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有个走到哪吃到哪,不但会吃还要改良食谱、留下各种笔记、拿名字当菜名儿的吃货胖子曾说“倾城随太守”、“千骑卷平岗”,可见官员的排场还是必要的,像甘县令那样毕竟是少数。

苏胖子当时做的是太守,颜肃之如今只是个县令。排除夸张的倏手法,颜肃之现在自己连百骑都凑不齐,只得带着二十骑出行——部曲还得开荒呢。千亩地,在这些死土豪眼里并不算多,若从开荒做起,却也是件麻烦事儿。尤其是荒地才耕种的,土地又薄,天气又热。因是荒地,一应灌溉之类的公共设施之前就是根本没有——想在秋收前将这一切搞出个雏形来,现在就得赶工。

颜家一家三口——六郎在家由阿方照看——除了这二十骑的护卫,其他的随从都是奴婢充数的了。颜神佑也带着她的那小小一队人马出来散心。客女们原便生在乡间,对乡村生活颇为熟悉,听说要下乡,也生出一股怀念之感。

卢慎思之再三,还是委婉地提醒了颜肃之一句:“本地山民颇多,百姓颇染夷风,这个,于男女大防,并不十分森严。”

这一点也很好理解,没有那么多的礼教束缚,自然就没有那么多的讲究。颜肃之听了,微一皱眉,旋即展颜:“有意思。”他原本是想带方章同行的,以方章久在甘县令手下工作,熟知下情。但是见卢慎知道得好像也挺多,想了一想,便将方章留下看守衙门,自带了何三与卢慎同行。

第一站是颜肃之自家开荒的地方,颜神佑被塞在车里,天气有点热,她嫌气闷,开了车窗。阿竹眼明手快地将竹帘放下,颜神佑翻了个白眼,接受了这样的安排。

新的坞堡占地极广,已经划出了范围,四周已挖出浅渠来做界线。颜神佑再忍不住,挑开了窗帘伸头往外看。此时工地上的人不足三百,在这么大的地方上,显得相当地“地广人稀”。界线里面,已有数排矮房,集中在一起。界线外,也是轮廓分明地勾勒出了长方的土地条块。有的土地上,已经冒出了整齐的绿色。

何大一个呼哨,部曲们齐齐停手,整齐地列队。卢慎看了,大吃一惊,暗道真是整齐。如此甚好。

到了地头,姜氏与颜神佑也下了车。奴婢们理起步障来,两人携近身侍女都在步障内。颜肃之十分重视这垦荒工作,听取部曲的汇报。这些部曲昔日都是农夫,做起活来上手快。只是也有问题,负责的叶二道:“地薄,从未有人种过,且与咱们种惯有些不大一样,不过好在临水,灌溉一时无忧。因分出人手来,这千亩田如今种上谷子只得六百亩,余下的,我们琢磨着这一茬儿是赶不上了,且犁开了,能种菜的种些菜,赶不及种菜的,就先沤肥养一养。”

颜肃之在这方面的知识,还是守孝的时候天天往村里跑跟他们学的呢,听了这样的安排,自然是没有异议的。再粗粗一看划算,似乎也还合理。

卢慎却又有话要说:“本地比京城湿热,夏季里河水有时要暴涨,还是要小心的。”

叶二看他衣饰,晓得是个小郎君,看了颜肃之一眼,见他默许,才恭敬地道:“这位小郎君,我们留了些空地不曾垦,小郎君看是留得少了么?”语气里是透着疑问的。耕种方面的问题,叶二认为己等才是专家,看卢慎这样一副富贵公子样,怎么也不像是个会种田的。

卢慎还就会种田,有些坑爹的世家,虽然各种装,却有时又好标榜个“耕读传家”。殷氏亦曾以此为借口,让卢慎下放劳动过。也不是让他亲自种田,但是让他巡个乡、催个租什么的,还是常有的。万没想到卢慎这家伙是老天爷给开了金手指的,学得相当快,人又好看、礼貌又周到、脑子还好使,在佃户部曲乃至过往贫民那里,赢得了相当不俗的口碑。

卢慎随口就说出了几年的河水涨落数据,且说:“归义在下游,虽然风调雨顺,还要防着上游地界或蓄水、或泄洪。两岸太近的地方,顶好用来种些小菜豆苗一类,不要种大田。”张眼一望坞堡,还建议在坞堡里打深井,因为井打得浅了,水会发碱发盐。在坞堡里挖个深点的大池塘蓄水,用以调节用水……之类的。

他越说,叶二眼中的诧异便越明显,反是何三与有荣焉,还忍不住夸了一下“归义明珠”卢大郎。卢慎矜持地微笑了一下,也不插言。

颜肃之听了他说的,也以为他的话有理,让叶二记下来改正。

颜神佑隔着步障听了他们的话,也觉得有理,不过她的注意力却被另一件事情给吸引了过去。透过步障的缝隙,她好像看到了奇怪的东西。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儿,最后恍然大悟:终于有我发挥的地方啦!

她看到的是犁。犁是农业耕种十分重要的工具,没它也行,但是产量肯定上不去。而她看到的犁,是直愣愣。中学历史课没打盹儿的同学都知道,唐代生产工具的改进,有两个重要的考点:一、曲辕犁,二,筒车。

部曲们现在浇地用的是戽斗,一个跟锅似的差不多半球形的容器,两边有绳,两人分执。立在水边,斜往水中一沉,灌满水,用力一泼,泼到简易的灌溉渠里。

这两个都可以做!颜神佑莫名地兴奋了起来!她家带来了不少木匠呢,哪怕不是专门做这个,而是做家具的,她就不信归义没有能做出来的工匠。虽然她也没有图纸,连犁的结构都分不出来,但是这并不妨碍她把记忆中的要点给说出来。

颜神佑有了心事,开始努力回忆课本上的结构。时间颇长,不过这些东西能流传千余年,经过不断地简化、优化,已经达到了相当合理的水平。尤其是曲辕犁,到谭夕那会儿,在不方便或者没有农业机械的时候,还在配合耕牛使用着呢——大概的印象还是有的。

越想越入神,连被引着又上车,奔赴真村庄,她都没太在意。

————————————————————————————————

到得一处村庄,里正等人远远地迎出。颜肃之勒住马头,二十骑齐齐止步。姜氏与颜神佑同乘一车,牛车止住。何三奔上前去,与里正答话,想来何三时常行走乡间,与这些里正等人都是熟识的。打个招呼,确定了身份便来回颜肃之:“郎君,是他们。”

颜肃之这才下马,二十骑一齐下马。颜肃之的小厮阿牛过来给他牵了马,卢慎的书僮阿苗也来牵马。

待尘土落地不再飞扬,姜氏与颜神佑这才下车来。依旧是理了步障。颜神佑有些气闷,小声问姜氏:“阿娘,四围又没有乱人,这样围着怪闷的,什么也看不着。”

姜氏道:“戴个帷帽,等入了村子,再去步障。”

颜神佑晓得此时不是争执的时候,虽则不满,还是忍住了没问:“为什么去部曲的村落可以,在这里就不可以了?”

接待颜肃之一行的地方选在了里正家,一路上,颜神佑只听到唧唧喁喁,想来是村民围观。拉拉姜氏的衣袖:“咱们看不到人,他们却不一定看不到我们呢,他们要是爬树上……咦?树叻?”

呵呵,树全没了,亲,种多了树要交税呢,所以家家户户的……没啥树。连墙头都很矮,也没什么高屋子。根本不用担心呢。甚而至于,路上都很干净的说,颜神佑脚上的鞋子,也只沾了些微尘而已。之前六妞比较担心的走路踩到鸡粪的事情都没有发生。

到了里正家,里正就为难了。

以前甘令也会下乡体查一下民情,让胥吏收钱不要收得太过份,好歹给大家一线生机。可甘令是寒酸的,也不会带着老婆一起来,儿子又离得远,每次就自己骑头毛驴,跟着一个老仆、一个何三外带五、六个衙役。到里正家里一坐,喝口热水,兑些米与里正,在里正家吃顿便饭就齐活了。

轮到颜县令来了,别说随从了,光护卫就二十个!里正家比村里旁人家大些,是个宽三间深二进的院子,二十个部曲连人带马,前院就满了呀!后面就是……女眷住的地方了。再不讲究,也不能让大男人进去吧?

再说后院儿,颜神佑……真不愧是她爹的闺女,她光客女如今就剩下十九个。人虽小,也挺占地方的。还有姜氏带的侍婢,颜神佑的侍婢。

颜令出行,于村民固然是大开眼界,但比之甘令亲民,又有不同。

颜令之风格也与甘令不同,甘令与同共苦,颜令却与民同甘。进来先问:“如今春耕已毕,未到收时,人又闲,看这村里残垣断壁,何不修葺?且合村不见绿荫,也不是什么好兆头。”他当然知道现在修屋子、种树偶尔也得交税。想想看,能在甘令这等好官手里保留下来的税收,可见了是常态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谁叫隐户又多,盘剥又重呢?朝廷缺钱啊。这还是米丞相接手后的情况了呢,二十年前,皇帝心腹管帐本那会儿,时不时还要加个捐。名目也是千奇百怪的,什么乐助军资,什么圣上生日之类的。胡乱给个理由,就要加税。甘令能扛住这些乱税,已经不错了。

颜肃之早存了主意,将这些杂税统统免了去,好减轻大家负担,促进大家劳动生产的热情。开荒多了,哪怕税收,由于基数大,财政收入也不会减少。当然,这要一步一步的来。

眼看里正家里是真没法儿坐了。颜神佑原本是要跟姜氏到里正家后屋坐的,想来也算是村中富户了,应该住得不错了吧?岂料本地习惯住草房竹房,夹点泥土夯一夯墙。房顶还矮,采光还不好,房子的规格也小。不要说是阿竹等自来便跟着主人住豪宅的婢女了,便是打小在村里长大的六妞等人,也不得不生出一种“他们这儿比我们家穷多了”的诡异感触。仿佛普通村庄长大的孩子,一下子跑贫困县去了一样。

不是颜神佑挑剔,她在这屋里实在是坐不住的。里正家算是干净的了,但还是觉得有一股奇怪的味道。里正大小算个小小的小官吏,这房间窗下不种花,放着好几个鸡笼子来!

她还满脑子想着历史课本的考点呢,这屋里还暗,人还多,人人都是发热体,弄得她心浮气躁的。便对姜氏道:“阿娘,来时看着有条小河,我想去钓鱼。”

姜氏也觉得这环境不太好,她自己忍也便忍了,不好让女儿也在这里受罪。有打伞的、有捧食盒的,钓鱼就钓鱼。姜氏来时,其母蒋氏便觉归义是蛮荒之地,给她带了好些东西。如今她下乡,也是秉承着这种理念,也带了好些东西。钓竿没带,但这个容易弄。她命人给颜神佑和了香饵,细白的面粉,搀上香油。又拿绿豆面儿等物,装了一盒子鱼食。

颜肃之听说女儿要去钓鱼,即命里正寻一向导。卢慎想了想,添了一句:“须是女童。”他少时行走过乡里,知道乡民纯朴却又带着些天然的愚昧,因他长得好,已婚妇女远远飘来几句荤话,他也不是没听过。

颜肃之虽不知他为何要这般说,却也没有反驳。

里正家没有适龄的女孩儿,便从围观的人群里指了一个干瘦的女孩子:“阿花,便是你罢。”

阿花瘦巴巴的,头发焦黄,脸也黄黄的,身上的衣服补丁撂着补丁——却还算干净。上来磕了一个头,抖抖嗦嗦地道:“小娘子,这边请。”

颜神佑开始愣没听明白,这阿花带着颇重的乡音。颜神佑以前接触的人呢,要么在京城,自然说的是正经的雅言(就是官话)。离了京,颜家坞堡是楚氏经营良久的地方,纵有些许口音,大家还是会努力向雅言上靠拢的。来了归义,接触的甘令与安氏娘子,也是会官话的,卢家等人更不用说,向来以此为傲的。

这听方言,还真是头一回,她还是看着这孩子的手势才反应过来的:“哦,那走罢。”

说这话的时候,她十分不自在。便是去挑客女的时候,她也没见过这样……的女孩子。卑微而胆怯,头都不敢抬,如果不是知道底线,她会以为六妞等是平民,而阿花是奴婢了。百姓过得竟不如部曲奴婢!难怪隐户总是禁而不绝。

到了地方,阿花道:“这里水缓,鱼多些。”要先去探一探河岸。这一回她说的话大家慢慢能听懂了。

六妞跟着她去了,看一看坡比较缓,踩一踩,土地也比较坚硬,没有塌到河里的风险,六妞这才来汇报。又指挥着搬了马扎过来。钓鱼这事儿,她们都不太懂了,少时离家,便是客女,也有了一点娇养的意思。

阿花也不太懂,在这里,要不拉个网,要不就是下水直接捉了,哪里有这么闲心钓鱼呢?

颜神佑是知道的,指挥着大家先撒些鱼食好做个窝,引鱼来,再将钓钩瞅准了地方甩下去,接着就是等了。

撒食的事是六妞在做,穿饵是阿竹在搞。阿花无人说她,她便不敢动。阿竹穿好钓饵,小心捏着钩子,顺手将装香饵的圆盒给了阿花拿着。认真地对颜神佑道:“小娘子拿好竿子,小心放下去,别甩,仔细钩回来伤着了。”

颜神佑笑道:“被饵护着呢,甩过来也没事……呃?”

【卧槽!】颜神佑差点爆粗口。手里的钓竿都快要攥出声响来了,阿竹手一抖,被香面团包住的鱼钓子滑了出来,在空中划了一道弧线,落到了手里。主仆二人目瞪口呆,完全没有形象地微开了嘴巴,看着阿花往嘴里塞了一块搀了香油的生面团子!

————————————————————————————————

颜神佑无数次在电视上、图片上看到贫困儿童,但那都隔着千山万水,这一次就这么活生生地展现在她的面前。她一时之间脑子有些懵,想让阿花别吃那个,喉咙却发不出一点声音来。

阿花生吞了两块香饵,忍下了继续吞的欲-望。盖上盒子小心地抬头,发现颜神佑主仆人等都在看她,吓得抓紧了盒子,脸涨得几乎要滴出血来,嘴唇抖了两抖,眼泪也快要掉下来了。还是顽强地忍住了,就地一跪:“是,是,是,是小人不好……”

颜神佑的喉咙像被个硬块儿梗住了,在阿竹要将阿花领下去之前,哽咽着开口了:“别。她,这是饿的罢?”

阿花的头埋得更低了。

颜神佑道:“取食盒来,给她吃吧。”

阿花看着打开的食盒,半晌,没敢伸手。阿竹也十分不忍心,劝道:“来,小娘子赏与你的。小娘子心善,不怪你的。”阿花的手伸得十分迟疑,颜神佑的点心,精致得不像是用来吃的。

她吃了些生面,胃里有食,能扛得住了,想了一想,毅然抬头:“小娘子,这是赏我的?”

颜神佑点头:“都给你了,慢慢吃。”

阿花道:“我……能不能不吃?给我带一半儿回家就行了,我不用小娘子再赏食盒给我,我兜着就回去了。”

颜神佑不用问就知道她这是为什么,忽然间热泪就涌了上来。她对自己说,被世家瞧不起没什么大不了的,真的。看看阿花,颜神佑,你的运气已经很好了。你们既然遇上了,你就没道理看着这样好的孩子吃这样的苦。既然你们是来归义扎根的,就要让大家跟着一起过上好日子,起码,不要这么苦。

颜神佑轻轻放下钓竿,对阿竹道:“帮她带上食盒,咱们回罢。”

颜神佑松松快快出去,哭哭啼啼回来。不但她哭了,跟着去的都哭了。阿竹等随侍之人是有些难过不假,毕竟是底层出身,这样的事情,听得倒比颜神佑要多些,她们哭,却是看颜神佑已经哭了,被引得一齐落泪。

姜氏一见一团人哭,骇然道:“这是怎么回事?”

连颜肃之也惊动了,颜肃之是最见不得他闺女受委屈的。也过来盘问。阿竹跪下,一一禀明。里正脸都皱了,他是见阿花家里艰难,孩子懂事,派她去给小娘子引路,小娘子一开心了,给些赏,也好改善一下生活。岂料这却又惹下祸来了?

阿花的父亲排众而出,上前就抡圆了胳膊就想揍一揍闺女,他揍了,贵人们看着解气了,好不再为难他们。不想颜神佑恶狠狠地道:“你动她试试?!”她一放话,客女们齐齐向前踏上一步。阿花的父亲讪讪地放下了手。

颜神佑拉着颜肃之的袖子,泪眼朦胧地道:“阿爹,他们太苦,帮帮他们罢。”

颜神佑知道,颜肃之本来也想着建设这个地方的。没道理建设一地,是加紧刮地皮罢?总要发展生产,让百姓至少能吃上饱饭。适当减赋,也是应有之义。

颜肃之沉痛地点头:“会的。”

便即宣布,只要是在分与众人的宅基地里修房子、种树、养鸡养鸭什么的……统统不再收税了。本来,这就是杂捐,甘令时收,是不得已。颜肃之却另有盘算的,他又重申了垦荒令,表示,只要垦荒,垦出来的田,归个人所有,并且,五年内不收税。

颜肃之生得好、后台硬,在京城被世家要挑剔,到了乡民眼里,便是贵气十足的,十分肯信的。过于悬殊的地位差,使乡民们对他的话完全没有怀疑的余地。

他们却不知,颜肃之还有另一个盘算:让当地豪强吐出隐户来,隐户出来了,整体税收就上去了。他就卡着标准上缴,摊到每个人头上的便都少了。

欢声雷动中,颜肃之带队走人。

牛车上,姜氏眼圈也红红的,还对颜神佑道:“你爹来了,就好了。”

“嗯。”

回到家里,大家心情都不太好。六郎在家里,一看父母和姐姐回来了,飞快地站起来,小短腿跑了两步,又渐渐慢了下去。咳嗽一声,矜持地……他又退回去坐好了!颜神佑被逗笑了。气氛才不那么凝滞了。

晚饭后,颜神佑找上了颜肃之,对他道:“阿爹,我做了一个梦。”

作者有话要说:看来还是有必要解释一下滴~

一、姜氏并没有确定卢慎就是女婿啊,她只是到了一个女儿快要谈婚论嫁了,遇到青年才俊就要比划一下的妈而已。姜氏不是脑子进水了。卢慎的条件在当时看来是很不错的——形象气质佳、学问水平佳、道德修养佳、礼仪规范佳、孝悌友爱佳,他还是个世家子。

好吧,不幸的作者剧透一下:他不是颜中二的女婿啊。他都丝萝托乔木了,格调瞬降有木有?当然,殷氏也是减分项,真要考虑他的时候,是不可能不评估殷氏的。

没道理出现个平头正脸的男人,爹妈就会把闺女嫁给他的。唐中二那样的不算,他是看中他家基友了。

小变态会有个好归宿的。当然,卢慎也不会很惨,也会有归宿的,他不会成为反派。一篇文里,反派太多也不符合画风啊。总得有很多人不是那么坏的,即使出身有缺陷,有些心结,也不至于真变态的。人总要向前看,向光明一点的方向发展嘛。本文还是要尽力贩卖一点正能量的。

二、小变态家,在看文的大家看来硬件条件相当可观。但是,在当时情况下,她家是土鳖。她的出身,不是由母系、祖母系来决定的,是由父系来决定的。跟世家联姻,舆论是:小变态赚了。

三、卢家是真·世家,虽然已经有衰落的迹象了,可依然是世家。

四、卢慎是被嫡母承认了的婢生子,即他已经取得了庶子的身份,他就是正式的卢家的儿子了,在继承方面,与非嫡长子的财产继承权一样。只是在宗法上,以及如果父亲有爵位的话,他的继承权排在所有嫡子之下。

虽然是世家庶子,但是他的社会、经济地位比一般土豪、平民家大老婆的儿子都好。不存在不如人的情况。

以及,关于卢慎的嫡庶身份问题,指路本文第十七章,关键字:方长史。请看方长史是怎么跟颜启说嫡庶的,容我再强调一遍——嫡庶是生出来的,不是记出来的。公开说“开祠堂记做嫡子/女”从来都只是一个笑话,只敢偷偷摸摸地改记录。公开说的,就是“国王的新衣”,一丝不挂还要四处蹓跶显摆,丢人现眼说他穿了世界上最美的衣服。除非大家也不要脸(屈从于权势或者其他原因)了,陪着说:“对啊,您这衣裳真好看!最美的衣裳就是人类健康的皮肤。”这样的。

卢慎出生后可以开祠堂,承认他是庶子了,是卢湛和殷氏的儿子了。但是他永远也不可能成为嫡子。除非他爹不顾礼法让他生母婢女做正室,“婢做夫人”从来都是骂人的话。

第284章 又遇奇葩事第120章第135章第205章第49章 出奔的姬氏第236章 对比太伤人第3章 亲爹不及格第80章第85章第195章第58章第238章 山璞的计划第111章第140章第200章第248章 惹事的炖鱼第114章第244章 阮梅也称帝第273章 东西大不同第33章 儿女都是债第30章 学到新技能第7章 外婆神解说第232章 一家大忽悠第307章 命也太好了第234章 混乱的临安第30章 学到新技能第204章第264章 万事皆有始第63章第44章 温暖的新年第91章第194章第265章 女人的难题第21章 楚夫人出手第109章第64章作者有话要说: 第198章第25章 萝莉不愁嫁第182章第177章第196章第141章 怎么会这样第35章 继续成长中第139章第60章第82章第223章 又在犯坏了第269章 进击的公主第208章第149章第256章 聪明的胖纸第144章第158章第84章第296章 聪明的余冼第209章第60章第225章 不平静的夜第14章 叛逆中二病第232章 一家大忽悠第45章 进击的萝莉第150章感谢投霸王票的亲们,群抱抱 第41章 非正常教育第226章 终于回家啦第132章第51章第117章第290章 一群坑爹货第10章 中二好病友第303章 公平的老板第203章第265章 女人的难题第23章 皇帝的心思第37章 舅公要回来第171章第313章 一代脑补帝第21章 楚夫人出手第19章 新年回娘家第95章第106章第314章 诸女齐谋划第71章第240章 重回旧京城第239章 无巧不成书第129章第299章 解封的李今第243章 神兽的野望第65章第100章第24章 神奇的女人第252章 中二做皇帝第31章 女人不能惹第301章 思想的隔阂第63章第79章第39章 贺寿起风波第148章
第284章 又遇奇葩事第120章第135章第205章第49章 出奔的姬氏第236章 对比太伤人第3章 亲爹不及格第80章第85章第195章第58章第238章 山璞的计划第111章第140章第200章第248章 惹事的炖鱼第114章第244章 阮梅也称帝第273章 东西大不同第33章 儿女都是债第30章 学到新技能第7章 外婆神解说第232章 一家大忽悠第307章 命也太好了第234章 混乱的临安第30章 学到新技能第204章第264章 万事皆有始第63章第44章 温暖的新年第91章第194章第265章 女人的难题第21章 楚夫人出手第109章第64章作者有话要说: 第198章第25章 萝莉不愁嫁第182章第177章第196章第141章 怎么会这样第35章 继续成长中第139章第60章第82章第223章 又在犯坏了第269章 进击的公主第208章第149章第256章 聪明的胖纸第144章第158章第84章第296章 聪明的余冼第209章第60章第225章 不平静的夜第14章 叛逆中二病第232章 一家大忽悠第45章 进击的萝莉第150章感谢投霸王票的亲们,群抱抱 第41章 非正常教育第226章 终于回家啦第132章第51章第117章第290章 一群坑爹货第10章 中二好病友第303章 公平的老板第203章第265章 女人的难题第23章 皇帝的心思第37章 舅公要回来第171章第313章 一代脑补帝第21章 楚夫人出手第19章 新年回娘家第95章第106章第314章 诸女齐谋划第71章第240章 重回旧京城第239章 无巧不成书第129章第299章 解封的李今第243章 神兽的野望第65章第100章第24章 神奇的女人第252章 中二做皇帝第31章 女人不能惹第301章 思想的隔阂第63章第79章第39章 贺寿起风波第14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