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菩提达摩

提达摩大师,南印度国香至王的第三个儿子。种姓刹帝利,本名菩提多罗,后来奉上西天第二十七祖师般若多罗到此国来,受到国王供养。般若多罗知道菩提多罗前世因缘,便叫他同两个哥哥辨析其父亲施舍的宝珠,以试探他,让他阐发心性的精髓。然后对他说:“你对于各种法道,已经博通。达摩就是博通的意思,你应该叫达摩。”于是他改号叫菩提达摩。他问师父:“我得了佛法以后,该往哪一国去作佛事呢?听您的指示。”师父说:“你虽然得了佛法,但是不可以远游,暂时住在印度。等我寂灭六十七年以后,你就到震旦(即中国)去。广传佛教妙法,接上这里的根。切莫急着去,那会让教派在震旦衰微的。” 达摩又问:“东方有能够承接佛法的大器吗?千年以后,教派会有什么灾难吗?”师父说:“你所要推行教化的地方,获得佛法智慧的人不计其数。我寂灭六十多年以后,那个国家会发生一场灾难。水中的花布,自己好好铺降。你去了那里,不要在南方居住。那里只崇尚功业作为,看不见佛家道理。你就是到了南方,也不要久留。听我的偈语:‘跋山涉水又逢羊,独自急急暗渡江。可爱东土双象马,二珠嫩桂久昌昌。”达摩又问:“这以后,又有什么事?”师父说:“此后一百五十年,会发生一场小灾难。听我的谶语:心中虽吉外头凶,川下僧房名不中。为遇独龙生武子,忽逢小鼠寂无穷。”达摩又问:“这以后又怎么样?”师父说:“二百二十年以后,会见到林子里有一个人证得了道果。 听我的谶语:震旦虽广别无路,要借儿孙脚下行。金鸡解御一粒粟,供养十方罗汉僧。” 般若多罗又把各段偈颂演说了一遍,内容都是预言佛教的发展,教派的兴衰(详见《宝林传》和《圣胄集》)。 达摩恭承教义,在师父身边服役将近四十年,从来没有懈怠。

当时有两位佛教大师,一位叫佛大先、一位叫佛大胜多。二人本同达摩一块儿学习佛陀跋陀小乘禅观。佛大先遇上般若多罗尊者后,舍小乘而修大乘,和尊者共同化导人民,当时号称“二甘露门”。而佛大胜多却把他的徒众又分为六宗:第一有相宗,第二无相宗,第三定慧宗,第四戒行宗,第五无得宗,第六寂静宗。各宗囿于己见,自图发展,支系茂密,弟子众多。达摩叹道:“一位老师已经陷入不同的佛教支派了,何况还要枝叶茂盛地分为六宗?我要是不除掉这多余的派系,他们就会永远被邪见所纠缠。”说罢,小施法力,来到有相宗的寺庙,问:“一切法为什么都叫做实相?”僧众中有一位叫萨婆罗的尊长回答:“各种相互不交错,就叫实相。”达摩说:“如果各种相互不交错就叫实相,该怎么定呢?” 对方说:“各种相其实没有定。如果有定,怎么叫做实呢?”达摩说:“各种相不定,便叫实相。你今天说不定,是怎么得来的呢?”对方说:“我说不定,不是说各种相;如果说各种相,意思也是这样。”达摩说:“你说不定应该是实相,定其实就是不定,也就不是实相了”对方说:“定既然是不定,就不是实相。如同知道我不是我,不定也就是不变。”达摩说:“你说不变,怎么叫实相?已经变了迁流了,意义也还是这样。”对方说:“不变就应当在,在就是不在。所以变了实相,以定它的意义。”达摩说:“实相是不变的,变了就不是实相。就有无来看,什么叫实相?”

萨婆罗心里明白圣师理解深远,便用手指着虚空说:“这是世间的有相,也能看作虚空。就我这身体看,能像这样吗?”达摩说:“若是理解实相,就会看见无相。若是理解无相,也就理解万物都是假有。而对万物的认识,又不失其假有的形体,对无相的认识,不妨碍有相的感受。如果能这样理解就叫做实相。”僧众们所了,豁然开朗,钦佩地向他行礼,十分信服他。达摩一下子从这里消失了,又来到无相宗的寺庙,问:“你们说无相,怎么证明它?” 僧众中有一个叫波罗提的回答:“我辨明无相,就是心里不显现对象的形象。”达摩说:“你心里不显现,如何知道它?”对方说:“我辨明无相,就是心里对对象不加取舍。如对着阳光,也就当没有对着。”达摩说:“对于各种有无现象,心里不加取舍。又,对着光明当没有对着,光明也就没有。”对方说:“在禅定状态中,尚且没有什么感悟,何况还想知道无相呢!”达摩说:“相是什么都不知道,还说什么有无?感悟都没有,怎么能叫禅定?”对方说:“我说不证,是证无所证。不是禅定,我就说是禅定。”达摩说:“不是禅定,怎么又叫禅定?你说不证,这不是证什么是证?”波罗提听了达摩祖师的辨析,悟到了本心,拜谢达摩祖师,忏悔以前的错误。达摩预言道:“你不久将证得道果。这个国家有魔鬼,不久就会被你降服的。”说完,忽然就不见了,又来到定慧宗的寺庙,问:“你们所学的定慧,是一还是二?” 僧众中有个叫婆兰陀的人回答 :“我们这个定慧,不是一也不是二。”达摩说:“既然不是一也不是二,为什么叫定慧/”对方说:“既在定中又是非定。既在慧中,又是非慧。一就是非一,二也是不二。” 达摩说:“当一不一,当二不二。这不是定慧,怎么说是定慧?” 对方说 :“不一不二,定慧知道。非定非慧,定慧也知道。”达摩说:“慧不是定,怎么知道呢?不一不二,谁是定,谁是慧?”婆兰提听了,疑心涣然冰释。达摩又来到第四处戒行宗的寺庙,问:“什么叫戒?什么叫行?这戒行是一还是二?”僧众中有一个贤人回答:“一二二一,都是那因缘所生,依法教行事,内心不染,就叫戒行。”达摩说:“你说依法教行事,就是有染。一二都破了,还说什么依法教。 你这两种说法矛盾,不能诉诸行动。 内外都不明确,如何叫做戒?”对方说:“我有内我外我,完全知彼知己。得到了通达,就是戒行。如果说矛盾,就是全是全非。说到清净 ,就是戒,就是行。”

达摩说:“全是全非,还说什么清净?既然得到通达,又哪有内外之分?”贤人听了,自觉惭愧,信服了达摩祖师。达摩又来到无得宗的寺庙,问:“你们说无得,既然无得,又得到什么正果?既然没有所得, 也没有

能得。”僧众中有个叫宝静的回答:“我说无得,不是说没有能得。要说能得,无得就是得。”达摩说:“得既然是不得,得也就不是得。既然又说能得,能得到什么?”宝静说:“见到的得是非得,非得是得。如果见到不得,就叫做能得。”达摩说:“得既然不是得,能得也是无所得。既然无所得 ,又说什么能得?” 宝静听了,迷惘顿消。达摩达摩祖师又来到寂静宗的寺庙里,问:“什么叫寂静?在此法中,哪是静,哪是寂?” 僧众中有一位尊者回答 :“此心不动,就叫寂。不染教法,就叫静。”达摩说:“本心如果不寂,就要借助寂静之法。本来寂,哪还需要寂静之法?”对方说:“诸法本空,因为空空。就空空而言,名叫寂静。”达摩说:“空空已经是空,诸法也是空。寂静无相,哪有什么静, 哪有什么寂?” 那位高僧听了达摩祖师教诲,一下子开悟了。接着六派徒众都发誓归依达摩祖师。这样,达摩的佛化遍及南印度,声驰全印度,在六十年的时间里,说服了无数的人出家。

后来南印度一位相信外道的国王登荃,便开始贬抑佛法。常说:“我的祖宗都信仰佛道,陷入了邪见,寿命不长,福运也短。况且,既然我身是佛,还外求什么?善恶报应,都是聪明人妄自虚构的。至于国内受先王尊奉的佛派老臣旧友,都予废除。”达摩知道后,悲叹国王德薄。如何挽救呢?他想到无相宗有两个首领,第一个是波罗提,此人与国王有缘,快要证得道果了。第二个是宗胜,不是不博学善辩,而是没有宿因。当时六宗弟子心里无不暗想:佛法有难,祖师怎能自己安闲?达摩遥知弟子心事,就弹响指头回应他们。 弟子们听到后说:“这是师父达摩的信响, 我们应该赶紧前去,听受祖师慈命。”他们来到达摩的住所,礼拜问讯。达摩说:“有一片叶子障蔽了天空,谁能剪除?”宗胜说:“我虽然浅薄,却不敢害怕去走一遭。”达摩说:“你虽然聪慧善辩,可是道力未全。”宗胜心想:“师父担心我见了国王后,大作佛事,名誉显达,夺去了他的尊威。纵使那国王福禄智慧双全,我是受过大佛教诲的佛门弟子,难道还敌不过他?”于是他就私下去见国王。到了王宫,他向国王大谈法要、世界苦乐、人天善恶等事情。国王同他问答交锋,所说的无不在理。国王问:“你今天所说这套,法在哪里?”宗胜说:“这个如同大王治国教化人民,应当合乎正道。大王的道是什么?”

国王说:“我的道就是要除去邪法。 你那个法,将降服在谁人手下?” 达摩坐在那里,遥知宗胜失败了,赶快对波罗提说:“宗胜不听我的话,悄悄去化导国王,一会儿就理屈了。你可快去救他。”波罗提恭敬地接受了达摩祖师的指令,说了声:“希望借助您的神力”,脚下已经升起白云。他飞到国王面前,默默地停住。国王正在问宗胜,忽然看见波罗提乘着云赶来,大吃一惊,忘了自己的话,说:“腾空而来的人,是正的还是邪的?”波罗提说:“我无所谓邪正,而是来正邪的。大王心若正,我便无邪正。”国王虽然惊异,而正值傲慢头上,便向宗胜下了逐客令。波罗提说:“大王既然有道,何必赶走僧人?我虽然不明白事理,希望大王发问。”国王恼怒地说:“什么是佛?”波罗提说:“见性是佛。”国王问:“大师能见性吗?”波罗提说:“我能见佛性。”国王问:“性在哪里?”波罗提说:“性在作用上。”国王说:“什么作用?我没看见。”波罗提说:“现在正在作用,大王自己看不见。”国王说:“我有它吗?”波罗提说 :“大王如果作用,无不有它;如果不作用,连自己身体都难以看见。”国王说:“作用的时候,他分几处出现?”波罗提说:“分八处出现。”国王说:“给我讲讲这八处。”波罗提说:“在胎为身,处世为人,在眼为见,在耳为闻,在鼻辨香,在口谈论,在手握拿,在足走跑。他出现在无所不包的沙界,又收摄于一颗微小的尘埃中。知道的说是佛性,不知道的说是精魂。”国王听了这段偈语,心里就开悟了,向波罗提悔过谢罪。 他经常向佛家人咨询法要,修习佛道日夜不倦,活到九十岁才死去。

当时宗胜被赶出王宫,跑到深山里,心想:“我如今一百岁了,八十岁前行事不端,二十年来方归依佛道。天性虽然愚昧,行为可没有差错。既然不能抵御佛法的灾难,活着还不如死了好!”于是跳崖自尽。立刻有一位神人用手托住了他,把他放在岩石上,身体安然无损。宗胜说:“我惭愧地跻身佛门,本该以宣扬正法为使命,却不能去除国王的偏见,所以捐躯自责。没想到神人竟然如此救助我!希望神人赐我一句话,让我保用余生。”神人便说了一偈:“大师寿有百岁,而八十年所作都不是,后来因为靠近了至尊,在达摩祖师熏陶下修人了佛道。虽然有些智慧,而有较多彼我,遇到各位贤人,未曾生起尊敬之心。二十年功德,内心还没有恬静。因为聪明和傲慢,落在这个地步。国王不尊敬你,应当知道这是当然的结果。你如果从今以后不再疏慢怠惰,不久就会成就奇智。圣人们都是潜心修炼才得道的,如来也不例外。”宗胜听了偈语高兴起来,在岩间静静地坐禅。

第五十九章扫罗王第二百零六章徽宗赵佶第二十三章哪吒闹东海第一百四十三章司马懿(三)第二百零二章包拯第一百七十七章国王托梦第一百二十九章使徒传道(六)第一百四十六章周武帝宇文邕第一百九十六章袁天罡第八十二章鬼谷子(二)第三十一章伯邑考进贡第一百零六章汉武帝(四)第二百零七章狄青第一百二十三章耶稣升天第五十六章王伯钦第十七章牛郎织女第八章菩提现世第一百章项羽(二)第一百八十九章西行遇前缘第二十九章火烧琵琶精第二百零七章狄青第五十一章本元了恩怨第四章盘古第九十七章始皇帝(二)第二百零二章包拯第十四章五帝(二)第十六章少康复国第二百零二章包拯第一百八十六章路阻火焰山第一百九十七章一代女帝第一百四十七章隋文帝杨坚第一百四十二章司马懿(二)第一百六十八章五庄观第九十七章始皇帝(二)第一百九十六章袁天罡第九十七章始皇帝(二)第一百二十三章耶稣升天第二十一章帝王辛自毁江山第三章天使叛乱第一百九十八章吕洞宾第一百四十三章司马懿(三)第一百九十章三藏被摄欲成婚第四十九章大会万仙阵(三)第十六章少康复国第二百二十七章文艺复兴第一百零五章猴王被压五行山第九十八章二世胡亥(二)第一百六十九章五庄观(二)第一百八十二章红孩儿皈依第七十八章悟空战哪吒第一百零四章汉武帝(二)第八十七章合纵连横第九十八章二世胡亥(二)第一百三十八章六出祁山第一百九十二章李靖父子降妖第二十三章哪吒闹东海第九十三章少年宰相第二百一十四章尹志平第一百三十五章道教发展第二十九章火烧琵琶精第十一章烈山神农第一百七十二章波月洞遇难第一百零三章汉武帝第二十章劈山救母第一百二十六章使徒传道(三)第五十九章白龙马第八十四章孙膑与庞涓(二)第七十七章太白金星招安第一百四十四章孝文帝第二百一十四章尹志平第二百二十六章宗教改革(三)第五十六章帝辛自焚摘星楼(二)第六十八章猴王拜师第五十六章帝辛自焚摘星楼(二)第一百九十七章一代女帝第二十四章哪吒闹东海(二)第二十五章姜子牙下山第九十六章始皇帝第一百八十七章骗取芭蕉扇第二百二十三章盖恩夫人第二十九章火烧琵琶精第一百零六章汉武帝(四)第一百七十七章国王托梦第二百一十二章丘处机第二百一十七章刘伯温第一百二十二章耶稣受难第八十九章齐宣王第七十章回花果山第十五章夏第八十九章齐宣王第九十七章始皇帝(二)第第一百三十九章关羽第一百四十三章菩提达摩(二)第四十七章大会万仙阵第三十一章伯邑考进贡第二十章劈山救母第八章菩提现世第九十五章秦王扫六合(二)第八十三章孙膑与庞涓
第五十九章扫罗王第二百零六章徽宗赵佶第二十三章哪吒闹东海第一百四十三章司马懿(三)第二百零二章包拯第一百七十七章国王托梦第一百二十九章使徒传道(六)第一百四十六章周武帝宇文邕第一百九十六章袁天罡第八十二章鬼谷子(二)第三十一章伯邑考进贡第一百零六章汉武帝(四)第二百零七章狄青第一百二十三章耶稣升天第五十六章王伯钦第十七章牛郎织女第八章菩提现世第一百章项羽(二)第一百八十九章西行遇前缘第二十九章火烧琵琶精第二百零七章狄青第五十一章本元了恩怨第四章盘古第九十七章始皇帝(二)第二百零二章包拯第十四章五帝(二)第十六章少康复国第二百零二章包拯第一百八十六章路阻火焰山第一百九十七章一代女帝第一百四十七章隋文帝杨坚第一百四十二章司马懿(二)第一百六十八章五庄观第九十七章始皇帝(二)第一百九十六章袁天罡第九十七章始皇帝(二)第一百二十三章耶稣升天第二十一章帝王辛自毁江山第三章天使叛乱第一百九十八章吕洞宾第一百四十三章司马懿(三)第一百九十章三藏被摄欲成婚第四十九章大会万仙阵(三)第十六章少康复国第二百二十七章文艺复兴第一百零五章猴王被压五行山第九十八章二世胡亥(二)第一百六十九章五庄观(二)第一百八十二章红孩儿皈依第七十八章悟空战哪吒第一百零四章汉武帝(二)第八十七章合纵连横第九十八章二世胡亥(二)第一百三十八章六出祁山第一百九十二章李靖父子降妖第二十三章哪吒闹东海第九十三章少年宰相第二百一十四章尹志平第一百三十五章道教发展第二十九章火烧琵琶精第十一章烈山神农第一百七十二章波月洞遇难第一百零三章汉武帝第二十章劈山救母第一百二十六章使徒传道(三)第五十九章白龙马第八十四章孙膑与庞涓(二)第七十七章太白金星招安第一百四十四章孝文帝第二百一十四章尹志平第二百二十六章宗教改革(三)第五十六章帝辛自焚摘星楼(二)第六十八章猴王拜师第五十六章帝辛自焚摘星楼(二)第一百九十七章一代女帝第二十四章哪吒闹东海(二)第二十五章姜子牙下山第九十六章始皇帝第一百八十七章骗取芭蕉扇第二百二十三章盖恩夫人第二十九章火烧琵琶精第一百零六章汉武帝(四)第一百七十七章国王托梦第二百一十二章丘处机第二百一十七章刘伯温第一百二十二章耶稣受难第八十九章齐宣王第七十章回花果山第十五章夏第八十九章齐宣王第九十七章始皇帝(二)第第一百三十九章关羽第一百四十三章菩提达摩(二)第四十七章大会万仙阵第三十一章伯邑考进贡第二十章劈山救母第八章菩提现世第九十五章秦王扫六合(二)第八十三章孙膑与庞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