战(四)第8章 先利其器第52章 军痞勾结第640章 两家商号(三)第22章 定计除匪第387章 交易第166章 石柱土司第399章 博弈第429章 挑拨第406章 突变第393章 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