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五帝(二)

帝尧德高望重,人民倾心于帝尧。他严肃恭谨,光照四方,上下分明,能团结族人,使邦族之间团结如一家,和睦相处。尧为人简朴,吃粗米饭,喝野菜汤,得到人民的广泛爱戴。在尧帝后期华夏多有洪水。正是“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水势浩大,奔腾呼啸,淹没山丘,冲向高冈,危害天下,民不安居。尧对此非常关切,征询四岳(四方诸侯之长)的意见,问谁可以治理水患,四岳推荐了鲧。尧觉得鲧这个人靠不住,经常违抗命令,还危害本族的利益,不适宜承担这项重要的工作。但是四岳坚持要让鲧试一试,于是尧任命鲧去治理水患。鲧治水九年,毫无功绩。尧年老,开创了帝王禅让之先河,在位七十年,认为儿子丹朱不成器,决定从民间选用贤良之才。尧问四方诸侯首领:“谁能担负起天子的重任?”四方诸侯首领说:“有个单身汉,在民间。叫虞舜。”于是,尧微服私访,来到历山一带,听说舜在田间耕地,便到了田间。看见一个青年,身材魁伟、体阔神敏,聚精会神地耕地,犁前驾着一头黑牛、一头黄牛。奇怪的是,这个青年从不用鞭打牛,而是在犁辕上挂一个簸箕,隔一会儿,敲一下簸箕,吆喝一声。尧等舜犁到地头,便问:“耕夫都用鞭打牛,你为何只敲簸箕不打牛?”舜见有老人问,拱手以揖答道:“牛为人耕田出力流汗很辛苦,再用鞭打,于心何忍!我打簸箕,黑牛以为我打黄牛,黄牛以为我打黑牛,就都卖力拉犁了。”尧一听,觉得这个青年有智慧,又有善心,对牛尚如此,对百姓就更有爱心。尧与舜在田间扯起话题,谈了一些治理天下的问题,舜的谈论明事理,晓大义,非一般凡人之见。尧又走访了方圆百里,都夸舜是一个贤良之才。尧便决定试一试舜。尧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让两个女儿观其德;把九个男儿安排在舜周围,让九个男儿观其行。把舜放进深山之中,虎豹毒蛇都被他驯服。舜头脑清醒,方向明确,深山之中不迷失,很快就走了出来。尧先让舜在朝中作虞官,试舜三年后,让舜在尧的文庙拜了尧的先祖,尧便让舜代其行天子之政。

尧禅让王位给虞舜传了四个字,即允执厥中。舜执政后,传说有一系列的重大政治行动,一派励精图治的气象。他重新修订历法,又举行祭祀上主,还把诸侯的信圭收集起来,再择定吉日,召见各地诸侯君长,举行隆重的典礼,重新颁发信圭。他即位的当年,就到各地巡守,祭祀名山,召见诸侯,考察民情;还规定以后五年巡守一次,考察诸侯的改绩,明定赏罚,可见舜注意与地方的联系,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他重用大禹治理水患,大禹治水不能测其深浅,祈祷上主。上主令太上老君造一铁棒:可大可小;可长可短,叫做定海神针铁。大禹身为表率,三过家门而不入,凿山通泽,疏导河流,终于治服了洪水,使天下人民安居乐业。治水成功后,便将那定海神针铁安置在东海之中。当比之时,“四海之内咸戴大禹之功”,“天下明德皆自大禹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清平局面。舜在年老的时候,因为自己的儿子商均不肖,因此决定威望很高的大禹为继任者,并由大禹来摄行政事。据说舜在尧死之后,在位39年,到南方巡守时,死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山,称为“零陵”。娥皇和女英得知后,难过极了,二人抱头痛哭起来。她们悲痛万分,一直哭了九天九夜,她们把眼睛哭肿了,嗓子哭哑了,眼泪流干了。最后,哭出血泪来,也死在了舜帝的旁边。娥皇和女英的眼泪,洒在了九嶷山的竹子山,竹竿上便呈现出点点泪斑,有紫色的,有雪白的,还有血红血红的,这便是“湘妃竹”。

舜禅让王位给大禹传了十六字心传,即中华心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中华心法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至高文化理论。在治水的过程中,禹走遍天下,对各地的地形、习俗、物产等皆了如指掌。禹重新将天下规划为九个州,并制定了各州的贡物品种。帝夏禹王还规定:天子帝畿以外五百里的地区叫甸服,再外五百里叫侯服,再外五百里叫绥服,再外五百里叫要服,最外五百里叫荒服。甸、侯、绥三服,进纳不同的物品或负担不同的劳务。要服,不纳物服役,只要求接受管教、遵守法制政令。荒服,则根据其习俗进行管理,不强制推行中央朝廷政教。禹在位的第十年东行,到了会稽后去世。禹去世后,其子启继夏朝天子位,开启了世袭的君主制度。

第九十二章长平之战(二)第八十章陈氏代齐第二百零四章宋慈第五十四章兵临朝歌(三)第二百二十一章汤若望第四十三章孔宣兵阻金鸡岭(三)第二十九章火烧琵琶精第十二章轩辕黄帝第一百零七章东方朔第二百零四章宋慈第二百二十章寇准第七十七章太白金星招安第一百七十五章智激美猴王第二十章劈山救母第八十四章孙膑与庞涓(二)第二百一十八章姚广孝第八十八章合纵连横(二)第一百八十章红孩儿戏唐僧第二百一十九章王阳明第第一百三十九章关羽第一百三十二章异端滋生第二百章会昌灭佛第六十八章猴王拜师第五十五章帝辛自焚摘星楼第六章盘古儿女第一百七十一章三打白骨精第二百零六章徽宗赵佶第一百六十七章四圣试禅心第一百八十四章真假美猴王第二百零二章包拯第二百零六章杨延昭第三十六章子牙为相第二百二十六章宗教改革(四)第一百二十四章使徒传道第二百零一章五代十国第二百零四章宋慈第七十二章老子第八十章陈氏代齐第一章错失良机第七十八章悟空战哪吒第一百六十三章悟空收八戒第二百一十三章道济和尚第四十九章大会万仙阵(三)第四十九章大会万仙阵(三)第九十一章长平之战第二百二十七章文艺复兴第一百二十二章耶稣受难第一百零一章看管蟠桃园第一百五十一章泾河水龙犯天条第一百五十四章江流儿第一百五十三章刘全进瓜第七十三章老子(二)第四章盘古第一百零六章汉武帝(四)第二百二十章寇准第五十六章帝辛自焚摘星楼(二)第一百八十九章西行遇前缘第一百四十七章隋文帝杨坚第四十章魔家四将(三)第一百六十章禅院失袈裟第七十章回花果山第九十七章始皇帝(二)第四十六章齐聚诛仙阵(二)第一百七十六章宝林寺第一百九十一章悟空斗女妖第一百六十五章灵吉降妖第七十一章猴王得神兵第十八章成汤亡夏第一百七十一章三打白骨精第一百二十二章耶稣受难第一百三十二章异端滋生第一百三十六章道教发展(二)第一百九十六章袁天罡第十五章夏第一百八十七章骗取芭蕉扇第二百一十四章尹志平第九十五章秦王扫六合(二)第一百六十五章灵吉降妖第九十七章始皇帝(二)第一百二十二章耶稣受难第五十章大会万仙阵(四)第一百七十二章波月洞遇难第二十六章姜子牙下山(二)第三十八章魔家四将第四十八章大会万仙阵(二)第十五章夏第二百一十五章马可·波罗第一百三十一章使徒传道(八)第一百七十四章意马忆心猿第二十九章火烧琵琶精第二百零九章李元昊(二)第十四章五帝(二)第一百四十九章李靖(二)第三十张弃朝歌渭水垂钓第二百一十二章丘处机第一百七十七章国王托梦第六章盘古儿女第六十八章猴王拜师第二十七章姜子牙下山(三)第五十四章兵临朝歌(三)
第九十二章长平之战(二)第八十章陈氏代齐第二百零四章宋慈第五十四章兵临朝歌(三)第二百二十一章汤若望第四十三章孔宣兵阻金鸡岭(三)第二十九章火烧琵琶精第十二章轩辕黄帝第一百零七章东方朔第二百零四章宋慈第二百二十章寇准第七十七章太白金星招安第一百七十五章智激美猴王第二十章劈山救母第八十四章孙膑与庞涓(二)第二百一十八章姚广孝第八十八章合纵连横(二)第一百八十章红孩儿戏唐僧第二百一十九章王阳明第第一百三十九章关羽第一百三十二章异端滋生第二百章会昌灭佛第六十八章猴王拜师第五十五章帝辛自焚摘星楼第六章盘古儿女第一百七十一章三打白骨精第二百零六章徽宗赵佶第一百六十七章四圣试禅心第一百八十四章真假美猴王第二百零二章包拯第二百零六章杨延昭第三十六章子牙为相第二百二十六章宗教改革(四)第一百二十四章使徒传道第二百零一章五代十国第二百零四章宋慈第七十二章老子第八十章陈氏代齐第一章错失良机第七十八章悟空战哪吒第一百六十三章悟空收八戒第二百一十三章道济和尚第四十九章大会万仙阵(三)第四十九章大会万仙阵(三)第九十一章长平之战第二百二十七章文艺复兴第一百二十二章耶稣受难第一百零一章看管蟠桃园第一百五十一章泾河水龙犯天条第一百五十四章江流儿第一百五十三章刘全进瓜第七十三章老子(二)第四章盘古第一百零六章汉武帝(四)第二百二十章寇准第五十六章帝辛自焚摘星楼(二)第一百八十九章西行遇前缘第一百四十七章隋文帝杨坚第四十章魔家四将(三)第一百六十章禅院失袈裟第七十章回花果山第九十七章始皇帝(二)第四十六章齐聚诛仙阵(二)第一百七十六章宝林寺第一百九十一章悟空斗女妖第一百六十五章灵吉降妖第七十一章猴王得神兵第十八章成汤亡夏第一百七十一章三打白骨精第一百二十二章耶稣受难第一百三十二章异端滋生第一百三十六章道教发展(二)第一百九十六章袁天罡第十五章夏第一百八十七章骗取芭蕉扇第二百一十四章尹志平第九十五章秦王扫六合(二)第一百六十五章灵吉降妖第九十七章始皇帝(二)第一百二十二章耶稣受难第五十章大会万仙阵(四)第一百七十二章波月洞遇难第二十六章姜子牙下山(二)第三十八章魔家四将第四十八章大会万仙阵(二)第十五章夏第二百一十五章马可·波罗第一百三十一章使徒传道(八)第一百七十四章意马忆心猿第二十九章火烧琵琶精第二百零九章李元昊(二)第十四章五帝(二)第一百四十九章李靖(二)第三十张弃朝歌渭水垂钓第二百一十二章丘处机第一百七十七章国王托梦第六章盘古儿女第六十八章猴王拜师第二十七章姜子牙下山(三)第五十四章兵临朝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