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范阳卢

幽州城很大。

汉魏之时,河北的中心是在邺城一带,不过到了隋唐时,幽州逐渐成为北方重镇。

“幽州有哪些门阀世家?”

“很多,魏晋以来,幽州外的范阳卢氏、上谷侯氏、博陵崔氏等都是数百年门阀,尤其是范阳卢氏,其家族子弟多在幽州做官任职,虽说我皇唐开国以来,卢氏在朝中不多,但在幽州占据着绝对的实权,

之前不论是前隋李景、薛世雄、罗艺在幽州,还是本朝李瑗、王君廓、李玄道等在幽,都对卢氏十分尊重,早年间甚至有不知皇帝而只知卢氏的。”

幽州城中,

突地稽次子李谨言陪武怀玉站在幽州城头,很认真的介绍着。

他与勇悍敢战的大哥咄瞒不同,李谨言原来叫勿吉,却是个天生跛脚的残疾,甚至有点面目狰狞,连突地稽都嫌弃这次子,尤其他生母还是个高句丽人,当年高句丽人为了控制他们部落,强行塞了个高句丽女子过来。

不过勿吉虽天残脚,长的也难看,小时候还‘不小心’摔进火里,把本就难看的脸又烧毁了半边,但从小被嫌弃的他却也长大了,变的有些孤僻,不合群,唯好读书,被兄弟们嘲笑。

武怀玉收了突地稽幼子做义子后,突地稽把最勇猛的嫡长子改名李谨诺,让他带着妻妾儿女全家搬去长安。

怀义送行的时候,意外发现了这个李老二的不同一般。

后来他特意召他聊了一番,发现这老二很聪明,突地稽是个老狐狸,但真要论智谋可能还不及他这儿子,可惜他们以前没人正眼瞧他。

武怀玉给老二赐名谨言。

四十出头的李谨言对幽州情况很熟,可谓了如指掌,对武怀玉也是知无不言。

“武公,毫不夸张的说,卢氏早成为幽州地方的土皇帝,范阳卢氏对幽州地区的安定、平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武公想在幽州有所作为,绝对绕不开他们。”

“真有这么厉害?”

“相比起魏晋南北朝时代,如今的卢氏确实大不如从前,南北朝末期,幽州多次发生叛乱,在北周和隋这两朝,对幽州的军事控制不断加强,范阳卢氏对幽州的影响力和控制力都减弱了许多,可瘦死的骆驼毕竟比马大!”

怀玉微笑着听老二介绍。

“到如今,天下安定,其实卢氏影响力再次降低了,说到底,他们已经是老旧的势力,关陇门阀才是新兴势力,两支势力在幽州免不得龙争虎斗,新旧交替自然是要争夺利益,但关陇门阀加上一些山东军功新贵,联手对老旧的关东士族发起攻击,攻守之势早已发生变化。

隋季之时,山东河北的农民起义最是猛烈,范阳卢氏等旧士族也是被镇压、摧残最厉害的,正如当年侯景之乱,彻底把王谢这等江南士族摧残一样。”

幽州地近边塞,是所谓的戎马之乡,长期以来,地广人稀。两汉以来,都在幽州地区大力屯田,

经过隋末之乱,如今的幽州都督府下八州之地,地方很大,人口很少,而且其中胡人不少,也有许多是胡汉混血,这里的情况跟中原内地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蕃胡、世家,这些都是很重要的问题。

李谨言对武怀玉提出建议,“要想治理好幽州,关键还是得加强军备,增加兵马,这样才能从根子上镇慑住卢氏等世家地头蛇,以及那些内附的桀骜蕃胡等,而且只要兵强马壮,才能守住边塞,防止突厥、奚契、高句丽等进犯,才能有安稳的日子,否则一切休提。”

“要屯兵镇戍,则关键在于钱粮,尤其是粮,我建议得加强屯田,如今幽州地广人稀,可复耕屯种的土地很多,我初步估计,这里至少可以军屯二百屯,”

武怀玉算了下,一屯五千亩,那就是一百万亩。亩收一石,也是百万石军粮。

有粮不仅能养兵备战,也可以养马强军。

“增兵、屯田,然后开商。”李谨言指着城外北方,“幽州地近边塞,向来胡商云集,南来北往的商人极为活跃,突厥、奚、契、霫、靺鞨、室韦、高句丽,甚至是新罗、百济等商人都争来此贸易,只要开市招商,放开贸易,这里面的利极高,

各方珍货、土产,市易获利极高,还能征收税利,”

这里虽然远离中原核心的关中地区,但正因如此,朝廷就越发需要加强控制,否则鞭长莫及,一旦起争乱,这里最易割据叛乱。

在整个河北来说,幽州对比于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冀州一带,幽州显得相对贫瘠、地广人稀。

隋大业中统计,当时冀州的清河郡,一郡就有三十万户人口,平均每县都超过两万户,信都、魏郡等都是十几万户。

而涿郡才八万户,上谷郡才三万多户,渔阳郡三千多户,北平郡两千多户。

幽州对于中原来说,是北方重要的门户,尤其是通往辽西辽东的唯一通道,兵家必争之地。

而他偏偏在地理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使的他的地位在不断的提高,必然成为北方边塞的军事政治的中心。

而其地位越高,朝廷投入的力量也会越大,也必然进一步打压到地方势力。

旧门阀世家的衰弱,也同样促使新的贵族豪门诞生。

隋朝大运河修通,直通幽州,这进一步提升了幽州的地位,也加强了中原对幽州的控制力,削弱了地方豪强世族。

李家内附中原三十余年,从辽西到幽州,也是亲眼见证了中原朝廷如过江猛龙的强势,更看到了范阳卢氏等这些旧阀,这些年是怎么迅速衰弱的。虽说如今他们又开始抬头,但总的来说,他们不及从前了。

当然,他还是劝武怀玉在面对他们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谨慎。

“听说武公在长安时,与范阳郡公卢承庆关系不错?”

“还行,”

“有这层关系在,武公可以多跟卢氏走动一下,我建议武公可以找个媒人,跟范阳卢氏联姻结亲,武公可以上门向卢氏纳个旁支或是庶女做媵妾,也可以为自己儿女跟卢家订亲,”

对这个提议武怀玉只是笑了笑。

这时代的人很喜欢用联姻的方式,或者说就算到了后世,这也是豪门之间最常手的手段。

简单却很实用。

其实武怀玉这几年也没少干这样的事,他跟樊玄符算是特殊,但后来跟丘家跟云家,甚至朔方的唐家韩家以及段家等,其实都是政治联姻,包括跟皇家。

他笑了笑,“只怕范阳卢氏也未必看的上我。”

李谨言也笑了笑,毫不掩饰的道,“要说早些年,哪怕早个二十年,就算武公这般身份地位和才华,范阳可能还真瞧不上,他们以前是出了名的保守,尤其是大宗嫡系,联姻只在五姓七家之间,

不过如今嘛,不比从前了。

从北周灭北齐开始,再经隋朝,再经隋末的民变、乱战,范阳卢也无法再那般超然的高高在上了,

实不相瞒,我阿耶这么个内附蕃胡,早些年可都纳了卢氏女为妾,那个时候河北动荡,卢氏也朝不保夕,我阿耶手下几千部落兵马,兵强马壮,卢氏也要主动拉拢我们,把自家女子送出来了。”

“后来我阿兄也纳了个卢氏旁支女为妾。”

当然,彼一时,此一时,现在突地稽家族想再跟范阳卢氏联姻,人家又瞧不上了。

“你可知我阿耶为何那么喜欢小十三?皆因他生母便是范阳卢氏。”

当年范阳卢氏在隋末动荡中为自保,也是不得不连突地稽这样的靺鞨内附酋长都要嫁女拉拢,对于窦建德、罗艺、高开道等等这些人,自然也都是曾低过头的。

当然,这也不妨碍他们现在又慢慢变的高傲起来。

门阀世家其实最怕乱世动荡,因为那是没规则可讲的时候,他们最喜欢的还是那种兴盛之世,他们占据的资源多,玩规则一般人玩不过他们。

武怀玉家以前当然不值一提,但如今他做过宰相,是天子宠臣,赐号帝心,自然他家也就成了太原武氏的显支,哪怕太原武氏也无法跟五姓七家相比,但是卢氏现在也不是兴盛之时,武怀玉来幽州做都督,加上之前武怀玉跟卢承庆关系也还可以,武怀玉真要是上门提亲,不管是为自己讨个妾,还是为儿女订个亲,范阳卢氏都是会愿意接受的。

“这事不急。”怀玉摆摆手。

上门去求,就失去主动了,虽说李谨言也说的明白,要想在幽州大展拳脚,必须得到范阳卢氏的全力支持,否则会很麻烦,但武怀玉仍然不急。

站在幽州城上,武怀玉越看越喜欢这座大城。

幽州也叫蓟城,南北九里,东西七里,开十门,周长三十二里,内有子城。这是一座南北略长、东西略窄的大城,都督府所在的子城,并不是被外城包围,而是位于城之西南隅,依傍幽州城西、城南垣而建。

外城八门,另有两门开在城北的幽州市。

子城四门,南门西门也是外城门,东门北门则通幽州外城。

幽州城也是里坊制,总共二十八坊。

手抚城垛,俯视蓟城,怀玉豪情万丈,“就从这蓟城开始吧!”

“禀报都督,卢承业拜见。”一身皮甲的安禄山上城禀报。

“莫非卢承庆兄弟?”怀玉问。

李谨言点头,“卢承庆五弟,今年二十八,一直在家中读书未仕,据说准备考进士,娶妻荥阳郑氏女,郑氏祖父是魏光州刺史郑景山,其父隋鄂州司仓郑伯爱。”

“这个卢承业书读的如何?”

“极有才名,武德、贞观天子数度征召他出仕,他都辞官不受,既有才名,也有贤名,在幽州极有才望,虽才将近而立,可在卢氏家族中威望很高。”

范阳卢氏主要房支有北祖房、南祖房和帝师房,其中北祖房四支,皆是北魏平东将军、固安侯卢度世四子后裔。

而帝师房也是源出北祖房,因北魏太常卿卢靖的三个儿子,分别担任了魏、齐、周三国帝师,家族因此号称帝师房,也分四房。

承承庆卢承业兄弟出自北祖四房中的大房,祖上是卢度世的长子秘书监卢渊,也称阳乌房。

除了这几大定著房外,卢氏还有不少房支,有些经过这些年的衰弱,甚至已经沦为普通百姓了。

但在幽州,只要你姓卢,那都非同一般。

卢承业虽未入仕,可在幽州城一直都是很有身份地位的,不管谁来主政,都得先去拜访一下,偏偏武怀玉来了幽州也有段时间了,还一个幽州世家豪强都没去拜访过。

如今卢承业倒是主动先来拜访了。

“范阳卢氏自卢植以后,以儒学传家,家学以‘三礼’为特色,范家好学雅文,著作宏富,留下大批诗文著作,其家族成就主要集中在儒学、书画、文学和史学四个方面,卢承业这四方面都非常了得。”

李谨言建议武怀玉接见卢承业,还得给予足够尊敬。

“估计幽州无数人都在看着这次会面。”

第605章 旧情复燃并立妻第696章 恨其不争第742章 冯家军第497章 同盟以德服人第309章 投名状第937章 新世界第396章 弹章如雪又如何第907章 他急了第207章 武氏坞堡第1084章 狗急跳墙第185章 合二姓之好第324章 段公子第286章 师出有名第1019章 论功行赏第448章 姐夫救我武三思第675章 咬钩第748章 武怀玉三枪定岭南第549章 决战暴风雪之夜第166章 武怀玉必须死第497章 同盟以德服人第799章 朕支持你第1013章 吕宋侯有令第357章 金殿分封武侍郎第424章 我会出手的第171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178章 开国县子第176章 龙桥陷落第698章 太子救驾第501章 义儿李克用第88章 高歌猛进第1023章 不急,再等等第209章 带刀入殿罪当斩第970章 皇帝终究还是下手了第500章 圣太子和他的贤良师第903章 怕吗第1040章 女皇妹妹第248章 不是猛龙不过江第476章 武半圣第379章 心生猜忌五娘子第627章 灭国擒王终雪耻第1035章 灞桥第482章 臣,请斩武怀玉第227章 太子第1086章 与民争利第560章 北山奚胡曳落河第521章 金莲第491章 老卒第376章 新官上任遇妖妇第743章 势不可挡的少帅第502章 剪辫易服归大唐第63章 衣锦还乡第1069章 诏停世封第921章 烽火家书第188章 初露锋芒第471章 石守信第193章 寿阳侯第495章 再建陌刀营第785章 臣妾第1088章 魏王李泰钱万贯第152章 春风得意第135章 军器少监第950章 辍朝五日第391章 公主的天价彩礼第47章 绮梦无痕第280章 认栽第550章 一溃千里惊弓鸟第290章 塞上地主第114章 殿上交锋第368章 长安盗帅抢圣物第38章 空手套白狼第618章 三尺白绫缢阴山第139章 三个贵人第752章 珍珠第833章 赐世袭刺史第184章 一摞借条第1087章 陛下驾到第574章 圣旨第820章 大长公主是个痛快人第63章 衣锦还乡第628章 弹劾第664章 姜还是老的辣第1099章 纸上谈兵第168章 咱被盯上了第610章 太子之敌第1022章 我们武家要造反吗第513章 都督为何发笑第259章 男人两大爱好第740章 想要一个名分第755章 长做岭南人第955章 多事之秋第396章 弹章如雪又如何第668章 你好大的胆子第821章 贤婿啊第412章 双修道侣第461章 圣诞节第593章 饥饿的盛世第146章 决战渭桥第973章 一鸣惊人郑公子第837章 举旗招兵又买马第295章 风尘三侠
第605章 旧情复燃并立妻第696章 恨其不争第742章 冯家军第497章 同盟以德服人第309章 投名状第937章 新世界第396章 弹章如雪又如何第907章 他急了第207章 武氏坞堡第1084章 狗急跳墙第185章 合二姓之好第324章 段公子第286章 师出有名第1019章 论功行赏第448章 姐夫救我武三思第675章 咬钩第748章 武怀玉三枪定岭南第549章 决战暴风雪之夜第166章 武怀玉必须死第497章 同盟以德服人第799章 朕支持你第1013章 吕宋侯有令第357章 金殿分封武侍郎第424章 我会出手的第171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178章 开国县子第176章 龙桥陷落第698章 太子救驾第501章 义儿李克用第88章 高歌猛进第1023章 不急,再等等第209章 带刀入殿罪当斩第970章 皇帝终究还是下手了第500章 圣太子和他的贤良师第903章 怕吗第1040章 女皇妹妹第248章 不是猛龙不过江第476章 武半圣第379章 心生猜忌五娘子第627章 灭国擒王终雪耻第1035章 灞桥第482章 臣,请斩武怀玉第227章 太子第1086章 与民争利第560章 北山奚胡曳落河第521章 金莲第491章 老卒第376章 新官上任遇妖妇第743章 势不可挡的少帅第502章 剪辫易服归大唐第63章 衣锦还乡第1069章 诏停世封第921章 烽火家书第188章 初露锋芒第471章 石守信第193章 寿阳侯第495章 再建陌刀营第785章 臣妾第1088章 魏王李泰钱万贯第152章 春风得意第135章 军器少监第950章 辍朝五日第391章 公主的天价彩礼第47章 绮梦无痕第280章 认栽第550章 一溃千里惊弓鸟第290章 塞上地主第114章 殿上交锋第368章 长安盗帅抢圣物第38章 空手套白狼第618章 三尺白绫缢阴山第139章 三个贵人第752章 珍珠第833章 赐世袭刺史第184章 一摞借条第1087章 陛下驾到第574章 圣旨第820章 大长公主是个痛快人第63章 衣锦还乡第628章 弹劾第664章 姜还是老的辣第1099章 纸上谈兵第168章 咱被盯上了第610章 太子之敌第1022章 我们武家要造反吗第513章 都督为何发笑第259章 男人两大爱好第740章 想要一个名分第755章 长做岭南人第955章 多事之秋第396章 弹章如雪又如何第668章 你好大的胆子第821章 贤婿啊第412章 双修道侣第461章 圣诞节第593章 饥饿的盛世第146章 决战渭桥第973章 一鸣惊人郑公子第837章 举旗招兵又买马第295章 风尘三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