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一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八)

剪报从前到后按照时间顺序来的,第一篇文章是对银票的夸赞,认为这大大方便了大宗交易。

谈到这一点的时候,他特意举了蜀地的例子。蜀地因为历史原因还有铁钱流通,相比于铜钱,铁钱的币值自是不如,一枚铜钱能买到的东西,通常需要三四枚铁钱才能买到。

为了方便交易,蜀地豪商大多都会制作一种类似飞钱的信契,用来完成大宗交易。

只可惜目前只有那种跨州连郡的豪商才有信用去发行信契,而且各家信契并不通用,有时候需要找第三方甚至第四方兑换。如果一时找不到第三方,而交易又比较紧急,就不得不使用白银或者黄金。

作者认为银票这种得到朝廷授权的信契,可以成为全国通行的交易凭据。

之后几篇文章都是根据这第一篇引申出来的讨论,争论的内容包括如何防伪、由哪一级官府发行、发多少合适、那些人可以使用等等。

再之后就有那等看得远的人提出:如果日后买卖都用银票,是不是意味着银票将代替金银,那岂不会朝廷想发多少银票就能发多少银票。

由此一拨人又开始争论是要想法子限制银票的适用范围还是要想法子限制朝廷发行银票,是要完全禁止银票常态化还是要使朝廷不敢滥发银票。

到目前为止,认为该出现银票这种“朝廷授权的交易凭据”的人占多数,其中绝大部分人认为银票就该是信契,不该当成金银的替代品。

张贤将各种观点一条条罗列下来,比对他在山长身边总结到的信息,在自认为可能符合山长心意的观点前面画上一个圈,可能与山长心意相抵触的观点前面画一个叉。

之后他开始思考,有哪些可以拿到山长跟前说。

重点是要言之有物,单纯的赞成和一味的反对都不会叫山长重视。

沉思的时候,时间哗哗流走,等他回过神来,通知早已晾干。

连忙收起册子,将通知卷好朝真理堂走去。

山长今日要在真理堂讲课的事情在三天前就通知了书院,不必担心真理堂腾不出来。

来到真理堂前,从窗子里可以看到里面正有人在讲课。

瞥了一眼便不再关心,快步走到真理堂外的讲课布告栏处。

这上面都是在真理堂讲课的通知,张贤仔细瞅了瞅,随便扯下一张已经过期的通知,打开夹子,把他写好的通知展开按在栏板上。

空出一只手合上顶端夹子,两手从上到下把通知捋平整,再合上底部的夹子,一份讲课通知就贴好了。

说实话他不太理解,分明现在最重要的是西北战事,为什么山长却要讲亲民官的事情。

如果是他张贤处在山长的位子上,哪怕这时候不为战事失败做好推卸责任的铺垫,也该把全部心思放在战事上。

不理解没关系,揣测山长的心理,然后照着做就是了。

张贤缓缓吐出一口气,没有进真理堂,直接转身回山腰阁楼,他还得继续做下午上课的准备。

……

“就这些?”

王朴翻着手中名单,抬头看向许希文。

许希文微微躬身回答:“三日内要出京的官员就这八人,另有十三人才入京,正等着相公接见。”

王朴闻言,又翻了一遍名单,稍一思忖后问道:“今天公务如何安排的?”

“需要相公批阅的公文奏疏总共有十二份,另有七十份在其余几位相公手中,下午会转到相公这里来。户部康尚书大约巳正会过来,兵部李尚书说午后来商讨岭南事。”

今天所有的事情,许希文都记在头脑里,此时一条条说出来,没有丝毫停顿。

等他全部说完,王朴已经有了决断,他直接吩咐道:“上午把出京入京的官员见完,你去安排。”

“是。”

许希文应了一声,随即问道:“那下官通知第一位在半个时辰之后过来?”

王朴轻敲两下桌面,否决了许希文的建议:“两刻钟后我见第一个。”

说完,他不再耽搁,放下手中名单,直接拿过早已摆放在桌上的公文浏览起来。

许希文没有出声,悄悄退出书厅。

……

陈佑在英华殿转了一圈,确认《英华录》的编纂按照预期进度推进,目前没有出什么问题,便匆匆赶往枢密院。

今日宋敏贞没有来枢密院,小事两名同知就能处置,大事全都得陈佑来决定。

至于更大一点的事情,就必须拿去与王朴等人商议。

有两位继勋在,陈佑在枢密院压不住事情。

为了获取在政事上的话语权,顺带着压制陈佑,李继勋和焦继勋乐于用属于枢密院整体的权力做交换。

偏偏碍于目前两府共治的局面,陈佑不好明着抵制这样的行为。

他所能做的,就是压缩两位继勋在枢密院的权力,为此不得不把一些本可以下放给同知的事项拿过来亲自处置。

等他回到书厅,桌上已经摆了两摞公文。

一摞是政事堂送来的,一摞是枢密院自己的。

两个一比,还是政事堂的事情比较多。

不是军队事情少,而是这个年代的管理模式下,足够摆到陈佑案上的事情少。

像什么比武获胜、杀了几名敌军之类功劳,军队主官便可以做主奖赏,最多报归选阅司备案,连选阅司司正都不一定能知道,更别说宰相了。

陈佑在枢密院看得最多的,还是他吩咐下去的各种调查报告。

首先处理完枢密院事务,然后翻开政事堂送来的公文。

不等他把第一份看完,就传来敲门声:“相公,谍报司端木业求见。”

他不得不放下公文,同时喊了一声:“进来。”

吱呀一声,木门被推开。

谍报司司正端木业和内间案主事曹明彦一齐走进屋内。

两人行礼之后,端木业开口说明来意:“好叫相公知晓,内间房细作传来消息,濠州地域降水稀少,粮价高企,业恐濠州有事,特带内间案曹主事来禀明相公。”

陈佑不由皱眉。

濠州似乎没有奏报过这件事。

或许是他自己没看到,毕竟不是所有奏章都送到他这里来。

这么想着,他看向曹明彦:“具体是何情形?”

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谏赞明君第三百七十七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十三)第六百七十二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二)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四)第二百八十五章 至洛阳如何施为(三)第三十七章 项上人头吾必取(二)第二百二章 下车伊始危机藏(二)第745章 大人虎变曰文炳第一百九十二章 罢相方始乱迷离(三)第六百六十四章 人心易变岂可猜第七章各有肚肠转心思第四百三十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十三)第一百一十四章欲建功再攻遂州第五百二十章 一令两难算计空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六百五十二章 银夏战事可定矣(四)第六十八章状况频起意外生第四百五十二章 将往淮南保皇子第二百八十五章 至洛阳如何施为(三)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八)第二百二十八章 战斗已起押何方(一)第三百三十一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六)第二百五十三章 初开府试网英才(三)第二百七十五章 两姓永结秦晋好(一)第五百四十八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一)第三百十八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五)第五百七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一)第一百七十四章 新皇登基诸事忙(三)第九十一章局面僵持如鸡肋第一百八十五章 君臣交手政局变第二百四章 议政事初入行宫第五百五十三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六)第三百二十七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二)第六百八十八章 功名只向马上取(五)第五百五章 戴和裕心属何方第五百十二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六)第六百三十三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十)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总是迟第四百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一)第六百八十七章 功名只向马上取(四)第七百二十八章 生民所仰当慎行第一章一夜天地换第二百七十一章 千年大计看将明(二)第一百九十章 罢相方始乱迷离(一)第六百六十五章 为安诸军分新饼第九十七章使者方至军中乱第四百一十八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一)第十三章月下争渡一线天(一)第二百五十一章 初开府试网英才(一)第二百四十章 内乱未平外面起(五)第六百八十九章 功名只向马上取(六)第六百十九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六)第三百四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二)第三百四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一)第三百五章 空辩不若实为证(一)第十三章月下争渡一线天(一)第三百八十六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二)第二百一十八章 前狼后虎当何如(四)第六百九十八章 乱云遮蔽洛阳城(四)第三百六十章 穷且益坚志不坠(一)第四百六十二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九)第六百十五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二)第四百三十四章 千里泽国断美梦第五十八章心欲借钱口难开第745章 大人虎变曰文炳第四十四章册命封王秦最贵第二十三章小意应对新同僚第六百五十九章 尔等当为好工具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乱三国动第三百九十七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六)第六百十七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四)第五百四十八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一)第二百五十九章 百足之虫难尽灭第五百九十章 骤起争端余韵响(二)第七百七章 敢为天下挑重担(三)第四百九十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二)第六百二十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七)第七百五章 敢为天下挑重担(一)第六十三章留守监国风将起(二)第二百四十七章 强干弱枝议迁都(二)第一百七十八章 陈将明初入枢府(一)第四百六十九章 以打促和掩战意(二)第五百四十二章 识大局治安创收第三百八十九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五)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六)第一百五十四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三)第五百二十一章 君臣情谊值几何(一)第八十二章攻蜀时机在此时第五百十一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五)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随风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四)第四章此身何所存(二)第一百一十一章无心插柳柳成荫第五百八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二)第三百五章 空辩不若实为证(一)第七百六章 敢为天下挑重担(二)第八十一章路途漫漫欲拜师(二)第三百七十九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十五)第六百三十六章 一朝生变国事动(三)第十八章月下争渡一线天(六)
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谏赞明君第三百七十七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十三)第六百七十二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二)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四)第二百八十五章 至洛阳如何施为(三)第三十七章 项上人头吾必取(二)第二百二章 下车伊始危机藏(二)第745章 大人虎变曰文炳第一百九十二章 罢相方始乱迷离(三)第六百六十四章 人心易变岂可猜第七章各有肚肠转心思第四百三十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十三)第一百一十四章欲建功再攻遂州第五百二十章 一令两难算计空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六百五十二章 银夏战事可定矣(四)第六十八章状况频起意外生第四百五十二章 将往淮南保皇子第二百八十五章 至洛阳如何施为(三)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八)第二百二十八章 战斗已起押何方(一)第三百三十一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六)第二百五十三章 初开府试网英才(三)第二百七十五章 两姓永结秦晋好(一)第五百四十八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一)第三百十八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五)第五百七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一)第一百七十四章 新皇登基诸事忙(三)第九十一章局面僵持如鸡肋第一百八十五章 君臣交手政局变第二百四章 议政事初入行宫第五百五十三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六)第三百二十七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二)第六百八十八章 功名只向马上取(五)第五百五章 戴和裕心属何方第五百十二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六)第六百三十三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十)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总是迟第四百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一)第六百八十七章 功名只向马上取(四)第七百二十八章 生民所仰当慎行第一章一夜天地换第二百七十一章 千年大计看将明(二)第一百九十章 罢相方始乱迷离(一)第六百六十五章 为安诸军分新饼第九十七章使者方至军中乱第四百一十八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一)第十三章月下争渡一线天(一)第二百五十一章 初开府试网英才(一)第二百四十章 内乱未平外面起(五)第六百八十九章 功名只向马上取(六)第六百十九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六)第三百四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二)第三百四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一)第三百五章 空辩不若实为证(一)第十三章月下争渡一线天(一)第三百八十六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二)第二百一十八章 前狼后虎当何如(四)第六百九十八章 乱云遮蔽洛阳城(四)第三百六十章 穷且益坚志不坠(一)第四百六十二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九)第六百十五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二)第四百三十四章 千里泽国断美梦第五十八章心欲借钱口难开第745章 大人虎变曰文炳第四十四章册命封王秦最贵第二十三章小意应对新同僚第六百五十九章 尔等当为好工具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乱三国动第三百九十七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六)第六百十七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四)第五百四十八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一)第二百五十九章 百足之虫难尽灭第五百九十章 骤起争端余韵响(二)第七百七章 敢为天下挑重担(三)第四百九十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二)第六百二十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七)第七百五章 敢为天下挑重担(一)第六十三章留守监国风将起(二)第二百四十七章 强干弱枝议迁都(二)第一百七十八章 陈将明初入枢府(一)第四百六十九章 以打促和掩战意(二)第五百四十二章 识大局治安创收第三百八十九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五)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六)第一百五十四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三)第五百二十一章 君臣情谊值几何(一)第八十二章攻蜀时机在此时第五百十一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五)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随风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四)第四章此身何所存(二)第一百一十一章无心插柳柳成荫第五百八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二)第三百五章 空辩不若实为证(一)第七百六章 敢为天下挑重担(二)第八十一章路途漫漫欲拜师(二)第三百七十九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十五)第六百三十六章 一朝生变国事动(三)第十八章月下争渡一线天(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