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6章 相劝

第1616章 相劝

午饭之后,太后只带了几个心腹嬷嬷,前往西宫探望皇帝。

她没有带上永宁长公主或是谢慕林、薛氏这两个孙媳妇之一。

上回她是习惯性地带上了女儿与喜欢的孙媳妇,没想到却让她们听到了皇帝的隐秘之事。虽说皇帝暂时还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但总归不太好,所以这回太后独自去了西宫。她仍旧是要与皇帝进行一番对方可能不大喜欢的谈话,不需要有太多的人在场旁听。

不过晚上回到燕王府后,谢慕林还是从朱瑞那里了解到了太后与皇帝的这场对话都有些什么内容。

太后夸奖了四皇子的孝心,当然也没忘记夸奖燕王与朱瑞父子。不过她的用辞比较讲究,夸奖朱瑞的时候,说话的语气就象是朱瑞并非皇帝的侄儿,而是哪个儿子一般。虽说朱瑞平日里并非以儿子的身份侍奉病重的皇帝父亲,但该做的都没少做,还与四皇子配合得很好。这些事,朱瑞都不会在皇帝面前显摆,还暗示过四皇子别多言,所以皇帝此前并不清楚。然而他一听太后说起,心情顿时就好了起来。

四皇子朱珞与朱瑞做了同样的事,甚至做得比后者更多更仔细。既然皇帝认为朱瑞是一片孝心向着自己,就没理由觉得朱珞不是真心孝顺。

太后的话让皇帝认识到,自己最近情绪不好,对小儿子有些过于苛刻了。虽然他本人觉得这不是大错,但也不会在母亲面前犟着听不进去。他当然不会向小儿子赔罪,却用还算和缓的语气,对四皇子说:“近日辛苦你了。”四皇子当时眼泪都快下来了。

然后四皇子与朱瑞就被打发出了屋子,燕王没留多久,也跟着出来了。他们三人都没听到太后与皇帝具体的谈话,但过后燕王送太后回宫时,从她那儿听到了一些。

太后没有理会宗室那边的动静。她对于在皇帝病重的紧要关头还想搞事的宗室一点儿好感都没有。只要皇帝不打算大开杀戒,她才不会为那些白眼狼求情呢!不过她也觉得皇帝没必要去撩拨宗室,放着不管,由得他们自生自灭就是了。

他们手上无钱,手下无人,又一个掌控实权的人都没有,顶多也就是嘴上闹腾一番。过得一两年,每逢年节时,宫里赏赐东西下来,他们这些不老实的人家都得不到赏赐,渐渐的就会在宗室圈子里沦落边缘了。宗室成员那么多,资源有限,内部竞争也不小。只要皇帝没有特地优待某些人以搏取仁厚名声的想法,那些过去的落败者们,根本不可能继续过着富贵无忧的生活。等到他们吃到苦头那一日,就会知道皇帝曾经待他们有多好了,必定会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是多么的愚蠢,无比后悔曾经的所作所为。

不过太后还是劝皇帝,不要插手各王府承继之事。那些被他看中的本分宗室人家未必舍得把儿孙们过继出去,而这些忠于皇室的宗室子弟,要是进入了野心勃勃、门风不正的宗室人家,也未必会过得好。万一他们有个三长两短的,日子也不称心,那到底是对本分宗室人家的奖赏还是惩罚呢?

就算皇帝不打算派人去澄清自己的用意,太后也觉得应该向一些亲近皇室的宗室人家透露口风,让他们不要再担心过继的事了。一切只是皇帝在吓唬人而已。

当然,太后绝不可能告诉人,这是皇帝自己疑心病发作了,见谁都觉得对方图谋不轨。这自然是因为萧宝林告密,说自己曾经与某些宗室人家有勾结的关系,还招供说这些宗室个个都盼着取皇帝而代之,甚至已经有人开始动手了。

这么一来,皇帝派人去撩拨众宗室,不但不是没有意义地犯蠢,反而还是宽宏大量的做法——他只是派人去警告、批评,没有真的处罚他们,不是么?

至于到时候萧宝林与三皇子是不是拉稳了仇恨,那就不是太后会关心的事儿了。萧宝林不是总说自己还有宗室在背后为靠山么?如今倒要看看,她所谓的“靠山”、“盟友”,是不是还会一直支持他们母子?!

皇帝没有反对太后的建议,但他仍旧觉得自己需要对这些宗室更警惕些,多吓唬他们一下,起码要让他们知道疼,不敢再插手管皇位传承的事。他们竟然企图对皇帝的继承人下毒手?!那么皇帝也不会让他们的继承人好过!

太后私底下向燕王抱怨:“皇帝如今临了临了,怎么越发孩子气起来?!”

燕王忍不住苦笑:“儿子也是觉得,皇兄有些孩子气了。可这原也不是什么大事。有儿子盯着呢,宗室们或许会觉得不安,但闹不出大事来。若是皇兄会因此感到心情愉快些,倒也不是坏事。”

太后叹气:“你也劝过他两回了,他不肯听,你也不再多劝,可是心里还有顾虑,担心他会又猜忌到你身上?”

燕王当时没有直接回答,反而转移了话题:“四殿下着实委屈。那件事是几位阁老们商议着上书的,四殿下如今忙着为皇上侍疾,每日除了皇上与跟前侍候的人,也就是儿臣与重林了,哪儿有机会见阁老们?更不可能授意阁老们上书。而阁老们原也是为了大局着想。

“皇上的身体,根本撑不住每日批阅奏折。如今几乎都是阁老们商议着把各部各地送上来的奏折批改了,再汇总一番,报给皇上知晓,其中要紧政务还需要皇上发话,才能最终定下。然而皇上每天几乎都没办法把所有汇总听完,常常听着听着,就睡了过去。眼下正是春末夏初,青黄不接的季节,各地报上来的事务繁多,皇上又不肯完全放权,但凡是要紧的政事,他不点头,阁老们也没办法做主。这实在是太过碍事了!”

为了不耽误政务,阁老们才觉得,应该尽快把储君名分定下来。只要皇帝下旨命储君监国,哪怕四皇子他还是个孩子,派不上什么用场,有了储君的授权,他们内阁也能把整个朝廷运转如常了。

阁老们并不是真的打算将皇帝撇在一边,另外扶持新君上位,他们只是想要一个能给他们提供决策自由的工具而已。而未来储君四皇子,正是他们认为最合适的工具。

因此,燕王认为,四皇子也是被内阁利用了,并非主使者。皇帝迁怒到他身上,实在是很没有道理,而因为迁怒推迟储君册立的进程,就更不理智了。

燕王希望太后能劝劝皇帝,不要因为一时任性,就影响了皇室的权位交替。

(本章完)

第683章 嫡庶第1258章 问题第930章 暗报第560章 威逼第17章 打听第924章 骂俏第1674章 为难第751章 过往第625章 责任第38章 先机第587章 贵客第641章 渠道第748章 兄长第1528章 怀疑第1580章 震惊第1254章 非常人第148章 改变第109章 亲疏第1655章 闲话第1170章 决裂第1617章 苗头第1238章 训诫第1195章 密折第118章 欢喜第58章 撕破(推荐加更)第690章 失言第1526章 不甘第436章 呓语第633章 苦心第836章 长辈院第1203章 威胁第1092章 反击第921章 霸占第1006章 大度第124章 共识第1660章 同心第1652章 询问第1321章 顾虑第238章 疑惑第1152章 稳定第539章 发热第632章 匆匆第668章 不言第1157章 真凶第1199章 早产第1371章 见面第240章 告密第1102章 推托第931章 再会第634章 打趣第223章 分析第718章 抵达第582章 重写第1049章 亲笔信第201章 纷杂第371章 结好第147章 相争第1263章 议事第617章 程仪第1095章 兴奋第202章 搬回第1303章 无题第763章 狗血第282章 吐嘈第894章 对策第924章 骂俏第1345章 不安第165章 划策第532章 水深第544章 行踪第5章 映容第1189章 消息第1263章 议事第1374章 吃瓜第980章 赴宴第1414章 寿宴第691章 疑心第1255章 插曲第1644章 嘱托第1672章 惊变第1412章 线索第56章 拆穿(推荐加更)第1166章 计划第346章 恼怒第924章 骂俏第1594章 清晨第1272章 拦路第724章 开宴第1675章 情义第1612章 骚动第905章 相怼第825章 天津第59章 憋屈第187章 决心第191章 马车第1638章 探病第588章 问题第65章 退婚(推荐加更)第802章 商议第910章 细节
第683章 嫡庶第1258章 问题第930章 暗报第560章 威逼第17章 打听第924章 骂俏第1674章 为难第751章 过往第625章 责任第38章 先机第587章 贵客第641章 渠道第748章 兄长第1528章 怀疑第1580章 震惊第1254章 非常人第148章 改变第109章 亲疏第1655章 闲话第1170章 决裂第1617章 苗头第1238章 训诫第1195章 密折第118章 欢喜第58章 撕破(推荐加更)第690章 失言第1526章 不甘第436章 呓语第633章 苦心第836章 长辈院第1203章 威胁第1092章 反击第921章 霸占第1006章 大度第124章 共识第1660章 同心第1652章 询问第1321章 顾虑第238章 疑惑第1152章 稳定第539章 发热第632章 匆匆第668章 不言第1157章 真凶第1199章 早产第1371章 见面第240章 告密第1102章 推托第931章 再会第634章 打趣第223章 分析第718章 抵达第582章 重写第1049章 亲笔信第201章 纷杂第371章 结好第147章 相争第1263章 议事第617章 程仪第1095章 兴奋第202章 搬回第1303章 无题第763章 狗血第282章 吐嘈第894章 对策第924章 骂俏第1345章 不安第165章 划策第532章 水深第544章 行踪第5章 映容第1189章 消息第1263章 议事第1374章 吃瓜第980章 赴宴第1414章 寿宴第691章 疑心第1255章 插曲第1644章 嘱托第1672章 惊变第1412章 线索第56章 拆穿(推荐加更)第1166章 计划第346章 恼怒第924章 骂俏第1594章 清晨第1272章 拦路第724章 开宴第1675章 情义第1612章 骚动第905章 相怼第825章 天津第59章 憋屈第187章 决心第191章 马车第1638章 探病第588章 问题第65章 退婚(推荐加更)第802章 商议第910章 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