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三国分晋

经过春秋时期长期的争霸战争,许多小的诸侯国被大国并吞了。有的国家内部发生了变革,大权渐渐落在几个大夫手里。这些大夫原来都是王室贵族,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他们积极对外征战,就这样,他们的势力越来越大。

一向称为中原霸主的晋国,到了春秋末期,国君的权力也衰落了,实权由六家大夫(韩、赵、魏、智、范、中行)把持,另外还包括郤、栾等大家族。他们各有各的地盘和武装,互相攻打。后来有两家(范、中行)被打散了,还剩下智家、赵家、韩家、魏家。这四家中以智家的势力最大

春秋末期,越国灭亡吴国,勾践率军北上举行诸侯会盟,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智伯瑶执政后,对三家大夫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说:“晋国本来是中原霸主,后来被吴、越夺去了霸主地位。为了使晋国强大起来,我主张每家都拿出一百里土地和户口来归给公家,我智家先拿出一个万户邑献给晋公,你们呢?”

三家大夫都担心失去土地后,自家的实力会下降,都不愿献出封邑,可是三家心不齐,韩康子首先把土地和一万家户口割让给晋公;魏桓子也惧怕智伯瑶的威力,也把土地、户口让了。

智伯瑶又问赵襄子,赵襄子不答应,说:“土地是上代留下来的产业,到手的东西说什么也不能再交出来。”

智伯瑶回报晋出公,晋出公命令智家和韩、魏两家一起发兵攻打赵家。

公元前455年,智伯瑶率领中军,韩家的军队担任右路,魏家的军队担任左路,三队人马直奔赵家。

赵襄子自知寡不敌众,就带着赵家兵马退守晋阳(今山西太原市)。

没有多少日子,智伯瑶率领的三家人马已经把晋阳城团团围住。赵襄子吩咐将士们坚决守城,不许交战。逢到三家兵士攻城的时候,城头上箭好像飞蝗似的落下来,使三家人马没法前进一步。

晋阳城凭着弓箭死守了两年多。三家兵马始终没有能把它攻下来。有一天,智伯瑶到城外察看地形,看到晋阳城东北的那条晋水,忽然想出了一个主意:晋水绕过晋阳城往下游流去,要是把晋水引到西南边来,晋阳城不就淹了吗?他就吩咐兵士在晋水旁边另外挖一条河,一直通到晋阳,又在上游筑起坝,拦住上游的水。

这时候正赶上雨季,水坝上的水满了。智伯瑶命令兵士在水坝上挖开了个豁口。这样,大水就直冲晋阳,灌到城里去了。

城里的房子被淹了,老百姓不得不跑到房顶上去避难,灶头也被淹没在水里,人们不得不把锅挂起来做饭。可是,晋阳城的老百姓恨透了智伯瑶,宁可淹死,也不肯投降。

智伯瑶约韩康子、魏桓子一起去察看水势。他指着晋阳城得意地对他们两人说:“你们看,晋阳不是就快完了吗?早先我还以为晋水像城墙一样能拦住敌人,现在才知道大水也能灭掉一个国家呢。”

韩康子和魏桓子表面上顺从地答应,心里暗暗吃惊。原来魏家的封邑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韩家的封邑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西南)旁边各有一条河道。智伯瑶的话正好提醒了他们,晋水既能淹晋阳,说不定哪一天安邑和平阳也会遭到晋阳同样的命运呢。

晋阳被大水淹了之后,城里的情况越来越困难了。赵襄子非常着急,对他的门客张孟谈说:“民心固然没变,可是要是水势再涨起来,全城也就保不住了。”

张孟谈说:“我看韩家和魏家现在追随给智伯瑶,也不是心甘情愿的,我想办法找他们两家说说去。”

当天晚上,赵襄子就派张孟谈偷偷地出城,先找到了韩康子,再找到魏桓子,约他们反过来一起攻打智伯瑶。韩、魏两家正在犹豫,经张孟谈一说,自然都同意了。

第二天夜里,过了三更,智伯瑶正在自己的营里睡着,猛然间听见一片喊杀的声音。他连忙从卧榻上爬起来,发现衣裳和被子全湿了,再定睛一看,兵营里全是水。他开始还以为大概是堤坝决口,大水灌到自己营里来了,赶紧叫兵士们去抢修。但是不一会,水势越来越大,把兵营全淹了。智伯瑶正在惊慌不定,一霎时,四面八方响起了战鼓。赵、韩、魏三家的士兵驾着小船、木筏一齐冲杀过来。智家的兵士,被砍死的和淹死在水里的不计其数。智伯瑶全军覆没,他自己也被三家的人马逮住杀了。

韩、赵、魏为了免除后患,开始率军攻打智氏封邑,一次杀智伯家族二百余口,天下震惊!连智家的土地也由三家平分。晋出公大怒,向齐、鲁两国借兵讨伐三卿。韩、赵、魏三卿联手攻打晋出公,出公无力抵抗,只好被迫出逃,结果病死在路上。晋出公死后,宗室姬骄被立为国君,史称晋哀公。以后,他们又把晋国留下的其他土地也瓜分了。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打发使者上洛邑去见周威烈王,要求周天子把他们三家封为诸侯。周威烈王想,不承认也没有用,不如做个顺水人情,就把三家正式封为诸侯。打那以后,韩(都城在今河南禹县,后迁至今河南新郑)、赵(都城在今山西太原东南,后迁至今河北邯郸)、魏(都城在今山西夏县西北,后迁至今河南开封)都成为中原大国,加上秦、齐、楚、燕四个大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前375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侯剩余土地,晋国彻底灭亡。

弟三十五章子牙收徒第一百六十六章沙悟净第二百零四章太宗执政第一百七十二章波月洞遇难第九十一章长平之战第一百二十二章耶稣受难第一百六十七章四圣试禅心第三章天使叛乱第六十四章所罗门第一百七十二章波月洞遇难第七十章回花果山第十二章轩辕黄帝第一百二十一章被捕第一百二十章荣入圣城第四十一章孔宣兵阻金鸡岭第三十九章魔家四将(二)第一百零八章十二使徒第三十三章文王吐子第七十四章孔子第六十六章齐桓公第第一百三十九章关羽第二百一十五章马可·波罗第一百四十二章菩提达摩第七十七章太白金星招安第二百零四章太宗执政第二百零三章王安石变法第九十七章始皇帝(二)第一百二十二章耶稣受难第一百九十二章李靖父子降妖第一百零一章看管蟠桃园第九十二章长平之战(二)第一百二十一章被捕第六十七章猴王出世第一百六十三章悟空收八戒第一百四十四章孝文帝第二百零二章包拯第八十八章合纵连横(二)第一百五十中李靖(三)第九十一章长平之战第一百零六章杂记第一百四十九章李靖(二)第十章巴别塔第九十五章秦王扫六合(二)第七十八章官封弼马温第二百一十八章姚广孝第一百二十八章使徒传道(五)第二十六章姜子牙下山(二)第一百七十四章意马忆心猿弟三十五章子牙收徒第一百五十一章泾河水龙犯天条第四十七章大会万仙阵第三十七章哪吒助西岐第五十六章帝辛自焚摘星楼(二)第一百六十五章灵吉降妖第二百零六章徽宗赵佶第一百七十四章意马忆心猿第一百六十一章收熊怪袈裟回第五十八章周公第一百七十四章意马忆心猿第九章菩提现世(二)第一百二十三章耶稣升天第一百四十三章菩提达摩(二)第一百四十一章司马懿第一百七十五章智激美猴王第二百二十六章宗教改革(四)第八十一章三国分晋第二百一十二章丘处机第二十四章哪吒闹东海(二)第一百零四章汉武帝(二)第十九章妇好第六十六章齐桓公第九十七章始皇帝(二)第二百二十七章文艺复兴第四十九章大会万仙阵(三)第一百二十五章使徒传道(二)第二十九章火烧琵琶精第二百零九章教会分裂第六十一章大卫第一百五十七章猴王随西第二十九章火烧琵琶精第六十二章大卫(二)第六十三章大卫(三)第十一章烈山神农第二百章会昌灭佛第一百三十一章使徒传道(八)第一章错失良机第八十三章孙膑与庞涓第一百四十八章李靖第一百四十五章兰陵王第四十七章大会万仙阵第六十三章大卫(三)第一百零八章大闹蟠桃宴第一百八十四章真假美猴王第八十章陈氏代齐第十七章牛郎织女第三十九章魔家四将(二)第一百六十八章五庄观第八十二章鬼谷子(二)第九章菩提现世(二)第五十六章帝辛自焚摘星楼(二)
弟三十五章子牙收徒第一百六十六章沙悟净第二百零四章太宗执政第一百七十二章波月洞遇难第九十一章长平之战第一百二十二章耶稣受难第一百六十七章四圣试禅心第三章天使叛乱第六十四章所罗门第一百七十二章波月洞遇难第七十章回花果山第十二章轩辕黄帝第一百二十一章被捕第一百二十章荣入圣城第四十一章孔宣兵阻金鸡岭第三十九章魔家四将(二)第一百零八章十二使徒第三十三章文王吐子第七十四章孔子第六十六章齐桓公第第一百三十九章关羽第二百一十五章马可·波罗第一百四十二章菩提达摩第七十七章太白金星招安第二百零四章太宗执政第二百零三章王安石变法第九十七章始皇帝(二)第一百二十二章耶稣受难第一百九十二章李靖父子降妖第一百零一章看管蟠桃园第九十二章长平之战(二)第一百二十一章被捕第六十七章猴王出世第一百六十三章悟空收八戒第一百四十四章孝文帝第二百零二章包拯第八十八章合纵连横(二)第一百五十中李靖(三)第九十一章长平之战第一百零六章杂记第一百四十九章李靖(二)第十章巴别塔第九十五章秦王扫六合(二)第七十八章官封弼马温第二百一十八章姚广孝第一百二十八章使徒传道(五)第二十六章姜子牙下山(二)第一百七十四章意马忆心猿弟三十五章子牙收徒第一百五十一章泾河水龙犯天条第四十七章大会万仙阵第三十七章哪吒助西岐第五十六章帝辛自焚摘星楼(二)第一百六十五章灵吉降妖第二百零六章徽宗赵佶第一百七十四章意马忆心猿第一百六十一章收熊怪袈裟回第五十八章周公第一百七十四章意马忆心猿第九章菩提现世(二)第一百二十三章耶稣升天第一百四十三章菩提达摩(二)第一百四十一章司马懿第一百七十五章智激美猴王第二百二十六章宗教改革(四)第八十一章三国分晋第二百一十二章丘处机第二十四章哪吒闹东海(二)第一百零四章汉武帝(二)第十九章妇好第六十六章齐桓公第九十七章始皇帝(二)第二百二十七章文艺复兴第四十九章大会万仙阵(三)第一百二十五章使徒传道(二)第二十九章火烧琵琶精第二百零九章教会分裂第六十一章大卫第一百五十七章猴王随西第二十九章火烧琵琶精第六十二章大卫(二)第六十三章大卫(三)第十一章烈山神农第二百章会昌灭佛第一百三十一章使徒传道(八)第一章错失良机第八十三章孙膑与庞涓第一百四十八章李靖第一百四十五章兰陵王第四十七章大会万仙阵第六十三章大卫(三)第一百零八章大闹蟠桃宴第一百八十四章真假美猴王第八十章陈氏代齐第十七章牛郎织女第三十九章魔家四将(二)第一百六十八章五庄观第八十二章鬼谷子(二)第九章菩提现世(二)第五十六章帝辛自焚摘星楼(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