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遣使相劝植隐患

“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斯言诚可为戒啊……”刘琮放下诸葛亮派人送来的书信,有些感慨的说道。巴蜀局势历来都比中原来得要复杂,关中、中原地区历经四百年皇权洗礼,在文化程度上较高,对朝廷的认同感也更为强烈。在蜀地则有着许多少数民族和地方豪强,即便是朝廷指派的官员都很难控制益州这个地区,出兵讨伐往往又因为地形问题而受到限制。

当初皇室政权衰落,天下大乱之时,刘焉向朝廷提出了一个影响历史的重大建议,即用宗室、重臣为州牧,在地方上凌驾于刺史、太守之上,独揽大权以安定百姓,史称“废史立牧”。朝廷采纳了这一建议,但是结果却造成了各地割据军阀的形成,包括刘焉在内的州牧上任后基本就不再受朝廷的控制。

可以说正是刘焉的这个建议,拉开了三国时代的宏伟序幕。而刘焉入川之后又是怎么做的呢?他先是通过打击地方豪强的方式立威,结果朝廷派来讨伐黄巾的贾龙和犍为太守任岐在司徒赵谦的游说下起兵反对刘焉。所以刘焉以残酷的方式镇压了任岐和贾龙的叛乱,这意味着刘焉势力再也不可能得到益州本土豪强真正的拥护,人们只是惧怕他的威势而已。

刘焉在世时尚能通过东州兵控制益州形势,然而他一死,巴蜀之地就开始了连绵不绝的战乱。派去攻打汉中的张鲁在得手后,杀掉了别部司马张修,截断交通,斩杀汉使,开始了他以五斗米教在汉中的统治。而刘焉死后的掌权大臣赵韪,这个一路追随刘焉入蜀的重臣起初拥护刘璋,还平定了甘宁的叛乱。但随着东州兵与蜀中豪强矛盾的激化,赵韪也起了异心,联合益州本土势力发动叛乱,企图攻袭成都,却被东州兵击败,复为部将李异所杀。

这是去年年底发生的事,诸葛亮和张绣所领的荆州军,在帮助刘璋平定此次叛乱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若非荆州军西进从后背进攻叛军数个重要的关隘、城池,只怕这场叛乱还会迁延许久。

其实诸葛亮本来的设想并非如此。在他而言,这场叛乱持续的时间越长,益州的实力一直持续地被削弱,对于荆州将来攻取益州就更加容易。然而一方面赵韪的野心和能力实在不成正比,简单来说就是顾头不顾腚:他亲自率领叛军主力进攻成都,结果在东州兵的顽强抵抗之下数次败绩,而空虚的后方被诸葛亮捏着鼻子照单全收。另一方面,随着战争的日益扩大,受战乱之苦的蜀中百姓颠沛流离、田野荒芜的现状,又使得诸葛亮不得不考虑,如果益州因战乱而彻底糜烂,对于荆州是好是坏?

在权衡利弊之后,诸葛亮决定全力帮助刘璋平叛,终于使得赵韪的部下庞乐、李异在赵韪兵败逃到江州的时候,反戈一击杀死了赵韪。彼时刘琮尚在江东,诸葛亮派人送信告知蜀中情形之后,便一直率领人马留驻江州,以待刘琮之决断。然后便是刘琮使人告诉诸葛亮如何行止由其自主,诸葛亮考虑了两天并与张松商议之后,决定先退至巴东郡。

方才刘琮所看的书信中,便是这个内容。至于理由,诸葛亮写的虽然隐晦,但刘琮还是看懂了。对于诸葛亮这个决定,刘琮也是颇为赞同的。正如诸葛亮所言:“赵韪败亡而士民多有怨尤,庞羲在北而屡为张鲁所败,内忧积重非可速解,外患不宁诚难剿除。”

这样的情形之下,刘璋若是雄主还好,或可通过强硬手段来统一内部,然后整军备战,或可保得巴蜀之地。然而以刘璋的软弱,很显然是无法完成这样的大事。在乱世中立足,必须拥有人心与力量,单纯的拥有其中一项不足以立足,更何况刘璋二者皆无呢?

至于放弃江州退往巴东郡,则是为了迷惑刘璋,使其不对刘琮产生戒备之心。毕竟此次出兵是应邀相助平叛,如今赵韪兵败身死,荆州兵就没有理由再在人家的腹心之地驻扎了。不过巴东郡紧邻荆州,又控扼巫峡,乃是兵家必争之地,诸葛亮领兵占据此处自然是为了将来打算。

见刘琮若有所思,相对而坐的贾诩双眼微眯,捋着胡须的手不自觉地停顿了一下,心中暗自念叨:“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他自然不知道这句话乃是出自后世明末清初人欧阳直公的《蜀警录》,不过对于这话他也是颇为认同的。蜀地虽然看似偏居一隅,但其战略位置却得天独厚,易守难攻,可若是治理好了,未尝不能成为稳固的大后方和大粮仓。旁的不说,高祖以汉王之号领巴蜀之地,休养生息数载,这才有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经典战例、

得之,则荆州无后顾之忧,据山川之险,拥百万之众,足可雄视天下,虎瞰中原。否则荆州便仍然处于两面夹击之困境。

在这一点上,刘琮和贾诩、诸葛亮的看法是一致的。之前鲁肃所提出的先平定北方,待大局已定之后再行攻略益州、汉中的战略,实际上是低估了益州本身的重要性,没有考虑到这样的地方如果落入一个强势的雄主手中,将会对整个天下的形势产生怎样的影响。

当然这个世之枭雄自然就是刘琮始终防着又不好亲自动手消灭的刘备了。现在与刘备结盟,是出于大势考虑,然而双方都很清楚,这种暂时的结盟是靠不住的。

刘琮抬眼看向贾诩,出言问道:“以先生之见,刘备与我方结盟之后,会提出什么样的要求?会不会约我方出兵汉中,共灭张鲁?”

“不会。”贾诩摇头道:“老夫倒是担心其渡河北上,依附袁绍。”

对于这个假设,刘琮还真没想过,闻言不由吃惊的问道:“何以见得?”

贾诩捏着颏下稀疏胡须沉吟道:“将军虽与刘备结盟,然备兵微将寡,弘农等地又屡遭战火,生灵涂炭,百姓十不存一,何以立足?今袁绍败于曹操之手,实力虽存但内乱又起。当此时备引军投奔袁绍,则袁绍因官渡之战而受损之声望又可提升。更何况刘备与袁绍同与曹操为敌,备若去投,袁绍必然重视。如此种种,试问刘备为何不去依附袁绍?”

“若果真如此……”刘琮心中念头急转,原本的历史中,刘备倒是在官渡之战前投奔袁绍了,为了骚扰曹操跑到汝颍,忽悠了刘辟等黄巾残部一起作乱,后来被曹仁打得鼻青脸肿难以招架,这才带着残兵败将投奔了刘表。

其实认真说来,刘琮还是很佩服刘备的,出身贫寒,半生坎坷,却硬是打出了三分天下的割据之局。他那百折不挠的韧性和屡败屡战的顽强,的确值得刘琮学习。

这固然也有刘备起点低的原因,但他也曾两次据有徐州之地,很可惜自己经营不好,接连被吕布和曹操拍飞。所以很显然刘备不是没有创业的能力,而是没有守业的能力。

当然刘备的另一个天赋是很牛叉的,那就是借鸡下蛋,裹乱妨主。看看历史上被他下过蛋的鸡,被他祸害过的人,这名单可真够长的:曹操、袁绍、公孙瓒、田楷、陶谦、刘表、杨奉、龚都……真壮观。他最擅长的就是这种借力打力的事儿,唯一玩砸的就是在当时比他还穷,还翻脸比翻书快的吕布身上。

按照这个路数,刘备跑到河北去给袁绍添乱,会产生怎样的变数?刘琮眯着双眼忍不住开始琢磨起来。

期待吗?似乎的确挺值得期待的。

事实上就刘琮所得到的情报来看,官渡之战后,袁绍的地盘、人口、兵力、粮草、等等硬实力,还都远超曹操。然而袁绍最大的问题还是后院,袁氏家族败亡也不是止于一场官渡之战。以袁绍的性格,刘备去投奔固然会很“重视”,但绝对会给本就派系林立的内部,增加一个更大的隐患。相信只要袁绍一死,刘备必然会跳出来,至于能做到怎样的程度,刘琮现在还不好断言,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绝对要比袁家兄弟能抗得住曹操的攻伐。

想到这里,刘琮不由笑道:“若果真如此,则对我方来说,实在是件大好事。不过刘备若是不去投袁绍,又当如何?”

贾诩也笑了,不过他这笑容倒是很淡然:“若刘备未曾想到此处,将军何不使人前往弘农劝说?”

刘琮颔首道:“既如此,琮现在便修书一封。至于使者嘛,就让别驾从事刘阖前往,先生以为如何?”当年策反沈弥、娄发、甘宁等人的就是刘阖,相信以他的口才,一定会不辱使命。

对此贾诩自然不会反对,这件事便这么定了下来。待刘阖领命前往弘农时,刘先还在返回荆州的路上。

双方结盟之事,自然很快被曹操知悉,他在官渡之战后并未乘胜追击以扩大战果,非不愿,实不能也。毕竟刘琮已取了江东,关中又被刘备插了一脚,后方不稳,本身长达一年的战争也实力受损,所以他才让曹仁领兵往阳城,准备趁刘备受阻于潼关之时,命令马超韩遂举兵合击,一举将刘备消灭。现在刘琮与刘备结盟,却使得曹操不得不考虑,如果出兵攻打刘备的话,刘琮会做何应对?

官渡之战的胜利果实,曹操还需要一段时间来消化,同样的,取了江东的刘琮又何尝不是?

第9章 霹雳摧城天地动第600章 受命入城豪情涌第180章 誓报此仇诛贼首第219章 困守孤城斗志无第197章 奉命讨贼敢不从第478章 偷袭不成改强攻第220章 破城在即无计施第600章 受命入城豪情涌第62章 千古名城第一楼第454章 有何深意守坚城第426章 坐论天下分缓急第554章 铁骑对战弓弦响第42章 铠为明光初锻造第515章 大军忽至意图晦第380章 既得益州望汉中第279章 仲春祈谷祭社神第406章 终破雄关定大局第455章 夜渡滁河闻敌至第213章 下马暂歇遇敌伏第460章 绝世大功焉能弃第236章 遂有南渡吞吴意第184章 愿为主公鼓舌摇第210章 诱敌深入为全歼第148章 忽闻水军疫气发第199章 兵入益州方立足第207章 稍加变化弃虎林第569章 另行调兵攻敌寨第179章 鏖战多时终破营第505章 形势危急何用计第116章 枭雄岂能居人下第235章 且弃历阳存实力第10章 围而不克为何故第339章 敬谢不敏鸿门宴第475章 陆续登岸防敌袭第586章 攻营伊始烈焰起第198章 征用民船做火船第286章 先斩旧主抢头功第17章 昨夜红烛曾怜花第23章 玉马银枪踏惊雷第481章 识破诈降急围攻第56章 势若疯虎敌胆寒第162章 山道密林遇敌袭第56章 放弃舒县走临湖第30章 此生死敌唯荆州第318章 所言之事可应否第156章 借故吞兵诚可虑第537章 谁人未有从龙意第35章 连环毒计套连环第209章 兵发虎林肘腋患第365章 坚城已破纵身跃第147章 敌军已至大营外第335章 一战成名陌刀营第220章 虚与委蛇谋宛陵第280章 不可隔岸观战火第160章 壮士径进如飞鸥第556章 入城坚守粮草缺第268章 各取所需必妥协第169章 裹伤试问可战否第449章 抽调各部援当涂第418章 何不北上取关中第133章 风雷席卷荡涤尘第252章 息止干戈收印信第289章 宝剑出鞘锋芒露第214章 铺天盖地烈焰起第181章 攻势逆转当机断第21章 顾此失彼且退兵第43章 前路漫漫未可知第339章 敬谢不敏鸿门宴第57章 乱石如雨破心防第454章 有何深意守坚城第131章 虚与委蛇待时机第309章 布局已定观变化第192章 求战心切待军令第341章 暗通款曲入南门第280章 不可隔岸观战火第113章 九州鼎沸欲奋起第112章 宴非鸿门意何指第373章 用人不疑任太守第7章 唇枪舌剑争大义第120章 自辞密受衣带诏第2章 请迎天子令诸侯第136章 鹊起荆州始称雄第123章 街头邂逅解君惑第464章 或可将功赎此罪第611章 彼时怎可为盟友第36章 突逢刺客何人遣第9章 始见名将未白头第39章 骁勇无匹谁敢战第563章 略吃小亏不服输第210章 雪夜白衣奋短兵第275章 偶得感触说必然第173章 且避下城窥敌情第139章 轻而无备孙伯符第44章 冬日农闲苦练兵第31章 乱之所生言为阶第253章 初定江东取户籍第170章 果断收兵不迟疑第443章 肃立城楼推战局第429章 春日盛宴论时机第464章 或可将功赎此罪
第9章 霹雳摧城天地动第600章 受命入城豪情涌第180章 誓报此仇诛贼首第219章 困守孤城斗志无第197章 奉命讨贼敢不从第478章 偷袭不成改强攻第220章 破城在即无计施第600章 受命入城豪情涌第62章 千古名城第一楼第454章 有何深意守坚城第426章 坐论天下分缓急第554章 铁骑对战弓弦响第42章 铠为明光初锻造第515章 大军忽至意图晦第380章 既得益州望汉中第279章 仲春祈谷祭社神第406章 终破雄关定大局第455章 夜渡滁河闻敌至第213章 下马暂歇遇敌伏第460章 绝世大功焉能弃第236章 遂有南渡吞吴意第184章 愿为主公鼓舌摇第210章 诱敌深入为全歼第148章 忽闻水军疫气发第199章 兵入益州方立足第207章 稍加变化弃虎林第569章 另行调兵攻敌寨第179章 鏖战多时终破营第505章 形势危急何用计第116章 枭雄岂能居人下第235章 且弃历阳存实力第10章 围而不克为何故第339章 敬谢不敏鸿门宴第475章 陆续登岸防敌袭第586章 攻营伊始烈焰起第198章 征用民船做火船第286章 先斩旧主抢头功第17章 昨夜红烛曾怜花第23章 玉马银枪踏惊雷第481章 识破诈降急围攻第56章 势若疯虎敌胆寒第162章 山道密林遇敌袭第56章 放弃舒县走临湖第30章 此生死敌唯荆州第318章 所言之事可应否第156章 借故吞兵诚可虑第537章 谁人未有从龙意第35章 连环毒计套连环第209章 兵发虎林肘腋患第365章 坚城已破纵身跃第147章 敌军已至大营外第335章 一战成名陌刀营第220章 虚与委蛇谋宛陵第280章 不可隔岸观战火第160章 壮士径进如飞鸥第556章 入城坚守粮草缺第268章 各取所需必妥协第169章 裹伤试问可战否第449章 抽调各部援当涂第418章 何不北上取关中第133章 风雷席卷荡涤尘第252章 息止干戈收印信第289章 宝剑出鞘锋芒露第214章 铺天盖地烈焰起第181章 攻势逆转当机断第21章 顾此失彼且退兵第43章 前路漫漫未可知第339章 敬谢不敏鸿门宴第57章 乱石如雨破心防第454章 有何深意守坚城第131章 虚与委蛇待时机第309章 布局已定观变化第192章 求战心切待军令第341章 暗通款曲入南门第280章 不可隔岸观战火第113章 九州鼎沸欲奋起第112章 宴非鸿门意何指第373章 用人不疑任太守第7章 唇枪舌剑争大义第120章 自辞密受衣带诏第2章 请迎天子令诸侯第136章 鹊起荆州始称雄第123章 街头邂逅解君惑第464章 或可将功赎此罪第611章 彼时怎可为盟友第36章 突逢刺客何人遣第9章 始见名将未白头第39章 骁勇无匹谁敢战第563章 略吃小亏不服输第210章 雪夜白衣奋短兵第275章 偶得感触说必然第173章 且避下城窥敌情第139章 轻而无备孙伯符第44章 冬日农闲苦练兵第31章 乱之所生言为阶第253章 初定江东取户籍第170章 果断收兵不迟疑第443章 肃立城楼推战局第429章 春日盛宴论时机第464章 或可将功赎此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