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3章 国策和缺钱

“老爷回来了。”

随着外头传来的这个声音,书房中,汪道贯和汪道会兄弟几乎同时站起身来,对视一眼后就快步迎了出去。刚一出门,他们就看到汪道昆步履匆匆地过来,甚至来不及打招呼就直截了当地说道:“孚林可有信来?”

尽管汪孚林早有表字,还是谭纶当着他的面起的,汪道昆还是习惯了直呼其名。

汪孚林拉上两广总督凌云翼、漳潮副总兵晏继芳、海道副使周丛文联署的奏疏,昨天刚刚经由六百里加急送到了朝中,一时间激起了轩然大波。而汪道昆无论是作为伯父,还是作为兵部侍郎,得知此事却只比其他人早一天,也就是前天才得知。这还是因为那是汪孚林之前从南澳岛启程赶回去之前,就先派出了一个信使往京城赶。而那奏疏因为需要两广总督凌云翼的联署,汪孚林离开南澳岛去了肇庆府,再去了泷水县,然后又回广州找了海道副使周丛文,因而晚了好几天发出,否则以驿站急递换马不换人赶路的速度,纵使同一天送的信,信使绝对会慢很多。

毕竟,平常驿递的时候夹带私信问题不大,可在四百里又或者六百里加急的急递中夹带私信,除却特殊时期某些胆大妄为的太监,没人有这胆子。正值张居正整顿驿站的节骨眼上,汪孚林可不敢去触霉头。

所以,汪道昆所知道的,仅仅是汪孚林离开南澳岛之前的那些讯息,之后布政司两位布政使与其闹出来的诸多纷争,那就真是不知道了。可陈有杰张廷芳动用的渠道也一样非同小可,几乎只比汪孚林那六百里加急的奏疏晚半天,就愣是送了弹劾汪孚林草菅人命的奏疏,暗指那所谓的连环案是汪孚林自己炮制,对海盗之事却轻描淡写。倘若不是汪孚林的报捷是拉上凌云翼等三人联署的,只怕会有一堆人认为他是好大喜功,谎报军情。

正因为这方方面面的原因。此刻汪道会和汪道贯面对长兄的疑问,他们唯有苦笑摇头。而汪道昆长叹一声,捏着拳头轻轻捶了捶脑门,这才苦笑道:“早知道他这么会惹事。我怎么会把他放到广东去!”

这时候说这话实在是晚了!而且,又不是你把他放到广东巡按御史这个位子的,点将的是当朝首辅大人,被征询的是兵部尚书大人,连左都御史陈瓒陈老爷子也只能无奈接受这个事实。而你是没有大力阻止,可也是没能力阻止!

汪道贯心里这么想,可他和长兄的年纪相差十几岁,汪道昆对他来说如兄如父,他哪敢说出来。而汪道会觉得外间不是说话的地方,把堂兄让进了书房之后,嘱咐芶不平亲自在外守着,他就关上了书房大门,继而详细询问起了外间动静。得知朝中众说纷纭,而内阁却反应平淡。阁老们一个都没有发话,他微微松了一口气后,这才开口试探道:“谭尚书的病不是说已经好些了,这两日会复出理事吗?”

一说到谭纶,汪道昆的脸色就更黑了几分。

谭纶早两年就因为身体问题接连遭到御史的攻譖,虽说有张居正挡着,这些御史最终全都被秋风扫落叶一样扫出了朝廷,可终究有一次就有第二次,哪怕都察院经过大清洗,如今一多半都是张居正的亲信。可觊觎谭纶兵部尚书位子的不是别人,而是内阁次辅张四维的舅舅王崇古,那就非常危险了。他这个兵部侍郎是谭纶的朋友和亲信,之前都险些因为恶了张居正被拿掉。如果换了王崇古掌管兵部,他的处境简直是岌岌可危!

“子理兄毕竟还在休养,最好不要拿这些烦心事去搅扰他。”汪道昆警告似的看了一眼两个弟弟,第一次感到广东实在是太远,哪怕是六百里加急,到京城也要十几天。如果汪孚林之前的信使不是出了福建进入浙江后,就借用了徽商在东南的庞大关系网,一路同样是换马不换人地赶来,只怕他得知消息还会更晚。因此,在略一踌躇之后,他就开口说道,“这样吧,还是静观其变。”

然而,静观其变的汪道昆次日才到兵部理事没多久,就有小吏快步进来,低声说道:“少司马,内阁传话,说是首辅大人请您去一趟。”

如今张居正权威日重,乾纲独断,平心而论,汪道昆看不惯这位首辅大人的地方非常多,可总算他还记得汪孚林摆事实讲道理的劝说,不得不苦苦忍耐,方才没有露出任何端倪来。而且他和张居正虽是同年,却远不如谭纶和张居正来得亲密,此刻被召去内阁直房的时候,他满脑子都是汪孚林的事,只想着一会儿如何开口。谁知道甫一见面,张居正却问了他毫不相干的另一个问题:“伯玉,你说此次罗旁山平瑶,延年的把握有几分?”

虽说没想到张居正会问平瑶,但汪道昆到底是兵部侍郎,片刻的惊讶过后,他就立刻答道:“广东广西总兵一起上阵,十哨合围,而且又是石汀(殷正茂)当初制定的计划,延年(凌云翼)亲自执行,我认为有十成把握。”

对于汪道昆这样一个回答,张居正脸色舒展开来一些,这才抬手示意汪道昆坐下。接下来,他过问了九边好几桩军务,见汪道昆对答如流,显然颇为满意的他方才词锋一转道:“有人说汪孚林自从上任广东巡按御史之后,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就没少过折腾,你这个伯父怎么看?”

在内阁直房这种最严肃的地方,用这种实在谈不上一本正经的语气谈论一个晚辈,而这个晚辈还是广东巡按御史,汪道昆心里有些困惑。然而,外间一直都有消息说什么汪孚林颇得首辅大人青睐云云,他每次听到就觉得一脑门子汗,很担心张居正会怀疑那是自己故意散布,用于给汪孚林脸上贴金的,此刻对于张居正这种仿佛很平淡的语气,他就不敢等闲视之了。

在迅速斟酌过之后,他就干脆非常光棍地说道:“我这个侄儿一直都是闲不住的性子不假,但此次却不是折腾。须知两广重兵全都汇聚于罗旁山之际,沿海其他地方还有多少人?倘若被海盗钻了空子。那时候难道不是顾此失彼?而且,此事本就是延年吩咐他去做的,并非他越俎代庖。”

张居正却挑了挑眉:“朝廷历来招抚海盗,都是令其上岸为民。如今他却要反其道而行之,将人安置在东番,甚至请设流官安抚,有人觉得这是想要开海禁,你说呢?”

听到张居正一直都只说是有人。汪道昆心里直犯嘀咕,暗想除却张四维和王崇古这些晋党高官,还有就是因为汪孚林给张居正送了刀子,于是倒了大霉的某些清流,这有人还能指谁?可是,作为侄儿身后最坚实的后盾,松明山汪氏这么多年来出的第一个进士,他又看过汪孚林在托付信使送来的急信,此时立刻当机立断,决定赌一赌张居正的态度。

如果张居正真的对汪孚林的建言丝毫不感兴趣。这位首辅缘何要见自己?之前谈到的那些兵部事务,上呈内阁的一应公文上都有,根本不用见面。

“海禁起自于太祖皇帝年间,但那时候是因为陈友谅余孽等漂泊海上,兼且与倭寇勾结,进而危害沿海。太祖皇帝为长治久安计,故而方才一时严禁,而后奸民逐利,嘉靖年间甚至引发十余年倭乱,沿海一片萧瑟。这禁令就更加严格了。而后隆庆开海,名曰在漳州府月港可开航船舶,实则亦是于通之之中,寓禁之之法。所以。海禁乃是国策,孚林一介小儿,他又岂敢动摇?”

汪道昆大义凛然地开了个头,见张居正微微颔首,显然是赞同这样一种说法,他不由暗自苦笑。心想汪孚林倒是清楚张居正的性子,事事都把太祖朱元璋给拿出来,果然就可以打消一部分张居正的疑虑。

所以,他顿了一顿,又继续说道:“元辅自从执政以来,效仿太祖,更动弊政,整肃吏治,均平赋役,天下官民无不称道。而九边亦是捷报频传,去年才有辽东押送王杲入京寸磔,这才是真正的大胜,相较之下,广东那边的海盗不过是疥癣之疾,赏功只是小事,防微杜渐才最重要。而堵不如疏,就如同在漳州府月港开一个小口子,能够遏制走私,于东番设县,则能够防治海盗。”

张居正一直都认为,如今东南那些海盗不过疥癣之疾,北边的九边安宁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如果不是汪孚林拉到了凌云翼联署,他也许会首肯其平定海盗的功劳,却绝对不会同意什么在东番设县的提议。可汪道昆提到漳州府月港的例子,他思量一番后,心里就明白了过来。

在漳州府月港开海除却各种客观因素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朝廷缺钱!那么,莫非在比澎湖更加偏远的东番设县,也能够有所进账?

在他的目光注视下,汪道昆考虑到这里虽是内阁直房,却还有次辅吕调阳,三辅张四维在,万一被哪个中书舍人又或者小吏给走漏了什么消息,那就实在不值当了。因此,他虽说知道自己这举动不大妥当,却还是郑重其事地从怀中取出汪孚林之前送来的那封私信,双手呈递了过去。看到张居正略一诧异,就接了过去看,从头扫到尾的过程中,脸色竟是一连数变,他的心里也不禁有些打鼓。

身上颇有名士习气的汪道昆并不是一个很有胆量的人,而他更知道,自己的族弟汪道蕴更是个懦弱怕事没能耐的人,所以,他有时候想想都觉得诧异,就松明山汪氏那片水土,能养出纵横商场驰骋不败的商人就很不容易了,怎么还会养出汪孚林这种小小年纪就横冲直撞无往不利的小子?

而张居正一边看一边沉吟,心里委实有些迟疑。在东番设县,以杜茂德这个秀才为县令,从降卒之中挑选认识文字者为吏,同时设巡检司,再挑选一批弓兵,至于把人安置在东番的所有开销,则从林道乾和林阿凤处起获的财物数千两作为资本。杜茂德曾经不幸陷身海盗从贼数年,而后逃出隐居,此次因不愿再次从贼而为汪孚林效力,重返盗中平贼,用这样一个偏远岛屿的职司作为恩赏,倒也并无不可。

问题在于,朝廷素来严禁内陆居民逃居小岛,之前在辽东,在浙江,对于岛民的处置向来非常严厉,而东番乃是大岛,一个不好危害只会更大。

可是,当看到汪孚林对于南洋诸国整个嘉靖隆庆年间的朝贡统计,他的脸色就有些黑了。而且,汪孚林更是用犀利的言辞指出,大明不占,海盗会占,倭寇会占,佛郎机人会占,届时同样会祸乱沿海……而之前在双屿岛和南澳岛驻军,已经有不少人深以为苦,更何况东番?不如驱虎吞狼,善加利用,招募潮州沿海军余。如此朝廷不用多发一兵一卒,多花一分钱,岛上自能垦荒补给,一二十年之后,说不定就能够上交税赋。以东番作为基地,便可以周顾沿海,扫平海盗,说不定哪天可以有能力助满剌加王室复国,于南洋西洋东洋重扬大明国威……

洋洋洒洒四五张纸全都看完,张居正似笑非笑看着汪道昆道:“这信是汪孚林写给你的?怎么看着本来就是给我看的?”

此话一出,就连汪道昆都忍不住愣了一愣。他前天收到信的时候,就觉得汪孚林的口气和平常的没大没小不同,显得很正经也很严肃,只以为事关重大,所以汪孚林转性子了,可现在张居正这么一说,他方才觉得,这种凛凛然如对大宾的口气,确实像是特意给张居正看的!刹那间,他额头有些冒汗,暗骂汪孚林事先也不打个招呼,要是他万一错过了这机会怎么办?

张居正把汪道昆先是发愣,然后若有所思的表情看在眼里,确定这信只是因为自己问了,汪道昆才拿给自己看的,顿时莞尔,心思一下子飘忽了开去。明年就是会试之年,他又有儿子要下场,而他之前给儿子聘的门馆先生,也就是现在的宣城县令姜奇方把不少东南名士都给笼络了过来送到京师,除了沈懋学这个他熟悉的,还有好几个同样名声在外的士子。

下一年的会试,他最终决定,还是避嫌不去当主考官,但这次不递话却不可能了。就算取中了他的儿子,只要一榜之中能有相当数量的名士,谁还能说一个字?

“我记得,松明山汪氏这一科又出了个少年举人?”(。)

第333章 开张大喜第883章 绝不姑息第163章 祈福还是郊游?第296章 粗暴的破局第110章 镇院大杀器第906章 四方借力第881章 一锤定音第855章 敌意和帮手第739章 双喜临门第945章 引火烧身第93章 抱大腿可千万别抱错第518章 诗剑风流,岳父进京第336章 正义感爆棚的千金们第834章 另类的反击第530章 弄巧成拙第219章 许老太爷的小提议第444章 斩草除根第738章 知恩图报第795章 剽窃第864章 监生的奥妙第508章 三甲传胪第256章 夜游遇到找茬的第608章 交锋之后的图穷匕见第588章 出人意料的伏杀第542章 巾帼不让须眉第227章 谁坑谁?第756章 殿试之后的角力第552章 养寇自重第53章 背儿子的爹第28章 坑爹的粮长!第766章 一环扣一环第292章 府衙办地契,再拜凃府尊第132章 大幕拉开第885章 王锡爵的示好第607章 文华殿上三堂会审第530章 弄巧成拙第451章 得瑟的岳父大人第337章 回家了,升官了第554章 辽东双雄第652章 一败如山倒第508章 三甲传胪第111章 祸水东引第595章 你好大的胆子!第644章 又出事了!第258章 街头大混战第192章 小额米券第462章 满城风雨第843章 殊途同归第346章 亲不亲一家人第466章 路过的幕后黑手第274章 余波难平第618章 烂俗戏码的转折第818章 说情和润笔第104章 连环套第808章 堂官的大洗牌第402章 摊牌第259章 雷厉风行的官府?第520章 宝刀未老心先老第429章 统一战线结成第782章 光杆司令和掌道老爷第700章 海盗也不好混第178章 汪小官人婚配否?第315章 声东击西第254章 大家一起去杭州第19章 出岔子的尿遁第677章 从天而降的受害者第168章 壮哉,吴司吏!第401章 和你比无赖!第871章 打锦衣卫的闷棍第457章 拜亲长第773章 以儆效尤,单刀直入第394章 老天有眼,我可以去见胡公了第347章 你怎么戾气这么重?第156章 歙县名流大会第446章 侠骨柔情第716章 藏头,抄尾第8章 打响功名保卫战第776章 隔墙演好戏第367章 何为良配第359章 妥协和激化第461章 霉星高照第2章 真坑爹!第418章 别人选美我自醉第606章 蛛丝马迹第6章 游野泳的闲人第918章 阁老和太监的师生情缘第279章 县试的最后一场第34章 龙蛇各有道第952章 败者和胜者第409章 去丹阳“做客”第798章 吕阁老的自卫反击战第710章 放你一马,巡视贡院第911章 小皇帝的愤怒第286章 押题的奥妙第682章 新体制第152章 大危机?第525章 他乡钓老乡第1章 爹!第609章 自以为是,以卵击石第515章 好为人师
第333章 开张大喜第883章 绝不姑息第163章 祈福还是郊游?第296章 粗暴的破局第110章 镇院大杀器第906章 四方借力第881章 一锤定音第855章 敌意和帮手第739章 双喜临门第945章 引火烧身第93章 抱大腿可千万别抱错第518章 诗剑风流,岳父进京第336章 正义感爆棚的千金们第834章 另类的反击第530章 弄巧成拙第219章 许老太爷的小提议第444章 斩草除根第738章 知恩图报第795章 剽窃第864章 监生的奥妙第508章 三甲传胪第256章 夜游遇到找茬的第608章 交锋之后的图穷匕见第588章 出人意料的伏杀第542章 巾帼不让须眉第227章 谁坑谁?第756章 殿试之后的角力第552章 养寇自重第53章 背儿子的爹第28章 坑爹的粮长!第766章 一环扣一环第292章 府衙办地契,再拜凃府尊第132章 大幕拉开第885章 王锡爵的示好第607章 文华殿上三堂会审第530章 弄巧成拙第451章 得瑟的岳父大人第337章 回家了,升官了第554章 辽东双雄第652章 一败如山倒第508章 三甲传胪第111章 祸水东引第595章 你好大的胆子!第644章 又出事了!第258章 街头大混战第192章 小额米券第462章 满城风雨第843章 殊途同归第346章 亲不亲一家人第466章 路过的幕后黑手第274章 余波难平第618章 烂俗戏码的转折第818章 说情和润笔第104章 连环套第808章 堂官的大洗牌第402章 摊牌第259章 雷厉风行的官府?第520章 宝刀未老心先老第429章 统一战线结成第782章 光杆司令和掌道老爷第700章 海盗也不好混第178章 汪小官人婚配否?第315章 声东击西第254章 大家一起去杭州第19章 出岔子的尿遁第677章 从天而降的受害者第168章 壮哉,吴司吏!第401章 和你比无赖!第871章 打锦衣卫的闷棍第457章 拜亲长第773章 以儆效尤,单刀直入第394章 老天有眼,我可以去见胡公了第347章 你怎么戾气这么重?第156章 歙县名流大会第446章 侠骨柔情第716章 藏头,抄尾第8章 打响功名保卫战第776章 隔墙演好戏第367章 何为良配第359章 妥协和激化第461章 霉星高照第2章 真坑爹!第418章 别人选美我自醉第606章 蛛丝马迹第6章 游野泳的闲人第918章 阁老和太监的师生情缘第279章 县试的最后一场第34章 龙蛇各有道第952章 败者和胜者第409章 去丹阳“做客”第798章 吕阁老的自卫反击战第710章 放你一马,巡视贡院第911章 小皇帝的愤怒第286章 押题的奥妙第682章 新体制第152章 大危机?第525章 他乡钓老乡第1章 爹!第609章 自以为是,以卵击石第515章 好为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