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骗子

汉中。

梁州城北关大街支着一家面摊,摊边的两块大石头夹着一根竹竿,竿上旗幡在风中招摇。

一个中年男子牵着两匹骏马走过,抬头看着旗幡,喃喃念道:“天汉汤饼,嗬,好大的口气。”

“客官,小人这是‘大汉汤饼’,幡上裂了,拿葛布补的,多了一横。小人家的汤饼,大汉来吃也管饱。”

中年男子眯起眼再一看,道:“来份汤饼。”

他在摊子上坐了,四下一看,道:“关中战乱连天,我看汉中似无太多影响?”

“哪能没影响?这汤饼,每碗就涨了两文。”

中年男子不以为意,体会不到这吃食上涨的区区两文钱于普通百姓意味着什么。目光落在对桌的年轻人身上,仔细打量了几眼,开口打了招呼。

“卢杞,范阳卢氏,家父留台御吏中丞,讳奕。小兄弟,我看你该是朝廷驿使?”

“原来是卢中丞的郎君,失敬,卢中丞死节不降,小人万分敬佩。”

卢杞目露悲痛,见对方不否认驿使的身份,再次招过摊主,把对方的账也会了,问道:“我看你的马上有烙印,石门驿,从北边来的,不知关中有何新的消息?唉,社稷危急,使人忧虑啊。”

“放心,天子守京,局势还稳妥。”

那驿使口风很紧,说话时目光依旧盯着长街那头的衙署处。

署前有一片高台名为“汉台”,乃是刘邦当汉中王时的王府地基。

卢杞顺着他的目光看去,道:“我听说如今暂驻梁州官位最高者乃剑南节度副使崔圆,你的驿信不是递给他的?”

“公文已递过了。”

“哦?”卢杞追问道:“你还在找谁?”

“没有,没有。”

他们说话时,旁边的摊主已经烧开了大锅,把面条下入锅中,热气腾腾而起。再一掀开那装着打卤汁的大瓮,香气扑鼻,馋得远处的流民们直勾勾地往这边看。

卢杞端坐于人们的目光之中,安之若素,手指却在膝盖上轻轻敲着,似不经意地问道:“我还听闻一桩消息,说是圣人在陈仓时……出了意外,倒不知真假?”

“自然是假的,圣人还好端端地在长安。”

驿使答了,恰见一队人从南边策马而来,他遂匆匆一拱手,拿起始终放在膝上的行囊起身,快步赶了过去,身手极是矫健。

待到近处,他递了一块牌符,轻声道:“敢问可是通义高长史?长安急信。”

“与你交谈的那人是谁?”

“死节的留台御史卢中丞之子,喜欢打听。”

高适最后瞥了卢杞一眼,对这种热衷权力之辈不感兴趣,领着驿使进了梁州衙署。

~~

“汤饼来喽!”

“店家,可知那些蜀郡官员们来了多久了?”

“陆陆续续的,有一个多月了哩。”

卢杞又问道:“怎不往关中勤王?”

“小人哪懂这些……呀!瞿帅头来了,小人今早刚剁了半斤狗肉,想孝敬帅头,这便给帅头拿上。”

卢杞转头看去,见是梁州城的捉不良帅带着差役们路过,还押着个须发皆白的老头。他便请对方喝了杯酒,再次自报了家门。

地方上的小吏不像长安的禁军见多识广,对卢杞这种有官身的名门子弟就殷勤得多,点头哈腰,有问必答的。

“小人也见过崔节帅一次,好像听说,他得到的圣旨不是入关中勤王的,而是来迎接圣驾的。其它的,只知这一月,衙署堂上每有争吵,还有,大军驻在城外,粮草也不够哩。”

卢杞道:“可圣驾已返回长安了啊。”

“那小人就不知了,哦,郎君可知小人今日拿的这老家伙是犯了什么事?”

卢杞目光看去,只见那老者看起来六旬模样,颇有气度,不似寻常百姓,该是名门望族,不由疑惑起来,问道:“他犯了何事?”

“自己招吧!”

“小老儿行骗,得了些金银财帛,已经还回去了。”

“行骗?你那是行骗吗?你冒充圣人,犯的是杀头的死罪!”

卢杞当即就来了兴趣,再仔细端详了那老者一眼,发现他虽然不是圣人,但言谈举止倒也有几分威严。

他又赏了那捉不良帅一吊钱,让摊主端来茶水,坐在那细细听着。

原来那老头跑到了城北的二十里铺,寻了一家大户叩门,自称是圣人,在从长安往蜀郡的路上与护送的兵马失散了,命令那大户护送他到蜀郡,到时重重有赏。当夜,老头便在大户家中吃喝嚼用,夜里还让一个美妾侍寝,次日,他们出发梁州城,路上,老头便借口如厕,揣着金银跑了。

若这般跑了,差役们也捉不到他,偏他贪心不足。又跑去蒙骗另一家乡绅,不巧,那乡绅竟是已听过类似的骗局,嘴上“陛下”唤着,暗地里却遣人报了官,趁着老头沐浴更衣时将其拿下。

“近来这等骗局很多吗?”卢杞不由问道。

“有几起,但这是杀头的大罪,敢犯的人该是不多。”瞿帅头道。

卢杞又转向那老头,问道:“你如何想到这主意?”

“小老儿哪知是杀头的罪啊,真就只想混口饭吃……”

“问伱如何想到这主意!”

“也是听说的,小老儿住在石门镇,听闻有人这般冒充圣人骗到了钱,一时糊涂。”

卢杞摇摇头,心想,叛乱一起,这天下真是什么破事都出来了。

他吃过汤饼,便去拜访崔圆。因他与崔圆其实有一段渊源,早年间,他们都曾受过当时任京兆尹的萧炅举荐,卢杞成了京兆府法曹,崔圆则是司勋员外郎。

可惜后来卢杞卷入了造纸案,得罪了薛白,弃官逃出长安。反而是崔圆,依附了杨国忠,青云直上。

是日,卢杞牵马到了衙署,递上名帖求见崔圆,并称是故人来访,被引入小厅坐下。之后,有一名崔圆的幕僚来接待他。

卢杞便拉着对方闲谈,打听崔圆是如何依附上杨国忠的。

此事倒有几分奇异,说是崔圆有个亲戚李彦允,在洛阳任留台刑部尚书,某次,崔圆往江淮任官,路过洛阳,住于李府。李彦允当夜梦到自己身戴枷锁,被押入府衙待审,抬头一看,上首坐着的紫袍高官正是崔圆。梦醒之后,李彦允认为崔圆来日必贵,遂将其引见给了杨国忠……

“紫袍?”卢杞喃喃着,心中又羡又妒。

他知道,李彦允之所以梦到崔圆来日必贵,根本就不是因为那个梦,而是因为崔圆出身清河崔氏青州房,家世极为显赫,乃高宗皇帝的禁婚诏中明令禁止互相通婚的“七姓十家”之一,而这禁婚诏非但没有削弱崔家的影响力,反而抬高了其身份。而杨国忠之所以厚待崔圆,也是因为看中崔家的门第高贵。

说着话,又有小吏过来,称崔圆请卢杞入内。

“这便去。”

卢杞撑着膝盖站起来,衙署外一瞥,却是愣了一下。

他看到人群中有一名老者往衙署看了一眼,之后便走掉了。

“卢郎君,怎么了?”

“没事,一时眼花了吧。”卢杞揉了揉眼,继续去见崔圆。

须臾,他却停下脚步。

“等我一会。”

说着,他大步赶出衙署,环顾四望,寻找着方才看到的那道身影。

~~

崔圆刚刚见过了高适,两人谈得不欢而散。

之后,他原本打算见卢杞的,但不知为何,卢杞没有马上过来,崔圆也不着急,揉着眉头,思忖着眼下的时局。

他是杨国忠的人,叛军攻破潼关之后,他便得到了杨国忠的消息,知道圣人有可能会到蜀郡避难。故而提前整备兵马,营造行宫,积极安排了迎驾事宜,并亲自到汉中等候圣驾。

圣驾没来,来的却是眼花缭乱的消息,简单来说,他现在有两个选择。一是相信灵武递来的旨意,圣人已经驾崩了,从此尊奉新帝;二是相信长安的公文,出兵关中勤王,这也是方才高适极力劝说他去做的事。

高适说了很多,战略如何、社稷如何,说剑南兵马至关中解了长安之围天下形势会有如何好转。但,高适却忘了说,他崔圆会如何。

首先摆在眼前的一个问题是,高适与薛白关系亲近,显然是庆王一系,守住了长安,前程不需赘言。可作为官长的崔圆,反而与庆王一系并不相熟。

个人私利倒也罢了,崔圆不在乎。摆在眼前,更重要的事是,剑南这一点兵马冒然进入关中,应对得了十余万骁勇的范阳铁骑吗?显然不可能的,冲动行事,只会祸国殃民。

眼下唯一能与范阳骁骑抗衡的,只有安西、河朔的边军。

另外,李亨的旨意也送到了,对崔圆颇有赞誉之词。崔圆确实也写了奉表,承认这位新帝。当然,这只是表态,更多事目前还说不准。

想到这里,崔圆又想到了李彦允说过的那个梦,称他早晚必然要披上紫袍,眼前这站队的时候就是豪赌的时候。

“节帅,卢杞到了。”

崔圆本以为卢杞不来了,看了眼更漏,发现卢杞晚了半个时辰,心中不悦,面上却是不显,道:“我亲自去迎。”

他当然不是为了卢杞,而是冲其父卢奕的面子。

“子良,节哀顺变。”

甫一见面,崔圆便拍着卢杞的肩,无比悲恸地道:“我都听说了,贼犯东都,唯卢中丞正身守位,义不出奔,以死全节,何其忠烈?!”

“崔公。”

卢杞抹了两把哭,作为对他那死掉的阿爷的追悼,之后,匆匆与崔圆小声道:“我有极要紧之事与你说。”

崔圆原本还打算哭祭卢奕一番,闻言愣了愣,带着卢杞入内,屏退旁人,问道:“何事?”

卢杞竟还动手动脚,拉着他的衣袖往里走了几步,以神神秘秘的口吻,道:“崔公可是往灵武递了奉表。”

“你这是何意?”

“请崔公速派人去把奉表追回来。”

崔圆当即不悦,沉着脸,道:“为何?”

“圣人尚健在,忠王擅自登基称帝,与谋逆何异?”

“原来是庆王的说客。”崔圆一拂袖,叱道:“若如此,便不必再谈了,恕不远送。”

“崔公误会了,我并非庆王派来的。”

“请吧。”

卢杞无奈,死死拽住崔圆的袖子不放,俯身过去,又要耳语。 崔圆没想到他如此无礼,一边躲避,一边喝道:“来人!”

“崔公听我说,我今日见到圣人了。”

崔圆先是错愕了一下,之后,看着卢杞,目光逐渐凝固,像在看一个傻子。

“崔公,你不该给忠王奉表,好在,此事还可补救……”

“你被骗了啊。”崔圆叹道。

卢杞一愣,接着,屋门被“咣”地撞开,两个守卫进来,径直押住了他。

“轻些。”崔圆抬了抬手,道:“他并非有意要伤我,是遇到了骗子。”

“我不是……”

“我知道,那些骗子骗术很高明。”崔圆叹道,“前次,连我也信了,亲自到洋州去迎驾,结果大失所望,一怒之下,将那敢假冒圣驾的逆贼给斩首了。”

卢杞错愕了一下,道:“难怪圣人不信你,你听我说……”

忽然,有士卒狂奔而来。

“节帅,不好了!”

“何事惊慌?”

“高适、严武、田神功等将,擅自召集勤王兵马,拔营北上了!”

“放肆!”

崔圆大怒,叱道:“他们没有兵符,岂能调兵?!”

“高适领了圣旨,严武拿了李节帅的兵符。”

“什么?”

崔圆张了张嘴,哑口无言,高适所谓的那圣旨他知道,是长安递来的,有庆王监国的盖章与中书门下的印钤。至于剑南节度使李宓的兵符,想必是严武趁这段时日赶去蜀郡拿到的。他被称为节帅久了,常常忘了自己只是个副节度使。

想这些无用,重要的是,眼下这情形,是否该调兵去拦住高适等人。对方奉旨往关中勤王,一旦拦了,万一局势有变又如何?

那边,卢杞几番开口欲语,但看着崔圆举棋不定的样子,遂又作罢。

有些事若现在告诉崔圆,只怕很难保证不会落入庆王一系耳中。

~~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从汉中往秦川的栈道绝对不好走。

高适手持一柄长枪,横着背也不是,竖着背也不是,最后只好摘下来,拿在手里当拐杖用。

他有时会回头看上一眼,只见士卒们一个接着一个,队伍长得看不到尽头,可其实只有区区五千士卒,粮草带得也不多,到了关中之后,恐怕不够一个月嚼用。

这是他们进入陈仓道的第五日,傍晚时分,他们下到一片河谷,遂扎营暂歇。

队伍的主将是严武,他与高适官职相当,军略上的才干却更厉害,高适遂推他为主,自己作为副手。

严武是个很沉毅的人,眼神里透着股狠劲,平时话不多,但做事雷厉风行。当陈仓消息传来,旁人还待在汉中犹豫不决的时候,他已果断奔回蜀郡说服李宓。

可情形依旧不容乐观,叛军有十余万精骑,他们却只有这点兵力,哪怕是要虚张声势,扮作安西、朔方大军,也难。

“这战,只怕不好打啊。”私下里,高适终于是感慨道。

“只要长安还在,那就一定不会只有我们一支援军。”严武的声音沙哑低沉,道:“越是不好打的仗,越是能立功。”

“我有件事不明白。”高适问道:“你是怎么说服李节度使的?”

严武道:“我把刀架在他脖子上。”

换作旁人这么说,高适一定不信,但严武的性格一向是极为强横的,孩提时便杀死过他父亲的妾室,这种事是真干得出来。

“真的?”

“假的。”严武道,“于我们这些剑南的官员们而言,眼下静观其变最好。如崔圆一般,最后还是少不了他的功劳,但李宓所忧虑的,是另一件事。”

“什么?”

“吐蕃。”

高适一听就明白了,一场叛乱,发展至如火如荼的情况,吐蕃暂时虽然还不知道。可若不能及早平叛,就要被吐蕃趁虚而入了。

仅从叛乱而言,它断不了大唐的气运。可大唐与吐蕃是两只猛虎正在相争,一旦其中一只受了小伤,也有被另一只咬死的可能。李宓身为剑南节度使,不得不从这方面考虑,遣五千兵马北上关中,若能救长安,既立了功,又能尽早平叛,若不能,便当是尽力一把。

谈论了一会儿,高适拿出一面旗帜,亲自缝起来。

他要缝的是朔方军的战旗,这次出征太急,这些事前都没有筹措好,只能路上制备了。

“你还会做这个?”

“少时家贫,什么都得自己做啊。”

“将军!”忽有士卒大步往这边赶来,道:“我们发现那边有一块石刻,请将军过去看看。”

……

说是石刻,其实是有人用猎物的血在石头上写了一段文字,石头边还找到一些火炭与吃剩的骨头。

高适原本还不在意这件小事,但看严武蹲在那看得认真,不由问道:“上面写的什么?”

“你看吧。”

高适遂俯身看去,只第一眼就愣住了,因那上面的第一句话就是“朕受命于天,宅帝位四十有二载”。

那石头上的字有些已经被冲刷、风干,不可辨认了,但还是能看出大概的内容,是有人以天子口吻,自述了在陈仓遭遇兵变的经过。提及了庆王李琮、忠王李亨、薛白等都是叛徒。

“这……”

“假的,难怪近来汉中不少人敢冒充圣驾招摇撞骗。”

严武说着,靴底已踩在那石块上,用力一推,把那石块推进了小溪里。

高适很快会意,这石头上指出的叛逆,乃是眼下在秦岭那边组织平叛的关键人物。若是把他们都打为叛逆,那大唐只怕要像西晋一样丢掉一半的疆域。

~~

长安城外。

崔干佑感到了十分困惑。

他本以为,随着李亨称帝的消息传来,长安城会人心动摇,不攻自溃。但结果反而是他受了一个小挫折,之后,长安城内反而不再出现内乱。

“不对啊,唐军的粮食愈不够吃,愈不该如此齐心坚守。”

“是啊。”田承嗣亦感到了意外,道:“我安插在城中的内应也没了消息。”

他们的兵马虽然骁勇,却也并非没有压力。

整个大燕目前的形势是,西进不利,东进也不顺。不仅是长安城没有拿下,安庆绪派去东略的兵马也被拦在雍丘不能寸进。换言之,一旦遇上名将,塞北骑兵不擅攻城的弱点便暴露出来了,这导致他们无处掳掠,粮草不济。

与此同时,李亨在灵武称帝,显然也在集中兵马,准备反攻叛军。

留给崔干佑取长安城的时间实际上也不多了,安庆绪已经又有了退守范阳的打算,几次下旨催促。

从某方面而言,安庆绪的想法也没错,只要老巢在,雄兵在,暂时放弃已经被掳掠干净的河洛地区,以后再来,收获也许更大。

崔干佑却不想当只会入寇的强盗,他唯一能劝说安庆绪继续攻长安的理由就是李氏正在内斗,李亨指责李琮弑君。正是取长安的千载难逢的良机。

他总认为拿下了长安,就等同于拿下了大唐天下。

田承嗣的目光再次落到了当初边令诚送出来的那张战略图上,沉吟道:“你说,这难道是假的吗?”

“不太像,若没有援兵,他们还守着长安做甚?”

正商议着,忽有哨马赶来。

“报!”

“将军,在长安城西又发现了朔方军的哨骑!”

崔干佑道:“多少人?”

“不多,仅数十骑。但是,末将有些疑惑……”

“说!”

“末将留意到,长安城头上的守军见到朔方军的旗帜,尽皆欢呼。”

此事就有些奇怪了,李亨即使要派朔方军来解长安之围,那城中弑君的叛逆也不该欢呼。

崔干佑想不明白,干脆亲自策马出了大营。

他赶马到长安城西,远远便只见皂河畔尘烟滚滚,有数十名骑士打着朔方军的旗号几番想突围奔到长安城下,燕军的骑兵则试图射杀他们。

朔方骑兵一见便撤远,等燕军骑兵归营又重新回来。

崔干佑抬起头,往城头上看去。

他目力极好,能见到有些紫袍、红袍的官员已登上城头,眺望远处。从他们的身形动作间,崔干佑能感到他们的欢喜。

看起来,李氏宗室之前的内斗并不像他此前以为的那么激烈。

于是,燕军把哨马放得更远,又过了数日,哨马回报,在歧风发现了朔方军先锋进军迹向。

“还是迫不及待地来了。”

“他们毕竟是一家,还能眼看我们夺了长安吗?”

田承嗣指着战略图道:“或许是唐军故作不和,想偷袭我们。”

崔干佑沉思着,道:“不论如何,我们不能被牵着走,只要想清楚一件事——是与唐军继续攻防下去,还是野战?”

“你是说……西进,反过来偷袭他们?”

第443章 梦游通天宫333.第325章 贵妃醉酒第456章 挟天子56.第56章 争取66.第66章 夜宴第416章 局面向好281.第277章 压不住第382章 同宗第498章 国运未竭173.第170章 定角第395章 缓兵之计第445章 将计就计109.第109章 手掌心第2章 大祸临门第414章 传承227.第224章 新诫165.第162章 志不灭251.第249章 铜币313.第307章 罗钳第412章 诗言志第372章 彭娥267.第265章 一县之主104.第104章 大唐风气第488章 明朗第373章 狎臣149.第146章 诈15.第15章 大理寺303.第297章 天上李太白第351章 灵关道第477章 长安的反击219.第216章 掩盖的真相134.第131章 新朋友273.第269章 首阳晴晓54.第54章 白膏油27.第27章 边军履历14.第14章 偃月堂223.第220章 话别257.第255章 新田13.第13章 奸相141.第138章 宴前第352章 十月渡泸223.第220章 话别65.第65章 众里寻他22.第22章 置身事外第443章 梦游通天宫第388章 交朋友341.第333章 蚂蚱140.第137章 斩死第396章 莲110.第110章 新搭子272.第268章 春归第366章 心意55.第55章 落地生根103.第103章 名单第360章 捷报134.第131章 新朋友第397章 小团体第403章 叶公好龙344.第336章 自古深情留不住第384章 画师第368章 真功劳164.第161章 醉态333.第325章 贵妃醉酒99.第99章 得宝歌129.第126章 自由第468章 玩火自焚251.第249章 铜币第391章 忤逆不孝335.第327章 哪吒第389章 一条船上的人280.第276章 跋扈第353章 建关107.第107章 怪圈89.第89章 厚颜薄礼第482章 绮念317.晚半小时发第12章 引见第486章 幸蜀第487章 上进心194.第191章 起家官第351章 灵关道314.第308章 严网第435章 秋后算账第490章 好兄弟第394章 北风行89.第89章 厚颜薄礼第460章 宝鸡159.第156章 高高挂起285.第280章 隐藏187.第184章 世族第435章 秋后算账45.第45章 祝大家端午安康39.第39章 借刀171.第168章 以小见大第416章 局面向好113.第113章 家宴170.第167章 念奴娇第416章 局面向好31.第31章 寻亲223.第220章 话别
第443章 梦游通天宫333.第325章 贵妃醉酒第456章 挟天子56.第56章 争取66.第66章 夜宴第416章 局面向好281.第277章 压不住第382章 同宗第498章 国运未竭173.第170章 定角第395章 缓兵之计第445章 将计就计109.第109章 手掌心第2章 大祸临门第414章 传承227.第224章 新诫165.第162章 志不灭251.第249章 铜币313.第307章 罗钳第412章 诗言志第372章 彭娥267.第265章 一县之主104.第104章 大唐风气第488章 明朗第373章 狎臣149.第146章 诈15.第15章 大理寺303.第297章 天上李太白第351章 灵关道第477章 长安的反击219.第216章 掩盖的真相134.第131章 新朋友273.第269章 首阳晴晓54.第54章 白膏油27.第27章 边军履历14.第14章 偃月堂223.第220章 话别257.第255章 新田13.第13章 奸相141.第138章 宴前第352章 十月渡泸223.第220章 话别65.第65章 众里寻他22.第22章 置身事外第443章 梦游通天宫第388章 交朋友341.第333章 蚂蚱140.第137章 斩死第396章 莲110.第110章 新搭子272.第268章 春归第366章 心意55.第55章 落地生根103.第103章 名单第360章 捷报134.第131章 新朋友第397章 小团体第403章 叶公好龙344.第336章 自古深情留不住第384章 画师第368章 真功劳164.第161章 醉态333.第325章 贵妃醉酒99.第99章 得宝歌129.第126章 自由第468章 玩火自焚251.第249章 铜币第391章 忤逆不孝335.第327章 哪吒第389章 一条船上的人280.第276章 跋扈第353章 建关107.第107章 怪圈89.第89章 厚颜薄礼第482章 绮念317.晚半小时发第12章 引见第486章 幸蜀第487章 上进心194.第191章 起家官第351章 灵关道314.第308章 严网第435章 秋后算账第490章 好兄弟第394章 北风行89.第89章 厚颜薄礼第460章 宝鸡159.第156章 高高挂起285.第280章 隐藏187.第184章 世族第435章 秋后算账45.第45章 祝大家端午安康39.第39章 借刀171.第168章 以小见大第416章 局面向好113.第113章 家宴170.第167章 念奴娇第416章 局面向好31.第31章 寻亲223.第220章 话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