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上海滩的一道风景

《日出》这部有声电影给美国媒体带来了震撼,他们对于电影讲了什么没有兴趣,关注的重点在声音上面。

电影中的声音虽然带着一点鼻音,但听起来无比清晰。

散场之后,媒体纷纷报道了这件事,并对好莱坞的电影公司大加指责。

连电影技术如此落后的国家都拍摄出了有声电影,美国的电影公司在做什么,太不思进取了,没有一点创新精神。

好在有声电影机是美国公司制造出来的,这让美国媒体挽回了一点颜面。

不管怎么说,这部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电影中有美国人参与,他们确信如果没有美国的机器和美国录音师的指导,中国人绝对拍摄不出有声电影。

道格拉斯希拉瞬间成了焦点人物,被众多媒体采访,让他谈谈对于中国的印象。

这位美国青年不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

他对于中国,特别是上海的印象很不错,和中国电影圈的从业人员合作的很愉快。

他还屡次提到了林子轩,以及在林子轩领导下的明星电影公司。

在道格拉斯的叙述中,明星电影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电影公司,和美国的派拉蒙一样,无论是在公司规模上还是拍摄技术上都远远领先于其他电影公司。

于是,美国的媒体惊呼一家位于远东的大电影公司正在崛起,美国的电影公司要小心了。

这让林子轩和明星电影公司又在美国刷了一回存在感。

美国的娱乐媒体很热闹,但美国的电影公司却不以为然,大多数电影公司无动于衷,只有一些中等规模的电影公司愿意进行尝试。

毕竟有声电影的拍摄投资不小,一旦观众不接受,就会血本无归。

道格拉斯希拉在中国呆了半年的时间,回到美国后从小伙计一下子成为了有声电影的专家,不少电影公司给他开出了不菲的薪酬。

这恐怕是他没有想到的,他的导演梦想就此实现了。

所以说人生的机遇就是如此,他跟着林子轩到上海去不过是为了养家糊口而已。

林子轩同样为道格拉斯感到高兴,这位美国小伙的人品还行,没有回到美国就说中国的坏话,比不少中国人都强。

他相信有声电影会发展起来,《日出》只是一个开始,中国的电影也会进入西方世界。

在庐山,林子轩每天晚上写作《麦田里的守望者》,白天的时候拿着稿子和赛珍珠讨论小说中的情节。

他原本是来渡假的,可每天闲逛也很无聊,总不能一直和冯程程腻歪在一起。

再多的话题也有说完的时候,不妨给彼此留下一点私密的空间,有道是距离才能产生美,当然也不能距离太远,否则距离有了,美没有了。

冯程程对此很理解,觉得作家写稿子是很正常的事情。

她在考虑林子轩说的开女装店的事情,女人都爱美,在法租界霞飞路上有不少时装店,她时常过去买衣服。

自己开一间服装店也不错,至少不用每天都呆在家里无所事事。

而且,女装店交往的都是女人,也不会有人说闲话,的确是个很好的选择。

她在女校上学的时候学习过裁剪,可以自己尝试着设计服装,不仅售卖从国外运来的成品,还能自己设计时尚的服饰。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在上海,真正穿着时尚的不是那些阔太太和大家闺秀,而是那些在上海滩的上流社会中游走的交际花们。

其实,“交际花”这个词汇刚刚传入中国的时候被认为是褒义词,只有那些豪门名媛们才有资格成为交际花。

她们颇有学识,善于交际,风情万种,是上海滩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比如殷明竹就是上海滩有名的交际花,走到哪里都受人追捧,代表着时尚和潮流。

林子轩了解殷明竹,她只是喜欢玩而已,可在男女问题上分的很清楚,绝不是那种随便的风尘女子,而且在感情上很专一。

在后世,一本叫做《春申旧闻》的书籍中谈起上海的“交际名媛”写道:“上海名媛以交际著称者,自唐英、陆小蔓始。继之者为周叔萍、陈皓铭。”

唐英出身富豪家庭,身材苗条,嗓音甜美,衣着前卫,多才多艺,秀外慧中,擅长昆曲。

她毕业于上海教会开办的中西女校,中文、英文的水平都很杰出,艺术造诣也很高。

周叔萍是上海著名的实业家周今爵的女儿,家里条件自然不用说,她不仅漂亮,还是一位不错的翻译家。

她翻译的一些英文短篇文学作品,在《西风》等高品位杂志上刊登。

由于她的家庭背景,和社交文学上的成就,使得她成为当时上海上流社会中的交际明星。

后来周叔萍出版过好多本书,是和《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茵齐名的同辈女作家。

所以说,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待20年代上海滩的交际花。

她们在女校接受西方式的教育,有着西方人的思维,敢于反抗不美满的婚姻,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展示自己的美丽,有一种独立和开放的精神。

当然,在上海滩还存在另一类的交际花。

和《日出》中的陈白露一样,在上海的一些甲级旅馆如“大东”、“东亚”、“大中华”等都有这样的女租客住着。

长期租住在“国际”、“金门”和华懋公寓这几家特级旅馆中的这类女人的“档次”更高。

这些女人中,有的是上海各大舞厅中的红舞女。

有的是过去书寓、长三中的红信人,从良嫁人后重又下堂出来招蜂引蝶。

也有的是脱离了家庭住到外面来广交“朋友”、受人供养的漂亮女人。

这些女性过着阔绰的生活,有着相当的排场,在各色男人中周旋,上海滩的达官贵人都是她们的座上客,在外人看来颇为风光。

就算是这样的交际花,在上海滩也不会被人轻贱,反而颇受追捧。

当然,是受到男人的追捧,至于女人就不是这种看法了。

冯程程担心的是和这样的交际花交往,名声上不太好,她虽然有着进步思想,但还没有做到把所有人都一视同仁的地步。

林子轩倒是看的开,交际花其实就是这个时代的明星,都是凭着姿色吃饭,没什么不妥。

第一百二十七章 布卢姆斯伯里集团第三百零八章 “三一八”前后第三百六十六章无声的中国第四十八章 侥幸之心第三百三十章 老大哥在看着你第三百零七章 血色黄昏第二百三十一章 初为人父第二百三十七章 生活在历史之中第三百二十六章 作家的联合国第三百五十二章还原一段真实的历史第一百八十七章 我不会放弃的第二百九十一章 那一段法兰西岁月第一百一十五章 我也一个都不宽恕第七十八章 贴近生活和粉饰生活第一百七十章 没有人是世界的中心第三百五十九章大家风范第三百零六章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第二百三十九章 野心之作第三百零六章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第三百三十三章 不仅仅是文学第三百四十八章 和诺贝尔文学奖的距离第一百三十七章 我的文学创作之路第二百六十三章 这一刻的上海第二百四十五章 模拟计划第三百四十四章 秘书第四十三章 好一场大《雷雨》第八十章 蜚声世界第二百三十八章 首先把故事讲明白第十一章 一场通俗小说之间的内斗第二百三十九章 野心之作第七十一章 陪审团制度第三百零七章 血色黄昏第十九章 新诗兴起之日第三百零八章 “三一八”前后第二百六十四章 5月30日第九十九章 来自童年的情结第二百八十五章 各自不同的人生际遇第二百二十二章 幸福来的太突然第一百七十六章 上海滩的一道风景第三十一章 电影圈的那些事儿第二百四十九章 电影的黄金时代第五十二章 电影行业的暴利第一百三十七章 我的文学创作之路第一百六十三章 我需要这里成绩最差的学生第二百六十一章 要骂就要骂的尽兴第一百零五章 和自己的过去告别第三百二十三章 以考古的名义第八十一章 文坛琐事第一百二十七章 布卢姆斯伯里集团第十八章 《雷雨》第六十章 彼得逊律师的日记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文学杂志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版社的生意第二十九章 明月歌舞团第三百四十八章 和诺贝尔文学奖的距离第三百二十九章 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第一百一十八章 乡土小说的新方向第二十五章 开启流行音乐的新时代第二十二章 出名要趁早第一百二十七章 布卢姆斯伯里集团第十三章 劣币驱除良币第二百七十四章 一个不一样的未来第一百四十七章 新的一年第三百一十四章 克里姆林宫的失败者第一百三十八章 什么是新文学?第二百八十九章 对待诺奖的态度第三百零九章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第三百六十九章 在美国第七十四章 经典不需要续作三江感言第三百二十四章 就从我们开始做起吧!第一百六十五章 社会风俗大调查第四十五章 联手炒作第二百七十九章 钻法律的空子第二百九十三章 再见,我的爱人第三百五十五章黑名单第一百三十八章 什么是新文学?第一百一十一章 上海滩风云第三百一十七章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第一百三十五章 曾经有这样一所大学第九十三章 猴戏第二百六十四章 5月30日第五十七章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第九十八章 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发明第二百三十九章 野心之作第一百八十二章 海宁观潮第一百二十四章 聪明反被聪明误第二百三十九章 野心之作第一百九十三章 绯闻第一百七十一章 文化沙龙第一百零二章 《娜拉走后怎样》第九十三章 猴戏第七十五章 从《死水》到《荒原》第二百七十章 结局肯定是光明的第一次演讲第十六章 诗坛新风向第一百九十五章 掌声响起来第一百七十三章 在牯岭第三百五十六章收获的季节
第一百二十七章 布卢姆斯伯里集团第三百零八章 “三一八”前后第三百六十六章无声的中国第四十八章 侥幸之心第三百三十章 老大哥在看着你第三百零七章 血色黄昏第二百三十一章 初为人父第二百三十七章 生活在历史之中第三百二十六章 作家的联合国第三百五十二章还原一段真实的历史第一百八十七章 我不会放弃的第二百九十一章 那一段法兰西岁月第一百一十五章 我也一个都不宽恕第七十八章 贴近生活和粉饰生活第一百七十章 没有人是世界的中心第三百五十九章大家风范第三百零六章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第二百三十九章 野心之作第三百零六章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第三百三十三章 不仅仅是文学第三百四十八章 和诺贝尔文学奖的距离第一百三十七章 我的文学创作之路第二百六十三章 这一刻的上海第二百四十五章 模拟计划第三百四十四章 秘书第四十三章 好一场大《雷雨》第八十章 蜚声世界第二百三十八章 首先把故事讲明白第十一章 一场通俗小说之间的内斗第二百三十九章 野心之作第七十一章 陪审团制度第三百零七章 血色黄昏第十九章 新诗兴起之日第三百零八章 “三一八”前后第二百六十四章 5月30日第九十九章 来自童年的情结第二百八十五章 各自不同的人生际遇第二百二十二章 幸福来的太突然第一百七十六章 上海滩的一道风景第三十一章 电影圈的那些事儿第二百四十九章 电影的黄金时代第五十二章 电影行业的暴利第一百三十七章 我的文学创作之路第一百六十三章 我需要这里成绩最差的学生第二百六十一章 要骂就要骂的尽兴第一百零五章 和自己的过去告别第三百二十三章 以考古的名义第八十一章 文坛琐事第一百二十七章 布卢姆斯伯里集团第十八章 《雷雨》第六十章 彼得逊律师的日记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文学杂志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版社的生意第二十九章 明月歌舞团第三百四十八章 和诺贝尔文学奖的距离第三百二十九章 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第一百一十八章 乡土小说的新方向第二十五章 开启流行音乐的新时代第二十二章 出名要趁早第一百二十七章 布卢姆斯伯里集团第十三章 劣币驱除良币第二百七十四章 一个不一样的未来第一百四十七章 新的一年第三百一十四章 克里姆林宫的失败者第一百三十八章 什么是新文学?第二百八十九章 对待诺奖的态度第三百零九章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第三百六十九章 在美国第七十四章 经典不需要续作三江感言第三百二十四章 就从我们开始做起吧!第一百六十五章 社会风俗大调查第四十五章 联手炒作第二百七十九章 钻法律的空子第二百九十三章 再见,我的爱人第三百五十五章黑名单第一百三十八章 什么是新文学?第一百一十一章 上海滩风云第三百一十七章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第一百三十五章 曾经有这样一所大学第九十三章 猴戏第二百六十四章 5月30日第五十七章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第九十八章 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发明第二百三十九章 野心之作第一百八十二章 海宁观潮第一百二十四章 聪明反被聪明误第二百三十九章 野心之作第一百九十三章 绯闻第一百七十一章 文化沙龙第一百零二章 《娜拉走后怎样》第九十三章 猴戏第七十五章 从《死水》到《荒原》第二百七十章 结局肯定是光明的第一次演讲第十六章 诗坛新风向第一百九十五章 掌声响起来第一百七十三章 在牯岭第三百五十六章收获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