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靖乱、治海(三)

叶永甲把文书的封皮揭开,上面赫然写着:‘中书省奏请海防新政之疏’。

“您打算对海防下手?”他抬起双眼,疑惑地看着钮远。

“你不是也这个意思?”钮远坐到一旁,问道。

“最近海疆确实不平,”叶永甲又翻起了一页,“看闽粤一带递来的战报,自今年三月开始,海寇便不断侵扰沿海州县,抢夺一番即去,官军追则中伏,不追又将坐视焚掠,这段时日实是艰难。”

“可问题出在哪儿?不就是武备废弛嘛!”钮远指手画脚地说道,“正当如前时一般,再行变法,整顿军事!”

“要论这个,我是与奉相一条心的,”叶永甲合上奏本,但并未拿起笔,而是指了指自己的心,“可贼患方兴未艾,在此时大举革新,伤及的只有百姓。江南形势与边塞不同,断不能与前时一概而论。我的建议是,海防应当严加筹办,但要是奏书里这么个改法,恕在下难以信服。”

钮远从来都不愿意听别人的异议,见叶永甲也在此处大发议论,当然很不高兴,直接把头侧了过去。终于等到对方说完了,他才冷着一副老脸,撇起嘴问:“说这么多,叶尚书到底签不签?”

叶永甲被问愣了。待片刻回过神后,他却并不感到恼火,反而从容地微笑了。这笑容不是无奈,仿佛有一种听之任之的意思,点头道:“哦,不算怎样,下官会签的。”

他拿了枝笔,飞快地在奏纸上写了几个大字,就递还给了钮远。二人没有丝毫眼神的接触,钮远直将奏疏从他手中抽走,夹在腋下,便转身一步步走下台阶,离开了兵部衙门。

“丞相,容我简单说一下变法的事宜。”

钮远看了眼柳镇年,又看了一眼坐在旁边倾听的桂辅。

“若要解决海患,必先探寻海寇动兵之由。这些贼人本来没有头领,只是各自为战,散兵游勇,故而经年蛰伏,不敢进犯天朝。如今之所以敢铤而走险,是因有一名夷国逃兵自南洋来,占据一处小岛,以金银纠集部众,广收贼心,为之缮甲磨兵,怂恿他们来犯天威。于是据此可知,他们人数不多,只得抄掠百姓,不能攻城掠地。而官府迟迟不可灭者,无非两点:第一,离他们巢穴太远,无法彻底扫荡;第二,他们来去无踪,行军神鬼莫测,官兵一旦疏忽,便要为其所袭。”

“鉴于此,下官决定习效他们的办法,筹划在岛上建立防御,”说着,钮远快步移到了一张牛皮地图面前,指着一大片的海域说,“柳公你看,自山东以南的大片海疆,岛屿无数,可谓星罗棋布。若能派大军进驻诸岛之上,大修城墙炮台,四处连成一片、遥相呼应,那群贼人还怎敢靠近陆地一步!”

“把守境拓展到海岛一带,固然是好事,但这些岛屿多数孤小悬绝,如何保障粮饷?”柳镇年凭着一副西洋眼镜,将将看清了地图。

钮远不慌不忙地笑着,作了深揖:“对于这点,下官早就想好了解决之策。既然防守之责在于诸岛,那么陆地便可安定下来了。当迁徙居民至沿海屯田,必可保证供应不缺。”

“怎样,二位都支持么?”钮远不知不觉地挺起了胸膛,背着手问。

这句话平稳地落地了,却没有人将他拾起,得到的唯一回应只是压抑的沉默。柳镇年用遍布皱纹的双手缓缓摘下眼睛,目光直直地朝向桂辅。

后者不得不看向他的眼睛,对视了一会儿,顿时不知所措,只笑着说:“主意不错,挺好的。”

原本胸有成竹的钮远看到这个画面,不由得感到难堪,羞愧之情溢于言表,他闷下头去,越想越觉得柳镇年的反应莫名其妙。

“桂太尉支持就好……”柳镇年随即开口了,“奉相,有多少人联的名?我两个也签上,你自己去交给皇上看罢。”

“禀报柳公,几乎所有的主官都签了名。”

“好,我明白了……”柳镇年用他那老迈缓慢的声音说道,已经没人能从中听出当年的气势了。就连钮远也一样,他根本不在意柳镇年的语气是重是轻,毕竟听起来都是一样的懦懦。只静等着这位老头子签完了字,就带着奏疏走了。

“柳公,”桂辅看着钮远走得远了,便上前道,“奉相不比晏相稳重多了?这个提案不是不可行嘛。”

柳镇年道:“我何曾质疑过他的能力。不过此人功名心重,心气又浮躁,现在年纪越大,反而越沉不住气了。往常他行事,需要一个人辅佐着,以补正他的不足。可现在呢?晏参政离世了,朝野上下都被他压得不敢说话,人人自危。这样一个满是争议的奏疏,所有的主官都能同意,放在以前,谁能想象?如今一帆风顺了,他就会肆无忌惮,行事没个规矩了……早晚会走晏温的老路。”

“可是他的话……”

“我知道你想说什么,”桂辅还未说完,柳镇年便打断了,“但我了解他。”

“那您为什么不驳回去?”桂辅仍旧不解。

柳镇年发出一阵苦涩的笑:“太尉听过一个词,叫博采众议。可现在整个朝廷只有他一种声音了,我驳回去,能听谁的?现在我七十多了,眼睛花了,腿脚也开始软了,身上落下了不少病症……早已无法做到事必躬亲了。”

桂辅看着他落寞的样子,自己的脸上也不禁透露出一丝失望:“柳公啊,您当初杀伐决断,何其气派!多少文人志士不怕非议,情愿投入您的帐下,不就是希望您通过雷厉风行的手段拯救国家吗?现在这一点都失去了,您竟然会坐视着我们走向衰败,甚至灭亡……”

柳镇年不辩驳,也无法辩驳,他依旧亲切地望着桂辅的面庞,伸手正了正他的衣领子,笑呵呵着说:“你看,太尉当上了御史,说话果然不留情面喽。”

第五十六章 误院、促战(四)第七十五章 斩官、肃廷(二)第三十六章 变弊、迁任(六)第六十一章 失断、肇战(五)第四十一章 开禁、访友(六)第三十三章 刺害、计详(六)第六十五章 泣冢、正籍(二)第八十一章 抗政、势敌(四)第三十二章 赐匾、入惑(一)第二十六章 受信、听祸(一)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六)第十五章 二擢、三逢(一)第八章 止险、牵掣(三)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五)第三十五章 释围、按罪(二)第七十八章 激商、稳局(六)第八十章 练军、挫敌(一)第四十七章 旧罪、新议(五)第二十六章 受信、听祸(二)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罢(八)第九章 瞒情、谋符(一)第六十九章 掩灾、称圣(二)第七十七章 会商、观谋(三)第六十八章 政息、举新(五)第八十二章 视田、缓令(三)第八十章 练军、挫敌(四)第三十三章 刺害、计详(二)第八十六章 靖乱、治海(二)第三十六章 变弊、迁任(五)第十一章 诛吏、免督(三)第四十八章 审害、乱民(三)第七十三章 请银、议阻(四)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四)第三十二章 赐匾、入惑(一)第二十八章 客返、势去(一)第五十二章 决叛、破竹(四)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四)第六十六章 晋相、巡边(五)第八十二章 视田、缓令(四)第五十六章 误院、促战(四)第八十章 练军、挫敌(四)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胜(二)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四)第七十六章 请异、防番(三)第四十五章 斗党、责将(二)第五十二章 决叛、破竹(六)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四)第八十七章 成议、悔策(三)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四)第七十二章 诬败、移失(二)第六十六章 晋相、巡边(二)第五十六章 误院、促战(三)第四十四章 接驾、复衅(三)第二十四章 试心、纵去(三)第十章 通盐、焚诬(三)第七十六章 请异、防番(四)第十一章 诛吏、免督(五)第四十三章 诏任、握政(四)第七十七章 会商、观谋(五)第二十二章 死别、安魂(三)第七十九章 屡间、荣归(三)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六)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六)第四十五章 斗党、责将(三)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胜(二)第四十一章 开禁、访友(二)第三十二章 赐匾、入惑(四)第四十四章 接驾、复衅(二)第三十二章 赐匾、入惑(四)第二十七章 问坊、妾逃(三)第十三章 请符、舍命(二)第四十三章 诏任、握政(五)第七十七章 会商、观谋(二)第十九章 砌坛、建庙(六)第八十三章 多诛、纷议(四)第七十八章 激商、稳局(四)第五十章 叛约、陷潭(二)第十七章 禁学、黜变(二)第四十五章 斗党、责将(五)第四十章 谋威、抚恩(五)第五十一章 速归、京变(二)第三十三章 刺害、计详(四)第三十六章 变弊、迁任(四)第七十七章 会商、观谋(四)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五)第七十六章 请异、防番(四)第二十四章 试心、纵去(一)第五十六章 误院、促战(一)第十八章 戏谏、法辩(一)第二十章 杜赃、劫命(三)第六十章 棋和、弈决(三)第五十九章 杀灾、运策(六)第八十二章 视田、缓令(六)第二十一章 请政、泄机(二)第七十三章 请银、议阻(五)第三十四章 争塾、室杀(三)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斗(三)第五十二章 决叛、破竹(一)第四十七章 旧罪、新议(三)
第五十六章 误院、促战(四)第七十五章 斩官、肃廷(二)第三十六章 变弊、迁任(六)第六十一章 失断、肇战(五)第四十一章 开禁、访友(六)第三十三章 刺害、计详(六)第六十五章 泣冢、正籍(二)第八十一章 抗政、势敌(四)第三十二章 赐匾、入惑(一)第二十六章 受信、听祸(一)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六)第十五章 二擢、三逢(一)第八章 止险、牵掣(三)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五)第三十五章 释围、按罪(二)第七十八章 激商、稳局(六)第八十章 练军、挫敌(一)第四十七章 旧罪、新议(五)第二十六章 受信、听祸(二)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罢(八)第九章 瞒情、谋符(一)第六十九章 掩灾、称圣(二)第七十七章 会商、观谋(三)第六十八章 政息、举新(五)第八十二章 视田、缓令(三)第八十章 练军、挫敌(四)第三十三章 刺害、计详(二)第八十六章 靖乱、治海(二)第三十六章 变弊、迁任(五)第十一章 诛吏、免督(三)第四十八章 审害、乱民(三)第七十三章 请银、议阻(四)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四)第三十二章 赐匾、入惑(一)第二十八章 客返、势去(一)第五十二章 决叛、破竹(四)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四)第六十六章 晋相、巡边(五)第八十二章 视田、缓令(四)第五十六章 误院、促战(四)第八十章 练军、挫敌(四)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胜(二)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四)第七十六章 请异、防番(三)第四十五章 斗党、责将(二)第五十二章 决叛、破竹(六)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四)第八十七章 成议、悔策(三)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四)第七十二章 诬败、移失(二)第六十六章 晋相、巡边(二)第五十六章 误院、促战(三)第四十四章 接驾、复衅(三)第二十四章 试心、纵去(三)第十章 通盐、焚诬(三)第七十六章 请异、防番(四)第十一章 诛吏、免督(五)第四十三章 诏任、握政(四)第七十七章 会商、观谋(五)第二十二章 死别、安魂(三)第七十九章 屡间、荣归(三)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六)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六)第四十五章 斗党、责将(三)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胜(二)第四十一章 开禁、访友(二)第三十二章 赐匾、入惑(四)第四十四章 接驾、复衅(二)第三十二章 赐匾、入惑(四)第二十七章 问坊、妾逃(三)第十三章 请符、舍命(二)第四十三章 诏任、握政(五)第七十七章 会商、观谋(二)第十九章 砌坛、建庙(六)第八十三章 多诛、纷议(四)第七十八章 激商、稳局(四)第五十章 叛约、陷潭(二)第十七章 禁学、黜变(二)第四十五章 斗党、责将(五)第四十章 谋威、抚恩(五)第五十一章 速归、京变(二)第三十三章 刺害、计详(四)第三十六章 变弊、迁任(四)第七十七章 会商、观谋(四)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五)第七十六章 请异、防番(四)第二十四章 试心、纵去(一)第五十六章 误院、促战(一)第十八章 戏谏、法辩(一)第二十章 杜赃、劫命(三)第六十章 棋和、弈决(三)第五十九章 杀灾、运策(六)第八十二章 视田、缓令(六)第二十一章 请政、泄机(二)第七十三章 请银、议阻(五)第三十四章 争塾、室杀(三)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斗(三)第五十二章 决叛、破竹(一)第四十七章 旧罪、新议(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