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张昭在徐州?

“呼——”

紧绷心神骤然一松,刘辟下意识的吐出一口气,然后发现自己这明显的动作被其他几人注意到之后,又赶忙闭上嘴巴。

刘辟脸有些热,感觉很不好意思,不过,心中却已经没有刚刚那种压的他仿佛喘不上气一般的沉重。

李易不是说了么,对他有许多话要讲,这已经说明,李易并不是无视,看不起他,甚至,李易还要与他同坐一席,这待遇可是连典韦都没有的!

当然,刘辟也没傻乎乎的认为自己真就能和典韦比了,反正,李易的这个表态,让刘辟在安心之余,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感。

李易微笑着看了刘辟一眼,对刘辟的反应他很满意,不过,李易最满意的还是他自己的套路。

刘辟虽然也在三国中留下了一些名号,不过论“戏份”的话,绝对是龙套打酱油的那种,但李易却不会轻视他。

毕竟是管着几千兵马,还有上万百姓的人,就整个三国来看是个渣渣,但就实用程度来说,却也是个人才。

而且,刘辟本身的身份,对李易来说还有这一种非才能之外的重要意义。

李易如果能够将刘辟这一支黄巾残余妥善收编,除了直接增强自身实力之外,他还准备将刘辟这些人打造成一个活广告,让各州各郡的那些黄巾残余,以及其他种种非官方势力看到刘辟在南阳受到的厚待,那么他们将来有意摆脱“贼人”身份的时候,与其投靠那些将他们当做“余孽”的诸侯,为何不选择李易这个前途远大,名声好,而且完全不会因为他们过往而轻视他们的人呢?

而且,像刘辟这种经历的人,还有他们的麾下的那些百姓,需要的不光是一个可以让他们安稳生活的地方,还有身份上的认可,让他们摆脱黄巾余孽的身份。

李易如果能处理得当,将来这些黄巾出身的人,很可能就会成为最为拥护他的那批人之一。

正是因为干系太大,李易才会在之前故意冷落了一下刘辟,让他体会到自身与旁人的差距之后,李易才告诉他,我其实是很看好你的哦……

这样的效果,绝对比李易上来就表示出重视要好的多,毕竟轻易到手的,人们往往不知道珍惜。

其实,李易在对待徐盛的时候其实也用了类似的套路,只是具体方式略有不同,但效果也是同样的好。

典韦跟随李易的久,自然知道李易习惯,早就在正厅设下酒席,菜肴样式也都是按照李易喜欢的来,让李易很是满意。

为了表示亲近,这场饮宴并不是太过正式的,李易让刘辟挨着自己坐下,然后一边是凌操,典韦,另一边则是徐盛,庞季,足见李易对这些新人的重视。

入席后除了吃喝之外,最先谈到的就是典韦的徐州之行了,凌操自认为是外人,觉得旁听这些事情不太好,有意告退,但被李易一句“君子坦荡荡,事无不可对人言”给留下了。

然后就是典韦的单方面讲述,庞季不时补充,李易一边喝酒,一边点头,因为典韦这一程除了遇到豫州黄巾,还有见到徐盛那次,其他并没有什么大的曲折。

其他主要内容就是糜家之事,亲事是成了,如果李易没意见,糜家会在三月初将糜贞送到南阳,届时糜竺很可能会亲自走一趟,李易对此没什么意见,自然是答应,而且他也很想见见这个孤注一掷,将全部身家压在刘备身上的人物。

还有就是在徐州购粮的事情,既然两家结亲,之前那些摩擦也就不算什么了,而且,虽然李易的意思是以正常价格购粮,但糜竺把妹妹都嫁出去了,作为一个精明的商人,岂会傻乎乎的和李易“明算账”?

在最初的商讨中,糜竺数次主动要求降价,但李易给典韦他们有明令,粮价绝对上不占糜家的便宜,说什么都不答应,糜竺见落不下这个人情,只能转变策略,将接济豫州黄巾百姓的事给接下了。

糜竺坚决表示,之后的每个月都会以李易的名义往黄巾送粮,庞季推辞不过,再加上这方面李易也没有明确要求,便答应了下来。

糜竺的主动超出了李易的预计,按照李易的最初想法,这点便宜他是不想占的,不过站在糜竺的角度上考虑一下,如果把两家分的太清楚了,糜竺恐怕会不安心,也会多想。

不过,不要以为李易是转性成了烂好人,他现在不占糜家便宜,不要糜家的人情,是为了在糜竺眼中抬高他的形象,增加将来糜竺押宝在他身上的概率。

假如李易从现在就开始占糜家的便宜,承糜家的人情,将来糜竺很可能会觉得,他对李易这边的投入很大,已经足够,只要继续下去就好了,很难会像对待刘备那样对待李易。

当然,李易虽然惦记上了糜家的家当,但他也不是那种拿了好处就翻脸的人,对真正的自己人,李易还是很厚道的,只要糜家肯付出,他将来肯定会以另外的方式加倍回报。

差不多将正事说完,典韦见李易对他们的表现还算满意,便仗着李易对他的亲近,吐槽道:“主公,那徐州陶谦太不给面子了,当时竟然要让人去拿文向家眷,不得已让糜先生将文向等人连夜送走,某当时好生气愤,偏偏又不能拿他们怎样,直到今日想起还是分外憋屈,主公,你看我们是不是要将这个面子找回来?”

徐盛在一旁听的都冒汗了,当初典韦就说过要帮他找回面子,徐盛挺感动的,不过他知道陶谦身份,所以并没有真的往心里去,慢慢的也就忘了这茬。

哪想到刚刚见到李易,典韦就将这事说了出来,虽然典韦的这种耿直让徐盛的确很感激,徐盛心里也是欲哭无泪啊。

因为不管是谁,都不喜欢带着麻烦上门的下属。

而且,徐盛觉得李易暂时也无法拿捏陶谦,提出这个要求,只能让李易难看罢了。

徐盛赶忙离席,向李易行礼道:“当日之事不过些许摩擦,算不得仇怨,而且,襄侯还要在徐州购粮,若是追究那件事,恐怕会让购粮之事生出波折,还请襄侯三思!”

说完,徐盛还苦笑着向典拱拱手,意思是我承这个人情,但事情真不能这么干。

典韦揉揉鼻子,也没在意,他只是想什么说什么,至于怎么办,他全听李易的。

李易没有着急回答,只有眉头微皱,疑惑道:“我之前虽未见过陶谦其人,但以他的身份地位,不应该是如此气量之人啊。”

李易是真的纳闷,因为陶谦的表现,有点像是小人了。

而陶谦这个人在历史上最有名的事迹则是“保护”曹操家人,以及三让徐州于皇叔。

前者虽然好心办了坏事,但陶谦本意还是蛮厚道的。

至于第二件,抛开种种阴谋论不说,李易前世时一直觉得陶谦送徐州给刘备,主要是为了让刘备来保全徐州百姓,可见这人做事大气,心有当有大善。

等到穿越后,李易的关注重点一直都在荆州这一块,没有刻意了解陶谦,而这年代的人,只要没深仇大恨,轻易也不会说旁人坏话,因此,李易对陶谦的印象,主要还是来自前世,不过,现在听了典韦他们的讲述,陶谦貌似跟他想的不太一样。

典韦答道:“主公,某是粗人,虽然不喜那陶谦,也不敢说他是好是坏,不过,典韦敢保证,他肯定不是什么心胸宽广之人。”

李易见典韦语气肯定,不由好奇道:“哦,此话怎讲?”

典韦嘿嘿一笑,道:“在徐州听糜先生说的,年前陶谦要请人出仕,人家不答应,他便直接将人家给问罪关了起来,哼哼,这点气量,连典某都比他强。”

李易是真的惊讶了,这年头高人隐士拒绝仕官是常有的事,庞德公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也没见刘表拿他怎么着,可……陶谦是要干嘛?

李易轻轻摇头,提醒自己将来应对那些名人的时候,可不能全凭借前世那一知半解的信息对其性格进行预判,不然遇到陶谦这种的,怕是要大吃亏。

一边想着,李易随口又问:“被陶谦下狱那人是谁?”

“张昭。”

典韦说罢,等了一会却不见李易回应,转头一看,却见李易脸上竟然满是不可思议之色。

其余人也注意到了李易的反常,庞季拱手问道:“主公,难道是那张昭有何不妥?”

李易吸了口气,没有回答。

三国中,张昭这个名字可是很响亮的,孙策托孤,将张昭与周瑜并列,让他们一起辅佐孙权,而张昭后来也确实成为了孙权臂膀一般的存在。

虽然张昭在某些事情的表现上不如人意,但不能因此就否认了张昭的内正才能。

李易目露思索之色,他潜意识里觉得张昭应该是扬州这边人,怀疑徐州的那个只是重名重姓罢了。

于是,李易问道:“那张昭名声如何,才学又如何?”

这问题自然应该庞季来回答,但庞季却是尴尬了,一脸歉然的俯身道:“当时糜先生说张昭是‘智谋之士,素有名气’,但我等未曾详细打探,所以,也不敢肯定……还请主公见谅。”

好吧,这答案其实跟不知道没多少区别,李易微微有些失望,但也理解庞季他们没事不可能去关注张昭。

李易想了想,先是打算托糜竺试试能不能将那个张昭弄到南阳来,但马上又考虑到,张昭能拒绝陶谦,自然也可以拒绝他李易啊,万一花大工夫弄了个犟驴过来,甚至还是重名重姓的,那就亏大了。

最后,李易权衡了一番,对庞季吩咐道:“你稍后代我向糜家去信一封,就说我仰慕张昭才华,奈何无法与之相见,又闻其入狱,很是心焦,所以请糜家对张昭及其家眷,尽量照顾一二。”

如果徐州的张昭真是那个很厉害的张昭的话,肯定不会有性命之忧,而且糜家的人情他想不接受都不行,等到他恢复自由身的时候,李易带着恩义请他出仕,他如果再拒绝就不是淡泊名利,而是薄情寡义,是要污了名声的!

新来的几个人听得糊里糊涂的,不知道李易为何忽然对那个张昭感兴趣,但典韦与庞季都是精神一震,作为接触李易时间久的人,全都知道李易有“识人之能”,但凡被李易看重的,必然才华不凡,那么,这个张昭肯定非同一般。

庞季当即应道:“还请主公放心,季稍后就去信,想来数日内就会又消息传回。”

李易点点头,张昭这个意外之喜,让他心情大好,将话题又转回之前,对徐盛笑道:“我夜观星象,发觉徐州一两年内必有大变,届时陶谦若是向我求援,文向就做个步军先锋吧!”

徐盛一愣,他虽然有听典韦给他吹过,说李易一算一个准,但这种事情没有亲身经历过,很难完全相信,所以徐盛有些懵,直到庞季轻咳一声提醒,这才匆忙拜谢领命。

在场可能只有典韦是百分百信了李易的话,但李易却不在意,因为他估摸着曹操他老爹快到出事的时候了,即便是考虑到蝴蝶效应,没有那档子事,李易认为曹操想要发展,肯定也会找其他接口向徐州动手。

再退一步,就算没有曹操,还有吕布和袁绍呢,有这么多能折腾的人,李易完全不担心自己的“铁口直断”会砸了招牌,等到将来,不管是哪一方在徐州闹出了动静,知道他今日言论之人,肯定会对他越发的敬畏。

李易让徐盛重新坐回去之后,徐州的事情也算是了了,然后李易看向沉默寡言的凌操,想了想,只是重新向众人介绍了一下凌操的身份,其他就没有再多说,毕竟凌操现在这个状态,在说明孙坚的事情之前实在是不好攻略,与其围着他转,还不如让他好好冷静冷静。

于是,示意其他人继续吃喝,李易自己给刘辟倒了杯酒,等刘辟双手接过饮尽,轻声问道:“你那边有多少百姓,今冬有多少人挨饿?”

刘辟脸上的表情一滞,低着头道:“户口过万,家家挨饿。”

顿了顿,刘辟看了下李易的脸色,又小声补充道:“今年饿死不足百人,相比往年已经好了许多了。”

第96章 祖茂第100章 果然来了第551章 蜜中有毒第256章 参观军营第504章 请战第618章 可怜天下父母心第661章 青州变故第731章 有朋自远方来,酒肉管够第386章 居然是曹操!第347章 邀糜芳出仕第218章 连名分都不要了第35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第392章 国有疾,何以医?第345章 收凌操,图谋孙氏第233章 在路上第771章 投降第623章 算计豫州第568章 孙策和周瑜第406章 袁某要生啖其肉!第645章 襄侯小心,有刺客第337章 主公眼光十倍于曹操第353章 曹操的迷茫第567章 勿谓言之不预也第270章 准备坑黄祖第7章 酒尚温第325章 求死的醉汉第736章 称帝?第752章 又打起来了第389章 岂不美哉第156章 没人疼的妹妹气死算了第744章 冒犯天子,当诛第15章 心中所愿:天下太平,百姓安宁第538章 孤身入城第708章 谢主公不杀之恩第186章 士为知己者死第401章 杀机第141章 蔡中郎被下狱了第286章 自家人第331章 欺负你又怎样?第27章 见袁隗第437章 我是大汉功臣第246章 再见蔡琰第609章 委屈你了第536章 富春第277章 皆为校尉第38章 董卓要点鸳鸯谱第254章 粒粒皆辛苦第774章 破门第385章 张允要封侯|第56章 老夫与你有何仇怨第370章 不怕死的袁涣第714章 约战颜良第574章 全才虞翻第242章 又见蔡邕第351章 这是老夫的文章第454章 时机已到第449章 他不是甘平第190章 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第390章 要一个毛玠祭旗第667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第574章 全才虞翻第55章 董卓要搞大动作第515章 陈兰,愿降第377章 张允为将第384章 狮子大开口第384章 狮子大开口第18章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第448章 荆南人事第449章 他不是甘平第460章 刘备送礼第443章 魏延取桂阳第278章 典韦的忽悠第408章 典韦斩将第54章第313章 李易的聘礼第772章 再压一压第672章 杀曹操,赏万金第56章 老夫与你有何仇怨第98章 孙氏必有人封侯第571章 火烧芦苇荡第402章 鸿门宴与投名状第159章 谁更适合做荆州之主第109章 陷阵一营,可敌万人第687章 我是雄主第189章 典韦步战天下第一第170章 千万不可小看古人第182章 云想衣裳花想容第373章 借曹操之名第337章 主公眼光十倍于曹操第433章 軍元券第380章 征南将軍?第419章 请襄侯为荆州牧第232章 南阳功曹第435章 金雕入梦第244章 不愧是大儒啊第141章 蔡中郎被下狱了第324章 陆家欠襄侯一个人情第193章 姑奶奶你咋跑这来了第104章 李儒病了
第96章 祖茂第100章 果然来了第551章 蜜中有毒第256章 参观军营第504章 请战第618章 可怜天下父母心第661章 青州变故第731章 有朋自远方来,酒肉管够第386章 居然是曹操!第347章 邀糜芳出仕第218章 连名分都不要了第35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第392章 国有疾,何以医?第345章 收凌操,图谋孙氏第233章 在路上第771章 投降第623章 算计豫州第568章 孙策和周瑜第406章 袁某要生啖其肉!第645章 襄侯小心,有刺客第337章 主公眼光十倍于曹操第353章 曹操的迷茫第567章 勿谓言之不预也第270章 准备坑黄祖第7章 酒尚温第325章 求死的醉汉第736章 称帝?第752章 又打起来了第389章 岂不美哉第156章 没人疼的妹妹气死算了第744章 冒犯天子,当诛第15章 心中所愿:天下太平,百姓安宁第538章 孤身入城第708章 谢主公不杀之恩第186章 士为知己者死第401章 杀机第141章 蔡中郎被下狱了第286章 自家人第331章 欺负你又怎样?第27章 见袁隗第437章 我是大汉功臣第246章 再见蔡琰第609章 委屈你了第536章 富春第277章 皆为校尉第38章 董卓要点鸳鸯谱第254章 粒粒皆辛苦第774章 破门第385章 张允要封侯|第56章 老夫与你有何仇怨第370章 不怕死的袁涣第714章 约战颜良第574章 全才虞翻第242章 又见蔡邕第351章 这是老夫的文章第454章 时机已到第449章 他不是甘平第190章 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第390章 要一个毛玠祭旗第667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第574章 全才虞翻第55章 董卓要搞大动作第515章 陈兰,愿降第377章 张允为将第384章 狮子大开口第384章 狮子大开口第18章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第448章 荆南人事第449章 他不是甘平第460章 刘备送礼第443章 魏延取桂阳第278章 典韦的忽悠第408章 典韦斩将第54章第313章 李易的聘礼第772章 再压一压第672章 杀曹操,赏万金第56章 老夫与你有何仇怨第98章 孙氏必有人封侯第571章 火烧芦苇荡第402章 鸿门宴与投名状第159章 谁更适合做荆州之主第109章 陷阵一营,可敌万人第687章 我是雄主第189章 典韦步战天下第一第170章 千万不可小看古人第182章 云想衣裳花想容第373章 借曹操之名第337章 主公眼光十倍于曹操第433章 軍元券第380章 征南将軍?第419章 请襄侯为荆州牧第232章 南阳功曹第435章 金雕入梦第244章 不愧是大儒啊第141章 蔡中郎被下狱了第324章 陆家欠襄侯一个人情第193章 姑奶奶你咋跑这来了第104章 李儒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