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考校

鲜于辅现在开始担忧起自己的地位了,因为他发现公子在信都“犯二”时用安平国换回来的这个名叫赵云的年轻人,绝对不简单。

这个年轻人目光锐利,马上动作标准规范,身手矫健灵活,话语虽然不多,却有一种不怒而威的气势。当他不声不响地跟随在公子身侧时,给人的感觉是那么的自然和贴切,彷佛公子的身边天生就该有这么一个强力的守护者存在。

而在赵云到来之前,公子身侧右后方的那个位置,是属于鲜于辅的……

现在,公子骑马走在当中,李严和赵云一左一右伴随两侧,俩人似乎有意的让出了一个马头的距离,这样既能显出公子尊贵的身份,又不会让公子觉得距离疏远。

李严刚才开玩笑说公子怎么也要给赵云一个校尉的职务,以现在的情形看来,还真有可能。

鲜于辅是骑兵都尉,职位并不低,可若是刘和将赵云一步到位地提拔成为校尉,只怕刘虞麾下将领没有一个会服气的。

只因为这校尉和都尉,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可其中的区别实在有点大。

汉代的校尉,跟后世军队中的校官、尉官两类军衔级别完全不同。后世军中的尉官一般有三阶,分为少尉、中尉和上尉,对应的职位分别是排长、连长和副营长;校官一般有三到四阶,分为少校、中校、上校和大校(西方军中称准将),对应的职位分别是营长、团长、旅长和师长,也有极少数军衔为大校的军官,担任了副军级别的职务。

在古代,所谓的“校”,指的是军事编制单位,而“尉”,则指的是军官。“校”、“尉”两字合在一起,便是部队长的意思。战国末期出现校尉这个军职,在秦朝时为中级军官,到了汉朝时则越提越高,其地位仅次于各将军。

武帝为了加强对长安城的防护,设置了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八校尉。“八校尉”的官秩皆为比二千石,其下还有属官丞和司马。

八校尉统领的军队皆是从地方或少数民族中选募来的常备兵。

其中,中垒校尉本为中尉的属官,武帝时从中尉下分出而升为校尉,掌管北军垒门内外;屯骑校尉掌骑士;步兵校尉专掌位于长安西南郊上林苑的苑门屯兵;长水校尉掌长安西北郊的宣曲胡骑;胡骑校尉掌池阳胡骑,不常置。射声校尉掌射声士;虎贲校尉掌轻车。

到了东汉时期,将中垒校尉省去,又将胡骑营并入长水营,虎贲营并入射声营,于是只剩下五校尉。所谓的“五营”、“五校”,即指五校尉所属的军队。

灵帝时期,曾经特设西园八校尉,取代之前的五军校尉,掌管京师附近的兵权。

其中,上军校尉由小黄门蹇硕担任,中军校尉由虎贲中郎将袁绍担任,下军校尉由原来五校尉当中的屯骑校尉鲍鸿担任,典军校尉由当时的议郎曹操担任,助军左校尉由赵融担任,助军右校尉由冯芳担任,左校尉由谏议大夫夏牟担任,右校尉由淳于琼担任。

由上看见,此时的校尉,从权力和职务上而言,是与五官中郎将、左、右中郎将、虎贲中郎将同级的,属于军队中的高级将领。

说完了校尉,再来看都尉。

都尉也是秦汉时期重要的中高级武官。都尉一职最早出现在战国后期,到了秦楚、楚汉之际,都尉一职则开始频繁出现。《史记》中曾有所记载:“陈涉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有汉以来,都尉一职的含义不断扩大,景帝时将郡尉更名为都尉,之后又先后出现了部都尉,农都尉,属国都尉,水衡都尉,奉车都尉,驸马都尉等等,逐步扩大成为一个都尉体系。

都尉当中,官阶品秩最高的可比二千石,而其他如部都尉、关都尉等,品秩只是在二百石到六百石之间。

到了东汉之后,都尉的地位不断下降,中兴建武六年取消了内地各郡(国)的都试,裁撤了都尉一职,由本郡太守兼掌兵权,而只在边郡继续保持都尉及属国都尉。

黄巾乱起之后,因为情况极端,所以各郡相继恢复了都尉之职,然后便是各地诸侯混战,有的继续沿用都尉的官职,有的则取消都尉的官职,用其他职务掌握兵权。

比如,曹操现在立足于东郡,忙着向外扩张,头上顶着的便是骁骑校尉的官职,郡中的太守和都尉都被他取消。

刘虞担任幽州牧以来,麾下兵马的编制和序列十分混乱,其中直接隶属于他的只有骑兵都尉和步兵都尉两部兵马,所以鲜于辅相当于是部都尉的级别。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李严口中提到的校尉,相当于是后世中央警卫团副团长这个级别,而鲜于辅的这个都尉则类似于后世地级市警备区副司令员。

中央警卫团团长可以晋升上将军衔,平时至少也得是中将担任,所以警卫团副团长怎么也得是个少将。

地级警备区司令员军衔为大校,级别正师,所以副司令员也就是个大校副师的级别。

赵云在公孙瓒军中的职务不过是个军侯,充其量也就相当于一个副营长,结果李严一张口就要帮他在刘和这边弄个少将的职务,你让勤勤恳恳为刘虞打工多年,目前还是副师级别的鲜于辅同志心里怎么想?

而且,还有一层比较隐晦,不便于明说的原因,也让鲜于辅对校尉这个说法十分敏感。

校尉是护卫天子的高级武官统领,都尉是属于地方的军事统领,若是某一天赵云受封为屯骑校尉或者越骑校尉这样的职务,那么他守卫的天子是谁?

虽然年初刘虞严词拒绝了袁绍和韩馥的提议,并没有真的登基称帝,可刘虞帐下的这些文武官员心里未尝就没有拥立刘虞的念头。以后的事情,谁也说不清楚。万一猪油蒙心的董卓哪天不开心,一刀下去,把那位被他囚禁在长安的小皇帝“咔嚓”了,这当皇帝的重任还不得落到刘虞的头上?

董胖子可是真能干出来这种事,小皇帝刘协的哥哥,也就是太子刘辩,在灵帝死后登基,没出几个月,不就被董卓一杯毒酒下去弄死了么?

真到了那一天,刘虞接手皇帝这个充满危险的职业,作为嫡长子的刘和,岂不是未来的皇帝?

李严说这话时是真的在开玩笑,还是有所暗示?若是公子心里真有这个想法,他让赵云来做校尉,似乎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在前面开路的鲜于辅,有些心情复杂地转头看看身后不远处的那三个年轻人,心里已经彻底凌乱了。

鲜于辅在前方心事重重的领路,刘和却是全然不知,此时他正在跟赵云谈论着关于骑兵方面的一些话题。

“我个人觉得骑兵还是应该走精兵路线,不应该一味的贪多求大。比如吾父这次南下,虽然带了五万骑兵,看上去声势极为骇人,可实际上却是一盘散沙,不仅相互之间无法有效的协同,而且因为战马对于草料方面要求很高,所以对于整支部队的后勤供应压力很大,很难在一个地方久呆下去。”

刘和的前世只是一个二流大学的师范生,不是科班出身的军事专家,他此时只能按照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提出一些对于骑兵建设方面的看法。

赵云听了之后,没有马上接话,而是认真的思考起来。

虽然公子看似在和自己闲聊,可赵云可不敢这么认为,他把见面之后的这第一次谈话,当成了刘和对自己的考校。

经过一番认真思考,赵云开口说道:“公子,卑职觉得太傅大人也有他的道理。塞外的鲜卑人、乌桓人不分老幼,人人皆能骑马射箭,对付这些游牧部落,只凭少量的精锐骑兵,虽然可以取得速度和力量方面的优势,但却无法全面防御和遏制他们的袭扰侵掠。”

“公孙将军麾下白马义从便是一支十分精锐的轻骑部队,鲜卑人和乌桓人只要见到白马义从的旗帜,便会逃得远远的,可是这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旦白马义从离开,他们还会聚拢起来,继续进犯我们。”

“当然,我对于公子走精兵路线的想法完全赞同。在边疆地带,骑兵需要保持一定数量上的优势,但也不是一味的就要扩大人数,而是应该有所取舍和选择。”

“哦,如何取舍和选择?”刘和流露出很感兴趣的表情。

“卑职以为,幽州的骑兵,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人数保持在五千人左右,全部由汉家士兵组成,配备最优良的战马和最上等的兵器皮甲,作为核心力量,直接听令于太傅大人。”

“第二部分的骑兵数保持在一万五千人左右,分为左中右三部,依次驻守于代郡、上谷郡和涿郡。这一万五千人要以汉人为主,同时吸纳部分拥护和支持官府的乌桓人、南匈奴人和少量鲜卑人加入进来。他们的粮草军饷由各郡承担,战事危急时,可以集结起来成为一支大军,战事平稳时,则驻守各郡维持本郡安定。”

“第三部分的骑兵人数不限,主要由靠近长城外侧的乌桓人和鲜卑人组成,他们不可进入长城以内,只能在长城以外活动。对于这个部分,可以每年向他们支付一些盐铁和粮食作为报酬,要求他们一起对抗更北面鲜卑大部族的来犯。”

“嗯,子龙的这个设想很有见地,可以尝试。不过我觉得还可以再细化一下,比如将第一层次的五千人马分为轻骑兵和具装甲骑两营,其中轻骑人数保持在三千,重骑人数保持在两千,遇到战事时,轻重配合,效果更佳。”

“公子的想法是好的,只是组建重骑兵的代价十分高昂,一名重骑兵的花销大概可抵三到五名轻骑兵,而一名轻骑兵的花销又可抵八到十名步兵,这么算下来,养一名重骑兵的代价,可以养二十五到五十名步兵。重骑兵的花费如此高昂,实际作战中作用发挥却是有限,若是组建重骑兵,是否划算?”

原本脑子里面还在想象着重骑兵横扫一切战场兵种的刘和,被赵云这么一盆冷水浇下来,顿时清醒了不少,意识到自己实在是有些想当然了。

汉族历史上曾经有过一段重骑兵辉煌的时代,其中尤以隋朝的具装甲骑为最。当时罗艺统率着五千具装甲骑,人马皆披重甲,再辅以轻骑兵,其势锐不可挡,简直是战场之上的“推土机”。

然而,这五千具装甲骑却是大隋倾全国之力,用时许多年才积攒出来,而具装甲骑所需要的明光铠、马槊、骑士、马匹、重甲等等,都是非常耗费时日和钱粮,说白了就是用金山银山往坑里面填,一点一点堆出来的!

刘虞目前只占据了幽州的三分之一,能养活现在这么多的骑兵,已经是个奇迹,哪里还有余力再弄什么重骑兵?

养一名重骑兵相当于养五十名步兵,养两千重骑兵的代价等同十万步兵,刘和这是想要逆天么?

PS:忽然忘记了一件大事!今天居然没想起来打滚求推荐票……

第366章 迫不及待的鲜于银第289章 委任第205章 劝农诗第100章 低调出场第2章 夜幕杀机第413章 送礼的艺术第46章 惊现赵帅锅!第253章 “慷慨”的大公子第90章 发狠第101章 三进三出(上)第453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202章 环环相扣(上)第110章 搁得慌,麻痹第46章 惊现赵帅锅!第30章 一群臭皮匠第295章 密会居庸关(下)第443章 满盘皆输(下)第115章 贪婪是种病第195章 高瞻远瞩第104章 唯死战耳!第363章 再建一城第225章 马城在望第151章 威风凛凛大公子第86章 阎柔的算计第439章 邺城之危第274章 变生圣水河第372章 狗急跳墙第135章 旁观者清第432章 洛阳百姓不好惹第10章 岂能无信第353章 子龙会意第405章 谁是赢家(下)第249章 乌桓三盼第464章 听墙根第114章 孙礼来投第170章 战争没有如果第93章 “面试”第476章 补天裂第320章 封城第16章 七星龙渊剑第487章 奇怪的病人第17章 大侠之威第360章 麻烦上门第43章 沮授很激动第210章 围剿暗流第359章 喜当爹第40章 鸡飞狗跳第508章 真是好算计第353章 子龙会意第29章 坐地分赃第161章 冀州急变第64章 考校第314章 战云密布第108章 张飞报复第34章 安眠风暴眼第361章 上门要人第146章 曲辕犁问世第296章 怀金不受之人第286章 追!第208章 乱世孤岛第363章 再建一城第325章 长长的名单第498章 耳目一新(下)第406章 虎痴许褚第506章 上门送死第44章 当面竖中指第411章 富贵最是动人心第495章 有困难,找刘和第28章 人人须沾血第134章 顾虑第80章 痛并快乐着第273章 前路凶险第70章 如此打脸第2章 夜幕杀机第130章 神射第497章 耳目一新(上)第143章 挑拨,抹黑!第232章 请鳖入瓮第98章 重任第213章 离别三件事第241章 冤家路窄第395章 找两个顶缸的第163章 恼羞成怒第273章 前路凶险第521章 财富宣言第82章 沙场秋点兵第372章 狗急跳墙第317章 虎头蛇尾第334章 美味小点心第451章 到底谁在做嫁衣第381章 祸从天降第471章 过街老鼠(下)第111章 噼里啪啦被打脸第296章 怀金不受之人第254章 送礼第188章 斗智斗勇第460章 考察与重用第505章 刘备挖坑第114章 孙礼来投第247章 北访(中)
第366章 迫不及待的鲜于银第289章 委任第205章 劝农诗第100章 低调出场第2章 夜幕杀机第413章 送礼的艺术第46章 惊现赵帅锅!第253章 “慷慨”的大公子第90章 发狠第101章 三进三出(上)第453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202章 环环相扣(上)第110章 搁得慌,麻痹第46章 惊现赵帅锅!第30章 一群臭皮匠第295章 密会居庸关(下)第443章 满盘皆输(下)第115章 贪婪是种病第195章 高瞻远瞩第104章 唯死战耳!第363章 再建一城第225章 马城在望第151章 威风凛凛大公子第86章 阎柔的算计第439章 邺城之危第274章 变生圣水河第372章 狗急跳墙第135章 旁观者清第432章 洛阳百姓不好惹第10章 岂能无信第353章 子龙会意第405章 谁是赢家(下)第249章 乌桓三盼第464章 听墙根第114章 孙礼来投第170章 战争没有如果第93章 “面试”第476章 补天裂第320章 封城第16章 七星龙渊剑第487章 奇怪的病人第17章 大侠之威第360章 麻烦上门第43章 沮授很激动第210章 围剿暗流第359章 喜当爹第40章 鸡飞狗跳第508章 真是好算计第353章 子龙会意第29章 坐地分赃第161章 冀州急变第64章 考校第314章 战云密布第108章 张飞报复第34章 安眠风暴眼第361章 上门要人第146章 曲辕犁问世第296章 怀金不受之人第286章 追!第208章 乱世孤岛第363章 再建一城第325章 长长的名单第498章 耳目一新(下)第406章 虎痴许褚第506章 上门送死第44章 当面竖中指第411章 富贵最是动人心第495章 有困难,找刘和第28章 人人须沾血第134章 顾虑第80章 痛并快乐着第273章 前路凶险第70章 如此打脸第2章 夜幕杀机第130章 神射第497章 耳目一新(上)第143章 挑拨,抹黑!第232章 请鳖入瓮第98章 重任第213章 离别三件事第241章 冤家路窄第395章 找两个顶缸的第163章 恼羞成怒第273章 前路凶险第521章 财富宣言第82章 沙场秋点兵第372章 狗急跳墙第317章 虎头蛇尾第334章 美味小点心第451章 到底谁在做嫁衣第381章 祸从天降第471章 过街老鼠(下)第111章 噼里啪啦被打脸第296章 怀金不受之人第254章 送礼第188章 斗智斗勇第460章 考察与重用第505章 刘备挖坑第114章 孙礼来投第247章 北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