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山河表里潼关路

靖康五年十二月中,皇帝赵桓车驾至潼关,距离尚有百里之遥,使相赵鼎已经率麾下诸多总管大将出关来迎。

到了赵桓驻跸之地,各人却是扑了一个空,问及行营总管张宪,才知道皇帝带着张浚王野等枢密,在奉圣军副总管牛皋等人的护卫下,已经先行前往关城查看。

赵鼎闻言先是一惊,当即摆出枢密的架子,大声斥责张宪护架不周。

张宪生性粗豪,哪里知道官场规矩,当即直筒筒答话道:“枢密纵是在此,能拗的过陛下么!”

赵鼎气的鼻歪嘴斜,怒道:“做官的当然要为君父着想,君父有错也要直言说出,怎么能不管不顾。”

“是,末将是无能。不过陛下当时说,摆着大架到了关城,声威固然赫赫,不过金兵隔着不远,什么都知道了。不如轻骑先入,想办法看看究竟的好。不然,千里巡行下来,也就料理些民政,军务却看不到了。末将听陛下说的有理,这才没有再劝。”

“唔。”

赵鼎犹有余怒,看着这个神色如常的新近得宠的青年将军,点一点头,又道:“也罢了,你在此好生护住行营,不要告诉别人陛下已经往关城去了。”

“是,这是自然。”

张宪极利落的向赵鼎行了一礼,又向其余的西军大将们颔首示意。

“见过张将军。”

其余西军将领多半有着门户之见,对张宪这个新进的奉圣军总管心怀顾虑,不愿与他多打交道,倒是同为青年将领的吴磷见张宪风骨模样,心中欣赏,便向张宪也点头致意。

赵鼎哪里有闲情理会这些将军之间的勾心斗角,知道皇帝不在,对眼前御营的一切也全无兴趣,立刻翻身上马。挥鞭令道:“走罢,去关城见陛下。”

此时已近午时,各人都已饥肠辘辘,武将不比文人,每天都耗费大把力气,一顿吃的稍迟,就觉得浑身不得劲。只是去见皇帝,各人也不敢怠慢。只得一个个愁眉苦脸,跟在赵鼎身后上马,向着关城方向疾驰而去。

潼关西薄华山,南邻秦岭,东接桃林,西边是黄河、渭水、洛水三条大河的会合处,为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叠谷深崖,崇山峻岭,中通一条羊肠小道。往来仅容一车一马。历来被眷美为三秦锁钥四镇咽喉,是自秦汉以降中国第一险关要隘,在这一关城面前。纵然你有千军万马,也难以危胁这一雄关要隘的安全。

赵桓不论今生前世,还都是一第一次亲眼看到这一史书不绝于笔的第一雄关,他带着张浚、王野、虞允文等文官枢密,却是一律着甲,身后又跟着牛皋统领地千余骑兵巡逻护卫,四周又都是宋朝境内,到处都是巡逻的宋军和奔忙的民伏,安全上绝无问题。

待一行人奔驰到潼关附近,看着建筑在半山腰中的天下雄关。赵桓倒吸一口凉气,竟是看的楞征住了。

除了巍峨的城墙之外,还有敌楼城阁,关南有十二连城和三座城楼,将山体与城墙连成一片,关北则是险岭峻谷,黄河水就在旁边奔腾而过,虽是隆冬水枯,因着是三水交界。水势犹自不小,想在这附近渡河,根本绝无可能。

他看着这横桓在崇山峻岭中的雄关要隘,竟是有一股说不出来的豪情直冲胸臆,眼中所见,又都是身着红袍战甲地宋军将士,挺立城头,手中刀枪鲜明,寒光刺眼。

怪不得金兵集全国精锐,竟是拿这潼关全无办法。

安禄山破潼关,完颜活女破潼关,只不过是关内的守军自己先跨了,若是当真两军对垒,在这样的地形下强行突关,当真是与送死没有区别。

正激动间,却听身边的虞允文漫声吟道:“客行逢雨霁,歇马上津楼。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川从陕路去,河绕华阴流。向晚登临处,风烟万里愁。”

赵桓细品其味,想到登临此关极目无望的景致,一览天下的豪情,而古人在这样的地势上能建如此的关城,其中的智慧与毅力之强悍,委实令人心折不已。

潼关在靖康年间曾被人攻破,等若是由他手而破败,又由他下令修复,这种真正置身在一个历史与现实中的奇迹面前地复杂心思,当真是连他自己也排解不清。

而此时此刻,赵桓眼见着如斯景致,虽然眼前犹自有络绎不绝地厢军民工往着前方运送着物资,双手布满茧子,满脸的烟尘土灰,那些兴亡百姓苦的诗文,竟是想不起来了。

他身着地是一个士兵的甲胄,却又因为身份的原故,奔行在队列最前,等到了关城下的时候,早有大队守关士兵迎上前来,带队盘查的居然是一个营指挥使,赵桓见对方的肩头上挂着两枚银月的军衔,也不以为意,只转头向着张浚笑道:“这里的盘查到很严格。”

这算是在张浚面前夸赞赵鼎,张俊嘴角一抿,却是答道:“不错。”

王野在一旁凑趣道:“现下是因为敌人多半退了,所以盘查松的很了。若是在两个月前,隔几十里路就有人一直盘问了,哪里就能这么长驱到关城下。”

赵桓一笑,一面看半山腰的关城,一面道:“嗯,潼关集结我大宋无数地精兵强将,赵鼎为人也很精明强干,果然不负朕所托。”

他们只顾议论,却不防那个指挥使等的不耐烦,上前喝问。

王野多次前来潼关代帝劳军,很是熟悉关城情形,当下驱马上前,用自己的枢密印让那军官看了,然后便暂以王野为首,牛皋率护卫军队先行,赵桓兴致勃发,竟是带着一众枢密大臣直入关城,蜿蜒直上,先是到得关南,到敌楼上极目远望,时正傍晚,站在半山腰上,只见远方连营数十里,军营和民伕营内的炊烟垂摇而上,直通天际暮色虽然渐渐低沉,人影马奔仍然绰约可见,烟尘暮霭处,颦鼓号角之声隐约可闻,加上四周苍山翠绿,已经较关中有所不同,此情此景,当真令人心折不已。

赵桓看了半响,又看到关城之上数十架床弩傲然并列,除此之外,尚有不少发石机,万人敌等守城利器。

除了这城头的守城器械,雄距半山的关城下,还有许多绊马鹿角,因为敌人已经退的老远,对关城构不成危胁,已经被搬开一旁。

而就是在这在天下雄关面前,金兵凭借着辽国以及俘虏的宋人工匠造出来的攻城器械,先是对峙,然后狂攻猛打两月,城头城下当日填满了双方士卒地尸体,除了在这关城附近,还有附近的山谷谷道,到处都是战场,在这狭小的数十里方圆内,无数宋金两国的士兵埋骨沙场,血溅城下。

赵桓手抚城碟,只觉得残缺不平,残破的石片很硌手,再仔细去看,见觉这城碟四周到处是暗红色的血色斑点,显然是当日金兵攻城时所留。

他骇然失色,双方数十万人的会战,金兵明知关城难攻,为了帮助偷袭长安的骑兵,还是进行了几次规模庞大的佯攻。只是说是佯攻,其实动员的军队都在十万以上,四面出击,不计死伤,使得潼关附近的宋军死伤极为惨重,压力也是不小。

原本接着前方军报,只是一个个数字,现下手抚城碟,眼看血迹,耳听得松涛阵阵仿似喊杀,才知道所谓的佯攻和破敌有多么的惨烈和残酷。

他正自沉思,赵鼎等人已经赶了回来,问了守关的指挥使,知道王野必定是陪在皇帝身边,便当即也上得关城,远远看到赵桓穿着一身骑兵的旧盔甲,一手抱盔,一手抚着城碟,正在发呆。

他看到皇帝并没有去前方巡行,不禁也出了一口大气,一面急步上前,一面暗自在心中想:“陛下好久没有如此模样,今天到难得一见。”

赵鼎进士及弟后,政和年间曾在东京做过一段时间的京官,正值蔡攸等人夺嫡令立的风声极紧,皇太子赵桓不喜欢声色犬马,也不能书画,很不得赵佶的欢心,其母王皇后又在他八岁时就已经仙逝,所以不但朝中无人保他,就连宫中也无人理会。所以坊间传言,赵桓彷徨无计,经常一个人在延福宫的花苑内穿着旧袍发呆,赵鼎曾经几次入宫亲眼看到,也知道并不是虚言。

自他被赵桓调入长安后,只觉得皇帝英明果决,今日一见,正撞见赵桓神思恍惚,却是恍若隔世,脑海之中,仿佛又回到美若天堂的延福宫中,水池花苑旁,一个无计可施的瘦弱年轻人,正在木然发呆。

他连连摇晃脑袋,驱除着脑海中的杂念,肃容得到赵桓身前,拱手叩下,叩头道:“臣赵鼎,拜见陛下。”

在赵鼎身后,曲端、吴玠、吴磷、刘锡、关师古等大将依次而跪,佩剑甲叶乒乓做响,各人叩下头去,齐声道:“臣等见过陛下。”

第68章 山河表里潼关路身返故国6第170章 苦斗第四十九章第154章 再见铁浮经略关陕25第132章 明枪暗箭第51章 潼关大战(16)第一 卷蒙尘北国17第72章 破敌第65章 出巡第一 卷蒙尘北国2第87章 胸有成竹第141章 血色战场第一 卷蒙尘北国2第二十八章第121章 壮怀激烈第166章 真定第142章 铁骑狂飙第64章 出巡第130章 血雨腥风第三十一章第四十八章第103章 天子诏来第104章 一见如故身返故国5第110章 讲武堂第98章 大道渊深第51章 潼关大战(6)第22章 学习心得第一 卷蒙尘北国1第131章 坐看风云第108章 突火枪第152章 士气高昂第133章 大战在即经略关陕27第127章 托孤第100章 父子第164章 有文有武是曲大第83章 初见易安第134章 点将第二十三章第12章 安抚江南第75章 兄弟别离第12章 安抚江南第153章 临颖决战第一 卷蒙尘北国12第1章 秦桧南归第三十七章第12章 安抚江南第121章 壮怀激烈第52章 潼关大战(20)第11章 苗刘兵变(2)经略关陕16第20章 殿前会议第164章 有文有武是曲大第三十五章第一 卷蒙尘北国9第88章 兵临城下第138章 接战第70章 行人弓箭各在腰经略关陕26第56章 将军无义第93章 破城第110章 讲武堂第61章 折返长安身返故国7第157章 亲临太原第三十一章第74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第一 卷蒙尘北国7第51章 潼关大战(9)第80章 往事可追第一 卷蒙尘北国7第一 卷蒙尘北国16第122章 风雨欲来第109章 车阵第73章 战场搏奕经略关陕12第87章 胸有成竹第65章 出巡第123章 兴亡感慨第四十九章第一 卷蒙尘北国11第155章 当者辟易第144章 战胜第20章 殿前会议第十五章第156章 大胜第172章 残阳映血第86章 峰火太原第93章 破城第52章 潼关大战(20)第103章 天子诏来第149章 强敌初现第51章 潼关大战(5)第68章 山河表里潼关路第52章 潼关大战(20)第52章 纵论天下
第68章 山河表里潼关路身返故国6第170章 苦斗第四十九章第154章 再见铁浮经略关陕25第132章 明枪暗箭第51章 潼关大战(16)第一 卷蒙尘北国17第72章 破敌第65章 出巡第一 卷蒙尘北国2第87章 胸有成竹第141章 血色战场第一 卷蒙尘北国2第二十八章第121章 壮怀激烈第166章 真定第142章 铁骑狂飙第64章 出巡第130章 血雨腥风第三十一章第四十八章第103章 天子诏来第104章 一见如故身返故国5第110章 讲武堂第98章 大道渊深第51章 潼关大战(6)第22章 学习心得第一 卷蒙尘北国1第131章 坐看风云第108章 突火枪第152章 士气高昂第133章 大战在即经略关陕27第127章 托孤第100章 父子第164章 有文有武是曲大第83章 初见易安第134章 点将第二十三章第12章 安抚江南第75章 兄弟别离第12章 安抚江南第153章 临颖决战第一 卷蒙尘北国12第1章 秦桧南归第三十七章第12章 安抚江南第121章 壮怀激烈第52章 潼关大战(20)第11章 苗刘兵变(2)经略关陕16第20章 殿前会议第164章 有文有武是曲大第三十五章第一 卷蒙尘北国9第88章 兵临城下第138章 接战第70章 行人弓箭各在腰经略关陕26第56章 将军无义第93章 破城第110章 讲武堂第61章 折返长安身返故国7第157章 亲临太原第三十一章第74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第一 卷蒙尘北国7第51章 潼关大战(9)第80章 往事可追第一 卷蒙尘北国7第一 卷蒙尘北国16第122章 风雨欲来第109章 车阵第73章 战场搏奕经略关陕12第87章 胸有成竹第65章 出巡第123章 兴亡感慨第四十九章第一 卷蒙尘北国11第155章 当者辟易第144章 战胜第20章 殿前会议第十五章第156章 大胜第172章 残阳映血第86章 峰火太原第93章 破城第52章 潼关大战(20)第103章 天子诏来第149章 强敌初现第51章 潼关大战(5)第68章 山河表里潼关路第52章 潼关大战(20)第52章 纵论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