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5章 背水一战

秋季缓缓过去,寒冬如期而来。

哪怕只是初冬时分,温度也明显比以往下降许多,好在巴蜀之地位置比较偏南,温度倒也不显得十分寒冷。

成都被关中军攻克,守将王甫拔剑自刎,马汉被枭首示众,可是关中军也在此地耽误了将近二十日。

哪怕冬季已经降临,并不怎么适合大军作战,陈旭仍旧率领诸将往江原杀去。

江原守将听闻关中军杀来,急忙令人批量制造攻城器械,并且征召民夫帮助守城。

数日以后,关中大军兵临城下,江原守将不愿投降,死守城池。

陈旭亲自率兵猛攻城池,却让人暗自挖了一条通往城内的密道,仅仅五日便攻下了江原。

江原守将慌不择路,率领千余益州军仓皇逃出城外,徐晃领军一千往前追击。

江原守将被长江拦住去路,根本不见一艘船只,士卒们全都惶恐不安。

“哗啦啦!”

浪花拍打着河岸,发出了‘哗啦啦’的声响,波涛汹涌的大河,宛若一道不可跨越的鸿沟。

“踏踏踏!”

一阵略显凌乱的脚步声响起,却是徐晃带领千余关中兵追了过来。

徐晃挥舞着大斧,遥指江原守将厉声喝道:“兀那敌将,尔等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此时不降更待何时?”

江原守将却是苦笑两声,若是能够投降,他又何苦等到现在?

没能守住江原十日,他家人就已经陷入险境,假如再投降关中军,家眷再无活命之理。

如果战死此地,说不定刘璋还会放过自己家眷,并且待其甚厚。毕竟自己寡不敌众,哪怕战死也没有投降。

念及于此,江原守将心中就已经有了计较。

眼看前有大河阻路,后有关中追兵,江原守将不由想起了淮阴侯背水一战破敌之事,心中不由一动。

“若是能够击败这支追兵,我未尝不能率众突围而去。”

眼神微凝,江原守将厉声高呼:“我等已无退路,追兵与我相差无几,诸军何不返身奋死一战?”

“若是击溃追军,尚且能够活命,如若不然,我等皆死无葬身之地矣。”

听见江原守将之言,双方士卒都是愣了一下,徐晃脸色更是变得极其古怪。

自古以来两军交战,被逼入绝境中的战例不知凡几,可是又有谁能够像韩信那样,通过背水一战反败为胜?

更何况,许多人也是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真以为背水一战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殊不知这种想法十分可笑。

益州溃军听见主帅之言,眼中居然真的爆发出了求生的意念,手中武器也被他们紧了紧。

可是看到装备精良,如狼似虎的关中军以后,众人眼神却是暗淡了下来。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反败为胜,很多人根本没有丝毫信心。

然而终究有一些人,眼睛微微亮了起来。

徐晃却是不慌不忙,沉声喝道:“吾主仁义之名传遍天下,如今刘璋兵败已成定局,尔等何苦为其死战?”

“此时放下武器投降者,过错全都可以既往不咎。”

徐晃轻飘飘的一句话,就使得些许心思稍微被振奋起来的益州军,再次变得犹豫了起来。

江原守将见状心中暗惊,大声喝道:“兄弟们,莫要听敌将妖言惑众,随我冲杀!”

徐晃冷笑两声,喝道:“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诸军随我冲锋,对于那些放下武器者休要理会,敢有顽抗之人杀无赦!”

话毕,徐晃一马当先往前冲锋而去,他身后的关中士卒亦是大声喝道:“放下武器投降者不杀,顽抗者杀无赦!”

益州军正纠结间,看到关中军居然率先发起了冲锋,都是心中一惊。

两军越来越近,眼看关中军已经杀了过来,站在最前面的益州军,下意识拿起武器进行反抗。

“杀!”

徐晃却是知道,现在正是一鼓作气,击溃敌军心理防线的时候,假如让益州军稳住了阵势,说不定还真能给关中军造成一点麻烦。

徐晃人马合一,一柄大斧无人可挡,那些站在最前面抵抗的益州军,完全没能挡住关中军。

血雨腥风中,关中军迅速冲散了益州军阵形。

此时的益州军,哪里还有所谓背水一战的气势?任凭江原守将再如何大声呼和,都没有人听从他的指挥。

许多逃跑不及的益州军,看着关中军脸色狰狞的向他自己扑过来,惊慌之下居然将武器扔掉,跪地投降。

关中军果真如同先前说的那般,只要扔掉武器投降之人,都不会有性命之忧。

如此一来,投降的益州军越来越多,顷刻之间战局几乎已经结束,徐晃率领众人摧枯拉朽般击溃了这支敌军。

“铛!”

徐晃手中大斧横扫而过,直接把江原守将打得倒飞而去,口中吐血。

此人眼中满是疑惑不解,喃喃自语:“淮阴侯能够背水一战反败为胜,为何我背水一战,反而会被摧枯拉朽般击溃?”

说到这里,江原守将喷出一口鲜血,大声吼道:“悠悠苍天,何薄于我!”

话毕,此人带着满腹心酸与疑惑,自刎而死。

徐晃本来还想把江原守将俘虏,可是听见此人奇葩的言论,却是差点忍不住笑了出来。

就是因为那么一瞬间的失神,却不想江原守将已经自刎而死。

来到江原守将身旁,徐晃下马说道:“此人虽然对于兵法似懂非懂,却也是个忠义之人,起码能够坦然面对生死。”

哪怕江原守将才能稀缺,可是拥有此等气节,却也令人感到敬佩。

徐晃让士卒们打扫战场,并且下令好好保管江原守将尸体,想要给他找一个好点的墓穴。

陈旭站在江原县衙之内,对于出去追杀敌将的徐晃,根本没有丝毫担心。

“哦哦哦!”

忽然之间,一阵欢呼声传来进来,却是徐晃率领麾下士卒凯旋而归,还押解了六百多名俘虏。

江原县城相比起成都,需要处理的事情就少了许多,陈旭也不想在此地耽误太长时间。

虽然通过挖地道,仅仅五日就攻了江原。

然而一路之上,还不知道有多少个这样的县城,假如每座城池都要强攻,关中军往前推进的速度必会被大大拖累。

陈旭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倾尽全力利用好每一天。

将诸将召集在一起,陈旭想要让众人总结一下此战得失,以及有哪些地方可以变得更好。

诸将讨论了一阵,陈旭却是忽然向徐晃问道:“公明,江原守将没有投降么?”

听见此言,徐晃却是唏嘘不已,将长江河畔发生的事情详细告知陈旭。

知道江原守将战败以后拔剑自刎,陈旭也只是感叹了一阵,继而对于那人所作所为,不由感到有些好笑。

他环视屋内众人,见很多人脸上都带着疑惑的神色,觉得自己有必要为众人科普一下,到底什么才叫做背水一战。

清了清嗓子,陈旭说道:“诸位可是疑惑,为何淮阴侯韩信能够背水一战,而后反败为胜大破敌军。”

“这员益州将领,却会失败的如此彻底?”

几员通晓兵法的关中大将,自然是一副成竹在胸的神色,可是更多将领却是一片茫然。

就连吕布,亦是如此。

吕布虽然作战勇猛,冲锋陷阵势不可挡,可是对于兵法研究并不透彻,很多东西更是一知半解。

他在战场上所仰仗的,就是自己无人可敌的勇武,以及长年累月征战四方,所积累的实战经验。

将众人脸色尽收眼底,陈旭说道:“背水一战又称井陉之战,韩信的确利用这个战法,以少胜多大破赵军。”

“然而有很多人都知道,韩信战后所说的置之死地而后生,却没有注意到战事之中淮阴侯的运筹帷幄。”

诸将都把耳朵竖了起来,静静聆听着,没有一人插话,哪怕几个知道此战详细事宜的将领,亦是洗耳恭听。

陈旭继续侃侃而谈:“兵法虽然讲过可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然而想要做到这点却并不容易。”

“稍有不慎,置之死地不仅不能后生,反而会彻底死去。”

“哪怕淮阴侯当时的背水一战,也并没有奢望,能够依靠那些背水而战的汉军,一鼓作气击溃敌人。”

随后,陈旭就开始详细讲解起了背水一战。

汉军与赵军对阵之时,韩信率领麾下没有经历过多少训练的一万士卒,以诈败的方式将赵军引到了大河旁边。

韩信麾下士卒本来没有上过战场,对于战事一窍不通,韩信然后再利用他们这个弱点,鼓吹只要将士奋勇作战,就可以死里逃生。

假如这些人都是上过战场的士卒,自然知道眼下局势根本不可能逆转,绝对不会被韩信蛊惑。

然而,有时候无知也有无知的好处。

汉军因为无知才会无畏,反而在求生欲望的支撑下,一时间居然爆发出了强大的战斗力,挡住了赵军的猛烈进攻。

当然,这种战斗力其实根本不能持续很久,只要占据僵持下去,汉军早晚都会落败。

可是国士无双的韩信,对此却早有预料,他根本没有想过通过背水一战击溃赵军,而是另有打算。

就在赵军没有办法攻破汉军阵势的时候,韩信提前埋伏起来的两千轻骑,却是直接杀奔赵军极为空虚的营垒。

两千轻骑拔掉赵军旗帜,而后将准备好的汉军旗帜,全部插在赵军营垒之上。

攻势受挫的赵军,看到己方营垒上空都是汉军旗帜,却都感觉身体冰寒。

赵军以为赵国国王和将领都被汉军俘虏,觉得大势已去,于是军队大乱,纷纷落慌潜逃。

韩信趁此良机率众掩杀大破赵军,这才有了背水一战这个辉煌的战例。

以前跟随桥玄学习兵法的时候,桥玄也着重讲过这一个战例,并且叮嘱陈旭,若非迫不得已,就应当战以堂堂正正之师。

战场之上以重凌寡,以强击弱,以势压人方为大势所趋。

毕竟,这个世界上并非所有人都是韩信。

不考虑实际情况就妄自模仿,不过是邯郸学步罢了,就好像江原守将那样,会败得一塌糊涂。

众人听见自家主公详细解说背水一战的前因后果,全都如痴如醉,感觉受益良多,哪怕关中几员大将亦是如此。

陈旭轻咳两声,正色说道:“真正的背水一战,并不单纯指在面临绝境之时,鼓舞士卒们置之死地而后生,就能够反败为胜。”

“若非韩信麾下汉军乃是新兵,对于战事一窍不通,天真的以为可以在那种情况下,只要奋死作战就能求得生机。”

“若非韩信运筹帷幄,故意领兵诈败引诱赵军,又埋伏两千轻骑直插赵军营寨,更换旗帜。”

“若非赵军统帅当时没有沉着指挥,在己方营垒被破的情况下方寸大乱,也就不会有背水一战,这场名留青史的战役了。”

陈旭的言语中满是感慨之色,对于韩信的佩服更是毫不掩饰。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将人心、地理把握的如此透彻,将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变为可能,这就是千古名将韩信的魅力。

假如当时的情况,换成汉军之中任何一个将领,率众背水一战也只不过是个笑话罢了。

背水一战对于双方将领、士卒、地形,以及各个方面,都有极其苛刻的要求,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最起码,己方统帅要有着过人的人格魅力,对于麾下士卒能够如臂指挥。

其次,己方士卒要傻,要容易被忽悠。

再次,敌军将领不能很牛逼,不然这种雕虫小技很容易被识破。

最后,提前的准备必不可少,起码也要像韩信那样提前设下伏兵。

寄希望于陷入绝境的己方士卒,能够突然小宇宙爆发灭掉敌人,是一种非常天真的想法。

所以说,背水一战以弱胜强,几乎是场完全不能复制的辉煌战役。

某些将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想要生搬硬套,只能落得兵败身亡,贻笑大方的下场。

第422章 降者无数第185章 高顺第44章 一病不起第475章 逃脱第639章 李代桃僵第937章 一退再退第547章 渡河第910章 单骑入吴营第384章 下一代第343章 临阵机变第546章 攻破陈留第565章 密谋第516章 再审第578章 张松出使第502章 孰对孰错第569章 庞德报恩第740章 战毕第425章 慷慨赴死第238章 晋阳王氏第620章 追与逃第245章 大捷第449章 说客第673章 龚都战死第798章 神兵天降第976章 曲有误第587章 欺人太甚第915章 袁尚灭亡第474章 意欲撤兵第467章 杀羌令第19章 名扬州郡第577章 杨氏灭族第495章 父与子第808章 马超之死第358章 临阵第788章 田丰离去第855章 战局骤变第735章 雁门郡内第429章 言而有信第616章 羌王宋建第84章 水淹第672章 中伏身死第826章 夜袭杀天使第860章 陈政定夷越第957章 斗阵(下)第261章 相争第338章 弑帝第817章 建言称帝第784章 寻找法正第656章 太学生运动第14章 请罪第896章 急转直下第318章 魄力第769章 吴懿第831章 吓退庞统第76章 文昭论战第92章 离去第532章 争论不休第260章 分歧第738章 再战第290章 程昱之言第184章 和连之死第960章 登岸第771章 擒张任第471章 黄河对峙第312章 义释韩遂第142章 山雨欲来第47章 黄巾再起第31章 练兵第988章 三俊杰第985章 荆州平定第356章 文昭点将第821章 诸葛亮第834章 援兵天降第599章 周瑜劝谏第654章 再杀一人第642章 徐庶择主第719章 心忧第723章 小霸王第639章 李代桃僵第130章 名将之殇第295章 冲突第617章 谗言第563章 四面楚歌第56章 折辱第694章 连失两城第47章 黄巾再起第350章 怒第173章 赵云统兵第975章 周瑜被俘第977章 喜得周瑜第631章 违抗军令第525章 名利第301章 反应第229章 交易第7章 猎虎第600章 鲁肃(上)第967章 相互算计第390章 清洗第310章 马腾第331章 赌约
第422章 降者无数第185章 高顺第44章 一病不起第475章 逃脱第639章 李代桃僵第937章 一退再退第547章 渡河第910章 单骑入吴营第384章 下一代第343章 临阵机变第546章 攻破陈留第565章 密谋第516章 再审第578章 张松出使第502章 孰对孰错第569章 庞德报恩第740章 战毕第425章 慷慨赴死第238章 晋阳王氏第620章 追与逃第245章 大捷第449章 说客第673章 龚都战死第798章 神兵天降第976章 曲有误第587章 欺人太甚第915章 袁尚灭亡第474章 意欲撤兵第467章 杀羌令第19章 名扬州郡第577章 杨氏灭族第495章 父与子第808章 马超之死第358章 临阵第788章 田丰离去第855章 战局骤变第735章 雁门郡内第429章 言而有信第616章 羌王宋建第84章 水淹第672章 中伏身死第826章 夜袭杀天使第860章 陈政定夷越第957章 斗阵(下)第261章 相争第338章 弑帝第817章 建言称帝第784章 寻找法正第656章 太学生运动第14章 请罪第896章 急转直下第318章 魄力第769章 吴懿第831章 吓退庞统第76章 文昭论战第92章 离去第532章 争论不休第260章 分歧第738章 再战第290章 程昱之言第184章 和连之死第960章 登岸第771章 擒张任第471章 黄河对峙第312章 义释韩遂第142章 山雨欲来第47章 黄巾再起第31章 练兵第988章 三俊杰第985章 荆州平定第356章 文昭点将第821章 诸葛亮第834章 援兵天降第599章 周瑜劝谏第654章 再杀一人第642章 徐庶择主第719章 心忧第723章 小霸王第639章 李代桃僵第130章 名将之殇第295章 冲突第617章 谗言第563章 四面楚歌第56章 折辱第694章 连失两城第47章 黄巾再起第350章 怒第173章 赵云统兵第975章 周瑜被俘第977章 喜得周瑜第631章 违抗军令第525章 名利第301章 反应第229章 交易第7章 猎虎第600章 鲁肃(上)第967章 相互算计第390章 清洗第310章 马腾第331章 赌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