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伪奏、恩绝(二)

“真个是‘大义灭亲’诶!”

柳镇年痛快地大笑,伸手拽出那本奏章,放在参政晏温面前。

“晏参政,我不就是为了搜集证据才担搁到了今日;现在他儿子亲自参他,他可百口莫辩喽。”柳镇年上前击了一下他的背,晏温却面无悦色,抬头看向他:“叶隆本无确凿之罪,他儿子为避祸才如此行事。难道将军非要致叶隆于死地不可?总得留条后路吧。”

“去他妈的后路,”柳镇年甚为不屑,“晏参政不要讲这种话!我当年镇讨南蛮,要是想着留后路,今日就入不了京!果真给他条后路,他丁点都不记得!”

“将军不要急嘛……”晏温把奏章看罢,摘下眼镜,轻轻揉了揉眼睛,“此事与镇讨南蛮终非一理。将军要归天下之心,便要施仁义、养德行;若容得叶隆自辞官职,过路驿站俱令厚加款待,就算不能使彼感恩戴德,然也可让中外拜服,更无把柄于人也。”

柳镇年却听得心不在焉,待晏温说到临末,便摇了摇头:“不妥。还是按我的主意办罢。”

“悉听尊便。”晏温抚着镜片回应道。

叶隆的双手被紧紧拷着,上面早磨破了一层皮,手纹也被土灰掩盖得无法看清;脸也因久受风霜变得黯淡无光,只有瞳孔还算清楚的闪着。晏温用明灭的烛火照着他,端详了他一遍,便将蜡烛递给下人,搓了搓手。

“这才几天,叶御史模样都变了……”晏温喟叹道。

叶隆闭口不应。“还多亏了你的亲儿子,”晏温道,“才将你参下来喽。”

“什么意思?”叶隆还是忍不住问道。

“叶永甲亲自写书参你,这案子才了结哩。”晏温的声音极为笃定。

“谁……谁会听你这信口雌黄!”叶隆的骂声带有丝微颤抖,用力注视着他,“真有此事,为何不把奏章拿出来!”

站在晏温身旁的下人不待吩咐,便拿出奏书来甩到地上;晏温赶忙弯身捡起,将奏章重又叠好,笑着双手捧给叶隆。

他翻开奏书,刚看第一眼,身体便有些支撑不住;勉强再看下去,咽喉里好像急着涌出什么东西,但被他生吞下去。那双睁大的眼睛继续上下运转,但他身体已近乎僵直——随后,耳朵如被轰雷贯穿了一般,震声乍响,眼睛顿时发黑,身躯重重地向后倾倒下去。

……

狱卒用白布紧紧裹住尸体,放在破旧的木担架上,转身询问坐在椅上愣神的晏温:“叶隆因气急攻心,立即便没了气息……是直接埋葬还是……”

“啊……”晏温还有些惊慌失措,“怎么说他也是朝廷大臣,这么做不合适。”

“可是柳将军之前吩咐我们……”

“还是听我的意见,呈禀圣上,令回乡埋葬。”晏温停顿了小会儿,一瞅那人的神情,继续说道:“你不用怕,若惹恼了柳将军,责任我来担。”

“是。”

抬棺的马队肃静地踏过城外每一寸土地,向城内慢慢进发;道旁的百姓看见晃荡而来的白旗,都站在原地茫然思索。有识字的人认得旗上的字,分明写是“左都御史叶隆灵柩”。众人方才知晓,皆哗然不止、面面相觑,纷纷退避让道。

柩重重地停在议事厅前,沿着棺板跪了十几号人,无不面如死灰。只维持了小会儿平静,他们便成堆地哀嚎起来。只有成从渊死死地把头摁在地面,一言不发。

“主子这会儿心境差不多定下来了。”从议事厅走出来的人道。

“刚才灵柩来的时候,主子差点哭昏过去……”寇中一边喟叹,一边擦着眼泪,眼珠里充着血丝,“谁……谁想到老爷……”说到此处,他复按捺不住,低声呜咽开来。

“这绝无可能!”寇中大喊道,声音近乎哑。“定是府里头有人使什么阴招……”

成从渊咬着牙,眼睛紧紧闭起。

“逼得老爷如此!”他直视着成从渊。

“我也觉得蹊跷,”那人道,“寇管事要有主见,去找主子相商也好。”

“还是……等主子出来罢。”

“不用。我出来的时候主子吩咐过,若寇管事有事商量,随时能进来。”他环视了一遍众人,说道。

“那好!”寇中用衣袖抹干眼泪,爬起身来径直向厅内跑去。

叶永甲兀自静坐着。他伏在桌上,双手捂着整个脸,條忽听见衣服轻蹭在门上的声音,便端坐起来,不敢发一丝声息。在沉闷的氛围下,任何作响都显得极为刻意。

“寇管事么?”叶永甲定定地朝屏风后看着。

“是奴才。”寇中身子从那转过来,面向叶永甲一点头,准备跪下。“不用跪了。有事坐着说不妨。”叶永甲语声低沉,说起话来还喉咙作痛。

“主子,老爷过世……官府的人怎么说的?”寇中坐在一旁,弯腰询问道。

“你是觉得有隐情?”

“奴才觉得……和成先生有关。”寇中嘴有些打颤。“说一说吧。”叶永甲紧皱着眉毛。

“按理说……老爷连带着叶府,罪责定会怪到这里;可如今不仅我府无事,老爷的柩还原原本本载了回来。这恐怕是……有人作祟。”

“说清楚点儿。”叶永甲死死盯着他道。

“是……是……”寇中连忙跪地赔礼。“我怕是成先生为了保全叶府,写了一道奏本,弹劾了老爷;成先生本就位高权重,行此事轻而易举,所以……”他突然把话咽住。

“我明白了,”叶永甲愣神似的向门外看着,“把成从渊架过来。”

绕过屏风,成从渊看见了清一色的白衣。地位卑贱的奴才侍卫在左右,寇中则站立在叶永甲一旁;叶永甲直直地看向他,目光如刀。众人的脸都呈一色,死一般灰白。烛火虽亮,但此刻却放射出暗光,将整个议事厅吞噬。

外面或许倾盆大雨,夹杂着雷声。他似乎听见。

他跪在地上。叶永甲闭起眼睛,好像承受不了他将说的事实。

“正如寇中所言——”

他说道,“我以主子的名义参了老爷。”

叶永甲登时睁开眼睛,眼神空洞。

“你枉负老爷之托!”寇中大吼。外面的雷声轰鸣大作。

“我枉负老爷之托……”

雨低声洒在昏暗的道路上。

“你忘恩负义,对不起叶家!”寇中句句逼迫。

雷声接连炸响。

“我……”

“够了罢!”叶永甲颤抖着声音道。

“爷,我对不起老爷,也对不起您……”成从渊哽咽道,“可我不能算是不忠……我……”

“押下去!”叶永甲不再容他多说。“把这混账……关到书房里去!让他在老爷的灵前悔过!”

两边的人将他拽了出去;成从渊嘴里好像还说着什么,但立刻在一众白衣间不见踪影。

雨停雷止。

叶永甲犹自愣着,眼圈通红,面上仍附着泪水,但已没有了感觉。

成从渊被一把推进书房的院子里,随后是一阵此起彼伏的锁门声。东门是最后锁上的,栓上锁后,锁门人狠狠地把钥匙甩下来,那串钥匙便重重打在门上,此后,万籁俱寂。

书房内架设成了灵堂,一口厚重的棺木横放在门口。正前方的桌上严肃地立着叶隆的灵牌,还陈列着些祭品。用盆收着。成从渊不敢目视棺材,一眼看去它好像在向他言语,但他却做不到聆听。

成从渊感到百无聊赖,只得去南门寻了扫帚,干他的本分工作。一把竹扫帚果然倚在门口,原封不动。他将扫帚一拽,忽听见“咣啷”的一声,原放在扫帚后面的铁壶便一下子滚到自己的脚边。他弯腰身把壶拎起,揭开壶盖,一股酒香味直钻鼻而入。

也再不用考虑是何人送酒,他径直走回房内,随意找了盏茶碗,一股脑喝了一碗。几碗下肚,他又觉不尽兴,干脆将碗推开,对着壶嘴饮去。他便不再想此外的事,那些足使自己为之壮士断腕、赴汤蹈火的事就不复存在。酒在身子里烧着,火势蔓延开去,好似在沸腾着;焚烧了的有仇恨、悲伤、挣扎、束缚,权力倾轧在疯狂间燃烧殆尽。此后,脑内便是一片空白,眼前的事物均被漆黑抹去;他站起来,尽管什么都看不见,但他仍义无反顾的撞去,像他之前做得一样,撞碎漫无边际的黑暗。

……

第四十四章 接驾、复衅(二)第七十九章 屡间、荣归(七)第三十六章 变弊、迁任(四)第二十一章 请政、泄机(三)第五十九章 杀灾、运策(五)第五十四章 共拒、尽还(六)第十一章 诛吏、免督(三)第八十七章 成议、悔策(三)第七十四章 求阙、论诛(五)第三十九章 立盟、对峙(四)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五)第五十七章 托任、毁院(五)第五十三章 告衙、击弱(一)第六十六章 晋相、巡边(二)第十六章 义识、筹学(二)第二十八章 客返、势去(六)第四十一章 开禁、访友(二)第七十二章 诬败、移失(五)第二十章 杜赃、劫命(二)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三)第八十五章 诛相、肃朝(三)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四)第二十三章 述怀、寻情(二)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六)第十九章 砌坛、建庙(二)第八十六章 靖乱、治海(三)第七章 裁吏、疑铳(一)第六十七章 临战、功断(五)第三十五章 释围、按罪(四)第二十一章 请政、泄机(二)第六十八章 政息、举新(五)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五)第三十章 议裁、赴账(四)第七十二章 诬败、移失(六)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二)第三十四章 争塾、室杀(二)第六章 名归、饬法(二)第三十章 议裁、赴账(一)第七十七章 会商、观谋(三)第八十一章 抗政、势敌(四)第二十六章 受信、听祸(三)第五十四章 共拒、尽还(五)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三)第十三章 请符、舍命(一)第四十三章 诏任、握政(三)第十七章 禁学、黜变(二)第三十三章 刺害、计详(四)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五)第八十六章 靖乱、治海(五)第三十三章 刺害、计详(六)第八十一章 抗政、势敌(三)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一)第五十三章 告衙、击弱(六)第七十五章 斩官、肃廷(一)第二十七章 问坊、妾逃(二)第七十九章 屡间、荣归(七)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斗(二)第四十七章 旧罪、新议(五)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罢(七)第四十一章 开禁、访友(六)第十四章 围州、论罪(三)第五十九章 杀灾、运策(三)第七十九章 屡间、荣归(四)第十章 通盐、焚诬(二)第八十七章 成议、悔策(二)第四十四章 接驾、复衅(三)第二十八章 客返、势去(六)第四十六章 任旧、诈举(六)第五十二章 决叛、破竹(三)第十五章 二擢、三逢(二)第八十三章 多诛、纷议(四)第四十六章 任旧、诈举(三)第八十七章 巧议、化争(一)第四十九章 论辩、揭罪(一)第四十四章 接驾、复衅(四)序章 葬女、隐世(二)第八十三章 多诛、纷议(四)第十九章 砌坛、建庙(三)第二十七章 问坊、妾逃(一)第五十三章 告衙、击弱(四)第五十一章 速归、京变(三)第三十五章 释围、按罪(一)第四十五章 斗党、责将(一)第七十八章 激商、稳局(六)第五十九章 杀灾、运策(一)第二十八章 客返、势去(一)第五十四章 共拒、尽还(二)第十七章 禁学、黜变(三)第四十一章 开禁、访友(六)第三十二章 赐匾、入惑(三)第三十二章 赐匾、入惑(一)第七十九章 屡间、荣归(五)第七十九章 屡间、荣归(三)第七章 裁吏、疑铳(一)第二十章 杜赃、劫命(三)第四十五章 斗党、责将(一)第七十章 施诡、毅往(四)第三十三章 刺害、计详(一)第七十八章 激商、稳局(一)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五)
第四十四章 接驾、复衅(二)第七十九章 屡间、荣归(七)第三十六章 变弊、迁任(四)第二十一章 请政、泄机(三)第五十九章 杀灾、运策(五)第五十四章 共拒、尽还(六)第十一章 诛吏、免督(三)第八十七章 成议、悔策(三)第七十四章 求阙、论诛(五)第三十九章 立盟、对峙(四)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五)第五十七章 托任、毁院(五)第五十三章 告衙、击弱(一)第六十六章 晋相、巡边(二)第十六章 义识、筹学(二)第二十八章 客返、势去(六)第四十一章 开禁、访友(二)第七十二章 诬败、移失(五)第二十章 杜赃、劫命(二)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三)第八十五章 诛相、肃朝(三)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四)第二十三章 述怀、寻情(二)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六)第十九章 砌坛、建庙(二)第八十六章 靖乱、治海(三)第七章 裁吏、疑铳(一)第六十七章 临战、功断(五)第三十五章 释围、按罪(四)第二十一章 请政、泄机(二)第六十八章 政息、举新(五)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五)第三十章 议裁、赴账(四)第七十二章 诬败、移失(六)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二)第三十四章 争塾、室杀(二)第六章 名归、饬法(二)第三十章 议裁、赴账(一)第七十七章 会商、观谋(三)第八十一章 抗政、势敌(四)第二十六章 受信、听祸(三)第五十四章 共拒、尽还(五)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三)第十三章 请符、舍命(一)第四十三章 诏任、握政(三)第十七章 禁学、黜变(二)第三十三章 刺害、计详(四)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五)第八十六章 靖乱、治海(五)第三十三章 刺害、计详(六)第八十一章 抗政、势敌(三)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一)第五十三章 告衙、击弱(六)第七十五章 斩官、肃廷(一)第二十七章 问坊、妾逃(二)第七十九章 屡间、荣归(七)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斗(二)第四十七章 旧罪、新议(五)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罢(七)第四十一章 开禁、访友(六)第十四章 围州、论罪(三)第五十九章 杀灾、运策(三)第七十九章 屡间、荣归(四)第十章 通盐、焚诬(二)第八十七章 成议、悔策(二)第四十四章 接驾、复衅(三)第二十八章 客返、势去(六)第四十六章 任旧、诈举(六)第五十二章 决叛、破竹(三)第十五章 二擢、三逢(二)第八十三章 多诛、纷议(四)第四十六章 任旧、诈举(三)第八十七章 巧议、化争(一)第四十九章 论辩、揭罪(一)第四十四章 接驾、复衅(四)序章 葬女、隐世(二)第八十三章 多诛、纷议(四)第十九章 砌坛、建庙(三)第二十七章 问坊、妾逃(一)第五十三章 告衙、击弱(四)第五十一章 速归、京变(三)第三十五章 释围、按罪(一)第四十五章 斗党、责将(一)第七十八章 激商、稳局(六)第五十九章 杀灾、运策(一)第二十八章 客返、势去(一)第五十四章 共拒、尽还(二)第十七章 禁学、黜变(三)第四十一章 开禁、访友(六)第三十二章 赐匾、入惑(三)第三十二章 赐匾、入惑(一)第七十九章 屡间、荣归(五)第七十九章 屡间、荣归(三)第七章 裁吏、疑铳(一)第二十章 杜赃、劫命(三)第四十五章 斗党、责将(一)第七十章 施诡、毅往(四)第三十三章 刺害、计详(一)第七十八章 激商、稳局(一)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