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男儿试手补天裂(12)

“什么?”霍庆阳双眼陡然射出精光,“当真!”

“千真万确!”那亲兵兴奋地道,“九殿下带着我们由密道潜入皇宫,我们二十个人在皇宫大摇大摆兜了个圈,竟然一个人也没遇上!”

王庶看了他一眼,这亲兵说话有些夸张,他们一直提心吊胆,每个人都是预备随时丢了小命的,那是提着脑袋走路,哪里大摇大摆了?他们从后宫侍卫房进入,从杂役出入的德阳门找到机会就出去了,后宫重要的正宫都根本没有靠近。什么整个皇宫兜了个圈,就算直线距离,也没有走上皇宫的十分之一呢。

那亲兵说得太过兴奋,接着道:“元帅,你猜怎么着?原来连守卫皇宫的西贼也被叫去集合,预备随时上城头支援了!我们去了军营和马场,原来城中西贼说是有四万,实际上满打满算,不过六千人!原来白天那么凶神恶煞出来的三千人已经是城中的半数人马了,难怪那般紧张,不容有失。”

“我们交手多次,西瞻人明明有四万之众。”霍庆阳看着王庶,“九殿下,你是怎么会怀疑西贼人数的?”

王庶摇头:“末将只是怀疑京都出了变故,并没有怀疑到西瞻人的人数。”

他将今日叫阵之事详细说了一遍,才道:“昔日骁羁关天险比之京都更加易守难攻,西贼人数不过五千,就敢不据守天险,而是分出一千五百人面对我青州四万大军。今日末将无险可依,带领人数也不过五千,西瞻人竟然派出他们武艺最强的战将,并派出三千人来攻,似乎要一下子压倒我军一般,心里不虚的人不必急于表现实力。末将心中就有了怀疑,又见西贼此次打仗格外谨慎,似乎保存实力无比重要,末将渐渐开始怀疑西瞻人是否马匹不足,或者是粮草短缺,又或者是箭支消耗太大无以为继。”他喘了一口气,道:“不过根据战报,西瞻人进京之前抢掠了大量的粮草物资,再看这段时间的战况,似乎离缺粮缺兵器还早得很。所以末将又怀疑西贼是否水土不服,大面积暴发疾病?”

“所以你就冒险潜入城中查看?”霍庆阳问道,“九殿下,你可知你是一军之将,不是江湖草莽刺客?”

“末将知错。”王庶抱拳,“请元帅责罚。”

霍庆阳点点头:“此事必罚,你先将事情说完,你是怎么发现西贼人数骤减的?”

“是!”王庶应了一声接着道,“末将从皇宫潜出,进入城中,先后探了军营、粮草库、马厩,发现粮草还是四万人的粮草,但营中存有黑灰的锅灶,就只是六千人的锅灶了,余下的锅灶没有堆积做饭的柴灰。”

霍庆阳暗暗点头,如果有固定的军营,锅灶没有人用完了立即清理柴灰的,通常是用很多天,放不下了才一起清理,至少可以根据锅灶看出最近十日营中有多少兵马。

刚才那亲兵咧嘴道:“九殿下还是怕判断错误,他还去看了军厕,吃的或许可以掩藏,但六千人和四万人拉的可就没那么容易作假了。”他做出一副恶心的表情:“九殿下用竹竿探入军厕,根据屎尿的深度判断人数,确认不会错了,才重新从皇宫密道潜回,耽搁得晚了点,守城的西贼已经回转,我们差点就被拦住了。”

霍庆阳不禁有些动容,当兵的人少有孬种,让士兵上刀山探火坑他们敢,但是这不是火坑,是粪坑!那可就没有几个人敢了。王庶乃是凤子龙孙的身份,先皇嫡亲的儿子,母亲是后宫之首的德妃,论身份之高贵比当今皇帝甚至也更胜一筹,他竟然能做到这个地步!

这位九殿下,和以前可当真大不一样了!

“元帅!”王庶抱拳道,“城中千真万确,只有六千人。”

他双眼雪亮:“这里可不是骁羁关,京都城池再坚固,也需要人手去守城!以往攻城都是集中在城门左近,如今我们知道城中虚实,可以不管城门城角城边,撒开大面积一起架上云梯爬!城墙每边长十八里二十里不等,四边相加共七十六里,六千个西贼,每十里还分配不到一千人!根本不够!只要我们四面一起攻城,这京都用不了几日,就必能攻克!”

霍庆阳迅速盘算了一下,眼睛也渐渐亮了起来,他想想道:“我们大军只能笼罩长春门和永春门方向,另外两边要绕过梁河,几日路程才能到达,困难较大。十六卫军中的捧日军、拱圣军就近驻扎,不妨让他们配合出击。”

捧日军和拱圣军都是十六卫军的部属,这支京都近卫各个部属的名字都和“日、圣、天、主”有关,分驻京都周围,共有十六支分队,所以才叫十六卫军。其中捧日和拱圣二军驻地分别在京都盛春门和留春门附近,所以霍庆阳想让他们配合。

王庶眉头一皱:“十六卫军恐怕……”这支曾经被他十分看中的军队,现在在他眼中,战斗力已经看不上眼了。

霍庆阳伸手拦住他:“夺回京都这样的泼天大功,单独吃下会遭人妒忌,十六卫军再不可用,总还能守一时三刻。我们只攻两面城墙,每十里范围即便两千个敌人,敌人的兵力集中,我们的兵力也同样集中。压力虽然大了些,却仍然可以得胜!”

王庶一想果然如此,想到京都可以夺回,他不禁热血沸腾起来。

十六

城中兵力只有六千!这个结论如此匪夷所思,却又的的确确是真的!可以想象,消息传到十六卫军耳朵里,他们定然大吃一惊。城中明明有四万铁林军,什么时候剩了区区六千,他们一直和西瞻士兵对峙竟然没有人知道。

这要从青州说起,当日西瞻铁林军打开骁羁关天堑,冲进大苑西北内陆地区之后,本是行踪飘忽不定的,他们通过麟州、益州、安州等地都不是直来直往,而是忽左忽右往来穿插,也就是说看到哪里有机会就往哪里走,这才让跟在后面的霍庆阳跟不上他们的脚步。

而过了益州之后,青瞳采用了诱敌策略,不再理会西瞻人要往什么地方去,只管频繁调兵,实现自己的军事目的。前期霍庆阳竭力调度士兵,是为了堵截西瞻军。而青瞳同样紧张地调度士兵,却是为了让各地驻防的实力拉开差距,她不需要研究敌情,不需要疾行赶路,也不需要交锋作战。要拦住快如疾风的敌人难于登天,要两地调动只相当于普通行军,那就没有什么难度了。

所以看着一模一样的调令雪片般频繁发出、士兵匆匆忙忙地往返忙碌,气氛是一样的紧张,但结果完全不同:霍庆阳调兵弄了个焦头烂额,一片狼藉;青瞳调兵却十分顺利,不过是走走路,兵员就到位了。

从这点上并不能说明青瞳比霍庆阳更善于带兵,至少在行军经验上,青瞳就比不上霍庆阳,只能说明她胆大。这种战略霍庆阳没可能用得出来,他的权限只限于西北一路,无法调动全国兵力,更没有权力做出舍弃京都的决定。好比参加博弈,青瞳手中筹码比他多,若是赢了自然可以赢得多,同时青瞳又输得起,丢了京都她还有南方九州,所以也比较敢下注。

大苑换了迎敌策略西瞻人又不会知道,他们还是利用士兵调度过程中留下的无数漏洞突袭挺进,绕过益州,扑向下一个州府,看着苑军在他们身后手忙脚乱,只能望尘兴叹。而青瞳便看着西瞻人果然在她故意留的十几条道路中选择了一条。

西瞻军通过了这一处州府之后,前方又是几条容易走的路,只不过这一次选择余地略少,他们再选择其中一条进军,又顺利征集齐了补给、通过了一个州府,如是几次,敌人便渐渐被诱上设计好的路线。

在路程通过一半的时候,大苑还是拿这些西瞻士兵毫无办法,他们虽然按照设计好的道路走,但要想伏击或者包围都是不可能的,西瞻高超的飞鹰情报让苑军无法及时调度,想在路上拦住敌人实属妄想,只能耐心等待机会。

不过桀骜不驯的野马却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慢慢被套上了缰绳。京都是他们眼前摆着的一个巨大的诱惑,西瞻军被这个诱惑晃花了眼睛,不由自主地直扑而上。他们的进军是那么顺利,苑军看上去是那么无能,以至于他们根本没发现身边可选择余地越来越少,到最后,除了唯一的一条通路,其余道路要么驻有重兵,要么一片荒芜毫无补给,要么道路损毁骑兵难行,不去京都,竟然无路可走!

青瞳用道路、兵员和补给慢慢编织成了一个看不见的布袋子,西瞻军走出多远,袋子就织出多长。益州如同袋子底部,京都如同袋子口,从袋子底部到袋子口有无数个方向可以走,但是等到了袋子口,就只剩一条出路了。

到京都,也就到了袋子收口的时候。

到这个地步,西瞻军发觉不对已经晚了,但是西瞻军的机动性和战斗力实在超群,如果他们的目的只是逃命,而不是占领京都,那还是有机会的。

袋子口是用十几万十六卫军扎成,地小兵多,比较牢固,大面积的袋子底部却不可能也有这么强的兵力。只要他们立即转身就走,回到西北袋子里去,再随便找个薄弱处打穿,以点打面,冲出生天还是有一小半机会的。

但这也只是一小半机会而已,包围已经形成,只要攻打,他们便暴露了行迹,他们打哪里,周围组成袋子的军队都会及时支援,敌人只会越打越多,不会越打越少,这是大苑的地盘,想让袋子口换个方向十分容易,西瞻军必将为此付出巨大的伤亡。

在断腕出逃和破釜沉舟之间,萧图南选择了后者,他只身入敌营劫走青瞳,其实是冒了很大风险、付出了很大勇气的举动。和青瞳的感情纠葛只是让他想出这个办法的契机而已,萧图南的主要目的还是挽救自己的军队。

按照原本的设想,大苑丢了皇帝,袋子口少了能抽紧绳子的人,十六卫军指挥就会陷入瘫痪,整个大苑也会为了寻找皇帝而乱成一团,到时候不但京都困不住铁林军,便是铁林军就势北上,和关中二十万军队遥相呼应,彻底让大苑大伤元气也大有可能。

然而赵如意的出现让事情又出现变数,青瞳撤离京都之前本来已经制定好了大方向战略,何时包围何时收紧,都已经有了规划。这些规划她曾和武本善商谈过多次,花笺在一旁听得多,记得牢牢的。事发之后,她也就对赵如意详细说了一遍,以便他能顺着青瞳的思路发号施令,应该说,已经有了完善的规划是花笺放心让赵如意指挥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大苑发生阵前丢了皇帝这样的大事,却并没有出现想象中的慌乱,仍旧按部就班地一点点收缩了袋口,西瞻铁林军还是被包进了京都。

京都是那么大的一座城池,青瞳设置的包围圈并不是可以用眼睛看得清晰的、中间一座孤城、四面围满兵马的样子,而是次第驻扎在京都周围三百里方圆范围之内的。他们形成的包围圈不是一个完整的绳套,更像许多小段小段的点和线,这些点和线会随着西瞻军的动作不断组合调整。

实际上除了电影棚里搭的布景,现实中也不会有那样的孤零零的周围什么也没有的城池,哪怕是建在沙漠中的城池,周围也必定有些辅助物,不然城里的人怎么生活?

说是一座城至少要有官道用来通商,城周围要有郡县乡镇辅助,那就一定会有农田、有树林,京都还有大小十个卫城箭楼,还有护城河梁河,河流又带来芦苇荡和湿地。

风水好的地方一定是有山有水的,京都被两个王朝选为都城所在,风水定然十分好,所以京都不远还有一条规模不小的山脉,虽然险要程度比之骁羁关差出天上地下去,但地形复杂程度却并不逊色于那般天堑。

赵如意左右应对了一段时间,开始的时候一切顺利,并没有出现什么错漏。然而战局情况是不断变化的,青瞳若是那般料事如神,她也不会被萧图南劫走了。她的计划看着很周到了,实际只是个大体方向而已,便是青瞳自己在,也会在大方向之下不断调整战术战略,像赵如意这般一丝不苟完全照本宣科怎么能行?何况即便同样目的的战役、同样的士兵,交给不同的将领指挥,结果可能完全不同。

大苑十六卫军不知道他们的皇帝是假的,孙阔海却十分清楚最大的对手不在,迟早会有漏洞。这个沙场宿将经验丰富,他被困京都也不慌乱,利用苑军对西瞻军有勇无谋的一贯看法,装作急于从京都突围,放着坚固的城池不去依靠,反而经常派几千士兵出城找仗来打。

西瞻用他们最熟悉的战术,精骑在前突击,重甲在后扩大战果,他们经常从四个城门随便找一个方向突然冲出,只需千余士兵,就能反过来追杀大苑一个纵队七八千人。

实战经验并不丰富的十六卫军被这样的战斗力吓坏了,要不是他们知道自己人数远比铁林军多,并且援兵还在源源不断地到来,几乎要落荒而逃。赵如意心里没有底,又承担不起让敌人冲出包围的责任,和其余十六卫军将士的反应一样,每每都是紧张地调动周围十倍以上的兵力,来应付铁林军这种发泄精力一般的突然冲锋。

最后已经形成习惯,不管用得着还是用不着,西瞻军每次行动,苑军都会出动至少十倍的兵力堵截,这样做效果明显,在大苑西北无往不利的西瞻军,面对十几倍兵力的压制,每次都是很快就被击败,被迫退回城中。

十六卫军便觉得自己打了胜仗,欢欣鼓舞,士气大振。殊不知他们十倍兵力压制的,很多时候并不是铁林军中最具杀伤力的重甲和金鹰卫,只是普通骑兵,甚至只是战斗力最弱的辅兵。而赵如意以为滴水不漏的包围早就在往来调度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漏洞,西瞻精兵便抓住苑军东奔西跑形成的漏洞,化整为零,逐渐撤出。

四万人的队伍目标过于庞大,想不被发现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是只有一千人,甚至只有几百人便容易多了。西瞻军在消息情报方面有苑军不能企及的优势,他们的黑鹰在天空中来去无踪,苑军根本无法发现他们,他们却能提早知道苑军的行军方向。

第93章 飘香缘自寒霜雨(7)第155章 明朝且莫做思量(9)第87章 飘香缘自寒霜雨(1)第120章 天限南疆北界(5)第146章 此别难重陈(18)第154章 明朝且莫做思量(8)第73章 误人犹是说聪明(2)第103章 偷羡鸳鸯(3)第149章 明朝且莫做思量(3)第163章 男儿试手补天裂(2)第212章 云牵豪情到天外(9)第86章 误人犹是说聪明(15)第156章 明朝且莫做思量(10)第65章 谋国尽书生(20)第28章 谁将一女轻天下(6)第153章 明朝且莫做思量(7)第164章 男儿试手补天裂(3)第12章 四面边声连角起(5)第215章 番外:赵如意第172章 男儿试手补天裂(11)第17章 烟尘一长望(2)第133章 此别难重陈(5)第7章 无物似情浓(7)第57章 谋国尽书生(12)第94章 飘香缘自寒霜雨(8)第207章 云牵豪情到天外(4)第81章 误人犹是说聪明(10)第50章 谋国尽书生(5)第66章 谋国尽书生(21)第115章 偷羡鸳鸯(15)第143章 此别难重陈(15)第83章 误人犹是说聪明(12)第12章 四面边声连角起(5)第206章 云牵豪情到天外(3)第124章 天限南疆北界(9)第120章 天限南疆北界(5)第5章 无物似情浓(5)第199章 今古山河无定拒(13)第116章 天限南疆北界(1)第115章 偷羡鸳鸯(15)第43章 莫言三冬无春色(14)第75章 误人犹是说聪明(4)第64章 谋国尽书生(19)第97章 飘香缘自寒霜雨(11)第167章 男儿试手补天裂(6)第128章 天限南疆北界(13)第174章 男儿试手补天裂(13)第186章 人间所事堪惆怅(9)第195章 今古山河无定拒(9)第190章 今古山河无定拒(4)第119章 天限南疆北界(4)第218章 番外:苑爱(二)(1)第6章 无物似情浓(6)第201章 今古山河无定拒(15)第128章 天限南疆北界(13)第130章 此别难重陈(2)第62章 谋国尽书生(17)第199章 今古山河无定拒(13)第134章 此别难重陈(6)第64章 谋国尽书生(19)第168章 男儿试手补天裂(7)第5章 无物似情浓(5)第82章 误人犹是说聪明(11)第124章 天限南疆北界(9)第78章 误人犹是说聪明(7)第92章 飘香缘自寒霜雨(6)第18章 烟尘一长望(3)第165章 男儿试手补天裂(4)第190章 今古山河无定拒(4)第68章 番外:杨冰纨第193章 今古山河无定拒(7)第128章 天限南疆北界(13)第85章 误人犹是说聪明(14)第56章 谋国尽书生(11)第90章 飘香缘自寒霜雨(4)第4章 无物似情浓(4)第208章 云牵豪情到天外(5)第93章 飘香缘自寒霜雨(7)第47章 谋国尽书生(2)第22章 烟尘一长望(7)第112章 偷羡鸳鸯(12)第88章 飘香缘自寒霜雨(2)第190章 今古山河无定拒(4)第193章 今古山河无定拒(7)第55章 谋国尽书生(10)第218章 番外:苑爱(二)(1)第156章 明朝且莫做思量(10)第40章 莫言三冬无春色(11)第104章 偷羡鸳鸯(4)第9章 四面边声连角起(2)第196章 今古山河无定拒(10)第102章 偷羡鸳鸯(2)第197章 今古山河无定拒(11)第114章 偷羡鸳鸯(14)第82章 误人犹是说聪明(11)第114章 偷羡鸳鸯(14)第217章 番外:苑爱(一)第172章 男儿试手补天裂(11)第121章 天限南疆北界(6)
第93章 飘香缘自寒霜雨(7)第155章 明朝且莫做思量(9)第87章 飘香缘自寒霜雨(1)第120章 天限南疆北界(5)第146章 此别难重陈(18)第154章 明朝且莫做思量(8)第73章 误人犹是说聪明(2)第103章 偷羡鸳鸯(3)第149章 明朝且莫做思量(3)第163章 男儿试手补天裂(2)第212章 云牵豪情到天外(9)第86章 误人犹是说聪明(15)第156章 明朝且莫做思量(10)第65章 谋国尽书生(20)第28章 谁将一女轻天下(6)第153章 明朝且莫做思量(7)第164章 男儿试手补天裂(3)第12章 四面边声连角起(5)第215章 番外:赵如意第172章 男儿试手补天裂(11)第17章 烟尘一长望(2)第133章 此别难重陈(5)第7章 无物似情浓(7)第57章 谋国尽书生(12)第94章 飘香缘自寒霜雨(8)第207章 云牵豪情到天外(4)第81章 误人犹是说聪明(10)第50章 谋国尽书生(5)第66章 谋国尽书生(21)第115章 偷羡鸳鸯(15)第143章 此别难重陈(15)第83章 误人犹是说聪明(12)第12章 四面边声连角起(5)第206章 云牵豪情到天外(3)第124章 天限南疆北界(9)第120章 天限南疆北界(5)第5章 无物似情浓(5)第199章 今古山河无定拒(13)第116章 天限南疆北界(1)第115章 偷羡鸳鸯(15)第43章 莫言三冬无春色(14)第75章 误人犹是说聪明(4)第64章 谋国尽书生(19)第97章 飘香缘自寒霜雨(11)第167章 男儿试手补天裂(6)第128章 天限南疆北界(13)第174章 男儿试手补天裂(13)第186章 人间所事堪惆怅(9)第195章 今古山河无定拒(9)第190章 今古山河无定拒(4)第119章 天限南疆北界(4)第218章 番外:苑爱(二)(1)第6章 无物似情浓(6)第201章 今古山河无定拒(15)第128章 天限南疆北界(13)第130章 此别难重陈(2)第62章 谋国尽书生(17)第199章 今古山河无定拒(13)第134章 此别难重陈(6)第64章 谋国尽书生(19)第168章 男儿试手补天裂(7)第5章 无物似情浓(5)第82章 误人犹是说聪明(11)第124章 天限南疆北界(9)第78章 误人犹是说聪明(7)第92章 飘香缘自寒霜雨(6)第18章 烟尘一长望(3)第165章 男儿试手补天裂(4)第190章 今古山河无定拒(4)第68章 番外:杨冰纨第193章 今古山河无定拒(7)第128章 天限南疆北界(13)第85章 误人犹是说聪明(14)第56章 谋国尽书生(11)第90章 飘香缘自寒霜雨(4)第4章 无物似情浓(4)第208章 云牵豪情到天外(5)第93章 飘香缘自寒霜雨(7)第47章 谋国尽书生(2)第22章 烟尘一长望(7)第112章 偷羡鸳鸯(12)第88章 飘香缘自寒霜雨(2)第190章 今古山河无定拒(4)第193章 今古山河无定拒(7)第55章 谋国尽书生(10)第218章 番外:苑爱(二)(1)第156章 明朝且莫做思量(10)第40章 莫言三冬无春色(11)第104章 偷羡鸳鸯(4)第9章 四面边声连角起(2)第196章 今古山河无定拒(10)第102章 偷羡鸳鸯(2)第197章 今古山河无定拒(11)第114章 偷羡鸳鸯(14)第82章 误人犹是说聪明(11)第114章 偷羡鸳鸯(14)第217章 番外:苑爱(一)第172章 男儿试手补天裂(11)第121章 天限南疆北界(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