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人人言道,人人无道

自杨文锋扬名之后整个玉陵城关于他的留言就没有停息过,加之这几日翰林院士刘彦和那几位年轻翘楚的推波助澜使这股风波愈演愈烈,但无论外界如何杨文锋始终不曾理会。

这几日他致力于完善他的武道将之前所走的路推翻重来,虽然已经将全身的气力融入血肉之中但是这条路却仅仅是开始,这是属于他的武道,也只能由他一个人独自走下去。

无数次的尝试和改变之后此刻他的武道已然面临一个关隘,他需要一个契机去突破,这个契机他不明白是什么只能等待。另外最为重要的是接下来的路如何去走,既然他不想走大多数人修道的那条捷径他就必须自己开拓出另外一条。

既然他不想养气于体内就只能想办法将那些天地元气以另外一种方式融合于他的武道,他的想法本身是将那些元气不断融入血肉强化己身,但是如今他还未踏入感知一境,无法感受吸纳元气。

另外,就算是他踏入感知一境这条路也不见得能走得通,毕竟这是一条谁也没有走过的路。

既然决定了要在武道上走出一个天下第一来那么按照老路来走又如何能超越那些早已深谙此道的老不死们?如果无法超越他们,如果无法做到天下第一那么这武道对于杨文锋来说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最终在妥善理清自己的状态之后杨文锋现在最为重要的便是突破立基踏入感知,只有踏入感知他的武道才算真正开始起步,而这个突破的契机可能是心境也可能是其它,此刻他着急也无用。

这段时间闲来无事之时杨文锋也曾关注过一些人和事,除了那亡国公主之外还有先前那纨绔爱马的巡防营统领的儿子,只是两者都没有什么动静。

另外还令他分神的就是那所谓的“才学交流。”刘彦号称是翰林院最恪守圣人礼制的院士,但是看其出身便能看出一些端倪。

刘彦出身于江北淮安,和当朝礼部尚书是同乡,而礼部尚书是太子一方的势力,这样一来对方发难于杨文锋就情有可原了。

看这刘彦的一些著书对方确实博学而通理,除此之外那些联名的翘楚有那么几个人也绝非泛泛之辈,但是仅仅凭借他们就想要将杨文锋压死那也太过想当然。

读书明理,翻书看书都不过是自己的一番心路历程,心中有道持之以道,皆一往无前矣。

我辈读书人,若是连自己的道理都不敢坚持下去,若是没有千万人吾往矣的决心,所读所明的道理也都不过是别人嗟来之食。

对方定了地点是“六里亭”,这六里亭在玉陵也算是一处闻名之地。当年天渊立国尚儒,这六里亭便是当年武皇所建,之后天渊各地都有六里亭,为的就是代表儒家的“六德。”

这一日杨文锋按时赴约,本来赴约之前是有杨府暗中布置的高手护卫但是却被杨文锋制止,就像之前他想引蛇出洞一般。

这些时日的修行杨文锋隐约感觉到那个他突破的契机必须将他置于一种真正的死地或许才可能会有机会,这种机会几乎可以说是拿他杨文锋的命去换,他不得不换。

这便是杨文锋的性格,他若是执意于某件事必然要将他执着的事办到完美,上辈子读书如此,这辈子修道亦如此。

他如今必须面对那些强于他数倍的敌手,若是可以对敌而活便多一分突破的机会,他宁可拿命去换那个机会也不甘心停滞不前。

六里亭顾名思义,六里之内有六亭相连,六亭之内有曲径想通。杨文锋入第一亭的时候等待他的是一名年轻公子,这名年轻公子于亭内独自读书饮茶,自有一番风雨巍然不动的气势。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若你也是读书人,当通晓圣人之礼,我所观所读你可曾读过?”年轻公子将手中的那卷书置于石桌之上,那分明是《礼记》中的修身篇。

“圣人云,修身治国平天下,你连修身都做不到,又何曾会通晓圣人之礼,又何曾能有真才实学?”对方咄咄逼人步步紧逼,杨文锋还未开口对方便已经攻心。

听到对方的话杨文锋洒然一笑:“真是愚蠢,你口口声声圣人如何如何,我又未说我想做圣人,也未曾想过追寻什么圣人之道,你聒噪这些作甚?”

杨文锋一句话便让那公子顿时面临讶异之色。事实上他和那华飞,宋祈两人也有些交情,来这里之前他已经相信那诗赋确实是对方所作,本来按照他的理解对方既然身负才气必然和他一样都是儒学之人,但是却想到这全然是他的一厢情愿。

“还有,我看你也没必要读什么《礼记》了,修身治国平天下和身负才学又有什么关系?我就算是醉生梦死但我就是才气胜于你,你若是不服也可学我醉生梦死啊!”杨文锋很不怀好意地盯着对方。

这帮人想要在儒家道义上羞辱折损杨文锋这点小心思杨文锋又如何看不出来?从对方选这六里亭就足矣说明问题。但是他们这一套对别的读书人来说有用,但是对于杨文锋来说却无关痛痒。

他敬佩于那些高风亮节恪守道义的儒家风范,也读过无数的儒家经典,但是他却并不是那些儒学的狂热追随者。儒家那些看的比性命都重要的那些东西在他这里不过是无数过往美景,能得到算幸运,若是得不到他也不会去强求。

如此,这些饱读儒学的大儒和才子那些手段对于他杨文锋来说都将是镜花水月,他来之前便已然立于不败之地。

“我从未见过你这样厚颜无耻之人,难道这些圣人之礼在你这里全然不重要吗?若是如此你还算什么人?”对方气急败坏,原本气定神闲的样子早已不复存在。

“迂腐不堪,圣人就不是人?不遵从他们所说的礼制就不是人?若是有一圣人说人应和狗同食同寝你也照做?还有,修身尊礼,你可看到边关那些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穷苦百姓他们生活的多么卑微肮脏?他们的生命中只有活下去二字哪里有你所谓的礼,或许他们在你眼中也不算是人吧!”杨文锋一连问了对方几个问题,这样一来这儒生顿时面红耳赤随后张了张嘴像是想要反驳些什么。

“你信不信,今日你再说一句我便给你一剑,圣人不是讲究舍生而取义?今日我就让你名动玉陵,成全你舍身顽抗我这纨绔子弟的大义,你敢不敢再多说一句?”杨文锋很潇洒的将背后负着的那柄无尘连鞘拍在对方的肩头,他嘴角含笑的盯着对方眼中却说不出的冷漠。

手中的无尘稍稍用力便将令对方弯腰屈膝,杨文锋手中的力道并未停下,生生将对方压的跪倒在地上不能起身。

地上狼狈不堪的男子浑身冷汗直流,他知道自己面对的是怎样胡闹而胆大包天的一个人,原本他觉得靠言辞和道义便能让对方无地自容但是却没想到无地自容的是他自己。甚至他觉得今天便是被对方折辱但是只要抵挡了对方便是一桩美谈。

可惜,可惜所有的一切都是他的以为而已。当失去性命的恐惧和威胁来临之时他才晓得以往通晓的所有大义在此刻都化为一背冷汗,此刻他不由浑身颤抖连一个字都不敢多说。

“放心,杀你这种人。会脏了我这好剑!”看到跪地浑身抖若筛糠的年轻人杨文锋轻蔑一笑而后负剑转身,他离开亭子走向另外一亭。

一亭连一亭,亭亭皆有人拦路。可惜,可惜无论是那些年轻儒士还是翰林院中的翘楚所针对杨文锋的无非就是儒家那些君子六德还有什么道德大义之类的东西,而这些在杨文锋这里丝毫没起半分作用。

比言辞锋利杨文锋自然不会差于他们,何况杨文锋还有一股子蛮不讲理和一剑了之的昏招,这样一来这些拦路人对其都是一副咬牙切齿却又无可奈何的模样。

一路走来很轻松,每亭不过盏茶功夫便已结束,最终杨文锋走到了这六里亭的最后一亭。

这次亭中是一中年儒士,这中年儒士盘腿坐于亭前,男子身前铺了一张雪白宣纸和两枝狼毫两方墨砚。

“敢问公子,这一路所走可有道否?”中年儒士正襟危坐出声便满是正气。

“不论有无道否都是要走下去的,敢问先生,如今人人言中有道,脚下可有道否?”杨文锋眯眼看了看这挡道于前的中年儒士反问一句,对方显然不是那翰林院的刘彦,但是看其风采也非凡夫。

“人人言道便至少眼中有道,可喜亦可赞,”对方气定神闲朗声开口。

“人人言道,人人却无道,可悲亦可叹,”杨文锋向前迈了一大步,几乎便要踏在那中年

儒士身前的雪白宣纸之上。

第一百零七章 遇到最好的杨文锋第五十二章 我是一个有文化的纨绔子弟第一百六十八章 战国旧事第九十章 天地正气流于朝堂第一百九十六章 剑圣出剑第五十五章 搏杀,以命换命第十二章 国天渊战天渊第二百零二章   师徒相见第十四章 杨王扶摇朝天门第一百五十四章 两位变局之人第三十三章 坐等局势开第一百八十二章 塔中心酸唯自知第九十六章 文魄第一百七十八章 态度转变第九章 不知朝中风云起第二百零六章  自有计较第一百一十一章 杨家有子露峥嵘第一百四十五章 那些年的天渊和玉陵第一百一十六章 今日之事多烦忧第一百八十六章 有人携带世界拦路第九十七章 杨家于人间的意义第一百五十五章 你我本是歧路人第一百八十三章 说服第四十二章 山顶风景大好第九十一章 一个人与天下人背道而驰第一百五十三章 能者多劳第五十八章 杨家二郎美名传第一百三十五章 波澜而兴第三十五章 愿持你所持之剑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想对这个天下讲道理第五十三章 终于等到你第七十二章 一山一海困一人第五十九章 连番激战第十四章 杨王扶摇朝天门第一百六十七章 殿试之后第一百七十四章 离开玉陵前的准备第三十四章 一步超脱的是心第八十六章 风叶惹千血第一百八十章 坐看杨家倾覆第一百九十八章  合书之人(一)第七十八章 有人闲庭信步战成势第一百三十四章 满城扬我名第一百三十八章 若教我身死第二百零三章 一人碾压仙人第一百五十四章 两位变局之人第一百七十七章 各领其职第一百二十五章 王羲颐的请求第一百九十九章  合书之人(二)第四十八章 端坐于此,静候佳音第一百二十七章 相敬也相杀第一百二十八章 放榜第五十五章 搏杀,以命换命第七十一章 飞扬跋扈为谁雄第一百一十八章 心中有天地第二百章 人间之人第一百九十七章  三对三第一百三十四章 满城扬我名第一百零七章 遇到最好的杨文锋第一百七十二章 小朝会中的波澜第一百二十章 问道第四十六章 我心所属,南楚之南第十九章 江湖影子往事第一百九十一章 王羲颐的道理第三章 往事如烟欲登楼第一百七十九章 拦路之人是杨家人第三十九章 前不见文,后不见武第九十章 天地正气流于朝堂第一百八十章 坐看杨家倾覆第二十五章 入一塔再入一塔第一百二十一章 王羲颐的传承第一百一十六章 今日之事多烦忧第一百零一章 不管与我无关之事第六十三章 你不求道,可曾求心第一百六十三章 欲要百家合一第三十章 出塔不可同日而论第四十六章 我心所属,南楚之南第一百五十二章 朝堂议事第一百五十七章 人间规矩浩然剑第一百六十九章 战国旧事(二)第四十五章 明月与长风第一百四十七章 唯有良知为约第七章 无知是把杀人刀第八十七章 一手捧书,一手捧天地第一百零一章 不管与我无关之事第一百四十五章 那些年的天渊和玉陵第一百九十八章  合书之人(一)第十六章 父子二人齐上殿第一百二十章 问道第一百九十八章  合书之人(一)第一百二十一章 王羲颐的传承第九十二章 千万人争相而上的科举第三十五章 愿持你所持之剑第六十七章 敢问路在何方第八十九章 儒风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第六十五章 高手尽出第一百七十一章 群臣无力又无奈第一百七十四章 离开玉陵前的准备第一百六十五章 殿试的结果第一百四十二章 是非分明也是空
第一百零七章 遇到最好的杨文锋第五十二章 我是一个有文化的纨绔子弟第一百六十八章 战国旧事第九十章 天地正气流于朝堂第一百九十六章 剑圣出剑第五十五章 搏杀,以命换命第十二章 国天渊战天渊第二百零二章   师徒相见第十四章 杨王扶摇朝天门第一百五十四章 两位变局之人第三十三章 坐等局势开第一百八十二章 塔中心酸唯自知第九十六章 文魄第一百七十八章 态度转变第九章 不知朝中风云起第二百零六章  自有计较第一百一十一章 杨家有子露峥嵘第一百四十五章 那些年的天渊和玉陵第一百一十六章 今日之事多烦忧第一百八十六章 有人携带世界拦路第九十七章 杨家于人间的意义第一百五十五章 你我本是歧路人第一百八十三章 说服第四十二章 山顶风景大好第九十一章 一个人与天下人背道而驰第一百五十三章 能者多劳第五十八章 杨家二郎美名传第一百三十五章 波澜而兴第三十五章 愿持你所持之剑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想对这个天下讲道理第五十三章 终于等到你第七十二章 一山一海困一人第五十九章 连番激战第十四章 杨王扶摇朝天门第一百六十七章 殿试之后第一百七十四章 离开玉陵前的准备第三十四章 一步超脱的是心第八十六章 风叶惹千血第一百八十章 坐看杨家倾覆第一百九十八章  合书之人(一)第七十八章 有人闲庭信步战成势第一百三十四章 满城扬我名第一百三十八章 若教我身死第二百零三章 一人碾压仙人第一百五十四章 两位变局之人第一百七十七章 各领其职第一百二十五章 王羲颐的请求第一百九十九章  合书之人(二)第四十八章 端坐于此,静候佳音第一百二十七章 相敬也相杀第一百二十八章 放榜第五十五章 搏杀,以命换命第七十一章 飞扬跋扈为谁雄第一百一十八章 心中有天地第二百章 人间之人第一百九十七章  三对三第一百三十四章 满城扬我名第一百零七章 遇到最好的杨文锋第一百七十二章 小朝会中的波澜第一百二十章 问道第四十六章 我心所属,南楚之南第十九章 江湖影子往事第一百九十一章 王羲颐的道理第三章 往事如烟欲登楼第一百七十九章 拦路之人是杨家人第三十九章 前不见文,后不见武第九十章 天地正气流于朝堂第一百八十章 坐看杨家倾覆第二十五章 入一塔再入一塔第一百二十一章 王羲颐的传承第一百一十六章 今日之事多烦忧第一百零一章 不管与我无关之事第六十三章 你不求道,可曾求心第一百六十三章 欲要百家合一第三十章 出塔不可同日而论第四十六章 我心所属,南楚之南第一百五十二章 朝堂议事第一百五十七章 人间规矩浩然剑第一百六十九章 战国旧事(二)第四十五章 明月与长风第一百四十七章 唯有良知为约第七章 无知是把杀人刀第八十七章 一手捧书,一手捧天地第一百零一章 不管与我无关之事第一百四十五章 那些年的天渊和玉陵第一百九十八章  合书之人(一)第十六章 父子二人齐上殿第一百二十章 问道第一百九十八章  合书之人(一)第一百二十一章 王羲颐的传承第九十二章 千万人争相而上的科举第三十五章 愿持你所持之剑第六十七章 敢问路在何方第八十九章 儒风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第六十五章 高手尽出第一百七十一章 群臣无力又无奈第一百七十四章 离开玉陵前的准备第一百六十五章 殿试的结果第一百四十二章 是非分明也是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