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您的支持,我才会变得手巧
■孩子来信
东子叔叔,您好!
我是一名农村女孩,今年十三岁,上初中一年级。最近我的心情很低落,根本没法专心学习。希望能得到您的帮助。
事情发生在今年的“五一”假期。我们的村子并没有初中,所以从上中学开始,我便去乡里上学了。因为距离远,就干脆住在了学校,每个周末回家。“五一”学校放了七天假,刚好赶上家里面种地。爸爸妈妈见我回来都很高兴。
回家后,我没有跟着爸爸妈妈“下地”,而是留在家里照顾弟弟、打扫卫生。接近傍晚时,我想爸爸妈妈种了一天的地,很辛苦,想做顿热乎的饭菜给他们吃。于是我开始生火做饭。
我虽然已经十三岁了,但独自生火做饭还是第一遭。往常只是给妈妈打个下手,或是热剩菜。真到自己掌勺的时候,多少有点手忙脚乱。我拼命回忆着妈妈的做法,忙乎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弄出一顿简单的晚饭。等我做好以后,外面的天色已经暗下来了。
我得意地欣赏着自己的“作品”,就等着爸爸妈妈的表扬了……
可是妈妈回来后,看看桌上的饭菜,又看了看我,似乎很生气的样子。
“谁叫你做饭的?还穿着干净衣服,弄得灰头土脸的。”
我莫名其妙地看着她,就算我把衣服弄脏了,也是因为分担家务呀,怎么不表扬我,反而还批评起我来了?我撅起嘴,刚想辩解,却听炕上的爸爸说:“这是什么玩意儿?难吃死了。”
我和妈妈进到屋里,看见爸爸正在吃我做的菜。妈妈也拿起筷子尝了一口:“这孩子真是,白瞎了我的粮食。”
“你们什么意思,就算做得不好吃,至少也要鼓励我一下。”我的眼泪夺眶而出。
“鼓励你?你把饭菜做成这样,我不揍你就算是轻的,你倒委屈了?”妈妈边说边坐到了炕沿上。
“我这不是第一次做菜嘛,谁生下来就会做菜?下次肯定比这次做得好。”
“下次?算了,可别祸害粮食了。”听了妈妈的话,我的心像被针扎了似的,连饭都吃不下去了。妈妈把剩下的晚饭,全都喂了猪。
我在猪圈边上看着两只猪分抢着我第一次做的菜,心里极其难受。或许我做的饭确实很难吃,不然一向节俭的妈妈也不会把它倒了喂猪。但是当她把那些我用了一个多小时才做出的饭菜都喂了猪时,心里有没有想过我的感受?我也很想把饭菜做好啊,可是偏偏没有那个能力。
那夜,我平生第一次失眠了,躺在床上,我想了很多很多……
第二天,我乖乖的没有做晚饭,只等妈妈回来,站在厨房里想要学学艺。我们家厨房在村子里算是小的,除去两个大锅台和碗柜,还要放烧火的东西。于是我站在那里就显得很碍事。
“别在这瞎晃,耽误我干活。”妈妈不耐烦地说。
“我想和您学学做菜。”
“先出去,那事儿以后再说,没看我忙着吗?”
于是,前一天晚上计划的事成了泡影。被爸爸妈妈打击了以后,我决定要学做一手的好菜,可是又被妈妈从厨房赶了出来。这下我就更上火了。我真的很希望有一天能帮爸爸妈妈做饭做菜,可是他们不支持我……
■东子给家长的建议
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勤快的爸妈养懒惰的娃娃,而懒惰的爸妈却育勤劳的娃娃。”这话从某种角度来看,是有一定道理的。
在我的老家,有一个出了名的“懒妇”。家里脏乱得一塌糊涂,她也不收拾,邻居都不愿意去串门。她每天除了回家吃饭,就是在外面打麻将。可是想不到的是,她的两个女儿一点点长大,竟一个比一个勤快,从七八岁开始就承担起做家务的重担。尤其是大女儿,简直把妈妈该做的工作都做了。人们都说,这两个孩子生活在这样的家庭可惜了。可我觉得,也许正是因为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两个孩子才这样勤快、能干。
同样,我也见过勤快无比的妈妈。女儿都读初三了,袜子还是妈妈给洗。因为要上早自习,孩子每天都要起很早,哪怕自己休班,妈妈也要起得更早给女儿做早餐。然后一大早骑自行车把女儿送到学校去。而晚上妈妈无论白天上班多累,都要坚持给孩子做夜宵,看着女儿吃下去,把女儿换下来的衣服洗干净了,伺候着孩子睡着了,才肯上床休息。除了把女儿照顾得妥妥帖帖之外,平时她从不用孩子动手做家务,即便孩子要刷碗,她都夺过来自己干。
结果,孩子读高中的时候住校,不到两天就哭着跑回了家,说什么也不去了。原来,吃完饭孩子不会刷碗,同学们都笑话她。衣服脏了,更是不知道怎么洗……
所以说,能干的妈妈养大的孩子大多自理能力差。而那些懒妈妈,因为帮不上孩子什么,好多事情都不得不让孩子自己去做,孩子也就能够早早自立,早早照顾自己和家人。
这是一个渴望自立的孩子,这是一对没有培养孩子自立意识的父母。孩子能主动下厨做饭,无论结果怎样,她的出发点都是好的,既是为父母分忧又是勇担责任,不管结果怎样,做家长的都不该批评。首先应该要肯定孩子的行为,并给予鼓励和支持,当然还要告诉孩子做饭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比如用火的安全常识,饭菜的烹饪常识,等等。
孩子能做饭,不仅仅是为家长减轻了家庭负担,更主要的意义,在于孩子动手能力的提高和自信心的增强。
如今不仅是在城里,即便是在农村,家长也都十分溺爱孩子,舍不得让孩子干活,再苦再累一切都由自己代劳。不让孩子自己动手,或者动手了但却没做好就给一顿责骂。这样做会有怎样的结果呢?
让孩子把做家务当成一门功课
你让孩子做家务吗?大多数家长恐怕都会摇摇头;你在家里做家务吗?大多数孩子可能也要摇头了。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远离家务了。据教育研究部门统计:在城市中小学生中,完全不做家务的占85%以上!
如今家家只有一个孩子,孩子在家里被祖父母、父母娇宠着,享受着小皇帝、小公主般的待遇,大人们爱都爱不过来,哪舍得让孩子做家务?而且好多家长认为做家务会耽误学习,孩子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怎么能做家务呢?所以,当孩子提出可否试着做家务的时候,大部分家长都会说:“不用你,你去写作业吧!”做父母的希望孩子多才多艺,希望孩子学舞蹈、学绘画、学唱歌,什么都想让孩子学,可就是不让孩子学做家务。还有一部分家长竟然认为做家务是没出息的表现,孩子有本事应该好好读书、考大学,将来做“高贵”的人,家务只要请钟点工做就行了,没有必要现在学着做。
总之,父母的眼睛只盯着孩子的学习,把提高成绩放在教育孩子的第一位,而对于自理能力的培养,实在是漠视了又漠视。
事实上,做家务不仅不会影响学习,反而还对提升孩子的能力、提高学习成绩有帮助。首先,做家务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直接作用于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可以提高孩子的数学以及物理的学习能力和语言逻辑能力。其次,做家务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孩子会做的事情越多,自信心就越强,整个人也就越乐观。再次,通过做家务,孩子会深深体味到父母的辛苦,从而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最后,劳动可以锻炼身体,让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
我从来没想过做家务的这种种好处,我只是觉得让孩子做家务是应该的。所以我把做家务当成一门功课,让依依像学语文、学数学一样认真地去学它。
依依真正做家务,是从五岁那年买菜开始的。此后,依依时常主动请缨,帮她妈妈下楼买东西,每次都买得很利索。
上学后,收拾餐桌是依依每天要做的“功课”,还有扫地,也是由她承包。有时候她还会挽起袖子刷碗,一水池的碗常常要刷上半个小时,还弄的一身都是水。但是依依乐此不疲,经常“主动请缨”,要她妈妈把好洗的碗留给她。
依依做家务,最突出的表现是做饭。当听我们说,我和她妈妈很小就会做饭的时候,依依也跃跃欲试,申请了好几次。但考虑到煤气安全问题,我一直没有答应,所以依依只能给我们打打下手,比如择菜、洗菜等,很多时候我正在厨房忙活,她就跑过来喊:“爸爸,我来做你的助手吧!”后来,她还是不甘心只做“助手”,要自己上灶演习一番。八岁生日刚过不久,在我的“指导”下,依依第一次掌勺,可惜手忙脚乱,西红柿炒鸡蛋煳得没法吃了。
过了不久,依依从电视上学会了制作蜂蜜小甜饼,于是又一次“请战”。这一次由她妈妈在“阵前”监督。按着依依的吩咐,她妈妈给她把面粉、白糖、牛奶、鸡蛋、蜂蜜、植物油等各种配料准备齐全,依依便开始了自己的制作“工程”了。不一会儿,锅里飘出一股香气,小饼的两面都被炸得黄黄的,可以出锅了!依依关了火,小心地用铲子把小饼一个个铲到盘子里,端到餐桌上。当她吆喝着“开饭啦”的时候,俨然一个小英雄。此后,只要是简单的饭菜,依依就会主动请缨来当主厨。我们也乐得放手,等着吃现成的。
大部分家长认为,孩子上学的时候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像做饭啊这类家务事长大了自然就会了,何必现在牵扯孩子的精力?这种思想还是建立在“学习第一”的基础上,其结果就是孩子即便长大了也不会照顾自己。做饭或许学会了,可依赖性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改变的,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也不是立即就能生成的。那些上大学带着保姆的孩子,恐怕永远也不可能长大。
让孩子学会照顾自己,打理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是孩子需要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如果您真正爱孩子,那就让孩子每天坚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孩子心灵手更巧
女儿依依在她出版的《范姜国一的快乐初中》里这样写道:
在《玩过小学》(范姜国一出版的第一本书)里,我向大家介绍了很多我的手工作品:印地安人笔筒、漂亮的贺卡、三条腿的桌子,等等。这些作品既有实用价值又有欣赏价值,而且还能愉悦心情。在闲暇时候,我经常会做些小手工,这也是丰富课余生活的好活动。
上中学后,校园里开始流行起十字绣。十字绣是一个手工活,是做手工的人一针一线地在底板上绣十字,借以组成一个个图案,这是个费时费力的手工活,可不怕挑战的我也想试一试。于是我买了一个很可爱的底板,自己拿回家研究去了……
一周过去了,虽然我每天都抽出时间来绣一会儿,可是十字绣的进展速度却很慢,我虽然充满信心,坚信自己一定能绣出精致好看的作品,可一向急性子的我还是有些沉不住气,心里想:这样绣得绣到猴年马月去呀?于是我生气地决定不绣了。
就这样过了两天,心里渐渐觉得不甘:如果不继续下去的话,前面的努力不都白费了?况且,半途而废也很对不起这个十字绣。它被我买回来,却得不到很好的应用,可惜了!想着想着,我竟对这个小小的十字绣心生愧意起来,所以为了它,我也应该坚持下去!
于是,我又重操针线绣了起来。如今,一个很可爱的轮廓已经展现在我面前了,虽然技术不是很好,绣出来也显得很粗糙,但是我很快乐,我将继续快乐地做着一个又一个手工制品。
手工除了用来欣赏,有时还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去年的父亲节,我绞尽脑汁为爸爸做了一个香包,可以挂在车里,净化空气。首先我翻箱倒柜找到了一块旧布,又找了一块棉花,随后我把一些像花瓣一样有香味的东西包在了棉花里,最后就是最重要的一步:把这些东西一起缝在旧布里面,这就要靠技术了,我偏偏就输在了这一环节。
香包做出来以后,香倒是很香,就是做工有点差,让人有一种看了一遍不想再看第二遍的感觉。不过也不能说它一点优点都没有,起码它很结实!总之,它是我自己亲手做的,没有借助一点外力,就算有点粗劣,也不是很精致,但是毕竟表达了我的一份心意,所以爸爸很高兴地收下了这个礼物。
除此之外,我在教师节还做过手工玫瑰送给老师,那是我用铁丝和海绵做的,很漂亮。另外,我还自己做过存钱罐、小筐子、相框、玩具猪、坐垫……我最满意的是家里厨房墙壁上的粘钩,是用来挂厨具的,本来爸爸是想买几个用,但是在我的强烈要求下,爸爸同意让我动手做一个,我一激动,就做了七个。那是用铁丝、海绵和胶带做成的,先把铁丝弯成钩,再用胶带固定住,最后在有缝隙的地方塞上海绵,这样铁钩就不会因为重物的拉扯而掉下来了。
做手工不仅能提高我的动手能力,还能让我心情愉悦。有时手工作品还具备实用性,这些都是让我一直坚持做手工的动力和原因。
依依就是这样一个心灵手巧的孩子。孩子的成长结果与家长的教育理念及教子态度有很大关系。试想一下,如果当初我也如大多数家长一样,对的她自立意识和自理行为不鼓励不支持,那么可能就不会有今天这个动手能力强的依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