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假戏真做

七月三十日,华中军在芜湖方向上的作战行动取得重大突破。数日鏖战之后,华中军成功突破美日联军在长江南岸的防线,攻占了繁昌,进逼南陵,基本上切断了铜陵与芜湖的地面交通。

如此一来,只要打下宣城,芜湖的美台联军就将被合围,而铜陵的美台联军也将失去突围机会。

虽然美台联军在宣城部署了近十万地面部队,并且控制着从宣城通往江苏的铁路与公路干线,但是华中军的进攻势头非常猛烈,而且在以攻打芜湖与铜陵为目的的情况下,华中军没有必要占领宣城,只要能够到达宣城,控制外围的交通要道,对宣城施行包围,就能达到目的。

摆在美台联军面前的难题是,要不要从芜湖与铜陵撤军。

如果要,就得尽快。如果不撤军,就得向这两地增兵,而且也得抓紧时间。

受此影响,帕特里奇在当天晚上参加了由加布里埃尔召开的网络会议。

也就是在这此会议上,加布里埃尔对帕特里奇在南方战场上的作战部署提出了质疑,或者说对帕特里奇的战略计划提出了质疑。

实事求是的讲,当时南方战场上的局势并没有那么恶劣。

在最重要的南京方向上,东南军在猛攻数日之后,伤亡数万人,仍然没有能够取得重大突破,甚至没有能够突破美台联军设在溧水县南面的防线。因为突击部队缺乏装甲力量,也没有足够的战术机动能力,所以东南军一直在正面猛攻,没有迂回攻击美台联军的侧翼,苏州与常州都没有受到威胁。

可以说,除了华中军的表现还算抢眼之外,中国军队的表现确实不怎么样。

问题就在这里。

加布里埃尔提出了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那就是美台联军为什么不在这个时候,趁着中国军队突击无力的大好机会发起进攻,在南京防御极度空虚的情况下,一举拿下这座与北京一样重要的城市。

对这个问题,帕特里奇做了正面回答,即美台联军缺少主力部队。

正是如此,帕特里奇的战略计划受到了加布里埃尔的质疑。

虽然加布里埃尔一直呆在华盛顿,没有上过前线,但是作为帕特里奇的老上司,这位参加过伊拉克战争与阿富汗战争的美军将领有着丰富的战争经验,非常了解作战行动。在他看来,如果帕特里奇能在南方战场上留下一两个主力师,而不是把四个主力师全部派往北方战场,或者没有在广东浪费两个陆战队,美台联军就有能力在这个时候发起进攻,用最小的代价打下南京。

面对加布里埃尔的质疑,帕特里奇没有辩解。

不是他不能辩解,而是不想辩解。

说得简单一点,如果东南战场上还有两个美军主力师,就算陈必时为了支援北方战场上的罗耀武,仍然会在这个时候发起战略反击,也会留下足够多的预备队,或者干脆用预备队发起反击,把主力部队留在防御阵地上。更重要的是,如果北方战场上缺少两个主力师,别说在这个时候准备攻打北京,能不能及时攻入华北地区都是个问题。在美日联军没有对北京构成威胁的情况下,陈必时也没有必要在南京大动干戈了。

可以说,加布里埃尔所说的问题,也是必然结果。

只不过,帕特里奇并没有完全否认加布里埃尔的质疑。

正是如此,在这个时候,帕特里奇再次提出了增兵的要求。

虽然当时美国陆军已经没有主力部队可派了,为了增强在中国战场上的进攻力度,美军甚至将一些热点地区的主力部队派了过来,只留下了国民警卫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美国陆军无兵可派。

要知道,美军的编制本来就比较灵活。

一直以来,在一些低烈度战场上,美军一直在让国民警卫队执行正规军的作战任务。

事实上,有好几支国民警卫队就是在美军缩编的时候,由正规军改编而来的。经过两年多的鏖战,很多参战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国民警卫队积累下了足够的战争经验,也培养出了一批经验丰富的官兵。这些国民警卫队与正规军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装备上,特别是装备的完整性上。

比如在一些编有装甲力量的国民警卫队中,却缺乏必要的支援部队,特别是航空兵与远程炮兵。即便是一些以步兵为主的国民警卫队,也拥有不少主战装备,关键就是这些主战装备不成体系,无法形成系统的作战能力。

如此一来,只要能够为这些国民警卫队提供足够的作战装备,再从主力师抽调一批经验丰富的基层指挥官过去,就完全能够使其具备正规军的作战能力。

当时,美军并不缺乏这方面的基本条件。

只不过,这涉及到了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那就是美军与台军的关系。

在东南战场上,美军一直是骨干力量,可是主要参战力量还是台军。这一点,在美台联军的兵力对比上就看得出来,在撤走四个主力师与几个国民警卫队师之后,美军的兵力仅有台军的十分之一。

受此影响,绝大部分时候,台军承担起了主要作战任务。

当初,为了让台军支持美军在北方战场上的战略进攻,美国当局做出了承诺,即在二零一四年第三季度之前,为台军提供足以武装五十个主力旅的全套主战装备,并且逐步让台军负责南方战场上的作战行动,美军将逐步由主力变成配合力量。

在战争机器全面启动之后,美国并不缺乏主战装备。

事实上,从二零一三年的第四季度开始,美国生产的武器装备不但能够完全满足美军的作战消耗,还提供给了日本、韩国与台湾。比如在二零一四年第一季度,美国就为日本提供了相当于十二个主力师团的全部主战装备,还帮助八个韩军师恢复了战斗力,提供给台军的主战装备也足以武装二十个步兵旅。

南方战场上,真正的问题出在台军身上。

不管怎么说,台湾只有两千多万人口。就算全民动员,也最多只能武装两百万军队。

更重要的是,在战火烧上大陆之后,台湾当局首先就得考虑台岛的重建工作,因此实际上能够武装的作战力量最多一百五十万。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台湾当局不但扩大了动员范围,将征兵年限由十八岁到四十岁扩大到了十六岁到四十五岁,并且征兆了近三十万女兵。当然,台军中,女兵主要在非战斗岗位上任职,以替换这些岗位上的男兵。

打到大陆之后,台湾当局还在大陆占领区内征召兵力。虽然征召的大陆兵员并不多,到二零一四年六月底,也就只招募到了不到二十万人,比起占领区内近两亿的人口,这点兵力确实少得可怜,但是也有效的缓解了台军的作战压力,毕竟在维护占领区治安上,大陆本地兵员足以胜任。

大规模的扩充军队规模之后,最大的问题就是训练不到位。

可以说,台军的素质问题一直比较严重。因为很多官兵没有获得足够的培训,所以台军的非战斗消耗也远远超过了美军,甚至超过了日军。在二零一四年上半年,台军就出现了上百起意外事故,不但导致四百多名官兵丧生,还损失了不少主战装备。比如在一次炮兵实弹训练中,因为炮手操作不当,引爆了堆积在一起的上百枚炮弹,炸死了上百名官兵,还炸毁了十多门自行榴弹炮。

受此影响,台军的扩充速度远远没有达到预期。

到了二零一四年六月底,囤积在宁波的主战装备就足以武装三十个台军旅,而台军因为没有合适的部队可以扩充,也就一直没有领取这些装备。

问题是,这些装备在名义上属于台军,不属于美军。

也就是说,如果帕特里奇打算用这些装备来武装美军国民警卫队,就得让美国当局取得台湾当局的支持。

看上去,这不是什么大问题,毕竟这些装备都是美国提供的,而且美国当局可以用置换的方式,保证在今后提供相同的装备。实际上,肯定没有这么简单。当时台军内部已经对美军先北后南的战略产生了怀疑,甚至有一些台军将领认为,只要打下北京,美军就会从大陆撤军,而孤军奋战的台军肯定不是大陆军队的对手。与其被美国抛弃,还不如尽早考虑本岛防御,而不是在大陆战场上消耗宝贵的兵力。

也就是说,台军也在考虑扩军,而且打算将一部分部队送回台岛。

如此一来,归属于这些部队的装备就得运回台岛,而这些装备,主要就是囤积在宁波港的那些主战装备。

万幸的是,在增兵问题上,加布里埃尔给予了最大限度的支持。

更重要的是,在中国战场上,台军只是辅助力量,美军才是绝对主力,所以在美军需要扩充部队的时候,还轮不到台军打小算盘。

正是如此,在这次会议上,加布里埃尔批准了帕特里奇的扩军计划,将南方战场上的八个国民警卫队师整编成六个主力师,并且完全按照主力师的标准配备主战装备,并且授权帕特里奇直接从美台联军的库存中调用武器装备。

与之一道被批准的,还有攻打南京的作战计划

第45章 艰难突围第124章 战力提升第112章 小题大做第51章 重于泰山第8章 蓄势待发第42章 意外结果第44章 机票作废第118章 只打日军第58章 水到渠成第7章 战略围剿第141章 拼死突围第165章 用兵难题第11章 内忧外患第26章 大势所趋第185章 疑云重重第6章 松弛有度第94章 未雨绸缪第163章 决定会战第100章 别无所求第117章 废物利用第8章 一席之谈第48章 防守反击第139章 战地谈判第157章 左右挨刀第43章 何为希望第169章 突然袭击第73章 惊慌失措第136章 前线后方第106章 带话回去第26章 将错就错第3章 身份问题第142章 面子问题第53章 关键一炮第55章 稳重踏实第148章 以退为进第77章 推心置腹第65章 实力说话第76章 如狼似虎第48章 防守反击第2章 积极准备第57章 人情关系第173章 二次会战第22章 骑虎难下第123章 东南战事第125章 守株待兔第192章 努力争取第70章 骗子瘸子第4章 好话在前第170章 最后办法第36章 进攻受阻第30章 将功补过第159章 故技重演第170章 此消彼涨第174章 迂回包抄第18章 围点打援第157章 左右挨刀第149章 来去匆匆第166章 弹尽粮绝第60章 这是战场第178章 稳打稳扎第48章 只靠自己第124章 自相残杀第35章 为战争活第68章 自愿参加第126章 护身宝贝第151章 来势汹汹第102章 勤俭节约第67章 血战到底第52章 日本定策第51章 回国述职第80章 为将之道第107章 想走还留第93章 迫在眉睫第183章 向着胜利第120章 趁热打铁第125章 缩小差距第23章 生死与共第104章 战地营救第121章 相对幸运第127章 落刀之处第146章 左右两难第150章 士气问题第153章 虽败犹胜第108章 心系战场第75章 自我牺牲第114章 重振雄风第56章 开辟战线第61章 后继乏力第42章 时不待人第4章 好话在前第19章 当机立断第170章 此消彼涨第193章 北上准备第27章 直面难题第74章 柳暗花明第72章 心理较量第27章 炒饭惹祸第16章 亲密接触第181章 两败俱伤第129章 疑虑重重
第45章 艰难突围第124章 战力提升第112章 小题大做第51章 重于泰山第8章 蓄势待发第42章 意外结果第44章 机票作废第118章 只打日军第58章 水到渠成第7章 战略围剿第141章 拼死突围第165章 用兵难题第11章 内忧外患第26章 大势所趋第185章 疑云重重第6章 松弛有度第94章 未雨绸缪第163章 决定会战第100章 别无所求第117章 废物利用第8章 一席之谈第48章 防守反击第139章 战地谈判第157章 左右挨刀第43章 何为希望第169章 突然袭击第73章 惊慌失措第136章 前线后方第106章 带话回去第26章 将错就错第3章 身份问题第142章 面子问题第53章 关键一炮第55章 稳重踏实第148章 以退为进第77章 推心置腹第65章 实力说话第76章 如狼似虎第48章 防守反击第2章 积极准备第57章 人情关系第173章 二次会战第22章 骑虎难下第123章 东南战事第125章 守株待兔第192章 努力争取第70章 骗子瘸子第4章 好话在前第170章 最后办法第36章 进攻受阻第30章 将功补过第159章 故技重演第170章 此消彼涨第174章 迂回包抄第18章 围点打援第157章 左右挨刀第149章 来去匆匆第166章 弹尽粮绝第60章 这是战场第178章 稳打稳扎第48章 只靠自己第124章 自相残杀第35章 为战争活第68章 自愿参加第126章 护身宝贝第151章 来势汹汹第102章 勤俭节约第67章 血战到底第52章 日本定策第51章 回国述职第80章 为将之道第107章 想走还留第93章 迫在眉睫第183章 向着胜利第120章 趁热打铁第125章 缩小差距第23章 生死与共第104章 战地营救第121章 相对幸运第127章 落刀之处第146章 左右两难第150章 士气问题第153章 虽败犹胜第108章 心系战场第75章 自我牺牲第114章 重振雄风第56章 开辟战线第61章 后继乏力第42章 时不待人第4章 好话在前第19章 当机立断第170章 此消彼涨第193章 北上准备第27章 直面难题第74章 柳暗花明第72章 心理较量第27章 炒饭惹祸第16章 亲密接触第181章 两败俱伤第129章 疑虑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