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陈宫献策

陈旭拉着田丰,疾步走到州牧府。在府中,他看到了一个将近四十岁的男子,正跪坐一旁,专心读书。

此人身长一米七几,一袭青衫,脸色英俊,器宇不凡。

他头戴纶巾,双眼之中,偶尔透露出的智慧光芒,显示出他的不凡。长长的胡须,更是为此人增添了一份飘逸。

陈旭骤然看到此人,先是有些迟疑。

待细细打量来人之后,他急忙上前行礼,口中说道:“旭,拜见叔父”

这个儒士,正是陈旭魂牵梦萦的谋士陈宫。由于太长时间没见,再加上陈旭自己,也只与陈宫见过一面。

所以一开始,陈旭并没有认出陈宫。

好在他两世为人,记忆力过人,这才在稍微迟疑之后,就知道了来人是谁。

被陈旭大礼参拜,陈宫虽然是他的远方族父,却也不敢托大。

陈宫急忙上前,一把扶住陈旭,说道:“文昭现在乃是一方诸侯,手下兵多将广。而我只是一介白身,如何能够受你大礼”

陈宫虽然被边章看中,闻名兖州,但是他本人的仕途并不通畅。

演义中的陈宫,乃是中牟县令。

曹操刺杀董卓失败以后逃跑,被董卓缉拿。在到达中牟县的时候,被陈宫捉住。

陈宫因为感念曹操刺杀董卓的忠义,才放掉曹操,并且弃了官职,与他一同逃跑。

但是后来,由于曹操错杀吕伯奢一家,并且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陈宫自那以后,认为曹操自私自利、心思狠毒,随后弃他而走。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俩还上的陈宫,一直隐居在家乡,静观天下风云。

直到后来,兖州刺史刘岱,被青州黄巾杀死,陈宫认定曹操为明主,这才出仕。

他主动找到了驻扎在东郡的曹操,对他说:“州今无主,而王命断绝,宫请说州中,明府寻往牧之,资之以收天下,此霸王之业也。”

曹操闻言大喜,听从陈宫所言,取得兖州。自后曹操以此为根基,终成王霸之业。

从那个时候开始,陈宫才真正步入仕途。

后来由于曹操,任意屠戮兖州名士,并且将闻名海内的边章都杀死了。

陈宫少年便与兖州的名士相交,并且深得边让看中,与他亦师亦友。

边让与兖州名士的被杀,使得陈宫对曹操心怀怨恨。待到曹操攻打徐州,兖州空虚的时候,陈宫才与张邈一起背叛曹操,迎吕布入濮阳。

可以说,那个时候的陈宫,心中充满了怨恨。他只想着报复曹操,却完全没有考虑吕布是不是明主。

正是因为陈宫,这种重情重义的性格,才导致了他悲剧的人生。

陈宫虽有济世之才,但是后来,徐州的陈登父子巧言令色,对吕布阿谀奉承,使得吕布渐渐疏远陈宫,对他言不听,计不从。

那个时候,陈宫就已经知道,吕布注定会败亡。

当时,他也起了弃吕布而走的心思。但是前番他背叛曹操,若是现在再背叛吕布,他又担心受到别人的嘲笑。

汉代的士大夫,往往视声誉胜过生命,陈宫自己也不例外。

就这样,他被俘虏以后,在白门楼不顾曹操几次三番的劝说,执意赴死。

陈宫的一生,无疑是悲剧而令人叹息的。

这个时代,他也如同历史上那样,待在家乡静观天下风云,寻觅明主。

陈宫的眼光自然不错,如同历史上那样,他相中了曹操。

但是现在的曹操,只是一个东郡太守,名义上仍旧归刘岱节制。可以说得上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再加上陈旭乃是他的族子,并且现在坐拥并州,兵多将广。

而且陈旭待他非常敬重,经常与他有着书信来往,信中一直透露着强烈的招揽之意。

所以陈宫思前想后,终究还是决定投奔陈旭。

陈宫相信,凭借两人之间的亲戚关系。再加上现在并州初定,缺乏人才。陈宫来到并州,陈旭一定会重用他。

如此一来,他就可以一展胸中的抱负了。

既然打定主意,过来投奔陈旭。哪怕两人有着亲戚关系,他也不能将姿态放得太高。

所以当陈旭向他行礼的时候,他才会急忙上前阻拦。

被陈宫扶住,陈旭脸色一正,说道:“叔父乃旭之族叔,我向叔父执晚辈礼,理所当然。”

“濮阳之时,若非叔父提醒,恐怕我早就命丧黄泉了,又怎会打下今日这般基业”

听到陈旭的话,陈宫欣慰的笑了。

以前他只是随口提醒了陈旭一次,却没想到,陈旭直到今日,都还记得那次恩情。

由此可见,陈旭的重情重义。

虽然心中赞叹,陈宫口中却是说道:“我一路行来,发现并州境内的百姓,全都安居乐业。”

“往日颓废、荒瘠的景象,为之一变。”

“却不想,七年不见,文昭就已经坐有整个并州,拥兵十万,真是令人不敢相信啊。”

想到了以前濮阳城的那个毛头小子,陈宫有些唏嘘。

听到陈宫的话,陈旭先是一愣,而后才有些感叹的说道:“不曾想,我上次与叔父相见,已经是七年以前的事情了。”

“这几年来,我一直南征北战,很少能够有闲暇休息。今日才猛然想起,我已经离开东郡将近七年了。”

田丰听到两人的对话,这才知道,眼前这个儒士,就是自家主公经常提到的陈宫,陈公台。

他听到陈旭话语中萧瑟的味道,就上前说道:“主公,公台乃是兖州名士,才华横溢。他今日前来投奔主公,当真是可喜可贺啊”

陈宫虽然没有明说,要投奔陈旭。但是他来到了并州,就已经表明了态度。

这时,陈旭才想起,他只顾着与陈宫叙旧,居然忘了招揽他。

整理了一下衣冠,陈旭再次向陈宫行了一礼,说道:“自我取并州以来,每日殚精竭虑,日夜操劳,不敢有丝毫懈怠。”

“奈何小侄出身不好,再加上并州乃北方荒凉之所,也缺乏文士。所以直到现在,小侄帐下可用之人,仍旧寥寥无几。”

“今日既然叔父前来并州,小侄斗胆,恳请叔父留于此地,帮助小侄管理并州。”

话毕,陈旭躬身作揖,不肯起身。

陈宫沉默半晌,忽然问道:“我若前来并州,文昭将授予我何等官职”

陈旭答道:“并州官职,但凭叔父挑选。”

陈宫闻言,哈哈大笑。他扶起了陈旭,说道:“我新来投奔,寸功未立,又岂敢身居高位”

陈旭有些着急的说到:“以叔父之才,并州何等官职不能担任”

陈宫摇了摇头,意味深长的说到:“文昭,你身为上位者,遇事当权衡得失,谨言慎行。”

“不仅如此,还要照顾到其他手下的情绪。”

“我若初来并州,寸功未立而居高位,文昭必定会给人,留下一个任人唯亲的印象。”

“此事文昭当谨记”

陈旭心中一凛,恭谨的说道:“叔父教诲,旭心中已知。”

陈宫闻言,欣慰的笑了起来。

他看着一表人才的陈旭,过了一会儿,忽然向他作揖行礼,道:“宫,见过主公”

骤然被陈宫喊成主公,陈旭大喜过望,急忙扶住陈宫的手臂,说道:“叔父肯来助我,何愁大事不成”

既然得到陈宫的认主,陈旭就想给他封官。

陈宫却是说道:“此事不急。”

“主公取得并州九郡,是否感觉手下士卒不够用,并且境内人口太过稀少”

陈旭虽然不知道,陈宫说这话的意思,但他还是如实答道:“现如今,我帐下有八万精锐步卒,一万精锐骑兵,以及一万匈奴骑兵。”

“主力兵种合计十万,虽然看似很多。但是分散驻扎到,并州的各个重要位置,兵力就显得有些不够。”

“若是与一方诸侯交战,麾下这么多兵马,还能支撑。若是几路诸侯来攻,兵力就有些捉襟见肘。”

“至于人口,并州本就偏远、荒凉。再加上并州处于大汉边境,以前经常有胡人劫掠,所以人口更是无比稀少。”

“虽然我在太行山中几年,招收了百万流民。但是将他们,迁徙分散到并州境内之后,境内人口,仍是不足三百万。”

并州虽然是个大州,却是地广人稀。以前整个并州,也不过只有一百多万的人口。

其实不仅是并州,幽州、凉州由于处于边境地带,经常会有胡人劫掠,人口亦是无比稀少。

在诸侯并起的年代,一方诸侯是不是足够强大。不仅要看他帐下有没有人才,还要看他治下的人口够不够多。

因为,人口越多,能够养活的军队也就越多。军队多了,诸侯的实力自然就强大了。

虽然大汉境内,很多膏腴之地都掌握在世族、豪强手中。

但是大汉的地盘这么大,人口才只有几千万。那些没有被开垦的土地,不知有多少。

若是人口足够,诸侯完全可以让他们开垦荒地。

所以,诸侯混战,不仅是为了抢夺地盘,还是为了掠夺人口。

听到了陈旭的话,陈宫微微一笑,说道:“我有一策,献于主公,可使并州再添十万雄兵,百万人口”

陈旭、田丰闻言,都是骇得面无人色。

第432章 郭嘉破局第60章 欲杀文昭第108章 破敌第88章 矛盾论第939章 大破吴军第243章 陷阵第778章 投降与否第844章 叔侄第313章 兖州之变第450章 杨秋投降第902章 锦囊第120章 誓杀老贼第186章 马贼第271章 唐姬第303章 志才遗计第333章 投效第549章 幕后之手第503章 传统第921章 入徐州第676章 义释严颜第730章 月夜之战第853章 陈骏第49章 援兵第913章 冲冠为红颜第712章 徐庶登场第179章 毛遂自荐第398章 穷途末路第443章 张辽中伏第644章 天子及冠第489章 纠结第341章 惊天阴谋第645章 声讨陈旭第473章 一夜筑城第486章 授课第82章 李儒三策第553章 公孙瓒死第268章 欲劫粮草第386章 挺身而出第333章 投效第865章 孙策之死(下)第138章 当王天下第389章 杀贵妃第742章 四面环敌第400章 杀妻为食第1002章 郭嘉请降第517章 蛛丝马迹第663章 游行法第711章 蒲坂风波第804章 争锋第881章 荣归故里第775章 请杀张任第109章 报仇第292章 汤陈逞威第204章 张辽威武第980章 火烧山谷第742章 四面环敌第839章 张绣袭襄阳第30章 缺粮第645章 声讨陈旭第77章 奇袭丘县第101章 诡异第164章 胡人劫掠第751章 叛徒第313章 兖州之变第291章 战鼓响第281章 往事第982章 子杀父第654章 再杀一人第734章 另类陈宫第508章 出巡第979章 追杀孔明第184章 和连之死第959章 僵持一年第474章 意欲撤兵第659章 诬陷第356章 文昭点将第667章 秦宓献计第468章 沙盗第825章 巧舌战群儒第309章 刘备第385章 鸿门宴第587章 欺人太甚第621章 设伏第682章 不安第645章 声讨陈旭第996章 时代的落幕第891章 挥兵南下第640章 聆听第29章 荐文昭第525章 名利第230章 郭嘉第107章 身亡?第626章 建言第831章 吓退庞统第762章 迷路第930章 郭嘉谋吕布第857章 出兵冀州第133章 四方来投第839章 张绣袭襄阳第659章 诬陷
第432章 郭嘉破局第60章 欲杀文昭第108章 破敌第88章 矛盾论第939章 大破吴军第243章 陷阵第778章 投降与否第844章 叔侄第313章 兖州之变第450章 杨秋投降第902章 锦囊第120章 誓杀老贼第186章 马贼第271章 唐姬第303章 志才遗计第333章 投效第549章 幕后之手第503章 传统第921章 入徐州第676章 义释严颜第730章 月夜之战第853章 陈骏第49章 援兵第913章 冲冠为红颜第712章 徐庶登场第179章 毛遂自荐第398章 穷途末路第443章 张辽中伏第644章 天子及冠第489章 纠结第341章 惊天阴谋第645章 声讨陈旭第473章 一夜筑城第486章 授课第82章 李儒三策第553章 公孙瓒死第268章 欲劫粮草第386章 挺身而出第333章 投效第865章 孙策之死(下)第138章 当王天下第389章 杀贵妃第742章 四面环敌第400章 杀妻为食第1002章 郭嘉请降第517章 蛛丝马迹第663章 游行法第711章 蒲坂风波第804章 争锋第881章 荣归故里第775章 请杀张任第109章 报仇第292章 汤陈逞威第204章 张辽威武第980章 火烧山谷第742章 四面环敌第839章 张绣袭襄阳第30章 缺粮第645章 声讨陈旭第77章 奇袭丘县第101章 诡异第164章 胡人劫掠第751章 叛徒第313章 兖州之变第291章 战鼓响第281章 往事第982章 子杀父第654章 再杀一人第734章 另类陈宫第508章 出巡第979章 追杀孔明第184章 和连之死第959章 僵持一年第474章 意欲撤兵第659章 诬陷第356章 文昭点将第667章 秦宓献计第468章 沙盗第825章 巧舌战群儒第309章 刘备第385章 鸿门宴第587章 欺人太甚第621章 设伏第682章 不安第645章 声讨陈旭第996章 时代的落幕第891章 挥兵南下第640章 聆听第29章 荐文昭第525章 名利第230章 郭嘉第107章 身亡?第626章 建言第831章 吓退庞统第762章 迷路第930章 郭嘉谋吕布第857章 出兵冀州第133章 四方来投第839章 张绣袭襄阳第659章 诬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