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三章 老太君的智慧

bookmark

第六百四十三章老太君的智慧

太不把当朝二品当人了!

生气了,拜会老太君去!

老太君面色挺好,正招呼婆子媳妇们置办酒席。

膳食娘子正在给老太君看单子,将苏油过来:“可算是来了救星了!文曲姑爷快来看看,这火单可还行得。”

苏油先给老太君问了安,老太君说道:“你让人送来的稀奇古怪太多,尤其是打南边送来的那些,呵呵呵……”

苏油将火单取过:“都是张散那小子弄出来的,汴京人也是好新奇,总以为没见过的就是好东西。然后认为做法一定就繁复,价钱就一定贵。听说方知味南食斋,一道瑶柱虾仁酿丝瓜,卖到了三贯一盘?”

这个老太太跟膳食娘子倒是都不清楚:“方知味啊?是挺贵的……”

苏油摇头:“其实呀,就是一道食材而已,做法可简可繁,关键在于滋味。”

“比如这个瑶柱,就是一个提鲜。清水浸泡,挑去老筋洗去沙子,用姜葱料酒和清水蒸制。”

“汤汁作为鲜味剂,可以加入到各色菜肴当中,这个瑶柱本身,炒韭菜,酿丝瓜,蒸蛋,剁碎拌肉馅包饺子蒸炊饼,其实都行。”

“海味都是干货,需要泡发,手法也很多,哇塞这是海参吗?快快快拿来我看看!”

真是海参,不过这海参实在是夸张,干货都有近一尺长!

苏油咋舌:“好东西啊,这玩意发出来,怕不得有扁罐小腿那么粗!”

提到这个老太太不乐意了:“还探花郎呢!你这都给取的什么小名?!”

苏油笑道:“老太君,这是依眉山风俗,贱命好养,看扁罐现在多壮实?”

“再说了,汉武帝小名叫猪仔,唐太宗最喜欢的公主叫犀牛娃,我取个扁罐,也不过分是吧?”

老太太说道:“听说你还是根据眉山什么土地小学的罐子取的名?反正老身是去找道隆大和尚求了几道平安符,放到那几个罐子里,交代你家八公拿回去埋到可龙里梨花树下了。你说这要是磕着碰着,应到我曾孙孙身上可咋得了……”

呃……苏油倒是从来没想到过这些,当时就是随口一说,没想到老太太这么上心。

不过这也是长辈的关爱之情,苏油嬉皮笑脸:“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你看我们就考虑不到这些,还是老太君你想得周全!”

说完看了火单:“就弄猪肉吧,加上鸡鸭鱼,牛羊在陕西都吃腻了。最多弄个拌杂肚。”

“菜色五品一汤,荤素各半,分量不要多,却要精致美味,色香俱全,免得人家说我们暴得富贵,穷奢极侈。”

老太太觉得探花孙婿干什么都能说出一篇道道,连连点头:“是是是,这本就是祖上武烈王定下的规矩,不过以前是日破日败,规矩用不上而已。”

苏油看着厅里边的陈设,有些无语,石家倒腾的金属奢侈品,再如何低调,也是金光灿灿晃眼睛。

想到这里说道:“呃,老太君,之前拜托你留意的物件?”

大相国寺有个古玩区,宋人好新奇,如苏油发明的赝品蜜蜡娃娃,碳粉加香料挤压成型的兽型香碳,那是值老鼻子钱。

反而那些极品的文物,什么商周青铜,战国琉璃,秦砖汉瓦,没有得到其应有的重视。

比如大苏在凤翔淘到的四块门板,上面是吴道子的亲笔,所费不过十万钱,也就是一百贯而已。

苏洵死后,四扇门板,就成了老翁井家庙的装饰画。

这些东西,如今也有爱好者在研究收集,不过受经济力量所限,也不是想做就能做的。

大宋如今最值钱的古玩,是书法作品,一些碑拓,其价值都不菲。

其它如钟王的书帖,历代大文人的诗稿,哪怕一张碎纸,价格都吓死人。

然后是艺术类的东西,主要绘画作品,当然不是匠人画,而是文人画。

再其次,就是书籍了,对于士大夫之家来说,这就是底蕴,积淀,和无数代人的持续投资。

苏油如今也在搞这个,眉山苏家底蕴其实不怎么样,主要是出了两代妖孽才有了点看头。

到了第三代,那就真的“我愿儿孙愚且鲁,无灾无病到公卿”了。

其实这样也挺好的,但是这是另一件事儿了,而苏油收集这些的目的,还是为以后建立博物馆做准备。

基本盘已经在手,眼光就该放得更远一些。

老太太笑道:“大相国寺的小贩们也贼了,只要达之问过的东西,小贩转身就敢翻倍要价。”

说完又愤愤不平:“还有那个刘颁,真真是处处跟我石家作对。”

苏油摸了摸鼻子,人家刘家那才是史志、金石的传统世家。

哥哥刘敞,那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春秋》《汉书》的权威学者,家中收藏无数先秦鼎鼐,通过辨识铭文,推究三代典章的大学问家。

弟弟刘攽,帮司马光写《资治通鉴》,自己还写《东汉刊误》,《汉书标注》,《汉宫仪》,听说最近正在写《五代春秋》,《内传国语》两部巨著。

二刘的藏书,是京中之最,家庭对教育非常重视。

刘攽的妻子,那也是程夫人一样的人物。家中没什么钱,不过藏书达几千卷,号称“墨庄”。

连同刘敞的儿子刘奉世,后世并称“墨庄三刘”。

石家跟人家这样的家庭抢青铜器,只怕在刘家人的眼里,那才是暴发户嫌钱多,抢到的东西全都明珠暗投了。

苏油赧笑道:“老太君,那一会把这些东西都装盛起来,我明日去拜访拜访刘家人。对了薇儿呢?”

老太君说道:“薇儿和几位婶娘嫂嫂在校场弄枪棒,你想去看看?”

苏油摆手:“不去了,我还不如看教膳食娘子调理饮食去。”

老太君拉着苏油的手:“最近朝政纷杂,你回京后便来石府,也算是好事儿。”

“就听老身的,打从今天起,就住在这里。出去见见刘家大郎那样的书呆是没问题的,其余的人都别见,一切等大朝会之后再说。”

苏油笑道:“熟人大多在外头,京中相熟的还真不太多,就一个章子厚,估计大朝会后也要回荆湖,其余也就介甫公还算熟悉。”

老太君瘪了瘪嘴:“王介甫当年入京,那是士林推重百姓欢悦,都说这天下有救了。如今数年过去,宗室宗室拦着街骂,谏官谏官大朝会骂,百姓百姓冲进家骂。不说别的,就这样处处得罪人的性子,能得了好?”

“老婆子没别的见识,就是事情看得多了,反正这种人,你可得离远点。”

说起这个苏油突然想起来,苏轼给刘敞的祭文里有一段话:“自公之亡,未几于兹。学失本原,邪说并驰。大言滔天,诡论蔑世。不谓自便,曰固其理。岂不自有,人或叹嘻。孰能诵言,以告其非。”

如今这篇文章在京中极为流行,被大家用作攻击王安石的利器,都说这是大苏在诋毁王安石的铁证。

天可怜见,谣言止于智者。大苏固然喜欢皮里阳秋诋毁王安石,不过公是先生是熙宁元年去世的,那时候王安石还在金陵守丧呢!

也不知道王安石的小本本上有没有这笔。

想到这里又来了一个问题,当年龙老头入京,就是刘敞和欧阳修力抵。“昌期违古畔道,学非而博,王制之所必诛,未使即少正卯之刑,已幸矣,又何赏焉。”

“昌期闻之,惧不敢受赐。”

可是刘敞却对苏油的“情理论”颇为赞许,并为苏油的“情理论”中提到的“情之上者”下了定义——“仁义即性、礼乐即情。”

所以说如今的思潮颇为混乱,大家都在摸索和贪求,有时冲突,有时认同。

不过真正的大学问家,态度是宽容和坦荡的,人品也都还在及格线上。

第九百七十二章 通通不认第五百九十八章 兵变第五百四十三章 古怪的正确第六百九十三章 君臣之争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 王爵酬之第七百九十八章 议事第两百零二章 烧白第七百七十三章 出发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 花塔子铺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大胜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文明之始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 耶律延禧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木兰陂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定谥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潜移默化第三百二十六章 布置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帮助辽国(为白银盟主老E先生加更)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 张方平走了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 防疫第三百二十二章 老堂哥开炮第八百七十八章 签字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 老都知第二百四十九章 措施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请客第三百四十八章 军靴第二百六十章 王安石第五百七十六章 要求第五百四十六章 十大罪第九百六十章 改制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 低调第一百三十一章 重逢第一百九十二章 短板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卧云堂第七百八十七章 文会第五十二章 卖鱼搭档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 清净第九百七十七章 思想问题才是大问题第八百零五章 誓师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后勤到税收第八百八十九章 大法螺第六百四十三章 老太君的智慧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收复河套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讲道理第五百一十九章 河害第七百三十一章 手实法第三百一十章 战斗打响第一千六百九十四章 大练兵第九百四十五章 御史们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肃州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知音第六百六十三章 大妈护井团第七百一十六章 大工程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条陈第一千七百零七章 人皆有之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夜袭第四百七十七章 小妹的男朋友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小战第四百七十八章 天文讨论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招募第一千五百九十章 又见董非第二百二十九章 论计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 价值洼地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 亲政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 金大忠第六百八十一章 收网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操典第六百九十五章 旱情苗头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贺兰石第三百八十四章 羊毛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电机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出征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 女中尧舜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旧部第二百一十七章 桥的题第九百四十七章 王营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纯臣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 延禧之死第九百八十二章 一家子第二百五十九章 学区房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丑话第三百五十四章 断案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 止步第七百二十二章 到任第三十六章 仲先公第八百八十七章 铁板钓鱼第九百四十五章 御史们第八百八十八章 舆情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 反叛第三百五十章 再见苏轼第九百一十一章 奇怪的战争第五百三十七章 唐介病了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 还钱第九百七十二章 通通不认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 大火第九百三十七章 值得第四百零三章 朝堂的分析第九百三十章 世家的养成第二百零七章 破甲锥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抵进第一千七百四十九章 非汝辈可议
第九百七十二章 通通不认第五百九十八章 兵变第五百四十三章 古怪的正确第六百九十三章 君臣之争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 王爵酬之第七百九十八章 议事第两百零二章 烧白第七百七十三章 出发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 花塔子铺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大胜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文明之始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 耶律延禧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木兰陂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定谥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潜移默化第三百二十六章 布置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帮助辽国(为白银盟主老E先生加更)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 张方平走了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 防疫第三百二十二章 老堂哥开炮第八百七十八章 签字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 老都知第二百四十九章 措施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请客第三百四十八章 军靴第二百六十章 王安石第五百七十六章 要求第五百四十六章 十大罪第九百六十章 改制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 低调第一百三十一章 重逢第一百九十二章 短板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卧云堂第七百八十七章 文会第五十二章 卖鱼搭档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 清净第九百七十七章 思想问题才是大问题第八百零五章 誓师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后勤到税收第八百八十九章 大法螺第六百四十三章 老太君的智慧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收复河套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讲道理第五百一十九章 河害第七百三十一章 手实法第三百一十章 战斗打响第一千六百九十四章 大练兵第九百四十五章 御史们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肃州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知音第六百六十三章 大妈护井团第七百一十六章 大工程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条陈第一千七百零七章 人皆有之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夜袭第四百七十七章 小妹的男朋友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小战第四百七十八章 天文讨论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招募第一千五百九十章 又见董非第二百二十九章 论计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 价值洼地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 亲政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 金大忠第六百八十一章 收网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操典第六百九十五章 旱情苗头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贺兰石第三百八十四章 羊毛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电机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出征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 女中尧舜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旧部第二百一十七章 桥的题第九百四十七章 王营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纯臣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 延禧之死第九百八十二章 一家子第二百五十九章 学区房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丑话第三百五十四章 断案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 止步第七百二十二章 到任第三十六章 仲先公第八百八十七章 铁板钓鱼第九百四十五章 御史们第八百八十八章 舆情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 反叛第三百五十章 再见苏轼第九百一十一章 奇怪的战争第五百三十七章 唐介病了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 还钱第九百七十二章 通通不认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 大火第九百三十七章 值得第四百零三章 朝堂的分析第九百三十章 世家的养成第二百零七章 破甲锥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抵进第一千七百四十九章 非汝辈可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