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皇上又来了

冬至已过,天气渐凉。

中原、山南、江淮等地的粮食也陆续入京,长安的粮价下跌很多。

而官员们期盼已久的禄米也终于开始发放,长安百司诸衙,分成上中下三旬三班领取。

怀玉在百骑当差的时候,领禄的表格也早填报上交,这天也终于发下来了一张领禄的木牌,可以去司农寺下属的太仓署领禄米了。

次日不当值,怀玉早早起来,叫人准备马车。

太仓设在玄武门北约六里处,处于皇家禁苑之内,这里是大型粮仓,中渭桥在其北面。

这里水陆交通便利,离长安城也不远。

不过从永兴坊到禁苑太仓倒是有十几里路,一出门发现很多官员家赶着车牵着马往太仓去领禄米。

本来禄米是春秋两季发放,今年秋季禄米可是耽误许久了,许多长安城靠官禄养家的官吏,都是大受影响,甚至不得不借债抵押,尤其是长安数量很大的那些流外官、小吏们更是苦不堪言。

“多的都带回去吧,另外辛苦他们送来,车脚钱咱要付的。”

武怀玉觉得完全没必要这么急迫,他现在手里头又有不少种了,待明年春再多种一些便是。

这样比起直接给粮,大家也更能接受,也不欠我们人情。”

太仓小吏不敢收,怀玉还是坚持让他们把多的粮带回,又给了一笔车脚钱,“你们的心意我记下了,但该多少是多少,多的不能收,”

排队许久,终于排到了武怀玉。

老武刚要生气。

玉米产量比粟谷麦稻高不了多少,甚至在平原良田上没什么优势,但这东西神奇在于南北方都能种,在于山上、丘陵等地都能种,甚至一些轻盐碱地沙地也能种,还较耐旱。

柳氏告诉儿子,送来的粮比单子上的多了一成,这位柳氏硬是让人把送来的粮全都称量了一遍。

同村的麻子赵大赶着车,感叹万分,“是啊,平时二郎天天伺弄那些菜,谁知道还是祥瑞呢,几个玉米、土豆、红薯,居然是祥瑞,让二郎连晋三阶,都从六品上了。”

有句话叫斗钱运斗米,虽然不免有点夸张,但漕运的成本确实极高,在丰年,江淮的粮几钱一斗,但运入长安,运费比产地的粮价还高。

折成粟米则是二十一石多点。

虽然以前没有给工钱的先例,但如今情况特殊,而且怀玉到时也可以说自家修窑盖房工程大,辛苦大家。

今年武家的庄稼是毁了,租出去的田也收不了租,老武提出要带些粮食回去,帮助下村民。

“我打算回趟三原,回去收拾下家里,也顺便看下乡亲们。”

虽然武怀玉前后担任诸多职务,担任时间都不长,但皇帝特旨,给武怀玉按现在的五品职,从太仓里给他发了今年的职田地租。

家里一下子多了一百多石粟,三百多石米,那米居然还是江米,也就是糯米。

刘二杆子感叹,怀玉这么大个侯爷,俸禄也没多少啊,干三个月就领二十一石多点粟,“种二十亩地,收的粮都比这多呢,好的水浇地,十亩,都能收这么多粟了。”

“朕还叫了司农寺的官员们一会前来,禁苑也有温室,让他们跟你学下如何种祥瑞,”

“二郎,啥时也提携一下我们啊。”

上次是武怀玉进献祥瑞玉米,李世民看过玉米后便立马带着房杜长孙等几个心腹来怀玉家中看了玉米土豆红薯几样宝贝。

还让怀玉用这些做了顿饭,仔细的品尝了一番。

太仓署对这位天子红人,十分恭敬,尤其武怀玉的叔父还是他们太仓署的上级衙门司农寺的少卿呢。

李世民今天只带了长孙无忌、周绍范、许洛仁、安元寿四人来,一进武家就直奔后院的温室,在里面好一番打量玉米土豆红薯等宝贝,还亲自给捉了几条虫,然后就在菜地的凉亭里坐下,让怀玉上茶。

“不了得,陛下能给我连晋三阶本品吗?”

要验符查牌,核对无误后开始称量取米,怀玉头一次来领禄,一切都觉得挺新鲜的,到处都是人和车马,大家脸上都挺高兴。

几人羡慕不已。

“阿耶听我说,我是这样考虑的,咱们回去后请大家吃顿宴席,然后呢咱们把家里先前给我修的几孔没修完的窑洞继续修,阿耶之前五孔也一起修一下,

咱们请龙桥的乡亲们一起做事,一天包两餐。”

长安虽有四塞之险,也有关中富饶八百里平原,但做为帝都,粮食无法自给,每年都有百万石的缺口,粮食从关东,尤其是从江淮一带转运进京,一路上不停的装卸、水陆转运,耗时又耗钱,损耗还大。

皇帝体谅百官,知道今年大家都挺不容易的,所以虽然眼下粮食还很紧张,但仍然足额给百官发放。

老武和怀义也马上排到去领禄米、职分田地租,这还有笔公廨田的粮福利没分呢。

武家赶了两辆马车去拉禄米。

可长安的需求量摆在那,不运又不行。

怀玉还有六百亩的职分田可收租呢,那一年还有至少三百石粟。

“咱们一天两顿饭,请大家帮忙修窑洞,另外再给工钱。”

到了宫北太仓,排队领禄。

诚如刚才二杆子所说,三个月的禄米不过二十来石粟,但武怀玉的田地奴隶钱绢等赏赐那能换多少个二十石粟。

“好好干,总有机会的。”怀玉笑道。

而土豆、红薯虽不如玉米更适合做主粮,但菜粮皆可,其产量却很高,亩产能几倍于麦稻,对百姓来说充饥果腹是好东西,而且也比较好种,哪怕不如米麦等主粮好,但是可菜可粮,还能淀粉加工,

而怀玉也说这些还可以用来养猪养牛等。

“工钱就折成粮食,男女老少都可以来帮忙,按出力多少给工钱,到时都折成粮给大家。

直接发一年的,六百亩,每亩折二斗,一共是一百二十石粟,加上之前赏赐的三百石米,也一起送过来了。

四人羡慕万分,他们都是龙桥堡禁军子弟,接替父亲入禁军,但没武怀义兄弟那么好的运气,只是普通禁军士兵,给怀玉做了仗身后,跟着他身边倒是开了许多眼界。

爷几个正望着那成堆的粮食说着话,武成有些慌张不安的跑进来,

签字画押。

一路回到家,发现太仓署居然来了一位吏员,也赶了几车粮食来,一问才知,这是上面命令,给怀玉拔的职田地租。

“正七品,八十石禄米,折粟,一石粟折米六斗。”

“伱这想法倒是挺好的,”

“虽然确实不多,但那不是因为二郎先前刚入仕,品级还不高吗,咱二郎的晋升速度,要不了三五年,就能成紫金大臣!”

一通计算下来武怀玉只能领三个月的禄米,计十三石多米。

“二郎,陛···陛下来了。”

“两窑洞修好也要不了多少时间的。”

“二郎真是我辈楷模啊,当官青云直上不说,这娶妻都能娶国公之女,只花了三百匹绢彩礼,陪门财都不用给,反倒是樊家大娘子陪嫁了多少啊,田地就陪嫁了三十顷,还有三个妹妹媵嫁········”

“这个我赞成。”武怀玉点头。“不过我不建议送粮食给大家。”

怀玉的这几个同村仗身,到现在都觉得不可思议,“那些玩意真那么了得吗?”

如修窑洞,等修成之时,再摆上几桌宴席,简单的几个菜,大家高兴热闹一顿。

“这下不缺粮了。”

第二次来是因为皇帝听说武怀玉家居然还有个温室,里面还正种着玉米、红薯、土豆几样宝贝,还有一些其它的胡菜,特意去瞧瞧还没成熟的几样祥瑞长什么样。

不仅马上就把粟、米都送来,还全是新米不说,也没少半点份量,还特意多加了一成的,这些算是火耗,实则就是给武怀玉的一点孝敬了。

两辆马车倒是刚好装完,赶着马车往回走。

甚至都发的是粟,没有粟麦米豆等一起折发。

“还有两个奴隶呢!”

可李世民自从发现了这几样宝贝后,经过与心腹大臣们仔细验证,确定这几样东西如果真能怀玉所说,那确实是能够成为救民宝贝后,好几天都兴奋的睡不着。

同村朱子和笑他,“眼皮子怎么这么浅呢,这是二十一石粟这么简单吗?这是官禄,”

陈兴跟着怀玉去了趟陇右,如今是八品参军,陈盛跟着怀玉不到一个月,怀玉把他弄进了百骑,如今都成了九品队副。

皇帝又来了,

这已经是这几天皇帝第三次来怀玉家了。

今天怎么又来了。

武怀玉如今虽是从三品的寿阳县侯,又是正五品的统军,但大唐发禄米,只按散官本品发,不是按职事。武怀玉的本品先前登记填表时还是正七品,所以只能是按八十石发。

“还有对银瓶呢!”

至于从河东、山南、巴蜀、陇右等地运粮进长安,成本更高。

“我要知道那些不起眼的作物,是这样的宝贝,我平时不得当祖宗供啊。”

这里的粮仓很大,许多粮食是从洛阳那边转运过来的,但据说从关外运粮入长安,运输成本极高,走水路是最快捷成本低的,可陕州到潼关有一段,因为黄河里有中流砥柱,无法过船,只能陆路运输,要走三百里山路,大名鼎鼎的函谷关就在这里。

“那到时可以再龙桥再盖个院子,方便咱们回去住住。”

怀玉这提议,其实有点以工代赈的意思,以前村里盖房修窑红白喜事,村民们是互相帮助,一般都是只管一顿饭而已,谁家有事,其它家出工出力帮忙,管上一顿便饭。

一遇点战争、灾荒,长安就会严重缺粮,天子都得带着百官去东都就粮,更别说百姓只能去关东逃荒。

上次许多村民都来武家借过粮,甚至有两家直接把地卖给怀玉,孤儿老少都来武家做佣了。

但他并不能到手八十石,秋季发的不是全年的禄,武怀玉是六月才入仕,而且本品变化较大,一个月是按从九品计,一个月是按从八品计,一个月是按正七品计。

二杆子叹道,“可不只晋了三阶本品啊,陛下还特赏赐你三百石米你怎么不说,那可是能折五百石粟啊!”

对李世民来说,这些能够帮助养活更多的人,这些都是宝贝。

等待司农寺官员到来时,李世民让武怀玉再弄点祥瑞来吃。

“那臣给陛下做个土豆泥、油炸薯条、酸辣土豆丝、孜然香煎小土豆、烤红薯、玉米面饼子、玉米窝头,再炒个红薯杆?”

李世民听着这菜名,感觉应当都很不错,“好,多弄一点,朕要打包带份回去给皇后和太子吃,你上次弄的那个狼牙土豆条,皇后吃后大为赞赏,一会记得再弄一分。”

第549章 决战暴风雪之夜第1020章 他急了第579章 久别重逢胜新婚第728章 南巡第846章 生活难熬吃顿生蚝第201章 三个妹妹要陪嫁第583章 李靖的态度第492章 逃人第713章 武阀第1038章 带兵都护第292章 龙骧将军之女第899章 海上花园第813章 太子监国第967章 你别插手第201章 三个妹妹要陪嫁第597章 小斗出大斗进第157章 血溅金殿第622章 来都来了第230章 皇帝闷鸟第244章 四大天王 八大都督第911章 你怎么就不懂我的良苦用心呢第911章 你怎么就不懂我的良苦用心呢第409章 怒斩范阳卢第277章 借刀杀人第949章 太上皇的警告第599章 太子高明第763章 独孤第398章 我欠他的第472章 庆余年第95章 秘密武器第830章 此一去蛟龙出海第328章 武怀玉的杀招第729章 老狐狸第875章 响亮的耳光第742章 冯家军第124章 新晋贵族第997章 兵中之龙第298章 段阎王和武大人第301章 绯闻第35章 金锏赠怀玉第98章 功成名就美人归第744章 谈条件第1075章 胜天半子第308章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第106章 太平之主第861章 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第251章 杨家第617章 进击的具装甲骑第358章 皇上钦点琵琶女第118章 炼金术士第604章 李绩出手第686章 意图谋反第76章 怀玉校长第227章 太子第600章 香得嘞第413章 长安第846章 生活难熬吃顿生蚝第499章 武怀玉的兵行险招第429章 不当宰相去养猪第822章 高攀倒说不上第625章 晋国公第1025章 皇天在上后土为证第649章 分红第170章 有了新人莫忘旧人第728章 南巡第586章 太子求娶武氏女第362章 命运多舛金丝雀第819章 魏征的念念不忘第378章 帝传三代武代李第606章 欺君之罪第1039章 复国第1章 道士下山第33章 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第1024章 马周的口信第607章 太子怒第482章 臣,请斩武怀玉第845章 千倍之利第559章 奚马奚琴奚公主第1042章 无力回天第860章 逆子第87章 火线提拔第450章 捉钱宰相崇佛公第861章 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第274章 斗奴第701章 苍山洱海的交易第185章 合二姓之好第38章 空手套白狼第388章 王中之王弑君者第961章 惊之以威武第847章 封建亲贤世相袭第526章 清夷初战摧拓羯第732章 容州都督第1047章 朕全都知道第101章 马革裹尸第978章 陛下钦赐尼姑第1056章 一百年,不许变第651章 试点第140章 后院起火第916章 先下手为强第975章 这么快就怂了
第549章 决战暴风雪之夜第1020章 他急了第579章 久别重逢胜新婚第728章 南巡第846章 生活难熬吃顿生蚝第201章 三个妹妹要陪嫁第583章 李靖的态度第492章 逃人第713章 武阀第1038章 带兵都护第292章 龙骧将军之女第899章 海上花园第813章 太子监国第967章 你别插手第201章 三个妹妹要陪嫁第597章 小斗出大斗进第157章 血溅金殿第622章 来都来了第230章 皇帝闷鸟第244章 四大天王 八大都督第911章 你怎么就不懂我的良苦用心呢第911章 你怎么就不懂我的良苦用心呢第409章 怒斩范阳卢第277章 借刀杀人第949章 太上皇的警告第599章 太子高明第763章 独孤第398章 我欠他的第472章 庆余年第95章 秘密武器第830章 此一去蛟龙出海第328章 武怀玉的杀招第729章 老狐狸第875章 响亮的耳光第742章 冯家军第124章 新晋贵族第997章 兵中之龙第298章 段阎王和武大人第301章 绯闻第35章 金锏赠怀玉第98章 功成名就美人归第744章 谈条件第1075章 胜天半子第308章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第106章 太平之主第861章 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第251章 杨家第617章 进击的具装甲骑第358章 皇上钦点琵琶女第118章 炼金术士第604章 李绩出手第686章 意图谋反第76章 怀玉校长第227章 太子第600章 香得嘞第413章 长安第846章 生活难熬吃顿生蚝第499章 武怀玉的兵行险招第429章 不当宰相去养猪第822章 高攀倒说不上第625章 晋国公第1025章 皇天在上后土为证第649章 分红第170章 有了新人莫忘旧人第728章 南巡第586章 太子求娶武氏女第362章 命运多舛金丝雀第819章 魏征的念念不忘第378章 帝传三代武代李第606章 欺君之罪第1039章 复国第1章 道士下山第33章 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第1024章 马周的口信第607章 太子怒第482章 臣,请斩武怀玉第845章 千倍之利第559章 奚马奚琴奚公主第1042章 无力回天第860章 逆子第87章 火线提拔第450章 捉钱宰相崇佛公第861章 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第274章 斗奴第701章 苍山洱海的交易第185章 合二姓之好第38章 空手套白狼第388章 王中之王弑君者第961章 惊之以威武第847章 封建亲贤世相袭第526章 清夷初战摧拓羯第732章 容州都督第1047章 朕全都知道第101章 马革裹尸第978章 陛下钦赐尼姑第1056章 一百年,不许变第651章 试点第140章 后院起火第916章 先下手为强第975章 这么快就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