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托任、毁院(五)

宋章深觉此计精妙,当即爽快地答应下来:“王盐课既为书院之大义考虑,宋某焉得拒绝?先来喝杯酒,明日当为晋圭做成此事。”

王镇圭怕他日后反悔,连忙推却道:“明日公务繁多,抽不出身,若再去经历司找您,诚为不便。不如就在此拿张纸写了,字迹分明,也不需盖什么官印。”

宋章本就有了酒意,头还晕着,便不加怀疑地说:“这么办也好。待宴会一散,我自前往书房,为你写几个字。”

镇圭甚喜得计,忙作一揖:“谢宋副院长!”说罢,抬手便将冷酒饮下。

书吏掐指一算,今日宋章应该不会来的,但瞧了瞧面前的这个人,并非他的顶头上司,而是主管盐课的王镇圭。

“我听外头说话,还以为是宋大人来了呢……”那书吏察觉到一丝丝不安,只得尴尬地满面堆笑,“原来是王盐课,失敬失敬。”

“从今日始,”王镇圭踏过门槛,“我到即是宋大人到。”

书吏一愣:“大人有话便讲,小的委实听不懂。”

王镇圭顺手从怀里拿出一张纸条来,雪白的纸张衬得宋章的字迹极为清晰。

书吏凑近去看,果真是宋章的亲笔,确凿无疑。

他惊讶地一瞥镇圭:“宋大人把这里的事都交给您啦?”

王镇圭笑道:“正是。不过本官仍在盐课司坐署,凡有往来文书,务必交到司里。倘有隐瞒,定叫宋经历治你的重罪!”

这书吏知道镇圭是个不好对付的,吓得脸色惨白,唯唯称是,惶恐迎其入座。

“你心里明白就好,我就不留了,不必再献殷勤。”王镇圭嘱咐过罢,随即挥袖而去。

取缔了书院在衙门里的一切势力,官府的胜利之路显得愈加平坦。尽管宋章酒醒,稍有悔悟,但终以镇圭为忠义之人,并不挂怀,又去游山玩水、吟诗作对,整日不顾别事。朱澈还算是个有担当的人,每日打理书院内务,不舍昼夜,难免有些力不从心。王镇圭正好瞄准了这个机会,他开始安排心腹们进入朱澈的视野,担当院长的助手。这些人也是手脚利索,办事有条不紊,使朱澈愈发依赖他们了。

当初随着朱澈‘打天下’的老臣们逐渐失去地位,参事的名号已经成了空泛的荣誉,而王镇圭的胳膊已经伸到了书院的方方面面,犹如一朵乌云笼罩,让人喘不过气来。

‘老臣’也都试着劝谏他们的院长,可朱澈仍没有感到危险,同样不会认为书院现在的氛围有多么冷清。尽管商议时众人都摆着一副僵硬的面孔,尽管已没有人提出什么意见……但他都视而不见。众人都好奇王镇圭是施了什么法术,让这位当地大贤变得如此昏聩。其实,王镇圭仅仅是让他沉浸在兴盛书院的美梦当中,无法自拔——这似乎与朱澈的理念背道而驰,但却正是他现在所干的事。曾用来鄙夷夏元龙的话,终究应验在了自己身上。

时机到了。王镇圭窃喜地默念这句话,抬头便到了知府面前。

“知府大人,现在可以进一步行动了。”他摇晃着袖口,看起来很为激动。

知府见他胸有成竹的样子,不由自主地笑了:“晋圭,你这样高兴可是头一回啊。”

镇圭始敛神色,微笑道:“人有喜怒哀乐,属下亦是真情所致也。”

“既然你这么有信心,凡事都依你的计策好了。快说,本府该怎样行动?”知府坐得端正起来,垂下双手,静待他的回话。

王镇圭道:“官府现在虽与它书院互无干涉,不怀旧怨,然尚未与其有更多的交流,以示合作之意,此是朱澈心头的一件憾事。此时那里遍是某的心腹,一旦官府遣人,两家走近,则书院之前途尽在府台掌控之中矣。”

知府道:“晋圭言之甚善。不如今日派人往书院一行,顺便探探他的态度。”

“太好了!”朱澈使劲握了握宋章的手,扶额相庆,“我们的事业算有成效了!”

“朝廷此次主动派人前来,料是诚心十足,愿院长好生接待,别让人看低了咱们书院哪。”王镇圭接着说道。

众人却互相使着冷眼,脸也被风吹着,铁一般纹丝不动。

“诸位,准备列队,恭迎使者到来!”

……

朱澈颤抖的手接住了知府的亲笔文书,而后慢慢自地上爬起,向使者鞠了个躬:“劳烦使者远来,请落座说话。”

他连忙隔开众人,带着王镇圭、宋章以及几员参事,与使者进了内书房。

“小小书院,皆是德行粗浅之人,本非藏龙卧虎之地,却能招得万丈光辉进室,顿使薄衣有文彩之色,贫服若鲜丽之缯。朱某不胜惶恐,不胜惶恐。”朱澈令人搬来一张太师椅,令使者坐下。

“不知公来欲传何意?”宋章在旁急问。

使者不紧不慢地说:“书院昔日在夏元龙手里,弄得肮脏不堪,屡处与官府作对,犹如一方恶霸。今朱先生拨乱反正,皆是我府台所愿看到之景象也。这回遣我来,一为褒奖朱先生治理有方,二为申明合作之意,与先生平等相待,共治苏州。”

朱澈闻之大喜,问道:“衙门里可有人赞成此议?”

使者快速地和王镇圭一对眼色,便指着他说道:“府台大人本有万千疑虑,皆是王盐课处处讲清,方才说得府台回心转意,施从其策。”

朱澈、宋章二人欣赏地看着镇圭,啧啧称叹。

“府台如此英明,我书院必当齐心协力以助之!”

两人聊得投机,讲了好几句话,使者方才要走,挽留不过,只好差两个书童护其回衙。

谁知那使者未去两步,只见一位老参事已站出来,指着王镇圭骂:“你这个奸诈的小人!刚才你与那使者使眼色,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你到底是帮我们书院的,还是帮他们的?!”

王镇圭正不知如何回答,另几位参事也跳出来,将椅子一踢,一股剑拔弩张的气息扑面而来。

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六)第五十二章 决叛、破竹(四)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谋(五)第四十八章 审害、乱民(二)第五十章 叛约、陷潭(一)第八十六章 靖乱、治海(一)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斗(二)第五十三章 告衙、击弱(五)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罢(四)第八十二章 视田、缓令(三)第二章 赠贿、谋府(三)第五十章 叛约、陷潭(四)第五十七章 托任、毁院(二)第八十二章 视田、缓令(三)第三十三章 刺害、计详(三)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六)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五)第六十八章 政息、举新(四)第三十二章 赐匾、入惑(二)第八十六章 靖乱、治海(一)第七十六章 请异、防番(四)第十八章 戏谏、法辩(一)第六章 名归、饬法(一)第四十九章 论辩、揭罪(四)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谋(一)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侧(六)第十章 通盐、焚诬(一)第八章 止险、牵掣(四)第五十二章 决叛、破竹(一)第三十三章 刺害、计详(四)第四十五章 斗党、责将(一)第二十四章 试心、纵去(二)第八十一章 抗政、势敌(六)第五十二章 决叛、破竹(三)第七十二章 诬败、移失(三)第八十七章 巧议、化争(四)第七十九章 屡间、荣归(七)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一)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五)第十四章 围州、论罪(一)第五十三章 告衙、击弱(三)第五十章 叛约、陷潭(四)第二十四章 试心、纵去(一)第四十八章 审害、乱民(三)第六十章 棋和、弈决(三)第三十章 议裁、赴账(二)第五十二章 决叛、破竹(三)第七十二章 诬败、移失(三)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六)第四十八章 审害、乱民(一)第三十四章 争塾、室杀(四)第七十章 施诡、毅往(一)第二十八章 客返、势去(四)第六十章 棋和、弈决(六)第二十四章 试心、纵去(一)第六十一章 失断、肇战(五)第三十三章 刺害、计详(四)第四十六章 任旧、诈举(五)第五十章 叛约、陷潭(一)第五十三章 告衙、击弱(五)第四十七章 旧罪、新议(五)第六十二章 曲终、人散(三)第五十一章 速归、京变(五)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胜(五)第五十三章 告衙、击弱(五)第三十六章 变弊、迁任(六)第六十六章 晋相、巡边(三)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二)第三十六章 变弊、迁任(一)第十九章 砌坛、建庙(六)第四十五章 斗党、责将(一)第七十八章 激商、稳局(二)第六十章 棋和、弈决(一)第七十九章 屡间、荣归(四)第六十六章 晋相、巡边(六)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斗(四)第二章 赠贿、谋府(二)第四十章 谋威、抚恩(四)第七十七章 会商、观谋(三)第七十章 施诡、毅往(二)第七十八章 激商、稳局(六)第六十六章 晋相、巡边(三)第五十一章 速归、京变(三)第五十三章 告衙、击弱(四)第三十三章 刺害、计详(三)第四十一章 开禁、访友(三)第四章 伪奏、恩绝(二)第三十章 议裁、赴账(二)第四十六章 任旧、诈举(六)第四十章 谋威、抚恩(五)第十四章 围州、论罪(二)第六十七章 临战、功断(一)第八十五章 诛相、肃朝(一)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谋(四)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一)第五十六章 误院、促战(六)第七十四章 求阙、论诛(六)第四十七章 旧罪、新议(三)第三十二章 赐匾、入惑(三)第五十二章 决叛、破竹(六)
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六)第五十二章 决叛、破竹(四)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谋(五)第四十八章 审害、乱民(二)第五十章 叛约、陷潭(一)第八十六章 靖乱、治海(一)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斗(二)第五十三章 告衙、击弱(五)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罢(四)第八十二章 视田、缓令(三)第二章 赠贿、谋府(三)第五十章 叛约、陷潭(四)第五十七章 托任、毁院(二)第八十二章 视田、缓令(三)第三十三章 刺害、计详(三)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六)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五)第六十八章 政息、举新(四)第三十二章 赐匾、入惑(二)第八十六章 靖乱、治海(一)第七十六章 请异、防番(四)第十八章 戏谏、法辩(一)第六章 名归、饬法(一)第四十九章 论辩、揭罪(四)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谋(一)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侧(六)第十章 通盐、焚诬(一)第八章 止险、牵掣(四)第五十二章 决叛、破竹(一)第三十三章 刺害、计详(四)第四十五章 斗党、责将(一)第二十四章 试心、纵去(二)第八十一章 抗政、势敌(六)第五十二章 决叛、破竹(三)第七十二章 诬败、移失(三)第八十七章 巧议、化争(四)第七十九章 屡间、荣归(七)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一)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五)第十四章 围州、论罪(一)第五十三章 告衙、击弱(三)第五十章 叛约、陷潭(四)第二十四章 试心、纵去(一)第四十八章 审害、乱民(三)第六十章 棋和、弈决(三)第三十章 议裁、赴账(二)第五十二章 决叛、破竹(三)第七十二章 诬败、移失(三)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六)第四十八章 审害、乱民(一)第三十四章 争塾、室杀(四)第七十章 施诡、毅往(一)第二十八章 客返、势去(四)第六十章 棋和、弈决(六)第二十四章 试心、纵去(一)第六十一章 失断、肇战(五)第三十三章 刺害、计详(四)第四十六章 任旧、诈举(五)第五十章 叛约、陷潭(一)第五十三章 告衙、击弱(五)第四十七章 旧罪、新议(五)第六十二章 曲终、人散(三)第五十一章 速归、京变(五)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胜(五)第五十三章 告衙、击弱(五)第三十六章 变弊、迁任(六)第六十六章 晋相、巡边(三)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二)第三十六章 变弊、迁任(一)第十九章 砌坛、建庙(六)第四十五章 斗党、责将(一)第七十八章 激商、稳局(二)第六十章 棋和、弈决(一)第七十九章 屡间、荣归(四)第六十六章 晋相、巡边(六)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斗(四)第二章 赠贿、谋府(二)第四十章 谋威、抚恩(四)第七十七章 会商、观谋(三)第七十章 施诡、毅往(二)第七十八章 激商、稳局(六)第六十六章 晋相、巡边(三)第五十一章 速归、京变(三)第五十三章 告衙、击弱(四)第三十三章 刺害、计详(三)第四十一章 开禁、访友(三)第四章 伪奏、恩绝(二)第三十章 议裁、赴账(二)第四十六章 任旧、诈举(六)第四十章 谋威、抚恩(五)第十四章 围州、论罪(二)第六十七章 临战、功断(一)第八十五章 诛相、肃朝(一)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谋(四)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一)第五十六章 误院、促战(六)第七十四章 求阙、论诛(六)第四十七章 旧罪、新议(三)第三十二章 赐匾、入惑(三)第五十二章 决叛、破竹(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