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

对于我自己,少林寺是非常神秘的一个地方,所以我就常常想去探个究竟。

我对少林寺的概念有三点,武术,和尚,以及存在前两个因素的寺院。尽管我并没有去过,但关于少**术的电影和电视剧看过的还真不少,但那毕竟是虚幻的,没有真实的少林寺来得更为直观。

在当今人们热衷于趁着假日出游的热潮,我也加入到假日旅游的大军,出门赶热闹,路上拥堵景点看人流吃饭挨宰一点都不觉得难为情。似乎这已经成为常态,因为大家都是出去享受这样的感觉。所以,所以还没到少林寺,就已经开始堵车,一直堵到进停车场,一个小时,车就象乌龟一样地向前移动。

少林寺终于到了,其实少林寺的神秘莫过于山门上那常常在电影电视里见过的既不飘逸也不丰满而是劲柔的“少林寺” 三个字。这三个字一点都不张扬,非花拳秀腿,非气势凌人,也非大张大合,而是静谧沉息,不显山露水,如临危不惧的智者,却满含着绝世的功夫。不知和“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的美誉有没有联系?

是不是在少林寺就应该有和尚大耍功夫,譬如十八罗汉阵,少林棍,少林拳也得来一套才能显示少林功夫名不虚传。唉,游人太多了,练功房压根就没有看到,和尚到是有一大群,在后院练习穿僧服,闹闹哄哄地象是作秀,还有几个摄影师在拍照。和尚是见到了,少林寺也看到了,就是没有见功夫,不免遗憾。想想假日里少林寺的游人已经拥挤得根本欣赏不到几千年的名刹的风采,仅仅是那些庙宇和千年的柏树银杏树和碑石。传说的十八棍僧救唐王的故事就发生在少林寺

去看塔林,那些纪念圆寂高僧的砖塔布满了一面斜坡,不计其数,有的已经损毁。少林寺几千年的历史,果然名不虚传,从圆寂高僧的塔林就可见一斑。

游记散文:传说中的少林寺

少林寺里不练武术了,山下却有培育少**术的学校。少林寺现在只是供游人观赏的胜地,这并不妨碍少林功夫的传承。在古代,少林寺教出了多少武功高手不知道,但开国上将许世友和中将钱均就是在少林寺学过少林拳,而现在的影视名星王宝强和释小龙也是师从少林寺功成名就,那些曾经在少林寺短期深造镀金的明星也不少,我想大概有无数从少林寺学过武术的人成了许多大款的保镖也不可知。少林寺因为李连杰的真功夫电影扬名四海,李连杰也因为少林寺电影继而走向世界。从这点说,今天的少林寺不是出功夫,而是出明星,因为要能打,会打。

看着数不清的游人,他们一定与我一样怀着同样的心情来看少林寺,看看这个誉为天下第一武术名刹,天下第一祖庭是什么样子?可以让一些人成名的寺院是一个什么样的宝地?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因此练武成名利即随名而到,参禅的是要悟道,习武的是要强身,在旧时代武也可以自我保护。显然少林寺的过去主旨是以武术大要,只有高僧既有深的禅法和武领的修为,于尘世了然无他。而今天的武术成就则包含了非常的功利,在少林寺,武术的意义是复杂的,多样的。不过话说回来,真的练好的少林功夫,对于防范坏人一定有好处!所以少林功夫是有积极的意义。

去少林寺游赏,十月的季节显然不太合适,几千年的民族文化几个小时穿透不了,非得三天二日地去仔细研磨,看那些建筑,看那些碑帖,走一走少林寺院的地砖,听一听穿过塔林的风,也许是会悟出些什么理论。

终于看到了少林寺,但对于我仍然是神秘的,不在于拳脚身形的闪展腾挪,也不在于刀枪棍棒的出神入化,在于什么?非我辈一朝一夕不可解悟。

仅仅地,我只看到了山门上“少林寺”三个字而已。

到达嵩山,第一个感觉就是武校多。一进入登封市靠近太室山南麓的那条小街,隔着不远便是一处武校。又走出几公里,进入少林寺管辖区以后,首先看到的是塔沟武校。有些边角角的空阔地上,武校的学生们在练着武术套路。在一个特大的广场上,我们看到上千的学生在练武。当我们朝少林寺的方向走时,山坡上有数面彩旗,彩旗下方是一宣传布,那宣传布上写着“少林塔沟教育集一团一连续七年参加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五千二百名学员参加了北京29届奥运会和残奥会。”我和老七不由得惊讶,武术学校都成立了集一团一。参加奥运会表演的就五千二百多名武校学生。这肯定是好中选好,优中选优。那么这个集一团一有多少学生呢?不得而知。看起来全国的习武学生可能多数是送到这里来。我们站在了塔沟武校的练习场,看了一会儿,只见上千名学生步伐整齐,那一招一式还满是那么回事。

另一边的学生则是散练,看着学生们练武,我想,嵩山武校之多,可能来源于前二十多年的电一影《少林寺》的动力。那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被电一影演绎的淋一漓尽致。少林寺也因这部电一影大大的出了名。这就给武术教育家们提一供了大办武校的商机,他们办起武校来。武校给一些愿意练武的孩子们提一供了机会。因而,嵩山的武校应运而生,生源更是不愁。

看了一会学生的练武,我和老七去少林寺武馆看武术表演,因为通票包含一着武术表演,所以说是必看节目。从少林寺售票处的大理石牌坊一直往西走,走有两公里多,来到了武馆门前。只见一个院子里两侧是建筑,中间的是武馆。那武馆两层楼的两侧各是拐弯的楼梯,我看后顿时明白,原来这是分进出口。两层楼的后边,建有三个突起建筑。被两层楼一衬托,显得很美!在左右楼梯的的中间墙壁上,镶嵌着一长方红底的水泥框,里边写的是“少林寺武术馆”。两层楼的上边伫立着“少林寺演武厅”几个大字。

我和老七上了台阶,进入了表演厅,此时已经开始表演。只见台下大半圆形的看台上已经座无虚席,我和老七只有挤到台前的木板地上席地而坐看起表演来。十余名武僧正在表演着他们的拿手绝活。一个小僧打猴拳。他抓腮,挤眼,跳蹿,把猴的习性和武术巧妙的结合起来,赢得了一阵阵掌声。

在武僧们的表演过程中,我细细的打量起这表演厅的形状来。这是一个几十公分高的舞台,舞台的里侧设置了一个庙宇,上写少林寺,庙宇中坐着一佛。演员上下场就顺着佛的两边走。台下除了舞台占据的地方,可以说都是看台。大约能撑下四五百名观众。

一个梳着小分头,穿着白衣服的青年手拿麦克风主持这场武术表演。随着他那雄厚的声音,我的眼睛又回到了舞台上。此时,一个小和尚正拿出了两杆扎一槍一,扎在了咽喉部,一用力,那两杆扎一槍一的一槍一杆弯了下来。正在此时,一个小和尚拿着一块方玻璃和一支女人做衣服用的针,走到观众席前让大家看。我一看,果然是真玻璃、真针。然后这小和尚上台,将玻璃递给了两个小和尚,两个小和尚将这块玻璃横在了中间,玻璃的这边是一个小和尚手拿一管儿,把那针放在管儿中,玻璃的另一边一个小和尚拿着一个气球。只见这小和尚对着玻璃那边的气球,猛地一吹,气球应声而破。那个小和尚又接过那块玻璃,到台下给观众看,玻璃上有一个眼儿。相继,又表演了往头上磕钢板,钢板应声而断几节。一个小和尚打另一个小和尚,木棍一断几节。总之,武僧的表演,引来一阵又一阵的掌声。

正在人们看的兴浓之时,那梳着小分头的年轻人,宣布表演结束。最后出来一个老和尚,与武僧一起与游客照相。有愿意照的可以上台,我和老七不愿意照相。于是,离开了武馆。

走到了少林寺武馆的院子里,回头再看那少林寺武术馆几个大字,心中涌现了一种自豪感。这就是我们的国粹。从十三棍僧救唐王开始,少林功夫就名扬天下。并独成一派。少**功秘笈被金庸用在了作品里。写的活灵活现。可是,那时少**僧仅有百名之多。而今天,参加奥运会的就五千多名。而嵩山武校的学生们就有几万之众。少**术、中国武术,发扬光大了。中国的武术走向世界,将无人能敌。

游少林是我多年夙愿,这次有幸亲临其境,心情格外地好。一路行来首先看到上万学武人,生龙活虎,对打苦练。一路行来聆听了介绍,据说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由孝文帝元宏为安顿印度僧人跋陀而依山辟基创建,因其座落于少室山密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释迦牟尼的第二十八代佛徒菩提达摩历时三年到达少林寺,首传禅宗,影响极大。因此,少林寺被世界佛教统称为“禅宗祖庭”,并在此基础上迅速发展,特别是唐初十三棍僧救驾李世民后得到了唐王朝的高度重视,博得了“天下第一名刹”的美誉。

现在的少林寺不仅因其古老神密的佛教文化名扬天下,更因其精湛的少林功夫而驰名中外,“中国功夫冠天下,天下武功出少林”。这里是少**术的发源地,少**术也是举世公认的中国武术正宗流派。

少林寺景区还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2000年,少林寺景区被国家旅游局首批认定为我国目前最高级----4A级旅游区。少林寺景区包括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初祖庵、二祖庵、达摩洞、十方禅院、武术馆等主要旅游景点。

现在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少林寺常住院。少林寺常住院是少林寺的核心,是主持和尚和执事僧进行佛事活动的地方,总面积三万多平方米,为七进建筑。现在我们首先看到的是:

山门:山门就是少林寺的大门,这是清代建筑,一九七五年翻修,门额上的“少林寺”三字是清康熙皇帝亲书,上有“康熙御笔之宝”方印一枚。山门殿台阶下两侧的石狮是明代刻立的,即显示了佛门的气派,又象征着镇邪与吉祥,山门外两侧还有明代嘉靖年间建造的东西石坊各一座。

山门殿佛龛中供奉的是大肚弥勒佛又称迎宾佛,他慈眉善目,笑迎你们的到来。我们把弥勒佛称为“端庄庄重山门喜看世间光辉照,笑哈哈迎来人祝福极乐无穷”。

山门殿佛龛后面供奉的是韦驮菩萨,人称护法金刚,它手持金刚宝杵,保护寺院佛、法、僧三宝的安全。

我们看山门甬道两侧有多品碑刻,人称少林寺碑林,这些都是唐宋以来的著名原始碑刻。碑林东侧是慈云堂旧址,现为少林寺碑廊,它不仅记载着寺院的兴衰状况,而且在历史、雕刻、艺术方面,也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少林寺碑林和碑廊共计有碑刻108通。

碑林的西面是锤谱堂,这里回廊一周42间,它用泥塑和木雕等形象地展示了少林寺武术的缘起、发展、练功、精华套路、国防功能、僧兵战迹、武术活动等内容,共陈展14组216个锤谱像。有坐禅、跑经绕佛、八段锦、小红拳、大红拳、六合拳、通臂拳、罗汉拳、昭阳拳、练基本功、十三棍僧救秦王、小山和尚持帅出征、月空法师平倭寇以及俗家弟子习拳练武等。俗话称:锤谱堂里五分钟,出来一身少林功,大家比照这些塑像姿势就可以练习少林功。

天王殿我们现在看到是第二进建筑天王殿,天王殿的原建筑于1928年被石友三烧毁。这是1982年重修的,殿门外的两大金刚,传为“哼”、“哈”二将,职责是守护佛法。大殿内侧塑的是四大天王,又称四大金刚,它们的职责是视察众生的善恶行为,扶危济困、降福人间。人们根据四大天王的组合特点,寓意“风调雨顺”。

大雄宝殿是全寺的中心建筑,是僧人进行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该殿和天王殿一样在1928年被军阀石友三烧毁。这是1985年重建的。该殿是面阔五间的重檐歇山式建筑。殿内正中供奉的为现世佛----释迦牟尼如来佛,左为过去佛----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为未来佛-----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殿内东西山墙悬塑的是十八罗汉,屏墙后壁悬塑的是观世音。少林寺大雄宝殿与其它寺院大雄宝殿的不同之处在于这里的三世佛左右各塑有站像达摩祖师和被称为少林寺棍术创始人的紧那罗王。另外,在该殿中间有两根大柱下还有麒麟雕像,预示了禅宗佛教是完全汉化的中国式的佛教。

大雄宝殿前两侧的建筑为钟、鼓二楼,东南为钟楼,西南为鼓楼,原建筑毁于1928年的兵火,1994年进行了重修,它们是寺院的固定建筑。我们常说的“晨钟暮鼓”是寺僧起居和进行佛事活动的一种信号。

钟楼前这块碑刻为《皇帝嵩岳少林寺碑》俗称《李世民碑》,它刻立于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正面是李世民告谕少林寺上座寺主等人的教文,表彰了少林寺僧助唐平定王世充的战功,右起第五行有李世民亲笔草签的“世民”二字,碑刻“太宗文皇帝御书”七个大字系唐玄宗李隆基御书。背面刻的是李世民《赐少林寺柏谷庄御书碑记》,记述了十三棍僧救秦王的故事,也是影片《少林寺》拍摄的历史依据。

《李世民碑》的北边是《小山禅师行实碑》,记述了少林寺曹洞宗第24代传法禅师的经历和重振少林禅宗的功德。它的背面是《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上面刻有佛、道、儒三教混元图像,此碑反映了嵩山是佛、道、儒三教荟萃之地,体现了三教合流的重要思想。再往北我们看到的是清乾隆15年(公元1750年)刻立的《乾隆御碑》。碑文是一首五言诗:明日瞻中岳,今宵宿少林,心依六禅静,寺据万山深,树古风留籁,地灵夕作阴,应教半岩雨,发我夜窗吟。

大雄宝殿东侧的殿宇是紧那罗殿,重建于1982年,内塑的紧那罗王是少林寺特有的护法神。这里展示了紧那罗王的报身、法身、应身三种不同的形象。

大雄宝殿西侧与紧那罗殿相对的是六祖堂。是1982年重建的,殿内正面供奉的是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两侧供奉的是禅宗初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灿、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人称六祖拜观音。六祖堂的西壁是大型彩塑“达摩只履西归图”。

藏经阁又名法堂,明代所建,毁于1928年,1994年重建,它是寺僧藏经说法的场所。内供少林寺的一位缅甸国弟子于1996年揖赠的汉白玉卧佛像一尊。在藏经阁月台下有一口大铁锅,是明代万历年铸造的,据说是当时少林寺和尚用来炒菜用的小锅,从这口锅内可以想象到少林寺复当时的昌盛与繁荣。

藏经阁东西两厢分别是东禅堂、西客堂,东禅堂是供僧人坐禅的地方,西客堂现为接待宾客的场所。

方丈室是少林寺住持僧(也就是方丈)起居、生活、理事的地方。乾隆十五年九月二十九日,乾隆游历嵩山时曾在此住宿。方丈室门口东侧的钟为元代铸造,此钟只能在遇到紧急情况下方可击之,起报警作用。

达摩亭又称立雪亭。殿内神龛中供奉的是铜质达摩坐像,两侧分别是二祖慧可、三祖僧灿、四祖道信、五祖弘忍。殿内悬挂的“雪印心珠”四字乃乾隆皇帝御题。说起达摩亭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据佛教经典记载:达摩来到少林寺后,有一中国高僧神光也追随而来,虚心向达摩求教,被达摩拒绝,神光并不灰心。达摩到石洞面壁坐禅,神光侍立其后,达摩回寺院料理佛事,神光也跟回寺院,神光对达摩精心照料,形影不离。对禅师的一举一动,心悦口服,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公元536年冬天的一个夜晚,达摩在达摩亭坐禅入定,神光依旧侍立在亭外,这时天上下起了大雪,大雪淹没了神光的双膝,神光仍双手合十,一动也不动,第二天早上达摩开定后,见神光站在雪地里,就问他:“你站在雪地里干什么?”神光回答说:“求师傅传授真法。”达摩说:“要我传法给你,除非天隆红雪。”

神光解意,抽出戒刀,砍去了自已的左臂,鲜血顿时柒红了白雪,达摩心动,遂把衣钵法器传给了神光,作为传法的凭证,并为其取名为“慧可”。我们现在所说的“衣钵真传”的成语故事即源于此。“断臂求法”的故事也一直为禅家所传诵。同时,为纪念二祖慧可立雪断臂求得佛法,人们又称“达摩亭”为“立雪亭”。

达摩亭东侧的为文殊殿,殿内供奉的是文殊菩萨,下面请大家跟随我去参观少林寺最高的大殿,当然也是最珍贵的殿堂。

千佛殿千佛殿是明朝建造的,是少林寺院的最后一座建筑,又名毗卢阁,殿高20余米,面积300余平方米,是寺内的最大佛殿,殿内神龛中供奉的是毗卢佛(即释迦牟尼佛的法身)神龛上悬挂的“法印高提”匾额是清乾隆皇帝御书,殿内东、西北、三面墙壁上是明代绘制的500罗汉朝毗卢大型彩画,出自明代无名画家之手画意精美,设计大胆有很高的艺术研究价值。我们往地上看,殿内砖铺底面上有4排48个站桩坑,他们是历年少林寺僧练拳习武的脚坑遗址,从这些脚坑我们可见少林功夫非同一般。

千佛殿东面是观音殿又名锤谱殿,殿内供奉白衣大士,即观音菩萨。殿内墙壁上是清中晚期绘制的少林寺拳谱。

千佛殿西面是地藏殿,殿中间供奉的是地藏王,站在地藏王南侧的为答辩长老,北侧的为道明和尚,殿内南北两面墙壁绘制的是“十殿阎君”,西面墙壁绘制的是“二十四孝图”。

少林寺塔林是历代少林寺高僧的坟茔,总面积14000余平方米,1996年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林现存唐、宋、金、元、明、清各代砖石墓塔240余座,其中唐塔2座、宋塔2座、金塔10座、元塔46座、明塔148座,其余为清塔和宋代不详的塔。少林寺塔林是我国现存古塔群中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古塔群,这里的塔高一般在15米以下,由一级到七级不等,明塔的高低、大小、层级、形制是根据和尚生前在佛教的地位、佛学造诣、佛徒数量、威望高低、经济状况及历史条件而定的。

少林寺塔林中的名塔有:唐贞元七年(公元791年)的法玩禅师塔,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的普通塔,金正隆二年(公元1157年)的西唐塔,明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的坦然石塔,清康熙五年(1666年)的彼岸塔,元代(后)至元五年(1339年)修造的菊庵长老塔等。塔林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雕刻、书法、艺术史和宗教文化的珍贵宝藏。

中午了肚皮确饿了,进入了佛门办的汤面馆,贵得惊人,汤面要35元一碗,三碗要105元,简直在宰人,没办法肚子填饱要紧挨了他们一刀,佛门大发慈悲到哪里去了?游兴大减,勉强迤逦而行,下午我们继续到初祖庵参观了。

揭阳越秀公园青海洛阳丽江贵港六盘水株洲马鞍山台州西安来宾六安郑州宁波东钱湖南京玄武湖山海关杭州(二)杭州(一)舟山普陀山宁波东钱湖汕尾揭阳六盘水张家界 凤凰普洱郑州吉林哈密杭州(二)越秀公园黄山(一)广州塔普洱达州衡阳温州越秀公园临沂马鞍山达州沈阳揭阳金华滁州桂林昆明乌鲁木齐宁波天一阁商丘深圳宝鸡石家庄前期准备金华长春梅州兰州柳州马鞍山黄山(二)马鞍山揭阳莆田张家界 凤凰揭阳杭州(一)赤壁吉林贵港苏州之行台儿庄宣城敬亭山北京的胡同贵阳南京中山陵南京中山陵贵港清远贵港昆明长春梅州舟山普陀山商丘杭州(二)哈密绍兴峨眉山萍乡来宾厦门绍兴达州六安张家界 凤凰合肥乌鲁木齐太原
揭阳越秀公园青海洛阳丽江贵港六盘水株洲马鞍山台州西安来宾六安郑州宁波东钱湖南京玄武湖山海关杭州(二)杭州(一)舟山普陀山宁波东钱湖汕尾揭阳六盘水张家界 凤凰普洱郑州吉林哈密杭州(二)越秀公园黄山(一)广州塔普洱达州衡阳温州越秀公园临沂马鞍山达州沈阳揭阳金华滁州桂林昆明乌鲁木齐宁波天一阁商丘深圳宝鸡石家庄前期准备金华长春梅州兰州柳州马鞍山黄山(二)马鞍山揭阳莆田张家界 凤凰揭阳杭州(一)赤壁吉林贵港苏州之行台儿庄宣城敬亭山北京的胡同贵阳南京中山陵南京中山陵贵港清远贵港昆明长春梅州舟山普陀山商丘杭州(二)哈密绍兴峨眉山萍乡来宾厦门绍兴达州六安张家界 凤凰合肥乌鲁木齐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