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 幕府遣行三道檄

宣康来入院中,登堂行礼,呈上了一份文书,对荀贞说道:“刚得到荀将军和陈相从琅琊发来的急报,荀将军侦知琅琊盐豪欲图生乱。”

荀贞接过文书,展开细看,见这封密报是以荀成的名义写的。

上边写道:琅琊盐豪私下串联,谋欲生乱,据目前所获情报,昌豨、尹礼与盐豪来往密切,昌豨并数遣信使,往见孙观、吴敦、孙康诸人,然近月以来,成数次宴请孙观,察其言色,观似无叛逆之意,然亦或为伪饰。陈登计云:“可檄昌豨诸辈击之,彼等如不击,则由成亲带兵马出开阳,先破盐豪,还击泰山诸营。”此议可否,候君侯之令。

荀贞沉吟稍顷,问宣康道:“此密报中,仲仁所述的元龙之计,卿以为如何?”

今日幕府轮到宣康当值,故此荀成的这封密报送达幕府之后,宣康是头一个看的,关于密报中的“陈登之计”,他已有斟酌,此时见荀贞询问自己的意见,当下答道:“臧霸已从许将军入鲁,昌豨、尹礼便是想和盐豪一并生乱,也定不能成事。陈相此计,以康愚见,似可用也。”

泰山军中,孙观、昌豨、尹礼、吴敦、孙康等数人虽皆有名于外,各掌兵权,每个人的帐下都各有部曲,但如论威望,却是臧霸最高。

也就是说,如果和盐豪们暗中往来的人是臧霸,那么这件事情就会比较严重,因为臧霸如叛,则孙观等人必会从服。

可现下臧霸不在徐州,若只是昌豨、尹礼有叛意,那么首先,孙观等人不一定会跟着一起反叛,其次,就算孙观等人跟着一起反叛,因为群龙无首之故,也是很容易就能平定的。

因而,宣康判断说:“陈相此计,以康愚见,似可用也”。

荀贞也是这么个判断。

他心道:“昌豨诸辈如果有反意,确是正可借此盐豪生乱之机,将他们一起剿灭平定!”又心道,“而今唯一所可虑者,是若昌豨诸辈果反,臧宣高在鲁国会有何反应?”

臧霸只带了千人的兵马跟从许仲出讨鲁国黄巾,部曲太少,即便听闻昌豨等人叛反的消息,料来他定也不敢与之呼应,但却是极有可能会因担心荀贞株连他的缘故,而从鲁国叛逃去兖州等地。

这件事情如真的发生,对荀贞而言之,没有什么事实上的损失,臧霸等泰山兵虽有不少军马,可不是荀贞嫡系,即便臧霸等人不反,短日内也定难指挥如意,有之固好,失之也不可惜,甚而还有好处:假想一下,如果臧霸真的叛逃去了兖州,不管兖州刺史刘岱收留不收留他,荀贞却皆能由此而有了用兵兖地的借口。

虽是如此,然就荀贞本心所思,他却还是极不欲看到这一幕发生的。

原因很简单:

臧霸等人是“降将”,尽管荀贞对待他们还不错,又是升他们的军职,又是给丰厚的赏赐,可实事求是地讲,荀贞对他们的提防之意是确实存在的,别的不说,就只说调臧霸出琅琊、改屯阴平一事,明眼人一看即知,除了分化泰山军这一个缘故之外,没有别的缘故可以解释荀贞此举,那么一旦昌豨等人叛反、臧霸逃入兖州或别处的事情发生,话传出去,荀贞提防泰山军的事实难免就会被有心人夸大,以此来攻击他“心胸狭小”、“不容降者”,甚至会说泰山军是被他“故意逼反”的,这就将会不利于日后的攻伐战事。

故此,荀贞还是很不愿意看到臧霸出逃这件事情发生的。

他沉吟多时,对宣康说道:“回文仲仁、元龙,令他两人密切监视琅琊盐家及昌豨、尹礼,务保糜芳、姚颁安全。严令他两人在得到我的军令之前不许妄动。”

宣康不解,说道:“今盐豪将乱而尚未起,正当急击之时,将军却缘何令琅琊不许妄动?”

些许盐豪生乱,即便待到他们准备妥当,正式起兵之时,就算再加上泰山军诸营,固也非荀军对手,甚或不需从外调兵,只荀成部就可将他们击败,可行军打仗,到底还是损耗越少越好,现下盐豪尚未准备妥当,正是首发制敌的良机,从而才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荀军自身的伤亡、辎重的损耗,可荀贞却令荀成、陈登只许监视,不许妄动,也难怪宣康迷惑不解。

荀贞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又下了一道军令,说道:“再给君卿去檄,述昌豨、尹礼与盐豪勾连之事,并及此封密报,也一道寄去给君卿,叫他转给宣高看一看。”

宣康听了荀贞此言,这下才恍然大悟,说道:“将军是虑如昌豨诸人真反,藏将军或会心不自安?”

荀贞点了点头,说道:“正是。”又道,“给子龙也去一道密檄,叫他备下两千兵马,万一鲁国生变,又或琅琊生乱,即刻驰往。”

宣康应道:“诺。”

见荀贞没有别的吩咐了,宣康拿着荀成的密报从堂上退下,回到堂边的便坐里边,按照荀贞的意思,亲自动笔,分别给荀成、许仲、赵云各写了一道檄文,遣人八百里加急,立即送出。

赵云的驻地离郯县最近,最先接到檄文,得檄当日,他便整军备战,此且不提。

荀成第二个接到的檄文。

宣康在给他的檄文中,把荀贞之所以令他“不许妄动”的缘由也写上了,看罢檄文,荀成令人请来陈登,将檄与之,请他观看,待他看罢,说道:“元龙,将军檄文如此,君有何意?”

陈登说道:“将军仁厚,故宁舍击贼良机,也要先等藏宣高表态。既是如此,你我自当体奉将军之意,遵檄行事。”

荀成说道:“我亦如此想。除此之外,我欲请孙观再来开阳,以试其意,君以为可否?”

“自无不可。”

荀成之所以数次宴请,都只是请了孙观,而这次,又是只请孙观,却是三个缘故。

首先,孙观的驻地阳都离开阳最近,只有六十里地,别的泰山诸将之驻地离开阳都较远,而且如尹礼、孙康所驻之诸、东武二县又临着北海,有抵御北海黄巾之责,没有合适的借口,也不好请他们离营前来。

其次,泰山军的诸帅中,孙观之地位仅次臧霸,加上他兄长孙康的部曲,他的部曲人数也是仅次臧霸,只要把握住了他,余下如昌豨诸辈,便是反叛也无大虑。

再次,阳都和开阳都在沂水以西,掌握住了孙观,日后如果真要用兵讨剿昌豨诸辈,那么就可以直接渡沂水而东,于战事的进展上也会颇有利。

荀成、陈登议过,荀成即遣人去阳都,又一次邀请孙观来开阳。

孙观得到邀请,于两日后抵至开阳。

荀成设宴款请,于席上细细察其言行,觉其并无隐瞒之貌,似是真无反意。

虽是如此,然荀成这次宴请孙观,却没有像前几次一样没多久便送他回阳都,而是找寻借口,连宴不止,不放他回营。

鲁国前线,许仲是最后一个接到檄文的。

看过檄令,许仲一边传令部曲注意后方,以防臧霸从驺县拔营,由后偷袭本军,一边遣人把荀成的密报送去给了臧霸。

臧霸收到密报,大惊失色。

85 袭阵兵退夏侯惇(三)113 陈宫催马离营去285 彰廉礼贤下邳行(上)47 天下之事何事不成37 文远突陷颍川营(下)24 河南诸侯荀曹雄12 驰援210 岂可因己污主名105 先登陷城斩刘辟137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四)66 谋大计暂敛英眉 郡童子显傲刚强44 董卓狼顾问英雄(中)17 搜山千骑入深幽(八)299 陈国相襄军第一(八)34 冯家75 欺上弄假国之贼94 袭阵兵退夏侯惇(十二)57 我为君取彼良驹(三)217 选将调兵间先行2 邯郸陌上九月秋(二)46 吕布撤围南渡汝58 二月习射(下)104 殊死鏖战破敌营(下)2 安南借重荀与张71 此子存有难测之志159 赵子龙三捷击相1 邯郸陌上九月秋(一)197 周幼平如熊举将(下)43 县尉220 陶恭祖数求归乡86 名出郡外州中闻(上)97 赵子龙进克历城54 焉知生死麹义勇22 文聘(上)42 冯巩93 惊闻曹操豫州亡 从来英雄重英雄28 三军兵至董营外 刘关驰挑敌将前56 桥蕤称权当知变 文直再入鲁阳城147 沙丘台上旧时月(二)110 宣高节义英雄志 乱世臣亦择人君99 董仲颖毁弃洛阳 孙文台拔剑立誓35 鼓音破晓天欲坠 文聘横矛定军旗64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146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十三)98 荀贞之虎胆包天55 接踵等候召塾中遇71 俊将徐绲孙家甥 佯取伊阙攻太谷67 志怀霜雪曹孟德(上)58 刚孝好义朱公伟(上)275 夏侯渊传捷坎谷(下)65 安之若素使人奇299 陈国相襄军第一(八)73 孔伷病榻不足忧 孙坚兵进略如火282 今贵旧勋徐与冀47 天下之事何事不成3 习射27 如梦64 裨将军新旅建组92 北海郡邑黄巾满 孔融襟抱称名儒4 冀州牧迎节以征46 可怜的胡/平14 搜山千骑入深幽(五)63 不朽曰三次为功156 沙丘台上旧时月(十一)87 再访郡士揽为用 军政虽妙徒然功299 陈国相襄军第一(八)69 寻得事由插爪牙13 黄巾围城106 忠壮引来海内重 张纮迎愿献绵薄49 搜山千骑入深幽(四十)111 争徐未起州已乱 治徐终究用徐人46 治平天下舍我其谁17 虎狼之威(下)97 赵子龙进克历城94 会师城下(上)159 赵子龙三捷击相17 搜山千骑入深幽(八)30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37 文远突陷颍川营(下)60 文直64 其疾如风侵略如火42 三见迟婢30 将战2 赌钱285 彰廉礼贤下邳行(上)93 兵临西华(下)39 忽报胡轸袭追到 进去不知何其神32 破敌(中)104 殊死鏖战破敌营(下)118 欲进故退曹孟德49 圣如仲尼也好名60 荀君为政(下)42 孙郎威震定颍外189 聚得干才羽愈丰(下)203 当治上田粮产丰23 搜山千骑入深幽(十四)136 建功立业就在冀州(二)46 治平天下舍我其谁10 曹孟德四策御敌74 如何练兵
85 袭阵兵退夏侯惇(三)113 陈宫催马离营去285 彰廉礼贤下邳行(上)47 天下之事何事不成37 文远突陷颍川营(下)24 河南诸侯荀曹雄12 驰援210 岂可因己污主名105 先登陷城斩刘辟137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四)66 谋大计暂敛英眉 郡童子显傲刚强44 董卓狼顾问英雄(中)17 搜山千骑入深幽(八)299 陈国相襄军第一(八)34 冯家75 欺上弄假国之贼94 袭阵兵退夏侯惇(十二)57 我为君取彼良驹(三)217 选将调兵间先行2 邯郸陌上九月秋(二)46 吕布撤围南渡汝58 二月习射(下)104 殊死鏖战破敌营(下)2 安南借重荀与张71 此子存有难测之志159 赵子龙三捷击相1 邯郸陌上九月秋(一)197 周幼平如熊举将(下)43 县尉220 陶恭祖数求归乡86 名出郡外州中闻(上)97 赵子龙进克历城54 焉知生死麹义勇22 文聘(上)42 冯巩93 惊闻曹操豫州亡 从来英雄重英雄28 三军兵至董营外 刘关驰挑敌将前56 桥蕤称权当知变 文直再入鲁阳城147 沙丘台上旧时月(二)110 宣高节义英雄志 乱世臣亦择人君99 董仲颖毁弃洛阳 孙文台拔剑立誓35 鼓音破晓天欲坠 文聘横矛定军旗64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146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十三)98 荀贞之虎胆包天55 接踵等候召塾中遇71 俊将徐绲孙家甥 佯取伊阙攻太谷67 志怀霜雪曹孟德(上)58 刚孝好义朱公伟(上)275 夏侯渊传捷坎谷(下)65 安之若素使人奇299 陈国相襄军第一(八)73 孔伷病榻不足忧 孙坚兵进略如火282 今贵旧勋徐与冀47 天下之事何事不成3 习射27 如梦64 裨将军新旅建组92 北海郡邑黄巾满 孔融襟抱称名儒4 冀州牧迎节以征46 可怜的胡/平14 搜山千骑入深幽(五)63 不朽曰三次为功156 沙丘台上旧时月(十一)87 再访郡士揽为用 军政虽妙徒然功299 陈国相襄军第一(八)69 寻得事由插爪牙13 黄巾围城106 忠壮引来海内重 张纮迎愿献绵薄49 搜山千骑入深幽(四十)111 争徐未起州已乱 治徐终究用徐人46 治平天下舍我其谁17 虎狼之威(下)97 赵子龙进克历城94 会师城下(上)159 赵子龙三捷击相17 搜山千骑入深幽(八)30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37 文远突陷颍川营(下)60 文直64 其疾如风侵略如火42 三见迟婢30 将战2 赌钱285 彰廉礼贤下邳行(上)93 兵临西华(下)39 忽报胡轸袭追到 进去不知何其神32 破敌(中)104 殊死鏖战破敌营(下)118 欲进故退曹孟德49 圣如仲尼也好名60 荀君为政(下)42 孙郎威震定颍外189 聚得干才羽愈丰(下)203 当治上田粮产丰23 搜山千骑入深幽(十四)136 建功立业就在冀州(二)46 治平天下舍我其谁10 曹孟德四策御敌74 如何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