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四章 适得其反

“帝王心术。。。”

张至发用细微的不能再细微的声音暗自嘀咕了一句话。

在处理洪承畴的事情上面,杨嗣昌有私心,一方面杨嗣昌与熊文灿之间的关系不错,熊文灿出任兵部左侍郎,就是杨嗣昌直接向内阁和皇上举荐的,另外一方面,杨嗣昌觉得洪承畴冒犯了他的威严,想着借皇上之手,惩戒洪承畴。

殊不知这样的想法,皇上怎么可能看不出来。

所以张至发索性点名其中的道理,让皇上去做出决断,而皇上最终做出了决断。

张至发明白,这样的小事情,不会影响到皇上对杨嗣昌的信任,要说杨嗣昌也很聪明,在皇上面前堂堂正正的说出自身的想法,不藏着掖着,这样就能够让皇上放心。

让洪承畴出任兵部左侍郎,这是绝佳的安排,以前洪承畴虽然挂兵部尚书衔,但并非是实职,回到京城后,出任兵部左侍郎,说的过去,皇上这样的安排,也是在变相的提醒杨嗣昌,在处理有些事情的时候,还是要多多的考虑,不要过多掺杂心机。

一石二鸟,皇上达到了目的,杨嗣昌也会自省,洪承畴被免去五省总督之职,出任兵部左侍郎,受到了敲打,至于说杨嗣昌与洪承畴之间是不是能够和平共处,那只有天知道了。

其实张至发也一直在考虑如何安排洪承畴,如果洪承畴回到京城,闲置的时间稍微长一些,皇上和杨嗣昌不提出职位方面的安排,张至发会提出建议,让洪承畴出任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也算是给了洪承畴安慰,让皇上能够下台阶。

既然皇上直接提出了意见,张至发就绝不会开口了。

王承恩离开后,张至发迅速草拟了圣旨,待到所有内阁大臣都到齐之后,简单的通报。

在这个过程之中,张至发一直都很关注杨嗣昌的态度,有意思的是,杨嗣昌压根就没有开口表示反对,但也没有明确的表示支持。

圣旨很快下发,洪承畴出任兵部左侍郎。

这道圣旨,在朝中还是引发了些许的议论,不过这些议论都是私下里的,没有谁会在早朝的时候提出来,至于说皇上,压根不会理睬这些私下里的议论。

几天之后,洪承畴回到了京城,正式出任兵部左侍郎。

。。。

休沐之后,张至发刚刚回到府邸,管家就来禀报了。

“老爷,兵部左侍郎洪承畴大人前来拜访,已经到府邸外面了。。。”

张至发看着管家,略微的楞了一下,他万万没有想到,洪承畴刚刚上任,就前来拜访了。

“知道了,你去请洪大人到会客室,我一会就过去。”

管家离开之后,张至发略微的思索了一会,才起身前往会客室。

刚刚进入会客室,正在等候的洪承畴就站起身来抱拳稽首行礼了。

“下官专程来拜访张大人,叨扰大人歇息了。。。”

“哪里哪里,洪大人刚刚回到京城,就任兵部左侍郎,本官还没有来得及向洪大人表示祝贺,今日就一并表示祝贺了。”

听见张至发这样说,洪承畴脸上露出了无奈的笑容。

“下官感谢大人的祝贺,下官自为官以来,一直都是在地方,从未做过京官,本以为能够为皇上和朝廷镇守边关,剿灭流寇,鞠躬尽瘁,谁想到突然被调到兵部,下官对兵部的事情实在是不熟悉,也不知道该如何的做,还请大人多多指点。。。”

张至发脸上带着笑容,但是眼睛里面已经没有了笑容。

洪承畴的这个要求很有意思,身为兵部左侍郎,洪承畴的直接上级是内阁大臣、兵部尚书杨嗣昌,按说洪承畴应该是首先去拜访杨嗣昌,期盼得到杨嗣昌的关照和指点,谁知道洪承畴舍近求远,直接找到自己,寻求帮助。

这样做,怎么说都不合适,也不符合官场和朝廷的规矩。

洪承畴不是初入朝廷之人,这么做肯定经过了考虑,所以张至发不会开口提醒。

几乎没有怎么思索,张至发紧跟着开口了。

“洪大人曾经在西北抵御后金鞑子,维护我大明边关,后又领兵剿灭流寇,获得多次战斗的胜利,深得皇上的器重,对于军事部署方面的事宜,还是很清楚的,本官从未领兵作战,倒是要向洪大人请教了,这指点的话可不敢说,日后洪大人若是有什么为难的地方,本官能够帮忙的,一定会尽力。。。”

听见张至发如此说,洪承畴眼睛亮了一下。

“那下官就感谢大人了,下官今日遇见一件事情,还想请教大人该如何处置。”

张至发微微点头,眼睛里面闪过一丝阴霾。

“下官说的是有关辽东以及北方相关事宜的安排,辽东之战,我朝廷大军打败了后金鞑子,辽东以及边关暂时稳定下来,奈何北方流寇趁此机会作乱,导致北方诸多地方不稳定,兵部拟提议,将用兵的重点放置彻底剿灭北方流寇方面,且抽调部分的辽东边军,参与剿灭流寇的战斗之中,至于说辽东和边关,则维持当前的稳定。”

“下官对此安排不是很赞同,其理由有三。”

“其一,辽东之战取得胜利,的确是稳定了辽东和边关的局势,不过后金鞑子的骁勇,举朝皆知,若是朝廷忽略辽东,将防御的重点放置剿灭北方的流寇方面,特别是抽调辽东边军进入北方剿灭流寇,必将削弱辽东和边关的防御,导致辽东和边关空虚。”

“其二,后金鞑子在辽东之战失败,肯定不甘心,会想方设法报复,以往有这等的情形,当年后金鞑子进攻宁远城池,遭遇失败之后,不长时间就卷土重来,规模和声势更大,此次的辽东之战,与当年的宁远之战,如出一辙。”

“其三,北方的流寇,尽管表现颇为猖獗,攻城拔寨,但其实质上面是流动作战,若是以大军的形式予以剿灭,则流寇会躲进深山之中,让朝廷大军无可奈何,此举让我朝廷大军白白的消耗粮草,还会让地方上无法彻底稳定下来。”

“结合这三个理由,下官认为,剿灭流寇的战斗,需要持久,以少量精锐的兵力,追击流寇作战,其余各镇的大军,固守城池和要塞,堵截流寇逃窜的路线,同时要求地方上规范百姓,让流寇无法筹集到需要的粮草。”

“至于说辽东和边关,需要维持目前的兵力,必要的情况之下,还要抽调各镇的兵力,加强防御,随时准备迎接后金鞑子的反扑。”

“下官将自身的建议提出来了,却被杨大人否定,下官不服气,与杨大人争论,可杨大人却说下官对于朝廷整体的军事部署不熟悉。。。”

张至发听得很仔细,他明白洪承畴的意思,大凡朝廷关于军事上面的重大部署,最终都会经过内阁,作为内阁首辅的张至发,还是有一定的建议权和决定权。

张至发本以为洪承畴入朝为官多年,应该是明白朝中很多事情的,现在看来,洪承畴的确是长期在外为官,一心想到的就是镇守边关和剿灭流寇,压根不明白皇上的心思,也不知道自身已经陷入到权力的旋涡之中。

杨嗣昌这样的提议,一定是皇上默许的。

杨嗣昌举荐熊文灿出任五省总督,负责剿灭流寇的事宜,肯定会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予以倾斜,让熊文灿没有后顾之忧,全身心的剿灭流寇,而更加关键的理由是,皇上和朝廷抽调辽东边军参与剿灭流寇的战斗,则辽东守卫的事宜,由蓟辽督师吴宗睿和其麾下的登莱新军完全负责,若是流寇再次侵袭辽东,则登莱新军要全力抵御。

皇上巴不得出现这样的情形,让后金鞑子和登莱新军两败俱伤。

帝王心术无处不在,偏偏洪承畴不能够明白其中的道理。

略微思索了一下,张至发咳嗽了几声,慢吞吞的开口了。

“洪大人,这朝廷军事部署的事宜,本就是杨嗣昌大人负责的,本官只是提出一些建议,很多时候也要听从杨大人的意见,至于你刚刚说的事情,本官以为杨大人的安排部署没有什么问题啊,辽东之战,后金鞑子惨败,想必短时间之内不敢觊觎辽东,趁此时机抽调部分辽东边军,参与剿灭流寇的战斗,岂不是能够在很短时间彻底灭掉流寇。”

“至于说杨大人与你的看法意见不合的事宜,本官以为,在牵涉到朝廷军事部署方面的事宜,你还是要多多向杨大人禀报和请示,实实在在说出自身之想法,若是杨大人做出了决定,你就要听从。”

“洪大人,你刚刚到兵部为官,一切的事情慢慢来,不用着急,时间稍长一些了,你自然是能够适应的。”

。。。

洪承畴离开府邸之后,张至发收敛了笑容。

也许皇上在安排洪承畴职位的时候,运筹帷幄,做出了最好的安排,但是皇上绝不会想到,洪承畴与杨嗣昌两人的观点和认识完全不一样,出发点更是不一样,这样两人必定在署理政务的时候发生矛盾和冲突,最终会直接影响到朝廷的若干军事部署。

皇上绝不会想到,精心的布局,会适得其反。

第四百一十三章 以不变应万变第四百九十二章 态度要明确第九十九章 詹兆恒第三百四十一章 密谈第九百八十章 科举风波(8)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人不为己第四百四十六章 委婉拒绝第六百七十二章 落定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枭雄末路(6)第三百九十九章 伏笔第二百四十章 如何恢复元气第一百八十九章 用人不疑第七百一十一章 睿智的决定第八百二十五章 一声叹息(2)第八百八十七章 出击(1)第九百七十八章 科举风波(6)第三百章 亲征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末路(6)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稳定南方(2)第三百零四章 声东击西(3)第四百五十八章 出击第八百二十八章 各为其主第七百一十七章 悲歌(4)第三百六十六章 祥和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较量(2)第一百二十七章 故人来第十五章 端倪第二百三十四章 周密第七百七十章 盲目的自大(2)第二十五章 皆大欢喜第一百七十四章 隐患抬头第三百二十九章 大胆的分析第一百七十八章 下定决心第七百一十章 竭力阻止第九百三十八章 面对家人第三百七十一章 果断第四百五十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3)第九百六十一章 及时的布局第三百二十五章 一声叹息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还算镇定第九百三十四章 治国策略第六百二十六章 有道理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枭雄末路(9)第一百六十三章 苦力第九十四章 府邸第三百七十四章 末路(3)第二百三十三章 务必精准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想法都一样第六十二章 殿试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从容应对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末路(5)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尘埃落定(5)第八百一十九章 真话的力量第十一章 县衙第八百七十七章 真正的意图第一百六十三章 苦力第七百八十八章 最头疼的事(2)第七百二十二章 加一把火第七百一十章 竭力阻止第一百七十九章 态度都明确第三百二十一章 新的忧虑第一千零二章 微服私访(3)第四百七十九章 其实是交易第八百六十二章 真正的信服(3)第八百三十八章 功亏一篑(1)第一百九十七章 难题第六百二十章 同时发难第九百一十一章 足够聪明第七百六十四章 灭顶之灾(8)第九十五章 人市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定心丸第五百七十九章 天灾还是人祸第六百五十四章 一头猪的威力(1)第七百五十八章 灭顶之灾(2)楔子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察言观色(1)第二百八十四章 春节嘱托第五百一十章 死里逃生第一百三十八章 精准分析第二百八十四章 春节嘱托第五百八十二章 皇太极的想法第七百七十七章 迅雷不及掩耳(3)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摧枯拉朽(3)第二百四十四章 立竿见影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孤胆英雄(5)第五章 族规之争第九百八十九章 余音绕梁第一百二十九章 滁州不太平第六百五十二章 情报司在行动第二百一十八章 迂腐昏聩第五百九十九章 虚报与误判第四十五章 祭祖第六百五十六章 一头猪的威力(3)第四百零四章 狂欢下的冷静第五百一十一章 高兴地太早第九百五十八章 张东涛的建议第三百七十一章 果断第三百九十七章 信心第六百五十一章 无心插柳第一百三十五章 一点煽动
第四百一十三章 以不变应万变第四百九十二章 态度要明确第九十九章 詹兆恒第三百四十一章 密谈第九百八十章 科举风波(8)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人不为己第四百四十六章 委婉拒绝第六百七十二章 落定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枭雄末路(6)第三百九十九章 伏笔第二百四十章 如何恢复元气第一百八十九章 用人不疑第七百一十一章 睿智的决定第八百二十五章 一声叹息(2)第八百八十七章 出击(1)第九百七十八章 科举风波(6)第三百章 亲征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末路(6)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稳定南方(2)第三百零四章 声东击西(3)第四百五十八章 出击第八百二十八章 各为其主第七百一十七章 悲歌(4)第三百六十六章 祥和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较量(2)第一百二十七章 故人来第十五章 端倪第二百三十四章 周密第七百七十章 盲目的自大(2)第二十五章 皆大欢喜第一百七十四章 隐患抬头第三百二十九章 大胆的分析第一百七十八章 下定决心第七百一十章 竭力阻止第九百三十八章 面对家人第三百七十一章 果断第四百五十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3)第九百六十一章 及时的布局第三百二十五章 一声叹息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还算镇定第九百三十四章 治国策略第六百二十六章 有道理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枭雄末路(9)第一百六十三章 苦力第九十四章 府邸第三百七十四章 末路(3)第二百三十三章 务必精准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想法都一样第六十二章 殿试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从容应对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末路(5)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尘埃落定(5)第八百一十九章 真话的力量第十一章 县衙第八百七十七章 真正的意图第一百六十三章 苦力第七百八十八章 最头疼的事(2)第七百二十二章 加一把火第七百一十章 竭力阻止第一百七十九章 态度都明确第三百二十一章 新的忧虑第一千零二章 微服私访(3)第四百七十九章 其实是交易第八百六十二章 真正的信服(3)第八百三十八章 功亏一篑(1)第一百九十七章 难题第六百二十章 同时发难第九百一十一章 足够聪明第七百六十四章 灭顶之灾(8)第九十五章 人市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定心丸第五百七十九章 天灾还是人祸第六百五十四章 一头猪的威力(1)第七百五十八章 灭顶之灾(2)楔子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察言观色(1)第二百八十四章 春节嘱托第五百一十章 死里逃生第一百三十八章 精准分析第二百八十四章 春节嘱托第五百八十二章 皇太极的想法第七百七十七章 迅雷不及掩耳(3)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摧枯拉朽(3)第二百四十四章 立竿见影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孤胆英雄(5)第五章 族规之争第九百八十九章 余音绕梁第一百二十九章 滁州不太平第六百五十二章 情报司在行动第二百一十八章 迂腐昏聩第五百九十九章 虚报与误判第四十五章 祭祖第六百五十六章 一头猪的威力(3)第四百零四章 狂欢下的冷静第五百一十一章 高兴地太早第九百五十八章 张东涛的建议第三百七十一章 果断第三百九十七章 信心第六百五十一章 无心插柳第一百三十五章 一点煽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