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旧之交稳为重(二)

bookmark

等陈佑和王朴轮流吃过晚饭,赵德昭也带着弟弟妹妹过来守灵。

陈、王两人对赵德昭行礼,对那些先帝子女只是保持疏远的客气。等福王和宁王先后到来,王朴朝陈佑递了个眼色,两人一同退到殿外,把空间留个皇室一家子。

一前一后走到远离岗哨的角落,两人束手望着不远处的树木花草,一时间只能听到轻微的风声。

站了好一会儿,王朴开口了:“你回衙的时候,官家叫人送了三道制命到政事堂。”

陈佑安静地听着,没有接话。

王朴继续道:“窦伯菁罢枢密副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英华殿大学士,位在集贤之下。”

听到“英华殿大学士”这几个字,陈佑不由挑眉。他现在就是英华殿学士,新设一个入政事堂的大学士,是要提升他英华殿的地位么?

只是这个问题他没办法直接去问赵德昭,注定得不到准确的答案。

他笑了笑,接过话头:“窦相这是要接替刘相的位置吧。”

看似询问,语气却十分肯定。

刘承泽担任山陵使已成定局,那三道制命其中一道必然就是说的此事。

现如今政事堂三相公,王朴是单纯的文臣,温仁福管过兵马、也负责过民政,入政事堂前更是久掌天官,文武之分在他身上不明显。而刘承泽就是单纯的武人为相,算是先帝赵元昌给天下节镇名将树立的一个标杆。

如果刘承泽罢相,为了表示嗣君继承先帝的意志,同时也为了安抚内外诸将,必然要有一个武将入政事堂。

窦少华在这个关头拜相,毫无疑问是用来接替刘承泽的。

“嗯。”王朴点头,既然陈佑都明白,他就没有继续说这件事,而是往下说第二道制命,“你进枢密院任副使,直接统率侍卫亲军。”

陈佑愣了一下,随即开口询问:“郭振当如何?”

“继续当他的侍卫亲军都指挥使。”

陈佑微微颔首,看来还得同郭振争一争军队的控制权。

好在赵元昌生前多次调动,禁军之内山头尚未理顺,陈佑和郭振勉强算是处在同一起点上。

安静了一会,王朴再次出声,只不过声音相比之前,压低了许多:“年少冲龄,将明身为少保,可有什么想法?”

陈佑双手袖起,亦是压低声音:“还是当以稳为主,朝政离不开文伯相公。”

“呵!”王朴轻笑一声,“我一个人可不顶事。”

他转过身来,看向稍微落后他半个身位的陈佑。

在惨败的灯光下,此时的王朴看上去倒是有些骇人。

“之前送给你一支笔,也该拿出来用一用了。”

陈佑点头:“相公得先帝顾命,身为首相总理阴阳乃是职责所在,长山公老迈,精力不济,恐怕还要相公多分些精神到西府来。”

说着说着,陈佑突然反应过来。

他顿了顿,目光真诚地看着王朴:“下午官家说叫我掌侍卫亲军,还以为是取代郭振,着实没想到是叫我进枢府。”

王朴一脸平静地看着陈佑,陈佑满是真诚地看着王朴。

两人就这么无声对视,也不知过了多久,任喜从殿里出来,离着五六丈远就出声:“王相公,陈少保,官家请二位过去。”

陈佑没有动,王朴扭头看了一眼任喜。虽离得远看不太清,但看到王朴的神情,任喜还是忍不住打了个寒颤,连忙低头。

这边王朴收回目光,再看向陈佑时,脸上总算带了些温和的笑意。

他走过陈佑身边,轻声道:“某送你的那青玉笔,是时候拿出来用了。”

陈佑侧过身子,同样低声回答:“好。”

到此两人就算是谈完了,陈佑跟在王朴身后一起朝殿内走去。

亥时许,灵前只剩下赵德昭和陈佑二人,王朴毕竟年纪大了就先去休息,宁王要换下半夜的班,现在也在睡觉。

赵德昭坐在香案旁边,双目放空不知在想什么。

陈佑站在门口,定定的看着香案上的木主,脑子里一直在回想从前两人相交的情景。

正好是十年前,那时候是四月,陈佑刚刚来到这个世界就面临城破人亡的危机,慌乱之下选择了反戈献城。

当时只是为了求活命,谁成想见到了负责灭南平的秦王赵元昌。更想不到的是,因为和赵普搭上了关系,不管出于怎样的目的,赵元昌给了陈佑展示能力和忠诚的机会。

从此以后,两人便联系到了一起。

直到如今,赵元昌登遐而去,陈佑被安排制衡顾命大臣。

君臣相得?

或许有吧。

陈佑无法否认,对于他来说,赵元昌有时候还是顾及往日情谊的。因此,他自然也愿意扮演好一个听话的臣子。

现在赵元昌去了。

他把目光移向赵德昭。

一个八九岁的孩子。

他微微眯起双眼,仿佛看到了数百年后那个被称为“太岳先生”的人。

好一会儿,他无声一笑。

历史大势,浩浩汤汤。他需要用政治经济方面的体制改革来促进生产力的进步,在两者形成交替发展、相互促进的局面之前,不管是谁想要破坏他的计划,他都不会手下留情。

嘿!王文伯试图掌控朝局烹制天下,他陈将明却是要操纵苍生书写历史,这野心和气魄,不知道要高到哪里去。

成功便也罢了,若是失败。

想到这里,陈佑神情坚定起来,便是失败了,也得让天下人知道,这世上还有这样一条路可以走。

只是,铁汉也有柔情,他自己是不怕身死,家中妻儿得安排好。

追忆往昔到此结束,雄心勃勃也得受限于现实,陈佑开始认真考虑怎么应对当下局面。

考虑来考虑去,还是那句话,以稳为主。

他承受不起改朝换代的风险,必须等天下军民接受赵德昭这个新皇帝,这个过程至少需要一年。在这期间,倒可以先埋下一些暗线,等待时机掀翻王朴,接任首相。

收起小心思,眼看着香案上的三炷香即将烧完,连忙上前重新取了三支凑到蜡烛前点燃续上。

第二百六十六章 别离是为再相逢(三)第六百三十三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十)第六百六十五章 为安诸军分新饼第五百三十章 师友侍读何人佳第五百八十九章 骤起争端余韵响(一)第五百二十章 一令两难算计空第三百三十九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十四)第七章各有肚肠转心思第一百五十四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三)第二百五十四章 初开府试网英才(四)第七百二十八章 生民所仰当慎行第五百二十八章 谈授官书院生颓(一)第四百九章 大局动荡私心意第九十三章浑不要脸会使节第五十五章皇宫大内初见闻第一百三十八章 献民献疆蜀国亡第四百四十六章 闲谈军政论优劣(二)第五十章突如其来召回京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十)第746章 片纸可当十万钱第六百二十八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五)第六百九十五章 乱云遮蔽洛阳城(一)第七百二十八章 生民所仰当慎行第六百章 税务事涉千万家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二)第三百七十八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十四)第一百九章诸将逼宫围太原第七百十八章 一点星火落周山第八十章路途漫漫欲拜师(一)第五百六十七章 风云操于何人手(二)第二百四十八章 强干弱枝议迁都(三)第七百四十二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四)第四百五十九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六)第六章双狐斗法寻后路第七百六章 敢为天下挑重担(二)第二百五十章 谢公安石与君同(二)第五百九十一章 骤起争端余韵响(三)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员可行否?第三百八十六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二)第二百一章 下车伊始危机藏(一)第四百九十一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三)第三百十六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三)第二百五十二章 初开府试网英才(二)第四百八章 鲜血淋漓投名状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别样心第三百七十八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十四)第一百四十五章 骤然生变应对急(一)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十七)第二百五十五章 初开府试网英才(五)第四百八十七章 旧人只听新人笑第六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事定于一(四)第六百五十八章 造化弄人御史苦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马初与伯乐见(三)第一百七十四章 新皇登基诸事忙(三)第六百六十五章 为安诸军分新饼第五百八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二)第四百五十章 道德名声是利器第十四章月下争渡一线天(二)第五百九十七章 胥吏亦可当国事第六百七十二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二)第六百八十三章 剪尽病木待新春(七)第六百五十四章 梳理国政教天子第一百四十三章 几多欢喜几多愁第六十二章留守监国风将起(一)第二百八十五章 至洛阳如何施为(三)第四百一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第六百八十三章 剪尽病木待新春(七)第五百六十章 新旧之交稳为重(五)第七十三章再失一相犹不慌第六百五十二章 银夏战事可定矣(四)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员可行否?第四百七十三章 以打促和掩战意(六)第七百十三章 农事从来不简单第一百七十六章 典礼毕诏书频出第四百九十六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八)第六百十六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三)第六百七十三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三)第六百九十一章 一元始建新风至第一百四十二章 守蜀地躺着中枪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六百九十章 一时之法亦须重第七百四十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二)第四十七章眼下之事何为重第六百七章 看江山谁主沉浮(二)第二百三十七章 内乱未平外乱起(二)第六百五十六章 决断之重一肩担第二百九十章 不急不缓蕴风雷(一)第五百八十八章 平波起浪第一风(二)第五百三十三章 只谈风月元宵至第八十八章一日之差失涪陵第五百八十六章 无人可得顺心意(三)第二百二十五章 治军难收税更难第六百五十八章 造化弄人御史苦第七百三十章 大风源自湘潭起(二)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一)第九十章长平故计死士出第五百八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二)第二百九十章 不急不缓蕴风雷(一)第一百一十章时运所至晋阳下第二百四十一章 内乱未平外乱起(六)
第二百六十六章 别离是为再相逢(三)第六百三十三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十)第六百六十五章 为安诸军分新饼第五百三十章 师友侍读何人佳第五百八十九章 骤起争端余韵响(一)第五百二十章 一令两难算计空第三百三十九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十四)第七章各有肚肠转心思第一百五十四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三)第二百五十四章 初开府试网英才(四)第七百二十八章 生民所仰当慎行第五百二十八章 谈授官书院生颓(一)第四百九章 大局动荡私心意第九十三章浑不要脸会使节第五十五章皇宫大内初见闻第一百三十八章 献民献疆蜀国亡第四百四十六章 闲谈军政论优劣(二)第五十章突如其来召回京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十)第746章 片纸可当十万钱第六百二十八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五)第六百九十五章 乱云遮蔽洛阳城(一)第七百二十八章 生民所仰当慎行第六百章 税务事涉千万家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二)第三百七十八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十四)第一百九章诸将逼宫围太原第七百十八章 一点星火落周山第八十章路途漫漫欲拜师(一)第五百六十七章 风云操于何人手(二)第二百四十八章 强干弱枝议迁都(三)第七百四十二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四)第四百五十九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六)第六章双狐斗法寻后路第七百六章 敢为天下挑重担(二)第二百五十章 谢公安石与君同(二)第五百九十一章 骤起争端余韵响(三)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员可行否?第三百八十六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二)第二百一章 下车伊始危机藏(一)第四百九十一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三)第三百十六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三)第二百五十二章 初开府试网英才(二)第四百八章 鲜血淋漓投名状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别样心第三百七十八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十四)第一百四十五章 骤然生变应对急(一)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十七)第二百五十五章 初开府试网英才(五)第四百八十七章 旧人只听新人笑第六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事定于一(四)第六百五十八章 造化弄人御史苦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马初与伯乐见(三)第一百七十四章 新皇登基诸事忙(三)第六百六十五章 为安诸军分新饼第五百八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二)第四百五十章 道德名声是利器第十四章月下争渡一线天(二)第五百九十七章 胥吏亦可当国事第六百七十二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二)第六百八十三章 剪尽病木待新春(七)第六百五十四章 梳理国政教天子第一百四十三章 几多欢喜几多愁第六十二章留守监国风将起(一)第二百八十五章 至洛阳如何施为(三)第四百一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第六百八十三章 剪尽病木待新春(七)第五百六十章 新旧之交稳为重(五)第七十三章再失一相犹不慌第六百五十二章 银夏战事可定矣(四)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员可行否?第四百七十三章 以打促和掩战意(六)第七百十三章 农事从来不简单第一百七十六章 典礼毕诏书频出第四百九十六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八)第六百十六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三)第六百七十三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三)第六百九十一章 一元始建新风至第一百四十二章 守蜀地躺着中枪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六百九十章 一时之法亦须重第七百四十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二)第四十七章眼下之事何为重第六百七章 看江山谁主沉浮(二)第二百三十七章 内乱未平外乱起(二)第六百五十六章 决断之重一肩担第二百九十章 不急不缓蕴风雷(一)第五百八十八章 平波起浪第一风(二)第五百三十三章 只谈风月元宵至第八十八章一日之差失涪陵第五百八十六章 无人可得顺心意(三)第二百二十五章 治军难收税更难第六百五十八章 造化弄人御史苦第七百三十章 大风源自湘潭起(二)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一)第九十章长平故计死士出第五百八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二)第二百九十章 不急不缓蕴风雷(一)第一百一十章时运所至晋阳下第二百四十一章 内乱未平外乱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