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8章 问题

第1258章 问题

从燕王妃处听到的新八卦,就连谢慕林都忍不住觉得很囧,心中好奇这种不靠谱的言论,怎么还会有人相信?

那位镇国将军夫人,看起来好象不太聪明的样子。

周三太太平日虽然低调,但大体上是个明白人,显然是家教不错。但她的外家亲眷,似乎并非个个都象她一般明智呀。

永平郡主倒是听说过些内情:“镇国将军家嫡出的大小姐,早些年嫁的也是北平望族子弟,夫婿好象还考中了举人,只是身体不大好,前几年就逝世了。这位堂姑姑带着一双儿女在婆家生活,听说处境不是很好。那家子倒也不敢欺辱他们孤儿寡母,到底还要顾虑着宗室们的脸面呢,清茶淡饭还是能供得起的。只是除了温饱不愁以外,他家就不提别的了。

“堂姑姑的儿子早已到了读书的年纪,但还要靠堂姑姑替他开蒙,族里竟不提他读书的事儿,也没有给他请西席的意思。还有传闻说,她妯娌有意把她的女儿说给娘家不成才的侄儿。镇国将军夫人约摸也是心里着急,想着外孙女儿倘若能攀得贵亲,女儿与外孙在婆家的日子会好过许多吧?只是这病急乱投医的,她怎么就信了徐夫人的邪呢?!”

燕王妃听得感叹:“说来也都是可怜人,倘若他家乐意,我倒有心要替那姑娘说一门亲事,但四殿下的姻缘,着实不是我们能插嘴的。”

燕王不耐烦地摆摆手:“这些乱七八糟的事就不必提了,你们娘儿仨自个儿商量去吧,要如何行事,也不必问我。只是这徐氏到底发的什么疯?没来由的就在我儿大婚宴席上胡言乱语,叫那么多人看了笑话。她难道不知道,皇家一点儿都不待见她,根本不会理会她的任何建议么?!”

燕王妃顿了一顿:“大约是因为太后娘娘待北平宗室十分友善,皇上又追封了顺义郡王,加封了仁和县主,还对着顺义郡王太妃行了拜礼的缘故,徐氏起初虽然为自己未能获得册封而有所怨言,但后来身边人都劝她,说这是天大的恩典,她便也转寰过来,觉得太后娘娘有意亲近他们这一支……”

别看燕王妃跟徐夫人关系不好,平日也少见面,北平宗室女眷中有亲近徐夫人的,自然也有亲近燕王妃的,没少给她打小报告,因此燕王妃对徐夫人的事,其实还是相当清楚的,眼下张口就能说出对方的近况来,甚至还知道徐夫人的某些想法……

燕王便道:“太后娘娘愿意向北平宗室示恩,多半是为了给我们夫妻作脸。她老人家每每对北平宗室有所赏赐,必定要提一提我,好让别人认为是我替他们在太后与皇上面前说了好话。知道感恩的人,自然会对我们夫妻从此信服。但那些整天只知道琢磨些歪门邪道的人,就难保不会自高自大起来,以为自己有多么了不起呢,需要太后娘娘放下身段花大力气去拉拢,他们还顺势抖起来了!”

燕王原本是无意插手顺义郡王嗣子的事,但如今改主意了,对儿子笑笑说:“这话很有道理,回头你跟相熟的宗室子弟见了面,就跟他们提一提,让他们回家跟自个儿长辈说去。顺义郡王的嗣子,出身才干都在其次,最要紧的是稳重、忠君,还得要能延续香火。有妻有子的成年嗣子,确实比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奶娃娃强。便是仁和县主那儿,也当是位年长的嗣兄才能真正成为县主的依靠。若是个孩子,别说在县主受了婆家欺负的时候去替她撑腰了,只怕反而还要县主去关照他呢!”

说起仁和县主的婆家,谢慕林也想起了一件事:“记得太后娘娘好象提议过,仁和县主仪宾可以去京城谋一份闲职,好过在北平投置闲散。这事儿也不知道有没有下文,仁和县主仪宾可是决定了要带着妻子南下入京?他们夫妻若走了,只怕徐夫人在北平,就越发觉得孤单了。”

徐夫人的女婿因为听她的话,掺和军服案,已经丢了官,而且得罪了军中人士,在北平老家绝不可能再出仕了。他身为家族中的嫡长子,未来继承人,还因为弟弟们陆续长大成人有了出息,而感受到了威胁。进京任官,哪怕只是没有实权的闲职,好歹还能替他撑撑场子,让他不至于被弟弟们比下去。无论是从个人前程,还是从他在家族中的话语权考虑,他都是一定要进京的。从前没有门路就算了,如今连太后都开了口,他又怎么会放过大好机会?!

燕王冷笑了两声,便对妻子和儿子下了指示:“这回太后大怒,虽然没有跟我们明言,但能叫瑞哥儿媳妇传话,就是表明了态度。以往我们燕王府待徐氏,确实太厚了些,纵得她越发不知道好歹了。这回她竟然胆敢把手伸到四殿下头上,别说太后生气,便是我也不能忍!往后咱们家有什么宴席,还是不要再请她来了吧。

“且不说她眼下已经搬进了顺义郡王府,不再与我们住在一个府里,只说她那个身份,不过是妾室,哪里担得起我们堂堂亲王与亲王妃特特给她下帖子?!谁家也没有妾室赴宴的道理。除此之外,再有什么送礼的事儿,咱们也别给她送了。仁和县主才是顺义郡王的遗孤,要送礼也该给她送去!”

朱瑞笑道:“倘若顺义郡王府日后立了嗣子,这礼倒是可以给嗣子送去的,不过里头就没有妾室什么事儿了。倒是这个嗣子,是不是该挑个年纪大些的,一过继就能直接挑起整个郡王府的担子,若是娶了妻的就更好,正妻管家,不至于让个妾室包揽中馈,让外人瞧着不象话。”

燕王妃深深地看了儿媳妇一眼:“徐氏是不可能跟着去京城的,那是她的伤心地。她一直反对女婿进京,但显然她女婿和亲家都不打算照她的话去办。”

仁和县主原本还因为纳妾的事跟他闹得十分不愉快,但本心还是希望能跟丈夫和好的。只要仪宾暂时答应不纳妾,她还真能叫丈夫一个人进京,自己却留在北平陪伴寡母不成?没有县主在身边支撑的仪宾,进了京也没多少存在感。所以,只要仪宾决定进京,仁和县主就一定会同行。

徐夫人根本反对不了什么,也阻拦不了什么。她要是不打算进京,那就注定了要做一位孤独的母亲了。

谢慕林便提出了一个问题:“要是未来定下的顺义郡王嗣子,也在京城谋到一个官职,从此把家搬到了京城,徐夫人又会如何呢?”

众人都愣住了,半晌没说话,最后还是永平郡主小声答了一句:“她要是不肯进京,那就只能……进庵堂去念经了吧?”

(本章完)

第424章 应允第1643章 新君第138章 把柄第380章 入驻第1246章 私语第1342章 来信第818章 察觉第274章 名医第1003章 雪来第1073章 考虑第290章 团聚第630章 火力第211章 端午(上)第1083章 催促第1677章 连襟第658章 分析第141章 结交第1547章 心虚第877章 听闻第1290章 看望第906章 挤兑第1608章 窗外第1054章 乞骸骨第373章 山雨第1327章 调令第527章 糕点第1270章 嗣子第571章 来信第1239章 朝见第1117章 纠结第330章 拒绝第1062章 婆媳第1244章 慈云第1102章 推托第231章 出发第1495章 感慨第678章 准信第1046章 热议第982章 宴罢第436章 呓语第870章 提亲第909章 相见第980章 赴宴第102章 针锋第1020章 年夜第1414章 寿宴第1031章 骨肉第1128章 主使第1442章 吐槽第1034章 大雪第1356章 直白第58章 撕破(推荐加更)第1328章 择衣第336章 动摇第1194章 应对第1039章 急召第26章 传话第842章 新幕第881章 烦恼第433章 悔恨第1595章 报信第1151章 流言第759章 推测第1455章 朝贺第378章 狠毒第327章 选材第1067章 邀请第926章 意图第940章 内斗第820章 商量第734章 后续第366章 试探第1621章 坦言第1320章 骑射第894章 对策第913章 盘算第619章 难处第343章 平息第608章 提议第1290章 看望第228章 拜别第1219章 劝母第1433章 惊愕第1341章 不安第88章 盗案第1504章 把柄第192章 接走第297章 插手第447章 相邀第1398章 行动第1640章 吵嚷第287章 玻璃第835章 饭后第1564章 害羞第549章 山门第1287章 热闹第915章 上门第460章 委托第297章 插手第545章 献计
第424章 应允第1643章 新君第138章 把柄第380章 入驻第1246章 私语第1342章 来信第818章 察觉第274章 名医第1003章 雪来第1073章 考虑第290章 团聚第630章 火力第211章 端午(上)第1083章 催促第1677章 连襟第658章 分析第141章 结交第1547章 心虚第877章 听闻第1290章 看望第906章 挤兑第1608章 窗外第1054章 乞骸骨第373章 山雨第1327章 调令第527章 糕点第1270章 嗣子第571章 来信第1239章 朝见第1117章 纠结第330章 拒绝第1062章 婆媳第1244章 慈云第1102章 推托第231章 出发第1495章 感慨第678章 准信第1046章 热议第982章 宴罢第436章 呓语第870章 提亲第909章 相见第980章 赴宴第102章 针锋第1020章 年夜第1414章 寿宴第1031章 骨肉第1128章 主使第1442章 吐槽第1034章 大雪第1356章 直白第58章 撕破(推荐加更)第1328章 择衣第336章 动摇第1194章 应对第1039章 急召第26章 传话第842章 新幕第881章 烦恼第433章 悔恨第1595章 报信第1151章 流言第759章 推测第1455章 朝贺第378章 狠毒第327章 选材第1067章 邀请第926章 意图第940章 内斗第820章 商量第734章 后续第366章 试探第1621章 坦言第1320章 骑射第894章 对策第913章 盘算第619章 难处第343章 平息第608章 提议第1290章 看望第228章 拜别第1219章 劝母第1433章 惊愕第1341章 不安第88章 盗案第1504章 把柄第192章 接走第297章 插手第447章 相邀第1398章 行动第1640章 吵嚷第287章 玻璃第835章 饭后第1564章 害羞第549章 山门第1287章 热闹第915章 上门第460章 委托第297章 插手第545章 献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