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生死约定 和 第二章 琴意正心

第一章 生死约定

此书原稿乃一无名氏所著,借其原稿之序言曰:“我本清贫百姓,因机缘得梦一连数载,梦中遨游宇宙而不见身体,四周黑暗无边,唯有一束明光遥遥在望,心欲往之而渐近。得一长长卷轴,满满奇文,熠熠金光,心中不由尊畏。然其文不识,是时倏尔可读,异而阅之,时而震撼豪迈,时而悲郁忧愤,心中百感交加,觉此书乃天道之书,时空交错为我所读。又感:‘然我一人知之不可,应献于世人晓之,方益于天下。’故每逢梦醒回思,以现世之言录之。但终因疾而未成,实乃憾事,只能以陋作之书现于世人,望后世有缘用心之人完之。”

作者偶在一地摊得之,读觉逸趣横生,但因年代久远,已残破不全,深感遗憾。遂以此为骨,添其血肉,增删补改,终成此书。名为《太一卷轴》,后改名为《生神录》,献于世人,也遂愿原作。

欲问此书所讲是何故事,且看其文如下:

创世前,不分生死宇宙,一切称为虚实,即无存在,亦无不存在。

偶然,分出虚、实,便分出死、生,从而有了宇宙这般时空。

生死为实,宇宙为虚,虚实本同一,相依相存。

生、死本同一,亦相依相存,生可转化为死,死可转化为生,生、死往复,平衡存在;宇、宙同理。

生有序,虚形为生力,实形为生物;死无序,虚形为死力,实形为死物。

生力转死物为生物而幻化万千,而出死力;死力转生物为死物而归一万千,而出生力。

生之实形幻化先天地万物而后万千生灵,死之实形归一先万千生灵而后万物天地。

约五十亿年前,创世之主妱媂开天辟地,创造了第一批生灵。妱媂因创世疲乏困倦,便卧于地之北雪山深眠,不知岁月。此后,天地万物生灵自然发展。而后形成的生灵之中,生灵人的意识生力最强,成为生灵主宰。

万物生灵之间因爱和厌而联系,爱少而厌多。心为力量之容器,生灵人发现可通过爱吸收生力于实有之心,从而变得强大,得到长生。但亦有一些生灵人,通过比爱更多的厌吸收死力于虚无之心,如此便不仅可以拥有巨大的力量,还可控制死力消耗生物而产生生力,为己所用,获得永生,后世称其为亡灵人。

天国前5000年,妱媂苏醒,发现世间生灵人太过愚笨弱小,亡灵人则力量强大而危害生灵。为助生灵繁衍生息,传授生灵人爱之道,妱媂用剩余的生力创造了一批生力强大者,而后陨落。后世为纪念妱媂,将其深眠之雪山唤作生神山,将生神山顶、其卧眠之庙宇称为妱媂神庙,世代祭拜。

在第一批生力强大者的带领下,生灵人开始以爱修道,以增强生力,提升境界。人们将爱的对象称为生念,以生念为本所创的法门称为生法。生灵人境界由低到高共分为庸、凡、小智、大智、小贤、大贤、小圣、大圣、神圣、生神十大境界。大多数生灵人是庸的境界,而创世主妱媂则是生神的境界,她所创生力强大者包括了数位神圣,数十圣者,数百贤者,数千智者。而亡灵人是以厌修道,以增强死力,提升境界。同样,人们将厌的对象称为死念,但亡灵人的法门并不以死念为本,称为死法。亡灵人境界由低到高共分为魂、鬼、小怪、大怪、小妖、大妖、小魔、大魔、邪魔,死邪十大境界。无论生灵人还是亡灵人的境界,均可通过心之颜色而知之,但心之颜色亦可掩盖。境界即心之容量,而实际拥有的力量与诸多因素相关。

天国元年,神圣天帝一统天下各部,建立天国。此后500年间,国家繁荣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天国500年至天国600年间,天帝自恃功高,日益骄奢淫逸,又恐寿命将至,专注长生之道。国家疏于管理,四分五裂,部落互相征战,亡灵人祸乱世间,生灵涂炭。天国600年,天帝亡,诸子争国主之位,天下大乱。天国610年,天帝四子混元继位天国国主,自甘为亡灵人,组建亡灵人大军,征讨天下。天国615年,混元一统天下,对生灵人实施奴役统治,人民困苦不堪。天国625年,小圣原初带领天下生灵人,讨伐混元。在众人努力之下,天国630年,混元身死,天国亡,原初建立生域。天国后元年,曾参与讨伐混元的大贤神纲,自甘为亡灵人。天国后2年,神纲一统天下亡灵势力,建立死域。自此,生死两域约定:“生域和死域互不侵犯往来,若有违者,杀无过”,称为“生死约定”。之后百年,再无战争。

第二章 琴意正心

昏暗荒凉,戾气弥漫,黑风呼啸,毫无生气。而却在这一片死寂当中,有一群执琴之人,其衣着飘逸,谈吐文雅,或坐或立。他们浑身散发着浩气,驱散了戾气,阻隔了风沙。而在这群人中间,有一人更显气宇不凡,正盘坐抚琴。他的琴声似把把利剑,刺向周围无际的黑暗。周围的人静静倾听,**肃穆。

此人便是生域琴苑主人、大智境界的琴意,所抚之琴有金凤纹身,名凤兮。十余日前,他将琴苑托付于大弟子英华,自带二弟子英宫等数十优秀弟子进入长生死域,一路上遇亡灵人便杀,到了这名叫沙林的地方。

许久,琴毕。

英宫悲道:“师父,你带领我们离开生域已半月有余,师兄弟们已死伤大半。你说过,正心先生定会带人前来,但至今却未见半个人影。”

琴意面无改色,轻叹道:“唉,你怕了?”

英宫站起身,低头握拳,眼中充满愤恨,道“徒儿并非害怕,只是觉得我们就此葬生在这肮脏的长生死域,实在心有不甘!”

在琴苑众多弟子中,佼佼者唯有英华、英宫二人。英华悟性极高,可承衣钵,故琴意将琴苑交于其手。但若论对琴艺的痴迷,无人可比英宫。一想到自身才能未得尽展而将赴死,如含苞待放的花朵即将被摧残,英宫怎能甘心。

琴意望了英宫一眼,又看了看周围的弟子,他们当中有如英宫一样不甘心如尘土般埋没于此地而愤恨的,亦有悲伤的,惧怕的……他们还是不明白此举为何,更不明白为何而死,他们只是听从师命罢了。

琴意摇了摇头,对着众弟子道:“当初离开生域时,为师曾言,一旦进入死域,牺牲在所难免。你们虽听命前来,但到底还是不明白……今日,为师便告诉你们,此举是为了激起生域众人扫灭亡灵人之念,若能以我等之牺牲唤醒生域众人,便是死得其所!你们可还有不甘?”

众弟子听闻师父之言,心中恍然大悟,消极之情大解,他们终于明白了此举是为了生域长远着想,即使牺牲亦有了高尚的意义。但英宫尙有疑虑,忧道:“可是师父,此举当真能成吗?”

琴意回首而视,微笑道:“成与不成,我亦不知。”停顿一二,又起身望天而道:“但即便不成,亦不负于己心,无愧于天地,虽死无憾……”

此时琴意心中道:“虽说如此,但真希望如那人信中所言……”

在琴意与弟子说话间,一团黑气逼近,出现了数百亡灵人,领头的是居长生六将中第六位、小妖境界的丰泽。这群亡灵兵面目均狰狞可怖,独丰泽面如冠玉,衣冠楚楚,手持折扇。丰泽命亡灵兵包围了琴意师徒,一场厮杀在所难免……

半月之前,天色昏暗,生域静心湖水榭之上,琴声低沉散乱。抚琴之人便是正心先生,其身着青纹白底长袍,青巾束发,生得浓眉大眼, 气宇轩昂。旁边雕兰小桌后坐一女子,穿一身青花素衣,墨发至膝,观之温柔可人,落落大方。此女子便是镜心先生。二人虽面无喜忧之色,但却散发出千愁万绪。

镜心先生几次朱唇微张,但均未言语,终于问道:“正心先生,琴苑之事可有决断?”

正心先生闻言,琴声骤止,心中如闻骤雷惊醒,满腹的言语终于不再于心鼓锤荡震痛,裂口而出:“你可知道,若我前往死域寻他们,便会破坏‘生死约定’,天下从此再无安宁?”此数言句句拨弄二人心弦,载着情义纠结的愁苦。

镜心先生起身缓步至水榭边,眼中尽是被风扰乱的湖水,道:“我如何不知?但毕竟是几十人的性命,何况还有你我挚友琴意,我实在不忍心他们有危险。”

正心先生亦起身,至其身旁,负手而立,闭目道:“琴意如此,我心中亦是难受,但与生域万千生灵人相比,我怎可因少数人而陷众人于水火之中?”

镜心先生侧首而望,风吹乱了她的长发,但她所言却乱了正心先生的心:“或许琴意是对的,亡灵人此时不除,后必为祸……”

许久,正心先生叹道:“唉,但天下方安定百年……”又停顿许久,问:“还有,你真的不顾及那个人吗?”

镜心先生闻言心中骤然一痛,而后含泪微怒,道:“他……从离开的那一刻起,已和我再无丝毫关系!”

正心先生观其容颜有变,便柔声道:“都怨我,令你想起伤心往事。”

镜心先生闻言忙道:“先生不必自责,我并非生先生之气。那人是让大家都失望了,陈年往事,不提便罢。”

二人沉默良久,任大风吹起衣袖,拂乱长发。

正心先生忽道:“明日生域月会,我便与众人商议寻救琴意师徒之事。”

镜心先生闻言露出柔美笑容,道:“正心先生!”

望着镜心先生的笑容,正心先生心中甚是温暖,道:“生域中人有危难,我怎能坐视不管。”又望向远方,道:“何况亡灵人之患,是时候解决了……”此时大风渐止,云散日出。

静心湖之北的青木居外,两小儿于花丛中玩耍,忽见一只白兔窜出,两小儿惊叫道:“那是什么,好可爱啊!”

此景恰巧被清霖看到,她摸着两小儿脑袋笑道:“那是兔子啊。”

两小儿不解道:“兔子?从未见过,未及细看,它便不见踪影了。”

清霖忽感心中酸楚:“孩童竟连兔子都未见过,可叹啊……生域虽不似死域那般草木凋零、鸟兽绝迹,但亦死象环生……昨日,去花林见馨宁姐姐,看到她那里唯一仅存的数棵桃树已有衰败之象,我虽为其施法护生,但恐不能长久。清舒堂中半数弟子已派往各地施救得病的人们,人虽勉强顾得了,但其他生灵……”

清霖是清舒堂主人,号清舒先生,在生域中与镜心先生齐名,地位仅次于正心先生,与弟子均居住在清木居内。她以草木为生念,已达小贤境界,司职生灵养护,继承了父亲大圣清木子“草木之主”的美称。其身着绿衣,身材纤瘦,生得眉清目秀,望之如甘霖润田。

此时,有一弟子来报,称南山的村民反映,那里山林出现异象。清霖遂与弟子赶至,看到南山大面积的树林枯死,叶子均有黑斑,周围村民满面愁容,议论道:

“又死了一片了!”

“前一阵,北山的林子也是这样枯死的!”

“唉,照这样下去,以后哪还有树呀!”

“天生颓败之象,实在不祥啊!”

清霖听闻村民之言,心中亦是难受。观察许久,对周围居民道:“大家莫慌,这一片树林得了病,故会如此。为防止染及其他林子,需以火烧之,而后种上新苗,树林便会重生。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林子是不会消失的!”

众人听后稍感宽慰,纷纷照做……

第三十八章 岩火焚身第二十三章 方现君心第十二章 不知花意第二十六章 似幻似真第二十四章 苦思寒意第六章 月夜手谈第九章 长情对饮第十七章 灵峦同归第三十二章 我心如初第三十五章 研灵道语第二十五章 棋尽歌危第十三章 命丧天阳第二十七章 曲归人安第十四章 生育折寿第十七章 灵峦同归第四章 沙林悲曲第十四章 生育折寿第十七章 灵峦同归第三十二章 我心如初第二十八章 盛怒难止第二十一章 水断火灭第四十一章 止战遇龙第二十三章 方现君心第三十一章 竹谷祭友第二十五章 棋尽歌危第十一章 夜寂昼如第三十三章 和平约定第十五章 帘后美姬第三十七章 既生波澜第二十七章 曲归人安第三十四章 凤凰情缘第十七章 灵峦同归第三十九章 擂鼓举旌第三十六章 暗潮起伏第十四章 生育折寿第十二章 不知花意第三十九章 擂鼓举旌第十六章 长剑迷心第八章 生死有别第十三章 命丧天阳第二十章 情难两全第三十章 云散日出第一章 生死约定 和 第二章 琴意正心第二十八章 盛怒难止第八章 生死有别第六章 月夜手谈第二十七章 曲归人安第三十四章 凤凰情缘第三十七章 既生波澜第十三章 命丧天阳第三十六章 暗潮起伏第五章 绝命危情第三十四章 凤凰情缘第二十三章 方现君心第十七章 灵峦同归第十章 仙域炼弦第八章 生死有别第二十五章 棋尽歌危第四十六章 妱媂神庙第十四章 生育折寿第十七章 灵峦同归第四十二章 师命难违第二十二章 亡族必诛第十八章 探故知丧第十八章 探故知丧第十六章 长剑迷心第九章 长情对饮第二十八章 盛怒难止第二十九章 绝音落雪第二十八章 盛怒难止第二十章 情难两全第四十二章 师命难违第三十八章 岩火焚身第三十章 云散日出第一章 生死约定 和 第二章 琴意正心第三十九章 擂鼓举旌第三十章 云散日出第二十三章 方现君心第三章 英华感众第八章 生死有别第二十六章 似幻似真第十六章 长剑迷心第三十章 云散日出第三十四章 凤凰情缘第八章 生死有别第十二章 不知花意第十七章 灵峦同归第十一章 夜寂昼如第三十六章 暗潮起伏第五章 绝命危情第三十三章 和平约定第三章 英华感众第二十五章 棋尽歌危第二十七章 曲归人安第五章 绝命危情第二十二章 亡族必诛第二十一章 水断火灭第二十三章 方现君心第三章 英华感众
第三十八章 岩火焚身第二十三章 方现君心第十二章 不知花意第二十六章 似幻似真第二十四章 苦思寒意第六章 月夜手谈第九章 长情对饮第十七章 灵峦同归第三十二章 我心如初第三十五章 研灵道语第二十五章 棋尽歌危第十三章 命丧天阳第二十七章 曲归人安第十四章 生育折寿第十七章 灵峦同归第四章 沙林悲曲第十四章 生育折寿第十七章 灵峦同归第三十二章 我心如初第二十八章 盛怒难止第二十一章 水断火灭第四十一章 止战遇龙第二十三章 方现君心第三十一章 竹谷祭友第二十五章 棋尽歌危第十一章 夜寂昼如第三十三章 和平约定第十五章 帘后美姬第三十七章 既生波澜第二十七章 曲归人安第三十四章 凤凰情缘第十七章 灵峦同归第三十九章 擂鼓举旌第三十六章 暗潮起伏第十四章 生育折寿第十二章 不知花意第三十九章 擂鼓举旌第十六章 长剑迷心第八章 生死有别第十三章 命丧天阳第二十章 情难两全第三十章 云散日出第一章 生死约定 和 第二章 琴意正心第二十八章 盛怒难止第八章 生死有别第六章 月夜手谈第二十七章 曲归人安第三十四章 凤凰情缘第三十七章 既生波澜第十三章 命丧天阳第三十六章 暗潮起伏第五章 绝命危情第三十四章 凤凰情缘第二十三章 方现君心第十七章 灵峦同归第十章 仙域炼弦第八章 生死有别第二十五章 棋尽歌危第四十六章 妱媂神庙第十四章 生育折寿第十七章 灵峦同归第四十二章 师命难违第二十二章 亡族必诛第十八章 探故知丧第十八章 探故知丧第十六章 长剑迷心第九章 长情对饮第二十八章 盛怒难止第二十九章 绝音落雪第二十八章 盛怒难止第二十章 情难两全第四十二章 师命难违第三十八章 岩火焚身第三十章 云散日出第一章 生死约定 和 第二章 琴意正心第三十九章 擂鼓举旌第三十章 云散日出第二十三章 方现君心第三章 英华感众第八章 生死有别第二十六章 似幻似真第十六章 长剑迷心第三十章 云散日出第三十四章 凤凰情缘第八章 生死有别第十二章 不知花意第十七章 灵峦同归第十一章 夜寂昼如第三十六章 暗潮起伏第五章 绝命危情第三十三章 和平约定第三章 英华感众第二十五章 棋尽歌危第二十七章 曲归人安第五章 绝命危情第二十二章 亡族必诛第二十一章 水断火灭第二十三章 方现君心第三章 英华感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