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大战开锣

本月最后一天,月票都给我吧!

黄县这地方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孔有德和李九成之所以将这里选择作为登州府外最大屏障,其实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距离,这地方离着登州府城没多远,本身城池的防御能力也还算凑合,毕竟都是沿海城池,为了防着海匪之类的上岸偷袭,修筑时候多少会费些心思,加上这次攻下登州之后,叛军又重新加固了下城墙,算是非常得看重的县城了。

只是在登州府中的孔有德,现在却不能那么放心,因为黄县原本的守军竟然损失了快一半人马,都是被宋庆在蹲犬山打掉的,他在心中对李九成很是不满,却又不能表现出来,毕竟人家的儿子被包围在蹲犬山,虽然这有李应元自己作死的嫌疑,但总归是父子连心,儿子被人死死包围,眼看着性命不保,他总不能不让做父亲的去增援吧?

问题是你增援归增援,好歹打个漂亮仗啊?如今兵马也损失了,整个黄县只剩下一万四千来人,偏偏需要去拯救的李应元还没救出来,稀里糊涂的死在乱军之中,早知如此还不如任凭宋庆攻下蹲犬山,李应元若是投降的话,说不定这会儿还活蹦乱跳在宋庆大营里头吃喝呢,哪怕就是将来要送去京城开刀问斩,好歹也能多活几个月,多享受一下人间的生活。

当然,这些话他肯定不能明说,李九成这人脾气原本就异常暴躁,唯一能够让他安静下来的,就是他那傻儿子,说实话孔有德很不喜欢李应元。这孩子只继承了李九成的暴脾气,武艺勉强说得过去,其余什么都没继承到,尤其是指挥方面,虽说他一直都觉得李九成挺阴险,但作为一个将领,有脑子总比没脑子的好,李应元就是那个没脑子的。

若是李九成还有别的儿子,孔有德真心想要劝劝他,不要将精力放在李应元身上。这家伙脑子里除了脑浆之外都是屎尿,早晚会把自己害死的,如今还真让他看准了,李九成稀里糊涂的死于非命,只是这么一来。他就更不能说了。

非但不能说,他还必须要派出人去帮忙。一万来人守住黄县不太现实。他只能往那边继续增兵,好在这段时间他又抓了些壮丁出来,登州这边兵器甲胄也足够,足足装备了九千多人,一股脑都给李九成送去,这些人打野战肯定是不行的。但黄县好歹有个城墙,打的又是绝对的防御战,壮丁好歹带个壮字,总归有把子力气。往下头扔个石头什么的还做不到吗?

让孔有德没想到的是,这帮人还真是废物到了极限,其实也不单单是人员素质的问题,主要这些壮丁都是山东人,你一群辽兵占了他们家,杀了他们人,如今还要让他们去跟过来平叛,帮他们报仇的朝廷兵马作战,这种事情放在谁身上也不乐意做,孔有德还恰恰是忘记了这一点,完全没意识到他这次兵变是因为强烈地域矛盾导致,居然下意识觉得登州都在他手上,这些人也就应该老老实实的俯首听命,去帮着他的叛军作战了,谁知道走到半途中便逃走了近四千人。

余下五千人倒是去了黄县,但士气无论如何都高不起来,气的李九成直想杀人,可也知道眼下千万不能做出杀自己人的行为,毕竟那都是山东兵,真杀了的话,黄县里面的山东人也会跟着翻了天,整个登州的形势将会彻底逆转,他们这四万多兵马也会彻底成为大海中的一叶孤舟,到时候只要宋庆带兵四处封锁,饿也能把他们饿死在两座城池之中。

没奈何,李大帅强忍着丧子之痛,主动去安抚这批新来的兵马,给了不少酒肉,好话也是说了一箩筐,甚至连之后给大家加官进爵的话头都说了,但效果依然不是很明显,就跟抗战时候的敌后根据地情况差不多,维持会会长带头征粮,让老百姓把粮食交给鬼子,再叫鬼子去打八路一样,叛军一路杀回登莱,究竟杀了多少人,山东人心里头可都给记着呢。

这还只是内部的问题,最大的麻烦是外部的,因为宋庆根本不攻城,只是将兵力堆积在南北西三座城门外头,架起大炮乱轰一气,黄县只是个县城,虽说城墙在孔有德占据登州之后被临时抢修,也算是重新加固过了,但无论如何都比不得京城或者西安那种高大厚重,威严之极的地方,平常进攻或许还能扛住,用大炮来猛轰的话,压力当真是不小。

宋庆手上如今共有十来门大炮,炮弹更是数不胜数,全都是莱州府那边敞开供应的,莱州本地反正已经脱离危险,当时又没让宋庆的人进城,干脆便提供了了军械和粮草,也算是为平叛尽一份心力,将来说出去时也好听些,因此宋庆这边的炮弹着实不少,哪怕将大炮分开使用,阵势算不上太大,可每个城门的几门炮源源不断打出去,小县城还是很难承受的。

最初的时候,李九成生怕宋庆大举攻城,把精兵强将全都调上了城头,就准备跟朝廷兵马大战一场,也让城里的山东兵看看他们的威风,好让人家老老实实跟他们一条道走到黑,也算是个稳定军心的法子。

谁想到宋庆一不击鼓,二不动兵,直接调来大炮猛轰,城头精兵强将折损不少,士气一下子便降了下去,闹到后来他也不敢再往上派人,只能领着兵马在城下候着,什么时候炮声停了,这才领着人重新上去,观察城外的动静。

头两日都是如此,黄县城中的兵马也都学聪明了,每次都等大炮停下之后再上去,某些胆子大点的辽兵,还会在城下官军清理炮膛,给大炮降温的时候。朝下头骂上两句,倒是让宋庆一阵恼火。

不过很快他就想到办法了,第三天再开炮的时候,三面城门都派了不少弓箭手,就在下头等着,等火炮停止射击,辽兵呼呼喝喝上城墙的时候,城下弓箭手们立刻就是一轮乱射,辽兵没有丝毫准备,甚至连盾牌都没带。只是按照惯性上来骂街,苦中作乐的,顿时被射死几百号人,狼狈不堪的逃了下去,等下一轮炮击结束之后。迟迟没人敢于上去。

这种憋屈的打法,几乎将李九成闷死。想他李大帅也是当年在皮岛驰骋纵横的主儿。跟后金打仗都没憋闷到这种程度,如今在山东造个反,居然被个只有二十出头的小辈全盘压制,当真是让人咬碎钢牙。

可很快刷新他愤怒值的事情又来了,宋庆叫了几百个大嗓门,将加强版的李家父子关系史背熟了。每次开炮之后就在下头大声诵读,反正他这边哪儿的人都有,先是用辽东话喊,随后用山东话喊。甚至祖大弼这个闲不住的还会带头出来喊。

这本来就是个极具侮辱性的题目,加上如今李应元已经死了,虽说这位大少爷在辽兵中没什么威望,但好歹也有个死者为大的心思,李九成散布在三座城门的亲信自然忍耐不住,带着人冲到城上想要回骂,对面就是一阵箭雨招呼。

等他们回去将自己的弓箭手也带上来,准备跟下面对射的时候,城下的大炮重新开始怒吼,待他们迫于大炮压力撤下去后,大嗓门们又出现了,继续反复讨论李家父子的关系,竟是个无论如何都挡不住的劲头。

如果只是在城墙内外怄气的话也就罢了,毕竟宋庆再怎么能折腾,也没法对辽兵造成太大的伤害,黄县城墙依然高耸在这里,维护着叛军的暂时统治,彰显着如今谁才是登州主人这个议题,辽兵们头几日发火,过几日也就习惯了。

可问题在于城墙顶不住了,连续三日用大炮猛轰,眼下城墙多处已经不堪使用,若是再这么来几次的话,说不定哪天一发炮弹打过来,墙体直接就回塌方,到时候人家长驱直入,黄县的士气几乎都不用打击就没了。

没奈何,李九成只得清点兵马,准备出城找宋庆拼命,不是他胆子忽然变大,也不是丧子之痛不能忍了,实在是这城池没法守卫,之前谁都没想到宋庆会带这么多大炮过来,更没想过居然还真是发挥了这么大威力。

这年头最重视火器的就是辽兵,但大炮一般都是用在守城时候用的,毕竟这东西分量实在是太重,行军时候带着颇为不便,宋庆竟然牺牲进兵时间,也要带着这些大炮一起走,当时李九成得到消息,还曾经暗中嘲笑过,觉得宋庆太过迷信袁蛮子编出来的故事,真以为这东西到哪里都是神兵利器,谁知道如今还真是神了,十几门炮打得他不敢出门。

其实这也只是因地制宜,若是换做一座大城,都不用京城西安这种,哪怕是座府城之类的,宋庆这么干效果都不会太好,问题就在于这里是座县城,哪怕你在城墙上头画一幅清明上河图,这里也依然只是个县城,没听说大明哪座县城能经得起大炮轰上好几天的,别说你个登州之下的小县了,就是宛平大兴那种京县都没戏,照样会被打的千疮百孔。

现如今,千疮百孔已经出现了,大财主宋庆稳坐钓鱼台,每日伴着隆隆的炮声和叫骂声唱小曲儿,已经开始剽窃北京版十八摸了,深得手下将官爱戴,反正老爹宋虎被他打发到北门去架大炮了,唯一的长辈祖大弼还是同道中人,明明大字不识一个,还非要抄一份歌词去,这地方根本没人管的了他,以至于宋将军这几日艺术经验猛涨,属性点已经快满了。

终于,在围城的第七天,宋庆刚刚唱到第二番,摸至在姐姐的眉毛边儿,黄县中的李大帅再也忍受不住这种耻辱,带着人出来找他拼命了,这一幕宋将军也是等待很久,甚至在梦中都见过几次,今日总算如愿以偿,兴奋得难以自持,一边派人去通知正在后头吃肉喝酒的祖大弼,一边顶盔掼甲冲了出去,狗营几百火铳兵也已经准备到位,先给了当头一击,只是这次李大帅非常坚决,根本没有退缩的意思,继续催动部众向前冲锋,没多会儿便跟宋庆的大队撞在一起。

两边再次交战,都是打出了真火,宋庆兵马在城外憋了好几日,每天都有莱州府那边好吃好喝供应着,打熬了一身力气没处发泄,昨天都有人组织摔跤比赛了,自然想要好好活动活动筋骨,跟叛军正经打上一场。

辽兵那边同样如此,连续几天闷在城里挨打,上个城头都要面临弓箭袭击,也是憋闷的不行,尤其李大帅一直处在跟死去儿子间纠结复杂的关系当中,火气已经到了头顶,此时满含愤怒杀出,声势自然很不一般。

只是杀出城来,却面临着一个非常显著的问题,他的兵力只有宋庆一半多,还有不少山东兵根本不肯作战,根本就没能带出来,生怕这些人临阵脱逃,因此只有先前那一万来人,而这一万来人中还要分出两份把守另外两处城门,跟着他杀出来的只有不到八千,而他面前的宋庆却有足足一万人马,除了狗营和徐州兵,就是关宁军的精锐,战力可想而知。

刚一交手,李九成便觉得有些不太妥当,冲过来的途中被对方大炮和火铳好一通暴打,又被弓箭手射了几轮,那股憋了好久的锐气已经开始消散,偏偏对面的宋庆也是一副被杀了亲爹,与他不共戴天的模样。

两边撞在一起之后,朝廷官兵士气依然不减,倒是他这边的士气开始逐渐回落,有心要撤走吧,又觉得太丢面子,不过一个恍惚间,双方已经纠缠道一起了,李九成硬下心肠,开始在阵中需找宋庆,却不防满嘴酒气油花的祖大弼已经找到了他,震耳欲聋的骂声响彻云霄:“驴日的李九成,你到底管你儿子叫个啥?”(未完待续。。)

第358章 出笼第92章 临别众生(一)第300章 面圣下(3)第179章 收复(二)第37章 定计(上)第386章 他是英雄第150章 乌云压顶(三)第346章 果然有问题第192章 入城第108章 安定门(下)第287章 战后第138章 野狗(三)第251章 远方来信第464章 矛盾第336章 安顿第270章 对撼(上)第344章 恶劣的开端第199章 聚集(下)第282章 胡捷的坚持上(3)第127章 危局第227章 火并第361章 北返(一)第208章 报复下(3)第402章 遭遇第296章 尘埃落定4第193章 祭祀第31章 势力图(上)第15章 适应第293章 血战大凌河(三)第413章 探马战第386章 他是英雄第271章 对撼(下)第80章 升迁(下)第239章 邳州事(上)第255章 皇帝点名第372章 计议第134章 还要打?第443章 入营第324章 东江镇第270章 对撼(上)第463章 两军之内第28章 名声大震第110章 申甫第276章 鏖战松锦一(3)第142章 大战再起(一)第21章 三成第443章 入营第331章 城内第403章 对阵第396章 闯字旗第23章 花太岁第148章 乌云压顶(一)第380章 影怜公子第138章 野狗(三)第142章 大战再起(一)第245章 新衣裳第247章 风向标(下)第123章 守城第332章 火并第368章 抢劫的理论依据第130章 滔天第258章 客军过境第37章 定计(上)第197章 对台下(4)第173章 孙承宗(下)第38章 定计(下)第305章 回乡第308章 田英第320章 大战开锣第169章 扫荡北直隶(下)第376章 寨下之盟第122章 逼战第29章 众人来投第263章 首战(中)第398章 黑暗第364章 绕道第385章 那人是谁?第448章 准备第108章 安定门(下)第239章 邳州事(上)第452章 回家的流寇第201章 打劫(下)第241章 胡同知来了第50章 各方第348章 抓人第288章 再见孙承宗第98章 风声鹤唳(一)第209章 进击的狗营4第139章 突袭(上)第100章 风声鹤唳(三)第88章 最后一次剿匪第192章 入城第448章 准备第127章 危局第298章 再入京师(下)第131章 英雄第95章 北上勤王(一)第337章 乞活第31章 势力图(上)第184章 冲突
第358章 出笼第92章 临别众生(一)第300章 面圣下(3)第179章 收复(二)第37章 定计(上)第386章 他是英雄第150章 乌云压顶(三)第346章 果然有问题第192章 入城第108章 安定门(下)第287章 战后第138章 野狗(三)第251章 远方来信第464章 矛盾第336章 安顿第270章 对撼(上)第344章 恶劣的开端第199章 聚集(下)第282章 胡捷的坚持上(3)第127章 危局第227章 火并第361章 北返(一)第208章 报复下(3)第402章 遭遇第296章 尘埃落定4第193章 祭祀第31章 势力图(上)第15章 适应第293章 血战大凌河(三)第413章 探马战第386章 他是英雄第271章 对撼(下)第80章 升迁(下)第239章 邳州事(上)第255章 皇帝点名第372章 计议第134章 还要打?第443章 入营第324章 东江镇第270章 对撼(上)第463章 两军之内第28章 名声大震第110章 申甫第276章 鏖战松锦一(3)第142章 大战再起(一)第21章 三成第443章 入营第331章 城内第403章 对阵第396章 闯字旗第23章 花太岁第148章 乌云压顶(一)第380章 影怜公子第138章 野狗(三)第142章 大战再起(一)第245章 新衣裳第247章 风向标(下)第123章 守城第332章 火并第368章 抢劫的理论依据第130章 滔天第258章 客军过境第37章 定计(上)第197章 对台下(4)第173章 孙承宗(下)第38章 定计(下)第305章 回乡第308章 田英第320章 大战开锣第169章 扫荡北直隶(下)第376章 寨下之盟第122章 逼战第29章 众人来投第263章 首战(中)第398章 黑暗第364章 绕道第385章 那人是谁?第448章 准备第108章 安定门(下)第239章 邳州事(上)第452章 回家的流寇第201章 打劫(下)第241章 胡同知来了第50章 各方第348章 抓人第288章 再见孙承宗第98章 风声鹤唳(一)第209章 进击的狗营4第139章 突袭(上)第100章 风声鹤唳(三)第88章 最后一次剿匪第192章 入城第448章 准备第127章 危局第298章 再入京师(下)第131章 英雄第95章 北上勤王(一)第337章 乞活第31章 势力图(上)第184章 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