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风先至

荆州城。

天气进入夏季之后,降雨逐渐增多。长江大部分地方都陷入大雨之中。

大雨如注,天地之间连成一线。噼里啪啦的声音不绝于耳。让张轩有一种心乱如麻的感觉。

他心乱,并非为这雨声,而是为了自己。

他又一次判断失误了。

他收拾夷陵乱局的时候,就查到了夷陵连一夜都没有支撑住的原因,自然也知道了隐藏在高一功军中的文安之。

张轩自然推断,高一功南下是与南明小朝廷是有事先联系的。

但是万万没有正不想双方接触之后,并没有合流,反而交战了。

由于高一功所部前期进展的太过顺利,顺利到夏军的很多斥候都没有意思到在交战,仅仅可以算是武装冲突而已。只是在常德城发生了大规模对峙,才确定这一点。

但是机会已经失去了。

夷陵城没有堵上,而追击有迟缓。错失良机。

张轩在雨声之中深刻的反省自己。

用兵持重,是张轩的优点。

但是换一个说法,反应迟钝。

很多时候,战机稍纵即逝。根本没有太多犹豫思考的空间。

之前张轩战战兢兢,容不得一场失败,很简单,就是曹营的基业浅薄,任何一场关键战事的失败,都能让大夏土崩瓦解。

而今虽然罗汝才病逝,大夏凝聚力下降。但是从襄阳之战后,大夏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拥有大半个长江流域的大夏,根基已成。

有失败的本钱了,一场大败之后,还有再来此的可能了。

张轩细细想了一会儿,暗道:“或许,我可以冒一点险。”

“国公。”郑廉说道:“胡先生求见。”

张轩从沉思之中惊醒道:“快请。”

张轩的幕僚班子,已经即便成型,机密要事由郑廉来做。郑廉跟随张轩时间最长,两人的关系,如兄如师,所以张轩对郑廉很是放心。

至于战场上的谋略,多为胡澹。

胡澹的叔父胡以宁虽然是诸生出身,但毕竟是一员将领,胡澹虽然是读书人,但是对兵事上见识不浅,当然行军打仗,或许欠了一些火候,但是参赞军务,却是再合格不过了。

而官场之上很多事情,就是姚启圣了。

姚启圣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却是浙江人,绍兴师爷天下闻名,姚启圣虽然不是绍兴人,但是为官之道上,耳濡目染。却很是明白。

姚启圣本人,更有一种不拘泥规则的任侠之气。明白官场的条条框框,但从不拘泥。张轩要的目标,他甚至用非常办法达到。

这三个人就是张轩的幕僚核心。

不过,张轩幕僚之中都是年轻人。年轻人在朝气勃勃的同时,在很多地方,难免有些欠缺。张轩一直想找一个精通官场事务,又精通兵事。有实际经验,最好还有一些名望的老成人来帮助他。

但是他想来想去,就找不到这样的人。毕竟张轩的要求这样的人,不管在清朝,夏朝,还是明朝都不好找。

高斗枢倒是一个不错的人选。但是张轩能将人拉过来当幕僚吗?

只能自己培养了。

胡澹走路带风,一进来就说道:“国公情况有些不对。”

“怎么了?”张轩说道:“可是长沙有消息?”

胡澹说道:“大人慧眼,最近长沙多有议论北伐之事。”

“北伐?”张轩说道:“我还没有找他,隆武就想先动手?”

胡澹说道:“我之从故友之处,得到的消息,大抵隆武提前放出的风声。”

这个情况,让张轩一时间陷入沉思。

隆武登基以来,就一直在强调中兴,强调北伐。这一次是不是真的,张轩有些怀疑,但是加上高一功受封的事,放在一起看。真相就有一种呼之欲出的感觉了。

现在这个局面该怎么办?

“不能让高一功安安分分的在湖南继续待下去了。更并不能让隆武继续准备下去了。”

隆武登基半年以来,算是坐稳了位置,积蓄了力量。他所策划的北伐,张轩并不是多看好的。他有信心挫败隆武北伐之态。

毕竟明军在湖口大败之后,剩下的都是残兵败将,根本没有多少精兵强将了,再加上南明小朝廷的家底几乎都白光了,半年一年的修养,或许有作用。但是张轩并不认为会什么关键的改观。

但是张轩却不想让明军占先手。

无他,大夏对长江中游的统治,并不是太稳固了,地方上有很多支持明朝的士绅百姓,有很多与大夏虚与委蛇的士绅百姓,真正铁杆忠心的,几乎没有。

这样的局面是经不起考验了。而且张轩也不想考验。一旦北伐。地方之上一旦动摇,就要见血,一旦见了血,就不好收场了。

任何站队都需要付出代价的。张轩不想给他们站队的机会,所以他准备先下手为强。先行出击打乱明军的节奏。也顺便离间大顺军余部与隆武,张轩才不相信,高一功与隆武之间,真正的君臣相知,合作无间。

只是,唯一的问题,是张轩手头的兵力,守有余而攻不足,如果进攻的,不加水军,整个西京留守下辖兵力,最多抽出三万,加上水军,不过四万出头。必须向南京请兵。

不仅仅是兵力,连粮食以及其他的军用物资都有所欠缺。毕竟襄阳一战,几乎将武昌附近地面给打空了。

否则南征之事,也不会放明年了。

而南京那边也不是太充裕的,上奏之后,能不能批下来,张轩也不能保证,不过先上奏再说。

张轩沉吟一会儿。让郑廉研磨,用毛笔饱饮墨汁之后,在宣纸上下笔。

“西京留守镇南将军郑国公,臣张轩。万死以闻:”

在古代时间越长,张轩越发觉得前世就好像是南柯一梦。他已经习惯了毛笔字,他的毛笔字虽然并不是多好看,但也有自己的风格。

他的风格就是在毛笔笔风之中,用了很多硬笔的笔法,后世钢笔字很多笔法都是从毛笔之中化出的,他又反过来了。

看上去别有味道。不敢说多好,但也算有自己的风骨。

至于各种文章,奏折也习惯了。

毕竟时间越长,张轩越发觉得,虽然有所谓的白话文运动,但是实际上,文言文与白话文之间的隔阂,并不是想象的那么深。

再加罗氏父子的学问也高不到哪里去,他们的圣旨一般被晕色过,否则口语化严重,张轩在奏折夹杂一些类似《三国演义》,这种古代白话文的写法,反而效果更好。

“前番李过之叛与高一功合流,臣拦截不及,已入南明境内。臣观之,南明兵势大盛。湖广之地,两雄不并立,非我即敌,非敌即我。故臣请本年秋后,先行征南。”

张轩所要的就是不给隆武整合的机会。

张轩写了奏折之后,立即送往南京。

张轩负手而立,推开窗户,却见不知道什么时候雨已经停了,但是乌云并没有散去,反而压得极低极低,似乎在人的眉毛之上,让张轩感到压抑之极。

忽然一阵风吹了,卷动空气之中的湿气,打了进来,一时间房间之中吊好的毛笔相互碰撞,没有放好的书在自己翻着书页。

郑廉见状,立即过来收拾。张轩一抬手说道:“不用了,将窗户都打开。”

下人不敢怠慢,一扇扇窗户被打开,带着湿气的风吹起张轩的衣袖,好像是鼓动的翅膀一样。看上去有飘飘欲仙之态。

张轩感受一阵清凉,说道:“好风,好大风。”

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蕴第十四章 城陵矶之战五第八十二章 常国安四第七十九章 西京留守第四十四章 大火箭二第六十三章 得讯第五十七章 多尔衮第十八章 胜负之数第一百章 赴汤蹈火二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第七十九章 联姻之谋第六十三章 劝进第五十九章 滇军第五十二章 不见长安见浮云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氏第八十六章 湖口现状第二十八章 李神医第十三章 腊八宴邀请第十四章 再战陈洪范第九十八章 甬道之战第四十一章 岘山争夺战第一百章 赐名推心第四十四章 大火箭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顾君恩说罗汝才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九十二章 湖口攻防战四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第一百三十四章 多尔衮第四章 岳阳二第九章 枣阳之战第一百一十七章 隆武元年第二十二章 沙河之畔二第三十二章 饵第十二章 撤军第一百二十七章 沿江之上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顾第四章 张青天第七十八章 开拔第二十五章 誓师第十一章 罗玉娇的愧疚第一百零六章 田雄再攻二第七十五章 分道扬镳第九十一章 江山如画第八十章 刘承胤的“首级”第一章 成军第十八章 血溅腊八宴第八章 城陵山矶第六十七章 郑芝龙长江第一功第四十六章 黑云孤城老臣心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第一百二十六章 郑经的疯狂二第五十二章 覆军杀将九第一百一十八章 留镇武昌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三十二章 大战帷幕二第三十四章 图赖第一百一十三章 名将之姿第三十二章 攻闽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约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阳城第十九章 敌袭第五十八章 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别临颍第六十七章 堪悲洛阳城第三十八章 授田仪式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来使第五章 大军开拔第九十五章 黄得功之勇第一百一十七章 隆武元年第一百二十四章 势起襄阳,败亦襄阳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四十九章 正气歌第六十五章 牛车第十九章 刘洪超第一百三十九章 宁波城二第五十三章 马踏开封城二第三十二章 饵第五十章 覆军杀将七第七十六章 官军大败第七十六章 战略第十八章 血溅腊八宴第七十六章 官军大败第三十二章 回汝宁第十九章 刘洪超第五十二章 破临颍第十九章 徐州内情第八十八章 烽火将燃第九章 罗玉娇第四十六章 黑云孤城老臣心第五十二章 马踏开封城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三十六章 王进才第十章 收兵第六十六章 除夕第一百章 二月初三第七章 朝议大政三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华扬州城第九十六章 收兵第一百三十四章 说袁时中二第四章 岳阳二
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蕴第十四章 城陵矶之战五第八十二章 常国安四第七十九章 西京留守第四十四章 大火箭二第六十三章 得讯第五十七章 多尔衮第十八章 胜负之数第一百章 赴汤蹈火二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第七十九章 联姻之谋第六十三章 劝进第五十九章 滇军第五十二章 不见长安见浮云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氏第八十六章 湖口现状第二十八章 李神医第十三章 腊八宴邀请第十四章 再战陈洪范第九十八章 甬道之战第四十一章 岘山争夺战第一百章 赐名推心第四十四章 大火箭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顾君恩说罗汝才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九十二章 湖口攻防战四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第一百三十四章 多尔衮第四章 岳阳二第九章 枣阳之战第一百一十七章 隆武元年第二十二章 沙河之畔二第三十二章 饵第十二章 撤军第一百二十七章 沿江之上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顾第四章 张青天第七十八章 开拔第二十五章 誓师第十一章 罗玉娇的愧疚第一百零六章 田雄再攻二第七十五章 分道扬镳第九十一章 江山如画第八十章 刘承胤的“首级”第一章 成军第十八章 血溅腊八宴第八章 城陵山矶第六十七章 郑芝龙长江第一功第四十六章 黑云孤城老臣心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第一百二十六章 郑经的疯狂二第五十二章 覆军杀将九第一百一十八章 留镇武昌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三十二章 大战帷幕二第三十四章 图赖第一百一十三章 名将之姿第三十二章 攻闽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约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阳城第十九章 敌袭第五十八章 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别临颍第六十七章 堪悲洛阳城第三十八章 授田仪式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来使第五章 大军开拔第九十五章 黄得功之勇第一百一十七章 隆武元年第一百二十四章 势起襄阳,败亦襄阳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四十九章 正气歌第六十五章 牛车第十九章 刘洪超第一百三十九章 宁波城二第五十三章 马踏开封城二第三十二章 饵第五十章 覆军杀将七第七十六章 官军大败第七十六章 战略第十八章 血溅腊八宴第七十六章 官军大败第三十二章 回汝宁第十九章 刘洪超第五十二章 破临颍第十九章 徐州内情第八十八章 烽火将燃第九章 罗玉娇第四十六章 黑云孤城老臣心第五十二章 马踏开封城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三十六章 王进才第十章 收兵第六十六章 除夕第一百章 二月初三第七章 朝议大政三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华扬州城第九十六章 收兵第一百三十四章 说袁时中二第四章 岳阳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