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5章 袁尚灭亡

长安城内,张灯结彩,节日的喜庆气息十分浓烈。

陈旭倚靠在庭院内的大树底下,喃喃自语:“元兴七年已经到来,经此一役,诸侯应该再无进取之能。”

“只是可惜了孝直与张任。”

法正非常年轻,陈旭还想要自己百年之后,让法正辅佐陈政。

却没想到,法正终究没有逃脱短寿的宿命。

“主公!”

陈旭正在暗暗伤怀的时候,忽然听见了典韦的声音,不由将脑袋转了过去。

“兄长唤我何事?”

典韦道:“主公上奏的事情陛下已经应允,下诏追封法正为翼侯,追封张任为忠义侯,二人爵位由他们长子继承。”

听到典韦的话,陈旭脸色才舒缓了很多。

逝者已矣,在这个乱世中生命是如此的脆弱。

陈旭不能让二人活过来,只能为他们争取好处,让他们的后人可以继承这份荣耀。

是以,回到长安没多久,陈旭就向天子表奏,要求册封两人为翼侯与忠义侯。

陈旭点了点头,道:“善待他们后人,若其中有才华者意欲出仕,可以给他们大开方便之门。”

“忠臣之后,自当能得到应有的补偿。”

典韦轰然应喏,当即下去传达命令。

目送典韦离开以后,陈旭又将吴迅叫来,说道:“阿迅在我身旁历练许久,也是时候独领一军了。”

“如今战事停息,数年之内恐怕不会再动刀兵,你正好可以接管一彪人马,好在这些人中确立自己的地位。”

吴迅脸色大变,急忙跪伏于地,说道:“末将愿意永远待在主公身旁,当作一员亲兵。”

陈旭急忙上前将他扶了起来,抚其背曰:“让你一直充当亲兵,岂不有些屈才?我看着你长大,知道你的能耐,统领一军绝对没有问题。”

“阿迅莫要再推迟,明日就离开这里,前去领兵锻炼吧。”

吴迅还想再说什么,可他也知道陈旭的性格,最终只能默默无语,只是眼中却露出不舍之情。

陈旭牵着他的手,笑着说道:“又不是见不到我了,何故露出此等小儿姿态?”

吴迅有些哽咽的说道:“我担忧主公安危。”

陈旭欣慰的看了吴迅一眼,说道:“天下之间能杀我者有几人?更何况,有国辅兄保护,阿迅完全不用担心我的安危。”

吴迅最终还是没有继续充当亲兵,这是他看着长大的孩子,陈旭不可能让吴迅一直被埋没。

过完年以后,关中再次忙碌起来,关中文士也有些焦头烂额。

虽说前番那场战争,关中军力挫几路诸侯,自己伤亡也不小,特别是益州之地,更是如此。

以益州现在的兵力,根本不能掌控全局,一定要重新征兵才行。

只不过当初司马懿用计,留下了将近五万的荆州军,很多荆州士卒为了食物,都投降了。

这些人如果安顿不好,将会是一个很大的麻烦。

相反,若是能够将他们成功洗脑,益州就能轻而易举得到五万士卒。

好在益州有司马懿,陈旭倒也没有太过担心,相信经此一役之后,司马懿也慢慢成长了起来,完全能够独当一面。

除此之外,那些从兖州迁徙来的百姓,现在也让陈群焦头烂额。

这个冬天为了将百姓们安顿下来,官府花费了太大的代价,府库中的钱粮都有些捉襟见肘。

最为重要的是,这些百姓并非自愿迁徙,对于陈旭并没有多少拥戴之心,心中反而有些仇视。

很多人对于关中政策并不领情,这不由让陈群安顿百姓的难度,上升了好几个档次。

若是不能让百姓归心,恐怕这些百姓不但不会成为关中助力,反而会成为祸乱之源。

这一日,陈群前来面见陈旭,道:“主公掳掠的百姓太多,虽然河南尹与河内郡两郡,勉强能够将他们安顿下来,田地却也会显得有些紧张。”

“最为重要的是,这两个郡中百姓,几乎都不怎么拥戴主公,若是有人在暗中煽动个,恐怕会酿成大错。”

“愚以为,应当将这些百姓分散迁徙到其余郡县,这样既能加快融合速度,也能将他们分化,引起祸端的可能性也会小上很多。”

陈群的想法很简单。

陈旭治下百姓,对于官府都是十分拥戴,假如把这些掳掠来的百姓,分散到各个地方。

当他们从其他人口中,听到了对于官府的赞誉之后,在潜移默化之中,很容易就能让他们对官府产生好感。

而且把百姓分开,纵然有些人心思不纯,想要闹事也没有可能。

陈旭闻言却是眉头紧皱,道:“如此一来,二次迁徙百姓,不仅会让他们怨声载道,恐怕还会消耗更多钱粮。”

“这些年关中虽然有了不少家底,也经不住这样消耗啊。”

百姓们刚刚迁徙到这两个郡城,虽然还没有彻底安顿下来,多少有了一个落脚点。

再度迁徙,定会引起百姓们的恐慌。

至于再度迁徙的花费,也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不得不让人操心。

陈群却是说道:“长痛不如短痛,主公若是将这些百姓,全都聚集在河内郡与河南尹,没有五年时间,绝对不可能得到他们的拥戴。”

“而且还必须保证在五年之内,给予这些人良好政策,他们也没有被人煽动闹事,才有可能让这些人归心。”

“如今诸侯并起,日新月异,主公又有几个五年挥霍?若不能迅速让这些百姓彻底归心,又怎会有余力再攻其余诸侯?”

说到这里,陈群脸色一肃,道:“现在将这些人分散迁徙,虽然短期会引起他们的抵触情绪,这种抵触总不会高过被掳掠之时。”

“哪怕会消耗很多钱粮,只要他们能够早日融入关中,消耗的钱粮又算得上什么?”

陈群精通内政,非常清楚人口的重要性。

钱粮没了可以再创造、生产,人口才是一个诸侯的根基,虽然关中现在剩余的钱粮不多,可是只要挤挤,终归还是拿得出来。

陈旭闻言沉吟良久,这才下定决心,道:“此事全权交由兄长处理。”

陈群得到答复以后,也不再过多停留,当即心急火燎离开了,整个关中再度沸腾起来。

目送陈群离开,陈旭心中也不由微微一叹。

对于关中,陈群可谓是尽心尽力,若是换成了其他人,绝对不会做下这等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只不说双方认亲以后,陈群也归于陈氏一族,他自然尽心竭力为陈旭考虑。

关中强,则陈旭强,陈旭强,则陈氏兴。

相比起陈旭,陈群这个汉代土生土长的士人,对于宗族的感情更加浓烈。

至此,关中上下开始发展生产,安抚百姓,征召军队,训练士卒,根本没敢有丝毫松懈。

虽说几年之内,关中没有能力再次发动大规模战争,却也不能妨碍关中备战的激情。

就在整个关中,都风风火火投入内政发展的时候,一个消息从北方传来,却让众人心中惊骇。

却说当时益州战事危机,陈旭不得不放弃大好局势,从豫州撤兵准备驰援益州。

那个时候,本来虎视眈眈牵制袁谭的陈宫,也率领王延、张辽撤退,只有袁尚以及乌桓人,继续与沮授交战。

陈宫之所以撤退,乃是觉得袁尚已经占据整个幽州,又有逢纪、审配二人相助,纵然不能战胜袁谭,也可以僵持许久。

以袁尚牵制袁谭,消耗冀州的实力,正是陈旭定下来的战略。

如今这个战略目的已经达到,陈宫自然不会再耗费并州钱粮,准备坐山观虎斗。

事实上,袁谭撤兵返回冀州以后,与袁尚交锋几场,虽然每次都占据上风,却始终未能将袁尚击溃。

双方之间的战局,也因此陷入了僵持之中,这正是陈宫乐见其成的事情。

只是让陈宫没有想到的是,短短半月之内,幽州却是风起云涌,变化之快让陈宫都感觉宛若生活在梦幻中。

原来,就在袁谭久攻袁尚不下之时,沮授却向袁谭建议,招降审配、逢纪二人。

袁谭听见这个建议,自然是满口拒绝。

先不说能不能招降这两个人,仅仅使他们背叛过自己,袁谭也绝对不会再收留二人。

只不过沮授劝谏再三,并且晓以利害关系,又有许攸在一旁支持,袁谭才回心转意。

得到袁谭许可以后,沮授仍不罢休,反而要袁谭承诺,当审配、逢纪二人投降以后,不仅不能为难他们,反而要重用此二人。

袁谭也知道现在的冀州风雨飘摇,势力比起以前减弱了很多,心中虽然不愿,终究还是答应了。

只不过,袁谭并不认为,沮授、许攸能够说服二人投降。

可是让袁谭没有想到的是,沮授、许攸二人乔装打扮,冒险前去袁尚营中游说审配、逢纪,居然成功了。

沮授与审配都是冀州名士,以前虽然有所矛盾,却早就握手言和,关系十分亲密。

许攸与逢纪乃是同乡,都是荆州南阳人氏,私交也是很好。

当审配得知故人前来拜访的时候,还觉得有些莫名其妙,可是当他看沮授以后,不由大惊失色。

审配差点直接将沮授抓起来,而后献给袁尚,只不过碍于往日情谊,倒也没有那么做。

审配将下人支走,当即问道:“公与何以如此大胆,敢孤身进入营中,就不怕我将你捉住献给三公子么?”

听见了审配对于袁尚的称呼,沮授脸上不由浮现出了笑容,说道:“我知道正南为人,才敢孤身前来。”

看着沮授一脸笃定的样子,审配也只是苦笑几声,问道:“公与此来所为何事?”

沮授当即正色道:“正南可知南方局势?”

审配道:“公与试言之。”

沮授道:“陈文昭几乎攻下整个兖州,将兖州境内人口掳掠一空,后来又斩杀两员曹军上将,声势骇人。”

“不仅如此,其子陈政又在益州斩杀庞士元、张益德,八万荆州军几乎折损殆尽。”

说到这里,沮授脸色非常凝重,说道:“正南可知,这到底意味着什么?”

审配沉默许久,说道:“陈文昭大势已成,诸侯难以抵挡。”

沮授深深叹了一口气,道:“我知主公继承冀州以后,因为以前之事对于正南破有偏见。”

“只不过,我却知道正南忠于袁氏,绝对不愿看到袁氏覆灭。”

“陈文昭分裂冀州,使得主公与三公子内耗不断,这种简单计策正南不会看不明白。”

“我也知道,正南投奔三公子,实属无奈之举。”

“可是正南有没有想过,再这么消耗下去,根本无需陈文昭出兵,冀州早晚都会崩溃,老主公留下的袁氏基业,也会轰然倒塌。”

“难道这种情形,就是正南愿意看到的结果么?”

审配闻言沉默不语,只不过脸上却露出了痛苦、挣扎之色。

沮授见状心中一喜,继续趁热打铁说道:“主公经历过兖州战事,已经成熟了许多,深知如今的冀州势单力薄。”

“你二人离去相助三公子,主公非但没有心怀怨恨,反而有愧疚之心。”

“主公曾经对我说过,若非自己缘故,又怎会让正南与元图离开?”

随后,沮授更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诱之以利,终于说动了审配。

事实上,沮授之所以能够成功,乃是因为审配忠于袁氏,他也知道如果继续这么僵持下去,袁氏早晚都会灭亡。

而且这段时间,袁尚的所作所为,也让审配有些失望。

挣扎再三以后,审配终于下定决心,准备再次投奔袁谭,相助袁尚守住冀州基业。

许攸那边,由于两人私交缘故,再加上袁谭的许诺,说服逢纪更加容易。

就这样,审配、逢纪二人临时反水,在一场战争中直接设计,让袁谭生擒了袁尚,乌桓骑兵也逃回幽州东部。

至于郭图与鞠义,却在阵中被杀。

只不过审配、逢纪二人,却要求袁谭留下袁尚性命,袁谭虽然心中不愿,却也不敢再寒了两人之心。

袁尚被俘以后,幽州很快就被袁谭平定,袁谭也信守承诺,开始重用审配、逢纪。

至于袁尚,却在幽州被袁谭占据以后,自刎而死。当然,袁尚真正的死因,却是不得而知了。

第713章 邓芝第65章 哗变第289章 疑惑第439章 祭天祈雨第136章 赵云兄妹第607章 新丰见闻第862章 一请诸葛亮第31章 练兵第577章 杨氏灭族第444章 嫁祸第280章 司马懿第465章 名将之殇第508章 大开眼界第407章 两军对阵第268章 棺木第604章 喜得麟儿第1005章 回家第136章 赵云兄妹第811章 灭族第206章 擒张辽第489章 纠结第359章 初战告捷第709章 益州之乱第618章 长驱直入第641章 水镜山庄第545章 高干战死第63章 不负将军第50章 东阿对第751章 叛徒第809章 屠杀第599章 周瑜劝谏第788章 田丰离去第128章 火烧连营第791章 入敌营第688章 追击第419章 关羽显威第313章 兖州之变第234章 剜心剖腹第346章 金蝉脱壳第481章 春耕第620章 追与逃第141章 军营骚乱第138章 当王天下第218章 陈宫献策第363章 斩李暹第21章 相邀第182章 力战而死第615章 今日陈静第470章 羌人末路第346章 金蝉脱壳第801章 塞外风云第578章 张松出使第638章 诸葛至第908章 巨大牺牲第137章 主公何志第727章 始末第347章 殴打公卿第891章 挥兵南下第549章 幕后之手第502章 孰对孰错第141章 军营骚乱第861章 诸侯尽称王第879章 酷吏第600章 鲁肃(上)第588章 沮授三策第956章 斗阵(中)第562章 黄权激刘表第775章 请杀张任第760章 阵斩文丑第164章 胡人劫掠第366章 内乱第514章 真实郑屠第220章 徐晃第948章 芦苇荡第625章 殇第935章 初战虎牢第632章 宋建之死第352章 居功自傲第829章 武关城下第489章 纠结第680章 责罚第935章 初战虎牢第21章 相邀第551章 凯旋第760章 阵斩文丑第659章 诬陷第807章 劝降第476章 重逢第338章 弑帝第148章 戌夫山上第980章 火烧山谷第790章 望风而降第365章 攻城第900章 诛杀满门第151章 兄妹相见第638章 诸葛至第219章 白波军第133章 四方来投第443章 张辽中伏第915章 袁尚灭亡
第713章 邓芝第65章 哗变第289章 疑惑第439章 祭天祈雨第136章 赵云兄妹第607章 新丰见闻第862章 一请诸葛亮第31章 练兵第577章 杨氏灭族第444章 嫁祸第280章 司马懿第465章 名将之殇第508章 大开眼界第407章 两军对阵第268章 棺木第604章 喜得麟儿第1005章 回家第136章 赵云兄妹第811章 灭族第206章 擒张辽第489章 纠结第359章 初战告捷第709章 益州之乱第618章 长驱直入第641章 水镜山庄第545章 高干战死第63章 不负将军第50章 东阿对第751章 叛徒第809章 屠杀第599章 周瑜劝谏第788章 田丰离去第128章 火烧连营第791章 入敌营第688章 追击第419章 关羽显威第313章 兖州之变第234章 剜心剖腹第346章 金蝉脱壳第481章 春耕第620章 追与逃第141章 军营骚乱第138章 当王天下第218章 陈宫献策第363章 斩李暹第21章 相邀第182章 力战而死第615章 今日陈静第470章 羌人末路第346章 金蝉脱壳第801章 塞外风云第578章 张松出使第638章 诸葛至第908章 巨大牺牲第137章 主公何志第727章 始末第347章 殴打公卿第891章 挥兵南下第549章 幕后之手第502章 孰对孰错第141章 军营骚乱第861章 诸侯尽称王第879章 酷吏第600章 鲁肃(上)第588章 沮授三策第956章 斗阵(中)第562章 黄权激刘表第775章 请杀张任第760章 阵斩文丑第164章 胡人劫掠第366章 内乱第514章 真实郑屠第220章 徐晃第948章 芦苇荡第625章 殇第935章 初战虎牢第632章 宋建之死第352章 居功自傲第829章 武关城下第489章 纠结第680章 责罚第935章 初战虎牢第21章 相邀第551章 凯旋第760章 阵斩文丑第659章 诬陷第807章 劝降第476章 重逢第338章 弑帝第148章 戌夫山上第980章 火烧山谷第790章 望风而降第365章 攻城第900章 诛杀满门第151章 兄妹相见第638章 诸葛至第219章 白波军第133章 四方来投第443章 张辽中伏第915章 袁尚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