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0章 逼宫之举

奕譞最后独自一人离开了袁甲三的大营,钱江和袁甲三都并不担心放他回去会有什么影响,城外清军经过这几天袁甲三、李鸿章和彭玉麟联手清理,已经将统兵军官都换成了自己人,而太平军已经部署到位,要不是西王和袁甲三还想通过奕譞这条路来让清廷下诏退位让国,袁甲三等人今日就已经可以改旗易帜了,所以他们根本就不惧怕城内清军还会反扑。

驻守城外的清军都是山陕和两淮等地来的勤王兵马,山陕来的几位总兵也都赞成投降太平军,除了少数几名死硬之人被抓起来之外,其余人等大多都倒向了袁甲三。人家一品大员、漕运总督、钦差大臣都领兵投降了,他们这些小总兵还闹腾什么?况且他们手下兵勇都是山陕人氏,可不想死在这里,他们还盼望着活着回家呢。这朝廷改朝换代与自己何干?既然大清气数已尽,那就换了呗。

看着奕譞独自骑马离开的背影,钱江站在大营门口对袁甲三说道:“我看满清主动下诏的可能性不大,那些四九城里的主子爷都是不见棺材不掉泪的主儿。”

袁甲三淡淡一笑说道:“清室虽然暗弱了,但天国要想统领新疆、满蒙、西藏等地,还是需要清室的诏书为法理之依据。虽然这些地方也不一定会因为清廷一纸诏书便臣服,但这样日后天兵进兵这些地方便名正言顺。遇到的反抗也会稍小一些。”

钱江嗯了一声,国人做任何事情都讲究一个师出有名,这是历史养成的习惯。不过清廷真的有诏书的话,相信能够瓦解其余地方尚在顽抗的满清军心、民心,作用还是显而易见的。

袁甲三又道:“况且醇王爷带回了老夫的最后一本奏章,里面老夫也写明了清室退位让国的好处,就算有人反对,明日咱们城外兵马一经改旗易帜,相信局势就更加明朗起来了。”

钱江也笑了笑说道:“袁公。你这可是大不敬的逼宫之举啊。”袁甲三也是笑了笑,将头上的清廷官帽摘掉。取下不知何时已经去掉的辫发,散开头发笑道:“是非功过,后人自可评说,老夫这可是顺应天道大势。这天下也该还给我们汉人了啊。”

正说话间,一名太平军传令兵急匆匆的骑马赶来,公然在一众清兵环视之下来到两人面前,向钱江送来一封公文,钱江看了之后对袁甲三笑着说道:“袁公,我天兵已经攻克郑州,您老家项城有了袁公书信至也是不战而平,许商之地已经尽归天国所有了。”

袁甲三乃河南项城人,袁家在项城乃是名门大族。之前袁甲三统领两淮兵马之时,项城也是他统属之地,因此一份书信便能让其归降。听闻老家没有刀兵之灾已经光复,也是心头欢喜,心下感叹道:“老夫虽然在淮上多年,但许久没有回老家去了,待得天下大定,便辞官回乡安养天年去了。”

钱江却道:“袁公。天下初定,正是用人之际。你有解甲归田的想法,只怕西王还不放你回去呢。”

两人相视一笑后,袁甲三表情忽然肃穆起来说道:“天国大事带清廷投降之后还有五件,其一最大的便是西王进位称帝,延续汉家正统,此乃头等大事。西王称帝可安上下之心,想我中华上邦断不可只有国王而无皇帝,那岂不是如同番邦小国一般去了?”

钱江点点头说道:“这次左相也来了书信和我等商议,看来一旦进了北京城,咱们便可再上劝进表,此前西王老是说时机未到,如今看来便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之事了啊,西王到时候在想推辞也是推不掉了。还有其他四件大事是什么?”

袁甲三接着说道:“接着第二件大事便是等西王称帝之后,定立国号、改元建制,将新朝廷建立起来,以安天下民心。”钱江点头道:“最近倒是左相也来公文商议过此事,西王还在修改《定国是诏》,既然袁公也有好的建议,稍后不妨给西王出出主意。”

袁甲三道:“袁某敢不从命?”顿了顿接着说道:“这第三件大事便是继续发兵剿除各地余孽,进兵新疆、满蒙、西藏之地,若有清廷投降诏书颁布,相信会更加顺利。像湘湖之地的曾国藩、胡林翼等人,困守孤城一隅,这两人也是治国之能臣,也是可以大用之人,这些地方相信但有诏书,西王也是可以招降他们的。”

钱江微微颔首道:“正是如此,曾国藩和胡林翼已经是冢中枯骨,早晚只有归降一途,若是冥顽不灵,天兵到时便一鼓可擒。”

袁甲三微微一惊,好心提醒道:“胡林翼、曾国藩二人虽然困守一地,但二人及善用兵,又得湘湖子弟效死力,若是强攻只怕损伤太大,西王还是不可轻敌,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啊。”

钱江哈哈一笑道:“西王也是你这般口气的,我只是胡吹大气,袁公可接着说。”

袁甲三道:“这第四件大事便是发兵在各地剿匪,尽快稳定地方安靖,发展工商之业,改善民生。经此改朝换代的兵灾之后,各地土匪多如牛毛,有打着反清旗号的,有散入民间的清军溃兵,特别是山陕一带的回匪,他们打着反清旗号却行的是单独立国之举,须得花费大力气剿抚并用方可。总之各地要尽快安靖,恢复国力方为上策。”

钱江沉思片刻道:“袁公所言甚是,各地的确有许多豪强匪乱,各地还是要尽快建立起乡兵之制度来,这样便可绥靖地方。至于山陕新疆的回匪之乱,翼王已经统带翼殿大军北征,相信以翼王只能,可以平定。”

袁甲三点头道:“袁某也素问翼王石达开的大名,此人行事听闻很是沉稳,他出镇西北边陲,也是一着妙棋。既让唯一可能对西王帝位有威胁之人远离中枢,又让西北边陲能有独当一面之人坐镇,更让天国一些老臣子无话可说,西王走的一步妙棋啊。”

跟着袁甲三又道:“这最后一件大事便是和英法俄三国的战事,三个夷国虽然不大可能亡我中华,但总是滋扰海防北疆也不是常理。罗刹人舰船之利稍逊,英法虽有兵舰之利,但最终还是要上岸来的,西王还是应该放他们上岸,然后集中兵力歼灭其陆兵主力,然后挟大胜之威与三国谈判,签订合约,这样方才能够一劳永逸。”

钱江笑着说道:“西王也是这般打算的,三国之兵要再次远征,相信还有半载时光,我们还可以从容计较,袁公所见都是及富远略,稍后还要多向西王进言才是啊。”两人谈谈说说回营中准备第二天改旗易帜的大事去了。

却说奕譞回到京城,马不停蹄的便来见西太后,才到了西太后面前便扑倒在地,哭丧着脸大声痛苦疾呼道:“太后,袁甲三、李鸿章、彭玉麟三个乱臣贼子已经勾结长毛,准备行那叛逆之举了。”

但杏贞却似乎并不惊讶,在屏风后只是淡淡的哦了一声,跟着轻叹一声道:“大厦将倾,都在各谋出路了啊。”奕譞咬牙切齿的说道:“太后,断不可放着这些乱臣贼子如此逍遥,臣弟恳请从城内发兵,直入袁甲三大营擒拿这些乱臣贼子!”

杏贞叹口气道:“七爷,且不说城内发兵那些个酒囊饭袋有没有这个胆子出城,就算敢出城去,他们又能否击败城外的袁甲三等人带来的两淮精兵?或许此刻长毛的兵马也已经在一旁虎视眈眈,就等着咱们再派兵马前去送死呢。”

奕譞一时间哑口无言,他也知道事不可为,但除了说这些话之外,他还能说什么呢?

杏贞从屏风后面转了出来,手中拿着袁甲三上奏的最后奏本,还有一叠纸张,杏贞将那叠纸张递给奕譞说道:“你看看吧,这都是最近两天,长毛檄文发布之后,各个宗室王侯、文武重臣们干下的好事。”

奕譞接过一看,不禁都是冷汗直冒,只见上面都是尚虞备用处密探发来的密报,说某某王爷准备化妆潜逃离京,重金贿赂九门兵丁;某某大臣暗中书信联络城外长毛云云,这里密报的人等不下百人。

奕譞看了之后,痴痴呆呆的说道:“太后,这、这些人……臣弟马上带兵将这些人都……”说到这里他也说不下去了。

杏贞又看着袁甲三的奏本苦笑道:“袁甲三的这个奏本便是在行逼供之举啊,让我们退位让国,保全宗室及天下满人不受屠戮之苦。”说道这里杏贞顿了顿低声喃喃自语道:“历史上满清是被他袁氏子孙袁世凯逼宫而亡,难道历史还是有着它不可捉摸的惯性一面?这一世这清朝江山还是亡在姓袁的手中?”

奕譞痴痴呆呆的也听不进杏贞说的什么,半晌之后,奕譞才道:“太后,既然事已如此,臣弟该如何?”杏贞叹口气道:“七爷,为了宗室安危和天下满人福祉,就委屈你去和太平商谈退位之事吧……”

奕譞离开宫禁之时已经是黄昏天色,紫禁城上空依旧盘旋着不少乌鸦,这些乌鸦此前被清室看做是神鸟供奉,但此刻乌鸦们的鸣叫之声却如同暮鼓丧钟一般,预示着满清王朝的即将彻底覆灭。

翌日,京城以西及西面数座城门的清军尽皆在袁甲三等人带领下去发易服、改旗易帜,公然打出太平天国旗号,至此北京城外三山五园等一系列著名皇家园林完好无损的归于太平之手,这天正好是谷雨节气,这场兵变史称“谷雨惊变”,这场兵变更加加速了满清的覆灭……

强烈推荐:

第22章 去投长毛第424章 北王谋事第100章 推心置腹第402章 祸水东引第733章 新塘血战第60章 天国十误第333章 外籍教官第369章 冬日攻城第612章 与虎谋皮第293章 衡州恶战第732章 血腥之日第476章 太后恩典第253章 权衡利弊第454章 舍我其谁第246章 兴王十二第601章 助纣为虐第414章 屏风论政第444章 君臣心理第427章 北翼交锋第324章 海禁海贸第330章 学子之心第182章 连夜出队第740章 是战是和第482章 天王国宗第4章 耶稣下凡第321章 以毒攻毒第490章 匪夷所思第593章 感谢上帝第456章 翼王献美第583章 用心险恶第251章 招商总局第549章 全军覆没第326章 工业力量第595章 死不足惜第266章 东西联手第305章 儒家基督第434章 转攻西府第26章 巨额债务第288章 镇筸总兵第541章 突击任务第701章 日暮西山第447章 消息传来第438章 挖人墙脚第537章 留条活路第653章 冒险失败第750章 东方之兴第47章 棋局死活第179章 传教之士第667章 红十字会第231章 投其所好第656章 哑然失笑第563章 初次冲突第542章 后山夜战第619章 天宁寺外第178章 口舌之蜜第1章 鸡足山间第565章 无字密信第371章 北征之始第449章 贪字成贫第506章 施针试探第422章 逼封万岁第677章 自在为王第584章 时不待我第319章 伴驾阅折第149章 城南初战第524章 三名副使第171章 聊表心意第555章 用人之道第351章 出兵顾虑第499章 昔日故友第55章 丽泽风长第623章 向东向西第382章 东方女子第157章 文翰勋爵第726章 等待援兵第91章 难以抉择第437章 一石二鸟第28章 诸将议事第515章 攻克潮州第427章 北翼交锋第644章 老旧战术第439章 自相残杀第413章 皇室避暑第417章 算无遗策第313章 狗急跳墙第388章 联结恭王第92章 双王际会第433章 大军逼近第340章 南昌大雾第519章 分兵西进第358章 战略利益第500章 大文字狱第622章 大势如水第358章 战略利益第64章 出队浏阳第271章 无间之道第481章 北殿归附第616章 已无所谓第178章 口舌之蜜第189章 上海老城
第22章 去投长毛第424章 北王谋事第100章 推心置腹第402章 祸水东引第733章 新塘血战第60章 天国十误第333章 外籍教官第369章 冬日攻城第612章 与虎谋皮第293章 衡州恶战第732章 血腥之日第476章 太后恩典第253章 权衡利弊第454章 舍我其谁第246章 兴王十二第601章 助纣为虐第414章 屏风论政第444章 君臣心理第427章 北翼交锋第324章 海禁海贸第330章 学子之心第182章 连夜出队第740章 是战是和第482章 天王国宗第4章 耶稣下凡第321章 以毒攻毒第490章 匪夷所思第593章 感谢上帝第456章 翼王献美第583章 用心险恶第251章 招商总局第549章 全军覆没第326章 工业力量第595章 死不足惜第266章 东西联手第305章 儒家基督第434章 转攻西府第26章 巨额债务第288章 镇筸总兵第541章 突击任务第701章 日暮西山第447章 消息传来第438章 挖人墙脚第537章 留条活路第653章 冒险失败第750章 东方之兴第47章 棋局死活第179章 传教之士第667章 红十字会第231章 投其所好第656章 哑然失笑第563章 初次冲突第542章 后山夜战第619章 天宁寺外第178章 口舌之蜜第1章 鸡足山间第565章 无字密信第371章 北征之始第449章 贪字成贫第506章 施针试探第422章 逼封万岁第677章 自在为王第584章 时不待我第319章 伴驾阅折第149章 城南初战第524章 三名副使第171章 聊表心意第555章 用人之道第351章 出兵顾虑第499章 昔日故友第55章 丽泽风长第623章 向东向西第382章 东方女子第157章 文翰勋爵第726章 等待援兵第91章 难以抉择第437章 一石二鸟第28章 诸将议事第515章 攻克潮州第427章 北翼交锋第644章 老旧战术第439章 自相残杀第413章 皇室避暑第417章 算无遗策第313章 狗急跳墙第388章 联结恭王第92章 双王际会第433章 大军逼近第340章 南昌大雾第519章 分兵西进第358章 战略利益第500章 大文字狱第622章 大势如水第358章 战略利益第64章 出队浏阳第271章 无间之道第481章 北殿归附第616章 已无所谓第178章 口舌之蜜第189章 上海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