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1章 废储

第1521章 废储

燕王妃当然不会上京。这个时节,北方运河里的浮冰还未完全化开,行船尚有危险呢。

更何况,燕王父子都进了京城,永平郡主又出嫁了,总不能让燕王府空了吧?燕王妃如今还留在北平,就是为了坐镇大局。

虽然政务、军务方面的事,她一概是不理会的,但有她这位燕王府的女主人在,各军将领们心里都会觉得,遇事还有个可以评理的地方,所以心中尚算安稳,会用心去维持大局稳定。再加上如今边疆久无战事,各大边镇也没出什么乱子,冬天时所有人安心猫冬,欢欢喜喜地过个新年,有燕王妃在燕王府里待着,再有永平郡主的仪宾小袁将军从旁辅佐,查遗补漏,也就足够了。

这个时间当然不能太长。朱瑞曾经私下跟谢慕林讨论,觉得京城这边的事倘若不能在开春后尽快出结果,燕王难以脱身的话,最晚四月前,他这个儿子就得先一步回北平去了。虽说燕王妃与小袁将军都在北平,但前者不通军务,后者年纪资历尚轻,时间长了很容易出问题。燕王能回北平自然是最好的,可他如果放心不下同胞兄长,那朱瑞觉得自己这个做儿子的回去顶上也成。他虽然也年轻,资历也浅,可毕竟是燕王唯一的儿子呢。目前看来,皇帝应该不会再提过继皇子到燕王府做世子的事儿了,那朱瑞便是板上钉钉的燕王世子。就算他再年轻,资历再浅,在北方地界上混的军中将领,也不可能真的轻视于他。

不过朱瑞私心里还是更希望父亲燕王能与他们夫妻一道回北平去。如今京城里的局势已经渐趋明朗,废储的旨意马上就会下来了,三皇子右手受伤致残,也失去了皇位继承权,再加上二皇子早已出继,除去四皇子,新储君不可能是别人了。问题只在于册封的旨意什么时候会下来而已。

现在的时局,确实跟他们夫妻刚刚进京时不一样了。

在这样的前提下,朱瑞认为他们燕王府并不是非得守在京城不可。萧家父子一死一退,曹家在承恩侯重伤之后彻底歇菜,皇帝正有意培养何家兄弟与金鹏将军成为新一代的军中领袖,燕王留京对皇帝的计划多少有些影响,不利于何家兄弟与金鹏获取军中威望,那又何必再留呢?

燕王圣眷正隆,太后也对这个过继出去的小儿子十分倚重,他还有了儿子,不管是不是王妃嫡出,反正有亲生儿子了,可以继承燕王府的事业。宗室做到这个份上,还有谁能瞧他不起呢?更别说未来的新储君还明显与这位王叔感情甚笃……就算是曾经记恨岳家的那些宗室寡妇们,想到谢慕林这位永安郡王妃曾经是如何怼她们的,也不敢再跟燕王妃过不去了吧?即使她们没有这个觉悟,她们的儿孙小辈们也会让她们有的。

朱瑞低头叹了口气:“倘若我们真的先于父王离开……等到了北平后,就让王妃上京来吧。父王与王妃很少有分开这么长时间的时候……而现如今京中上下,无论是谁,再遇到王妃,也该不会再象从前那般轻慢无礼了吧?”

在这么闭塞的环境中,若有谁想离庄外出,必须要报给管事的人知晓,才能借用马车出行,否则光凭两条腿走路,走到最近的庄子或镇子上,也得半天的功夫。就算有人足够身强力健凭着两条腿偷跑出庄,也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完全走出太后娘家人的势力范围。期间但凡有个把佃农发现生面孔,等待那逃走者的就绝对不是什么好结果。

朱瑞认同谢慕林的想法,但依然觉得京城的环境实在是让人透不过气来。他真恨不得早一日离开,实在是不想再看到周围的人汲汲营营的丑陋模样了。

谢慕林想到这段时间以来,她遇到的大部分人那势利的表现,表示与朱瑞很有同感。不过她还是安抚朱瑞:“没事的,等四殿下从扬州回来,正式被册封为储君,我估计我们就能离开了。边疆稳定也是很重要的。就算王爷要留在京城陪着太后娘娘与皇上,我们也可以先走一步。”

谢慕林不由得感叹万分,随即想起一件事:“废太子的旨意……应该就是这两天要颁布下去了吧?”

朱瑞点点头:“确实就是这两天的事儿了。坤宁宫与东宫的旧人,早在二月初一那天就已经被先一步送去了太后特地拨出来的庄子上。那地方已经是太平府的地界了,离京城颇远,周围一大片土地都是太后的娘家所有,连附近镇子上,也多是太后娘家的产业,居住的百姓不是太后娘家的亲眷仆从,便是佃户伙计。那些宫人与内侍生活在远离镇子的田庄中,除去事先安排的车夫、杂工、厨娘等等以及从附近几个村镇收容的孤儿以外,再无其他闲杂人等。整个庄子分成两边,让宫人与内侍分别住进去,按旬送去米粮……”

谢慕林认为,可能是因为皇帝的身体已经越来越差了,不定什么时候就会那啥。燕王身为皇帝的同胞亲兄弟,哪怕早早出继了,也希望能陪皇帝走完最后一程吧?更何况还有太后在。太后对皇帝的身体情况也早有心理准备,但再冷静的人遇到丧子之痛,肯定都会很难受的。燕王一向是个孝子,他想留在京城,陪亲生母亲一同度过最伤心最难过的那段时间,那是很合理的想法。

本来,遣散出宫的宫人与内侍们虽然可以享受到太后仁慈,为他们安排的养老福利,可部分比较年轻的宫女还是可以嫁人的,有家人的也可以联系家人,获得当地官府的文书许可,进京接人。可头一拨出宫的人,基本不是侍候过曹皇后的,就是侍候过太子和王湄如的,除去太子妃的几个陪嫁丫头被发还本家处置,太子妃在慈宁宫另挑了侍女以外,其他人基本没逃过去。定了罪的自然是该处死就处死,该流放就流放,剩下查不出有什么问题的,通通被安排到了太后的这处庄子里,严加看管着。他们不可能享有其他被遣散的宫人会享有的福利与权利,这辈子恐怕都要老死于此了。

没有人反对,反而还有很多人觉得太后十分仁慈,毕竟她没有把所有人直接处死。就连曹家,都没有提出任何异议。

他们顾不上提任何异议。

二月初四,就在太子正式被废的当天,承恩侯因为伤重不治,在家中咽下了最后一口气。曹氏一党,从这一天开始彻底分崩离析。

(本章完)

第1256章 源头第479章 祖孙第1331章 讨论第916章 示好第1205章 近侍第1617章 苗头第986章 吃瓜第23章 口呆第1586章 主动第1101章 顾虑第142章 相遇第1120章 差别第1036章 参赞第953章 传信第831章 对望第1024章 谦卑第1340章 斜眼第1500章 打探第35章 李家第549章 山门第1588章 提醒第69章 兄弟(推荐加更)第560章 威逼第1265章 婉拒第403章 解惑第1457章 可怜第502章 腹黑第1003章 雪来第1176章 机密第605章 私心第1523章 等待第1593章 嫉妒第148章 改变第422章 咸鱼第544章 行踪第858章 遮掩第176章 堵船第814章 母子第132章 人手第383章 算计第382章 致谢第1000章 搞事第182章 表露第790章 结果第437章 人脉第1388章 路遇第1034章 大雪第591章 缘由第206章 分歧第920章 翁婿第437章 人脉第1061章 喜报第877章 听闻第1049章 亲笔信第773章 相见第770章 得信第342章 岔子第1013章 交易第689章 弄璋第1334章 互吹第1026章 串门第1248章 细问第1354章 奖励第1200章 查问第1666章 中宫第270章 委屈第1187章 宴罢第840章 清晨第1080章 辞行第449章 道谢第917章 贬低第1490章 斋宫第332章 磨牙第174章 收拾第785章 沉默第1023章 拜年第623章 告诫第298章 正轨第1237章 晨起第494章 劝说第915章 上门第776章 转移第1141章 收药第760章 朋友第1625章 恶化第356章 憋闷第1079章 忌讳第1028章 后路第478章 合作第818章 察觉第249章 “逃亡”第1096章 相思第823章 愤然第731章 同伴第374章 欲来第1228章 亲迎第408章 重林第27章 策反第51章 感叹第705章 怒火
第1256章 源头第479章 祖孙第1331章 讨论第916章 示好第1205章 近侍第1617章 苗头第986章 吃瓜第23章 口呆第1586章 主动第1101章 顾虑第142章 相遇第1120章 差别第1036章 参赞第953章 传信第831章 对望第1024章 谦卑第1340章 斜眼第1500章 打探第35章 李家第549章 山门第1588章 提醒第69章 兄弟(推荐加更)第560章 威逼第1265章 婉拒第403章 解惑第1457章 可怜第502章 腹黑第1003章 雪来第1176章 机密第605章 私心第1523章 等待第1593章 嫉妒第148章 改变第422章 咸鱼第544章 行踪第858章 遮掩第176章 堵船第814章 母子第132章 人手第383章 算计第382章 致谢第1000章 搞事第182章 表露第790章 结果第437章 人脉第1388章 路遇第1034章 大雪第591章 缘由第206章 分歧第920章 翁婿第437章 人脉第1061章 喜报第877章 听闻第1049章 亲笔信第773章 相见第770章 得信第342章 岔子第1013章 交易第689章 弄璋第1334章 互吹第1026章 串门第1248章 细问第1354章 奖励第1200章 查问第1666章 中宫第270章 委屈第1187章 宴罢第840章 清晨第1080章 辞行第449章 道谢第917章 贬低第1490章 斋宫第332章 磨牙第174章 收拾第785章 沉默第1023章 拜年第623章 告诫第298章 正轨第1237章 晨起第494章 劝说第915章 上门第776章 转移第1141章 收药第760章 朋友第1625章 恶化第356章 憋闷第1079章 忌讳第1028章 后路第478章 合作第818章 察觉第249章 “逃亡”第1096章 相思第823章 愤然第731章 同伴第374章 欲来第1228章 亲迎第408章 重林第27章 策反第51章 感叹第705章 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