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藩王危机

第一百四十一章 藩王危机

“而藩王子孙繁衍不尽,如晋藩到了而今,已经有四代了。郡王之数,数倍于亲王。数十年之后,恐怕尽山西之赋税,不足以养三藩王。”

“而九边要地,都赖北直隶,山陕之地,如果此地粮食全部用来养藩王,那么如何养军?”

胡濙其实有一点转移话题的意思。不过对于这个问题,挑得也很尖锐。

二十七个亲王,所消耗的绝非他们所有的年俸万石。

如果将郡王,什么镇国中尉,都算上去,少说要一百多万石粮食,才足够支撑。

但是按照大明皇室这个繁衍速度,恐怕几十年就要翻一番。而且之后,翻倍的速度就会越来越快。

而且,还有一个让人不得不注意的原因。

那就是北方粮食本就是很缺乏。朝廷每年要从南方通过漕运运输四百万石粮食,来补充北方粮食缺乏。

又用开中法,来支撑九边粮饷。

但是西北山陕之地,有好几位亲王。这些王爷的俸禄都是从各地蕃库,也就是省一级的仓库,直接支出的。

这对缺少粮食的西北,更是雪上加霜。

杨士奇咳嗽一声,说道:“胡大人,朝廷自有法度,不要忘记亲亲之道。”

杨士奇不是不知道藩王引起财政危机,只是事有轻重缓急。

从永乐,洪熙,宣德三代之后,将藩王的权力给消减的干干净净的了。即便仅有几个有护卫的王爷,如楚王也太皇太后的手腕之下,将三护卫给迁到别处去了。

这样的情况之下,藩王仅有一个富贵而已。

如果在逼之过甚,朝廷的吃相就太难看一些。

而且天下藩王,如秦,晋,楚,蜀等大藩,即便没有兵权,潜势力也是不容小窥的。所以行事不能急,而今在朝廷之上议论,不出十几日,天下所谓藩王都知道了。

这是增加不稳定因素。

“陛下,太皇太后。臣以为胡大人所言极是。”刘中敷说道:“臣掌钱粮,国朝用度尚为宽裕,特别是九边用度,先帝时,为九边将士制冬衣,耗费二十万两,本来是一次补贴,但是而今已经成为固定开支了。”

“前番兵部移文,言九边缺粮,要从户部划拨,每年漕粮四百万石,每一项开支都有名目,让臣从何处凭空生出一笔钱粮?”

“别处藩王,各省尚可负担,但是西北藩王俸禄,已经成为各省开支最大一项。西北转运粮食困难。以臣之见,如果让西北诸王在南京领俸禄,臣倒是同意。”

“臣奏藩王不法事。”随即刑部尚书魏源也出列了,一口气,将好几个王爷给牵连进去了。

朱祁镇也知道,大明王爷的德行,说都是禽兽,那是再骂皇帝自己。但是说全部是禽兽,却也不对。

比如辽王朱植与他的两个儿子,都弄得水火不容,一个向朝廷告发辽王谋大逆,想至自己父亲于死地,一个想杀了自己的儿子。

辽王死的时候,两个儿子都没有奔丧。

孝道在古代是大节。

这样不孝之事,宣宗皇帝将辽王的儿子都贬为庶人了。辽王的王位也空悬。

至于欺男霸女之事,更是数不胜数。

如果真按刑部的意思来,别的不说了。先将大明的王爷都查一个遍。不削藩胜过削藩了。

只是这些罪名,是要不了他们的小命的。

毕竟亲疏有别。

这些罪名,放在后世死上一万次都不够,但是在这个时代,王爷这个身份,最多高墙圈禁。

没有办法,这是这个时代的行为规范。

朱祁镇也无可奈何。

“陛下,刑部所言大多都是风闻。但是关系到天家名声,还是要派御史去核实一下。”杨士奇心中一盘算说道。

朱祁镇心中顿时有些迷惑,心中暗道:“这杨士奇刚刚还说朝廷亲亲之谊。而今又怎么下狠手。”不过,朱祁镇很快就明白,杨士奇的心思。

杨士奇继续说道:“臣以为宗室毕竟是天家的子弟,单单御史不能服众,就请各藩王作为宗室之长,与御史一起严查本藩不法子弟。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

王文听了,心中恼怒,说道:“杨首辅,你这不是让贼抓贼吗?”

杨士奇说道:“王大人,过了,本官相信,各亲王还是明是非的。”

朱祁镇心中暗道:“好一手和稀泥。”

大明立国才七十年上下,各藩王人口虽然繁多,但是还没有多到出五服,都是一大家子,又各藩王在,这处置自然重不了多少。

至于处置到什么程度,就要看去外巡查的御史与藩王之间的斗法了。

如果真有御史敢铁憨憨硬来,这些藩王未必敢怎么样?

朱祁镇也悟出了杨士奇这样做的,第二层意思。

这就是太皇太后秉政以来,一直强调的稳定。不想掀起大案。太皇太后与杨士奇的内外合作,更多就是政治理念上的合拍。

而今南方征战,北方瓦刺坐大。给各地藩王剪剪枯枝,杨士奇不介意,但是他要想将这一件事情给定调子。

那就是朝廷无意削藩,只是有些人闹到太不像话了,朝廷派人来,是收拾烂摊子的,如果识趣的,自己先办烂摊子收拾好。朝廷就不为己甚了。

朱祁镇随即想道:“怎么样做,对我才是最有利的。”

朱祁镇这一次,请出太皇太后,就是要将襄王封麓川之事敲定,襄王到了麓川自然是总领军政,最少有三护卫,一万五千多将士。再加上各地土司。

这是一个对藩王政策的大改变。

所以,在改变之前,对藩王这个群体来说,还是安抚为上。根据这个政策转向,将来藩王也会成为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而不是现在的小透明。说不定,朱祁镇还有借助他们力量冲击而今大明文官权力大幅扩张的问题。

至于他们之中,真正有禽兽不如之辈,今后自然有时间收拾。而现在不是时候。

一想明白这一点。朱祁镇说道:“说得好,朕也相信,各位王叔,都是明事理之辈。说起亲亲之道,朕记得,似乎齐庶人,谷庶人,汉庶人,建庶人,等还圈于高墙之内,有为亲亲之道。”

“朕准备大赦此辈,令有司赐田安置,只是这些人要么是太祖裁定,要么是太宗裁定,要么是先帝裁定。”

“朕不敢违逆。既然以为为庶人,就让他们落籍当地。从此不禁百业,如果好生读书,说不定,朕还能在金殿见到族人。”

“陛下仁心,必能上感苍天。”杨荣先说道。

被杨荣抢了头。立即有人纷纷附和,一时间文华殿之中,有大片颂圣之声。

朱祁镇这个举动太符合儒家的价值观了,自然没有人反对。但是却也有人看出朱祁镇的暗藏的心机。

这其实再给出路。

所以说大明宗藩将来绝对不会太这样下去,定然有相当大一部分宗室,走这些人这一条路,那就是放弃宗人身份,换来可以科举从军的权力。

对于有些人来说,自然是担着爵位,领着朝廷俸禄好,但是大明开国毕竟七十多年了,很多远支宗室,靠那一点俸禄,其实与寻常富户差不了多少,还要承受种种限制。

还不如放弃宗人身份。靠自己的能力,或科举或从军,打拼一片天地。

大明宗室之中,其实还是有人才的。

“陛下,藩王之事虽大,却只是远患,但如果扩土之心不休,却是近害。太祖限山隔海,列十五不征之国,以子孙世代太平,以致万年。”陈文说道。

第一百四十二章 杨洪巡边第二百零六章 分散突围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四十三章 海西经营第十九章 不准赎刑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十五章 遗诏二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一百五十六章 东风长吹天山雪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来临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陈芳洲第六十六章 杨士奇与于谦三第一百零五章 理财圣手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坚决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后的反扑第四十三章 正统历第一百六十八章 灾情第十四章 遗诏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溃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诏第十一章 内阁七人名单第二十八章 天理报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四十九章 三湖五河总方针第九章 内阁增补第三十一章 王振的预感第二百章 马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马第五十四章 于谦的身体第一百零二章 孤身入思明第四章 太后第九十八章 风波定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兴第十五章 李实的办法第九十一章 开海三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后退步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一百三十三章 传国玉玺第十五章 香港第二十二章 天灾与人祸孰重?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余波第九十五章 开海七第五章 京卫改革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广西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战第一百一十七章 话南京第六十五章 杨士奇与于谦二第九十七章 谁是小人第一百零五章 朝鲜延边之战第二百零三章 杨洪挂帅第一百三十七章 晒盐法第一百零八章 不负使命第十章 王直入阁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七十六章 佛山铁业第一百二十七章 托古改制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铁都第九十五章 西军第五十六章 朝鲜两班第二十四章 于公堤第二十八章 朱见濬与权力第一次接触第五十四章 围剿之策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军对峙的开始第九十章 开海二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来源第一百五十七章 岁月催人老第五十章 英国公余威第七十章 年关第三章 灾年第六十二章 大赦诏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师第十八章 瓦刺内乱的可能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九章 大明对奴儿干的经营第十六章 李瑈的应对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灾非人祸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东的灭顶之灾第一百一十八章 杀一是为罪第六十八章 征日本之问第八十九章 御前会议之余音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六章 新天子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异类朱祁镇第二百四十章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第八十九章 陆永的抗争第一百零六章 足利义政第九十五章 任礼出镇甘肃第十五章 预修大典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一百九十二章 铁甲的黄昏第六十三章 无人能破的张辅纪录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无声第五十三章 福建乱局第二百四十章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第七十章 悬危之计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务第五十八章 大宁第十章 鲁苏之争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
第一百四十二章 杨洪巡边第二百零六章 分散突围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四十三章 海西经营第十九章 不准赎刑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十五章 遗诏二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一百五十六章 东风长吹天山雪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来临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陈芳洲第六十六章 杨士奇与于谦三第一百零五章 理财圣手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坚决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后的反扑第四十三章 正统历第一百六十八章 灾情第十四章 遗诏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溃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诏第十一章 内阁七人名单第二十八章 天理报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四十九章 三湖五河总方针第九章 内阁增补第三十一章 王振的预感第二百章 马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马第五十四章 于谦的身体第一百零二章 孤身入思明第四章 太后第九十八章 风波定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兴第十五章 李实的办法第九十一章 开海三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后退步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一百三十三章 传国玉玺第十五章 香港第二十二章 天灾与人祸孰重?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余波第九十五章 开海七第五章 京卫改革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广西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战第一百一十七章 话南京第六十五章 杨士奇与于谦二第九十七章 谁是小人第一百零五章 朝鲜延边之战第二百零三章 杨洪挂帅第一百三十七章 晒盐法第一百零八章 不负使命第十章 王直入阁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七十六章 佛山铁业第一百二十七章 托古改制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铁都第九十五章 西军第五十六章 朝鲜两班第二十四章 于公堤第二十八章 朱见濬与权力第一次接触第五十四章 围剿之策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军对峙的开始第九十章 开海二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来源第一百五十七章 岁月催人老第五十章 英国公余威第七十章 年关第三章 灾年第六十二章 大赦诏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师第十八章 瓦刺内乱的可能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九章 大明对奴儿干的经营第十六章 李瑈的应对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灾非人祸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东的灭顶之灾第一百一十八章 杀一是为罪第六十八章 征日本之问第八十九章 御前会议之余音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六章 新天子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异类朱祁镇第二百四十章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第八十九章 陆永的抗争第一百零六章 足利义政第九十五章 任礼出镇甘肃第十五章 预修大典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一百九十二章 铁甲的黄昏第六十三章 无人能破的张辅纪录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无声第五十三章 福建乱局第二百四十章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第七十章 悬危之计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务第五十八章 大宁第十章 鲁苏之争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