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1 邯郸陌上九月秋(一)

bookmark

冀州共有九个郡国,国多郡少,郡有三个,分为魏郡、钜鹿郡、渤海郡,国有六个,分为常山、中山、安平、河间、甘陵和赵国。此九郡国中,魏郡和钜鹿郡辖县最多,都是下辖十五城,赵国最少,只有五城。人口也是赵国最少,九个郡国里边,濒海的渤海郡人口最多,城虽只八,人口却足足百余万,其余七郡国人口皆六七十万,唯独赵国不足二十万口。

赵国虽然城少人少,但是战略地位却十分重要,其地西临太行,南临漳、邺,北通燕、涿,东有郑、卫。前朝太史公云:“邯郸,漳、河之间一都会也”,邯郸,即赵国之国都。

光和七年九月九日,正值重阳,这一天风和日丽,天高云淡。

邯郸城东的丛台上,有四五个人正登高远望,中间一人黑衣带剑,携佩茱萸,右边两人一个高冠儒服,一个官衣印绶,左边两人士子打扮,一个年约二十,一个年有四旬。

高冠儒服之人有二十多岁,也带着茱萸,顾盼瞻望,说道:“这就是赵武灵王建筑的丛台么?”

邯郸不但是今之赵都,亦是战国时之赵都,赵武灵王为观看歌舞和军演在邯郸城东大兴土木,建筑了很多的台池,因其楼榭台阁众多而“连聚非一”,故名丛台,是有名的一处古迹名胜。

官衣印绶之人的年纪也不大,看起来也就是二十多岁,他亦携插茱萸,腰中黑绶铜印,年纪虽轻,却已是一副朝廷六百石吏的打扮,接口笑道:“武灵王建丛台之初,有天桥、雪洞、妆阁、花苑诸景,结构奇特,装饰美妙,故扬名于列国,于今却只剩下了些残垣断壁。”

他指了指脚下的高台,说道:“要是不知道的,还以为这脚下的只是个寻常的土丘呢,又哪里会想的到数百年前此地竟便就是天下闻名的武灵丛台呢?”转顾台上左右,感叹地说道,“如今空空荡荡,只有风沙尘土,台面崎岖不平,多少年前却是宫殿台池,多少美人在其中歌舞。”又远眺台前的田野,“眼前的这片平原旷野如今是农田,想当年却是演练之场,多少的赵国男儿在这里举起矛戈,跟随着旌旗、伴随着鼓声呼喝演武,为他们的王扬耀武姿。”

历经岁月沧桑,风吹雨浸,天灾**,昔日闻名海内的武灵丛台于今和巨鹿城西的沙丘离宫一样,早无旧观,秋日之下,只有那被风沙侵蚀后余存的半砖残瓦似还在诉说着昨日的辉煌。

左边两个士子里,年约二十的这人眼神灵动,时而看看左右,时而看看前后,透着一股好奇的味道,他说道:“我听说本朝初年,世祖皇帝拔邯郸、破王朗后,置酒高会,和马侯登过此地丛台,……,只是,这残砖烂瓦的却有何看处?”

这人口中的世祖皇帝说的自就是光武帝了,马侯则是马武,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最中间黑衣带剑之人年纪亦不大,二十四五,他展目极望,感受着吹面的秋风,目光掠过田野,投注到远处的青山,悠悠说道:“当日世祖克邯郸、斩王朗,得河北吏民拥护,从此奠定中兴之基业。赵国本非强国,而因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令成为了战国之雄。世祖皇帝虽然与赵武灵王相隔了数百年,但想来却应是有英雄相惜之感的吧!此地虽早是遗迹废墟,然在世祖皇帝看来,却也许都是丰功伟绩。”

穿着官衣,带着印绶的年轻人笑道:“世祖看此地是丰功伟绩,那么贞之,你看此地是什么呢?”

这几个人却正是荀贞、戏志才、荀攸、宣康、李博。

官衣印绶之人是戏志才,儒服高冠之人是荀攸,年约二十、眼神灵动之人是宣康,年有四旬的是李博,黑衣带剑之人则荀贞。九月天时,远山郁郁,大雁横空飞过,留下几声清鸣。荀贞目望远山,转顾近台,神思往年,遥想起此地昔日的盛况,不觉心驰,没有回答戏志才的问题,而是曼声吟道:“生死沉浮寻常事,乐将宏愿付青山。”

荀攸低吟品味:“乐将宏愿付青山。嗯,好句,好句。”

荀贞一笑,回头瞧了眼台下,许仲、典韦、陈到、陈褒、辛瑷诸人衣甲带刀,正与原中卿、左伯侯等亲兵卫士们在台下等候。下午的阳光晒在他们的衣甲上,熠熠生辉。

“时辰不早,我等该归城去了。”

荀贞打头,登高的诸人随同他转往台下行去。

将至台边,荀贞顿了下脚步,复又回头眺望了一眼远处的青山,笑道:“‘乾坤开胜概,我辈合登高’。诸君,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他把插在衣上的茱萸取出,放在鼻尖嗅了一嗅,“今儿个咱们出城,游邯郸宫,上邯山,登武灵丛台,却只是佩茱萸、登高处了,尚未食蓬饵,饮菊花酒,征战半年,终于得闲,今晚你我不醉不散!”

邯山,邯郸城东的一座山。邯郸宫则在城西北一里多地外,是前汉的赵王如意所建,现虽也已经湮没在了岁月的长河之中,然在本朝初年时尚存,光武帝破王朗后就在此宫里住过。邯郸是河北名城,名胜古迹很多,只是时间有限,荀贞等人今天只游玩了这几处地方。

几个人里边李博虽才能最低,然年纪最大,却胜在年长,人很沉稳,适才在台上大多数的时候他都是在含笑倾听荀攸、戏志才、宣康和荀贞说话,一直没有怎么开口,此时闻言笑道:“是啊,苦战数月,今终得闲,身上不觉一轻。《诗》云:‘渐渐之石,维其高矣,山川悠远,维其劳矣,武人东征,不皇朝矣’。荀君,不瞒你说,未从军前我读前人事迹,只觉征战之事慷慨激昂,建功立业、马上取封侯,乃是大丈夫所为,颇向往之,今从君转战数州,历与贼血战,我才知征战之苦、沙场之险啊!现在天下诸州大部已定,总算能得些安闲了!”

他的这番话引起了诸人的同感。

戏志才捏了捏自家的脸颊,笑道:“半年征战,去赘肉七八斤。”转顾荀贞,笑道,“颍川、汝南、东郡、冀州诸战,君常身先士卒,犯险前驱,先后负创多处,……。”指了指台下的许仲等人,“君卿诸人亦泰半多次负伤,阿偃等更阵亡疆场,从君出征的颍川子弟十亡其三,如今战事虽停,夜半时还常有金戈铁马、战鼓号角入我的梦中,回首历战,恍若隔世也。”

提起程偃,荀贞不免伤神,叹了口气,说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问李博,“给阿偃等阵亡诸人的父母、妻子之礼物可送走了么?”

“已经送走了。……,给君郡中亲、友的礼、信也都已经遣人乘快马送去颍川了。”

“这就好,这就好。”

下了高台,许仲、典韦诸人把荀贞等的坐骑牵来,众人翻身上马,沿着田间小道,行出田野,上至官道,打马奔驰,向西而去。西边前方的地平线上,遥见有一雄城,便是邯郸。

驰马道上,原野后移,疾风拂面,秋阳晃眼。

邯郸越来越近,荀贞的思维却不觉越来越远,回忆起了下曲阳战后发生的种种事情。

——

1,携佩茱萸。

重阳节在战国已经形成,至汉代已与后世没什么不同了。

《西京杂记》中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邢台县志》中记载:“此地民间有馈糕、酒于嫁女,曰‘迎九’的习尚。士人携酒肴,登城聚饮。”邢台即东汉之襄国,是赵国的一个县,在邯郸北边。

140 建功立业就在冀州(六)101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10 洛阳图穷将匕见19 搜山千骑入深幽(十)50 励士出征74 花开是为迎卿来118 谋议取徐分优劣 战起要在以速胜133 圣旨一下赴冀州(三)125 三战尽复东郡地(十)28 诈降31 督邮一怒(上)74 太谷甲士逆战败 前头报来吕奉先53 劝降非是一路使 临敌当有攻守备168 满营呼拥张益德(中)47 武贵立功12 驰援25 搜山千骑入深幽(十六)53 劝降非是一路使 临敌当有攻守备42 鲍信烛下劝离洛23 文聘(中)60 荀君为政(下)23 搜山千骑入深幽(十四)84 袭阵兵退夏侯惇(二)7 独行159 沙丘台上旧时月(十四)55 我为君取彼良驹(彼一)29 许季145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十二)48 正旦之日15 出城激战217 选将调兵间先行23 豫兖群豪三人最66 子义树戟喝虎狼207 丈夫岂可受人轻54 慎事自重,藏器於身71 董仲颖操立天子 袁本初离洛奔冀17 虚席相问上策何7 邯郸陌上九月秋(七)68 唐虞不能以化天下100 英雄岂止班定远31 何机点兵趁夜袭 关羽惜刀不杀贼65 邀得念旧仁厚名63 同道49 吕奉先攻胜李通(上)161 陶谦难催泰山兵130 广陵兵动徐方沸 鲁阳坐视豫州盟(三)138 建功立业就在冀州(四)158 沙丘台上旧时月(十三)87 再访郡士揽为用 军政虽妙徒然功66 谋大计暂敛英眉 郡童子显傲刚强1 谋北要在泰山郡32 督邮一怒(中)61 太守行春(上)13 荀君有召上架感言18 府主簿拒降守名80 冠军将呼太史慈(二)69 孔公绪郁积染病 荀贞之喜得麟儿49 登门39 班底11 督邮属吏56 允诚书从济北来53 下邳国荀贞得子 广陵郡笮融逞威(三)74 奋武遣以一军阻11 回天转地将军手 身轻名士一文钱158 沙丘台上旧时月(十三)88 了却山中寇贼事(十二)213 简卢从程计说孙65 短歌9 结交106 忠壮引来海内重 张纮迎愿献绵薄54 慎事自重,藏器於身4 墙下相托48 许君卿计败张辽48 袁太尉满门被斩 贾文和献策分击54 临战合刃之急者三12 驰援84 处弱先击为惑敌 假败归营而骄贼143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十)22 今有颍阴乳虎(下)7 置彀在此请君入206 万金不如一文重11 荀家五虎度陈仓(中)55 下邳国荀贞得子 广陵郡笮融逞威(五)92 先留锋锐鞘中掩 稍容待得变后出119 东郡二文镇兖州145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十二)26 当过小城取大敌 自领中阵分左右11 督邮属吏4 邯郸陌上九月秋(四)120 昼聚虎狼争为战 夜宴当以军法行31 程普谏止回师救217 选将调兵间先行100 将军百战以奇胜92 兵临西华(中)171 许显临机能应变(中)292 陈国相襄军第一(一)145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十二)77 演武荐贤(下)1 谋北要在泰山郡
140 建功立业就在冀州(六)101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10 洛阳图穷将匕见19 搜山千骑入深幽(十)50 励士出征74 花开是为迎卿来118 谋议取徐分优劣 战起要在以速胜133 圣旨一下赴冀州(三)125 三战尽复东郡地(十)28 诈降31 督邮一怒(上)74 太谷甲士逆战败 前头报来吕奉先53 劝降非是一路使 临敌当有攻守备168 满营呼拥张益德(中)47 武贵立功12 驰援25 搜山千骑入深幽(十六)53 劝降非是一路使 临敌当有攻守备42 鲍信烛下劝离洛23 文聘(中)60 荀君为政(下)23 搜山千骑入深幽(十四)84 袭阵兵退夏侯惇(二)7 独行159 沙丘台上旧时月(十四)55 我为君取彼良驹(彼一)29 许季145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十二)48 正旦之日15 出城激战217 选将调兵间先行23 豫兖群豪三人最66 子义树戟喝虎狼207 丈夫岂可受人轻54 慎事自重,藏器於身71 董仲颖操立天子 袁本初离洛奔冀17 虚席相问上策何7 邯郸陌上九月秋(七)68 唐虞不能以化天下100 英雄岂止班定远31 何机点兵趁夜袭 关羽惜刀不杀贼65 邀得念旧仁厚名63 同道49 吕奉先攻胜李通(上)161 陶谦难催泰山兵130 广陵兵动徐方沸 鲁阳坐视豫州盟(三)138 建功立业就在冀州(四)158 沙丘台上旧时月(十三)87 再访郡士揽为用 军政虽妙徒然功66 谋大计暂敛英眉 郡童子显傲刚强1 谋北要在泰山郡32 督邮一怒(中)61 太守行春(上)13 荀君有召上架感言18 府主簿拒降守名80 冠军将呼太史慈(二)69 孔公绪郁积染病 荀贞之喜得麟儿49 登门39 班底11 督邮属吏56 允诚书从济北来53 下邳国荀贞得子 广陵郡笮融逞威(三)74 奋武遣以一军阻11 回天转地将军手 身轻名士一文钱158 沙丘台上旧时月(十三)88 了却山中寇贼事(十二)213 简卢从程计说孙65 短歌9 结交106 忠壮引来海内重 张纮迎愿献绵薄54 慎事自重,藏器於身4 墙下相托48 许君卿计败张辽48 袁太尉满门被斩 贾文和献策分击54 临战合刃之急者三12 驰援84 处弱先击为惑敌 假败归营而骄贼143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十)22 今有颍阴乳虎(下)7 置彀在此请君入206 万金不如一文重11 荀家五虎度陈仓(中)55 下邳国荀贞得子 广陵郡笮融逞威(五)92 先留锋锐鞘中掩 稍容待得变后出119 东郡二文镇兖州145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十二)26 当过小城取大敌 自领中阵分左右11 督邮属吏4 邯郸陌上九月秋(四)120 昼聚虎狼争为战 夜宴当以军法行31 程普谏止回师救217 选将调兵间先行100 将军百战以奇胜92 兵临西华(中)171 许显临机能应变(中)292 陈国相襄军第一(一)145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十二)77 演武荐贤(下)1 谋北要在泰山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