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九章 压头

看着六百里加急送来的朝廷敕书,丁启睿下定了决心。

根据斥候侦查到的消息,张献忠部暂时不会进攻淮安府城,所以丁启睿还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和部署,不过漕运中断是铁的事实,作为漕运总督,对此事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丁启睿用一天的时间,安排好了淮安府城所有的事宜,启程前往南京府城。

丁启睿此行的地方,不仅仅是南京府城,还有宿州,南京的京营基本无法依靠,真正能够借助的力量还是登莱新军,不过蓟辽督师吴宗睿究竟是什么想法,丁启睿不敢保证,朝廷的敕书里面压根没有提及登莱新军,也让丁启睿坚定了自身的猜想。

朝廷的敕书,与皇上的圣旨还是有区别的,在丁启睿的印象里面,从未出现过六百里加急的敕书,由此看来,这封敕书的分量是不一般的。

淮安府城到南京府城,四百多里地,丁启睿完全选择走陆路,骑乘快马,三天时间就到了,当他看见南京府城的城墙,浑身都感觉到酸痛。

丁启睿出任漕运总督之后,就没有到过南京,职责所在,漕运总督是封疆大吏,没有得到皇上和朝廷的准许,是不能够随便结交其他高官的,南京兵部尚书张国维,身份与丁启睿没有多大的区别,两人若是背着皇上和朝廷,私下里交往了,那就是大事,必定遭受惩戒。

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张国维早就来过淮安府城,丁启睿此番到南京,也是为了公事。

城门处的军士,脸上倒是带着警惕的神情,仔细盘查每一个进入城内之人,丁启睿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吩咐随从拿出了路引,顺利的进入了南京城。

进入南京城,繁华的气息扑面而来。

不管是中原的混乱,还是南直隶的乱象,都没有影响到南京的繁华和富庶,作为大明开国的京城,南京不仅聚集了大量的士大夫家族,还聚集了大明王朝近乎三分之一的读书人。

看着大街上行走悠闲的人,丁启睿的内心不是滋味,漕运断绝,北直隶和京城已经陷入到躁动之中,南京还是如此的纸醉金迷,看上去好像有亡国的味道了。

收敛了内心的想法,丁启睿提醒自己,不要想那些与己无关的事情,此行主要是找到南京兵部尚书张国维大人,两人一同商议如何击败张献忠、恢复漕运的事宜。

找到了一家不是太显眼的酒楼,匆匆吃了一些东西,丁启睿带着随从来到南京兵部。

南京兵部紧挨着南京皇城,外面有不少的军士守卫。

丁启睿选择在兵部官邸外面不远处的茶楼等候,让随从拿着自己的玉佩,前去禀报。

“下官南京兵部左侍郎,代表张大人恭迎丁大人。。。”

兵部左侍郎出现在茶楼的时候,丁启睿端着茶还在沉思。

“却之不恭了,烦请大人前面带路。。。”

刹那间,丁启睿的威严体现出来了。

朝中谁都知道,南京的六部是闲地方,除开南京兵部尚书,镇守太监与守备勋臣三人,其余官员是没有多大权力的,得不到皇上信任以及遭受皇上责罚、又不够惩戒的官员,大都派遣到南京的六部来养老,相比较来说,漕运总督则是得到了皇上和朝廷的高度重视。

进入兵部官邸的时候,周遭的安静出乎了丁启睿的预料,看样子南京的兵部,平日里也没有多少事情需要处理,与漕运总督府比较起来,区别太大了。

“丁大人,到南京来了,也不提前说一声,快请坐,我已经在江北十楼安排好了酒宴,专门为你接风。。。”

丁启睿微微摇头,这个时候,他可没有喝酒娱乐的心情。

“张大人,这是朝廷的敕书,六百里加急送到淮安府城,我这次到南京来,一是向张大人禀报漕运总督府面临的难题,向张大人请教,二是恳请张大人为我出一些主意,想一些办法,以解决漕运总督府面临的困难。。。”

丁启睿表现的很低调,不管怎么说,漕运是他直接负责的,与张国维没有多大的关系,张国维可以关心,也可以置之不理,如果不是朝廷敕书上面提及了南京兵部,丁启睿甚至没有理由到南京来。

接过敕书的时候,张国维脸上带着笑容。

“丁大人,你这话说的我无所适从了,禀报可不敢当,丁大人要是遇见什么麻烦,我能够尽力的地方,一定竭尽全力。。。”

“那就谢谢张大人了。。。”

丁启睿端起茶杯,开始品茶。

张国维则是低头仔细看着敕书。

南京兵部早就接到了朝廷的塘报,漕运断绝月余的时间,对北直隶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多年遭灾的北直隶,稳定下来的时间不长,可以说很多的百姓都还在为了活下去苦苦的挣扎,如果得不到适当的救济,好多的百姓根本活不下去。

得知丁启睿亲自到南京来的消息,张国维已经猜到了大概。

放下手中的敕书,张国维看了看丁启睿,直截了当开口了。

“丁大人,流寇张献忠在南直隶作乱,同样影响到了南京,我已经命令南京京营,随时戒备,护卫南京府城,且不能有丝毫的闪失,当然,漕运中断,导致北直隶的局势不稳定,丁大人面临巨大的压力,我也应该要出力,帮助丁大人打通漕运。”

“丁大人,我可是实话实说,能够给予丁大人的帮助不可能很大啊。”

张国维的态度在丁启睿的预料之中。

“张大人,流寇张献忠部,有三十多万人,他们攻陷了邳州、宿迁和沭阳等城池,得到了大量的补给,漕运兵丁以及江北四镇三州的军士,总兵力不过五万余人,想要依靠五万多人,主动出击打败张献忠部,难度太大了,如果是依靠五万多人驻守城池,问题还是不大的,如此我才专门来到南京,向张大人求援啊。”

张国维的脸上露出了为难的神情。

“丁大人,南京京营的三大营,总兵力也不过四万多人,至于说各镇驻守的军士,我也不敢随意的调遣,譬如说苏州和扬州等地驻扎的军士,是决不能随意调遣的,若是因为调遣军士,导致苏州和扬州等地的防御空虚,流寇张献忠突袭这些地方,形成了无法挽回的后果,我是没有办法承担的。。。”

丁启睿的神色有些黯然,谁都知道苏州和扬州等地,乃是大明最为富庶的地方,如果流寇攻陷了苏州和扬州,将得到巨大的财富,力量将更为强大。

“张大人说的是实情,可如今的情况很棘手啊,漕运中断月余时间了,大量的漕粮压在了淮安码头,无法运送出去,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季节,漕粮无法运送到京城和北直隶,若是不能够快速回复漕运,导致北直隶和京城因为缺粮出现动荡,我真的不敢想象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形。。。”

丁启睿说出这些话语,张国维倒也没有置身事外。

“丁大人说的是实情,要说北直隶短时间的动荡,倒不是天大的事情,可如果流寇李自成趁着北直隶动荡的时候,突袭北直隶,局势怕是无法收拾了。。。”

丁启睿脸色发白,站起身来,对着张国维稽首行礼。

“张大人所说,正是我最为担心的事情,还请张大人帮忙给我出出主意。。。”

张国维连忙也站起身来,上前几步扶住了丁启睿。

“丁大人可不要如此多礼,我不敢当,其实要说办法也不是没有,登莱新军不是驻扎在苏州和宿州吗,他们有十多万大军,丁大人若是能够求得登莱新军的帮助,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不要说恢复漕运,就算是彻底剿灭张献忠部都没有多大的问题啊。”

丁启睿点点头,登莱新军是他脑海里面的一根刺,压根不会主动提及,刚刚张国维提及登莱新军,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张大人说的是,我本来就准备到宿州去一趟,恳请登莱新军出击,只要恢复了漕运,一切都好说。。。”

张国维脸上露出一丝的笑容。

“丁大人思虑周全,此事只要登莱新军出击,一切的问题迎刃而解,至于说这背后的事情,我觉得不需要过多的考虑,首先解决漕运的事宜,才是最大的事情。”

说到这里,张国维顿了一下。

“丁大人专门到南京来,我也要表示一番,这样吧,我从南京京营之中抽调五千精锐的军士,前往淮安府城,他们听从丁大人的指挥,协同作战。”

丁启睿连忙再次的抱拳。

“那就谢谢张大人了,南京京营军士骁勇,只要有他们的帮助,我就有信心了。。。”

张国维点点头,推心置腹的开口了。

“丁大人,登莱新军主动进入南直隶作战,究竟是什么目的,你我都不敢随便断言,朝廷的敕书里面没有提及登莱新军,既然敕书没有提及,那么你我寻求登莱新军帮助的时候,就要谨慎,此事务必让皇上和朝廷知晓,我看你前往宿州之前,还是要给皇上写去奏折,言明淮安府的处境,务必要得到登莱新军的帮助。”

第九十七章 陈灵雁的心思第七百三十一章 摧枯拉朽(2)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攻占台湾(3)第六百五十八章 襄阳陷落第二百七十八章 成为了对手(1)第七十九章 赴任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摧枯拉朽(9)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较量(5)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并非忠心(2)第七百四十九章 压头第二百四十六章 火炮的威力第三百一十一章 盲目的自信第三百一十三章 鱼与熊掌第六百二十一章 算计不错第四百一十三章 以不变应万变第四百三十九章 背后的高低(1)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干脆利落第一百九十三章 毫不留情第六百二十章 同时发难第九百零六章 大明悲歌(9)第九百二十八章 定鼎之战(12)第四百六十八章 识时务第四百九十二章 态度要明确第一章 见性成佛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被迫抵御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末路(3)第六十九章 提亲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多尔衮的霸道第八百四十章 功亏一篑(3)第四百九十八章 羊毛出在羊身上第九百二十九章 定鼎之战(13)第四百七十九章 其实是交易第五百八十五章 权衡利弊(1)第二百九十二章 姜是老的辣第三百七十九章 立功的机会第六百六十七章 攻心计(1)第七百二十章 野心显露第五百二十一章 三方筹谋(1)第四百八十一章 真实的打压第二百零四章 豁出去了第八百六十二章 真正的信服(3)第二百七十七章 考验智慧(2)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攻占台湾(2)第四百三十章 被动与主动第三百零六章 声东击西(5)第二百八十八章 断了念头第二百三十章 绝妙建议第三百九十六章 痛快(4)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关乎大局第二百七十二章 都是聪明人第六百三十九章 洪承畴的拜访(1)第一百一十七章 投靠第一百九十七章 难题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立规矩(2)第六百八十二章 明目张胆第四百三十章 被动与主动第九百八十六章 撑腰的背后第八百五十一章 都是机会第四百八十二章 隐性的危机第二百六十九章 开花弹第七百四十五章 逼到了绝境第一百六十八章 两难选择第三百七十四章 末路(3)第八百七十一章 睿智的决断(2)第五百九十一章 大散关之战(2)第三十三章 报备第五百九十章 大散关之战(1)第三百一十三章 鱼与熊掌第八百六十三章 强硬与柔软(1)第四百三十二章 拼死一搏第二百五十三章 效率第六百五十一章 无心插柳第十三章 育苗第四百八十五章 最为重要的事情第五百零九章 值得高兴第五百五十三章 无法转向第五百三十六章 暴怒之下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拼死一战(4)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心灰意冷第八十七章 疑点第一千零六十章 见风使舵(1)第一百三十三章 战斗力第八百零七章 不一般的心思第五百八十五章 权衡利弊(1)第三百六十一章 特殊的一课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枭雄末路(3)第四百九十四章 如此也行第八百零四章 张东涛的部署第二百九十八章 战事爆发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并非忠心(2)第九百二十三章 定鼎之战(7)第九百零二章 大明悲歌(5)第四百三十二章 拼死一搏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不可轻敌第三百三十二章 荥阳大会第三百四十六章 南京与淮安第二百章 善意的提醒第五百九十五章 大散关之战(6)第四百二十三章 辽东边军的自尊第六百四十九章 真的是厉害
第九十七章 陈灵雁的心思第七百三十一章 摧枯拉朽(2)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攻占台湾(3)第六百五十八章 襄阳陷落第二百七十八章 成为了对手(1)第七十九章 赴任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摧枯拉朽(9)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较量(5)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并非忠心(2)第七百四十九章 压头第二百四十六章 火炮的威力第三百一十一章 盲目的自信第三百一十三章 鱼与熊掌第六百二十一章 算计不错第四百一十三章 以不变应万变第四百三十九章 背后的高低(1)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干脆利落第一百九十三章 毫不留情第六百二十章 同时发难第九百零六章 大明悲歌(9)第九百二十八章 定鼎之战(12)第四百六十八章 识时务第四百九十二章 态度要明确第一章 见性成佛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被迫抵御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末路(3)第六十九章 提亲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多尔衮的霸道第八百四十章 功亏一篑(3)第四百九十八章 羊毛出在羊身上第九百二十九章 定鼎之战(13)第四百七十九章 其实是交易第五百八十五章 权衡利弊(1)第二百九十二章 姜是老的辣第三百七十九章 立功的机会第六百六十七章 攻心计(1)第七百二十章 野心显露第五百二十一章 三方筹谋(1)第四百八十一章 真实的打压第二百零四章 豁出去了第八百六十二章 真正的信服(3)第二百七十七章 考验智慧(2)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攻占台湾(2)第四百三十章 被动与主动第三百零六章 声东击西(5)第二百八十八章 断了念头第二百三十章 绝妙建议第三百九十六章 痛快(4)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关乎大局第二百七十二章 都是聪明人第六百三十九章 洪承畴的拜访(1)第一百一十七章 投靠第一百九十七章 难题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立规矩(2)第六百八十二章 明目张胆第四百三十章 被动与主动第九百八十六章 撑腰的背后第八百五十一章 都是机会第四百八十二章 隐性的危机第二百六十九章 开花弹第七百四十五章 逼到了绝境第一百六十八章 两难选择第三百七十四章 末路(3)第八百七十一章 睿智的决断(2)第五百九十一章 大散关之战(2)第三十三章 报备第五百九十章 大散关之战(1)第三百一十三章 鱼与熊掌第八百六十三章 强硬与柔软(1)第四百三十二章 拼死一搏第二百五十三章 效率第六百五十一章 无心插柳第十三章 育苗第四百八十五章 最为重要的事情第五百零九章 值得高兴第五百五十三章 无法转向第五百三十六章 暴怒之下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拼死一战(4)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心灰意冷第八十七章 疑点第一千零六十章 见风使舵(1)第一百三十三章 战斗力第八百零七章 不一般的心思第五百八十五章 权衡利弊(1)第三百六十一章 特殊的一课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枭雄末路(3)第四百九十四章 如此也行第八百零四章 张东涛的部署第二百九十八章 战事爆发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并非忠心(2)第九百二十三章 定鼎之战(7)第九百零二章 大明悲歌(5)第四百三十二章 拼死一搏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不可轻敌第三百三十二章 荥阳大会第三百四十六章 南京与淮安第二百章 善意的提醒第五百九十五章 大散关之战(6)第四百二十三章 辽东边军的自尊第六百四十九章 真的是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