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章 谷贱伤农

一鲸落,万物生。

少陵塬和神禾塬之间的三十里樊川,潏水两岸肥沃的良田,曾经被宰相裴寂在十年间,兼并大半,

而如今裴寂抄家流放静州,樊川裴家的地,也是立马被长安勋戚贵族们瓜分殆尽,纷纷改换主人。

不过这一切,对于樊川的这些庄园、堡子的百姓来说,并没有什么变化,地主换了,但他们仍还是佃户。

武怀玉陪着皇帝过了潏水,上了神禾塬,经过香积寺时,皇帝还特意来到这净土宗,方丈道绰也率弟子善导等前来迎接,还献上了自己所著安乐集二卷。

南临滈河,西傍潏水,北接樊川,香积寺的风景确实很秀丽。

这寺还是很大的,占地二百亩,不过虽是皇帝下旨敕建,但在如今氛围下还是修的较为简朴,

牌楼、山门殿、天王殿、碑廊、钟鼓楼、大雄宝殿、法堂等都一应俱有,看的出莲宗信众也挺多,哪怕朝廷这两年管理教严,可他们仍还是能筹到不少钱帛,对这种情况,朝廷也是相对睁只眼闭只眼。

不过虽说香积寺挺大,但也不太敢明目张胆的跟朝廷新规背道而驰,总的来说还是比较朴素的,

尤其是香积寺没敢在田地上下心思,除了朝廷先前赏赐的那块寺田,一亩也没敢再多弄,也没哪个敢乱捐献,之次有几个贵族、商人给长安的大寺献田,结果就是朝廷毫不留情的重罚,不仅没收捐的田,还处以三倍罚田以及顶格罚金,甚至寺庙也被罚没所收田相同数寺田。

这么一搞,谁也不敢再在土地这事上乱来了。

香积寺中现在既以莲宗弟子为主,也还有些三阶教弟子以及律宗弟子,都是混合修行,不许再分院。

寺里名下的田,在寺墙内的是道绰带僧人们自已种麦种菜,其余的则是佃租给附近村民,

那些村民们获得了永佃权,成为客户。

“香积寺想要修一座灵塔,供奉莲宗以往高僧慧远、昙鸾等的佛骨舍利,”

道绰他们计划是修十三级的灵塔,高约十三丈,以青砖砌成,密檐仿木结构,周围广二百步,呈正方形,每边长三丈二,塔型既为密檐又仿阁楼式。

“修塔的钱粮呢?”

怀玉问。

“玄中寺等一些寺愿意帮忙筹集,”

之前整顿佛道,朝廷基本上对各大寺观放贷典当的长生库都接管了,那些钱财名义上是由朝廷代为保管,资金用途一分为三,其中一份就是要用做塔寺佛像的维修,

但也仅限维修,是不新建的。

道绰说的筹集自然就不是用那笔钱,而是化缘布施,也就是找信众了,但现在朝廷制度,这种大额布施,是不允许的,起码得经过朝廷的审批才行,并且要纳入监管,得专款专用。

香积寺打了几次申请,但负责的崇玄署都没批。

今天他借机向皇帝当面请求。

李世民在香积寺里转了一圈,对这座新寺还算满意,没有过份张扬的金碧辉煌什么的,寺僧也都还算表现不错,抽点了几个让他们背经,也都背的不错。甚至还看到他们在寺里空地上种菜种粮,询问过香积寺也没有再放贷典当,而且邸店磨坊这些作坊也没再经营,挺好。

寺中也没役使的奴隶部曲。

对香积寺要修佛塔这事,李世民最后同意了,让道绰拟份详细的造价预算单,然后崇玄署会派人按此单,协助监督香积寺向信众募集这笔钱,要求不得向上户以下的百姓募捐,且按申报单募捐不得多募,甚至修建也要由官府监督。

在香积寺里还用了一顿斋饭,

真正粗茶淡饭,十分简便,粮是收的租,菜是自己种,菜里除了一点盐,连油都只有几点油花。

饭还是麦饭,很粗糙,比起面食难吃的多。

皇帝却还挺满意的,僧人修行就得吃苦。

离开香积寺时,李世民甚至还特别满意的说,自从他让武怀玉开始整肃佛道开始,如今全天下十道都还在整顿,效果挺好,不仅收回了大量寺田,也还将许多僧道还俗归家。

国家多了户口课丁,也多了税赋。

那些投附寄产于寺庙,或是依附寺中以逃避赋役的奸滑之徒,也被清理出许多来了。

当然,也还从寺中收了许多作坊、钱帛、粮食等,数目非常可观,

现在许多原来寺中的佃户、奴仆等,要么分了寺田成了良民课户,要么也是分到了一些永佃田,成为客户。

天下寺大小几千所,都在这次整顿中,

还有数量更惊人的兰若万家,所谓兰若,就是私人所立僧居,大多其实根本不是真正的僧寺,只不过是有些地文豪强士族私立,然后假称修佛,以此逃避赋役,甚至把土地作坊等纳入其名下,以逃税的。

普通的小老百姓,有时为了逃避瑶役,往往只能自断手足,称为福手福足,但人家豪强士绅就不得,办法很多,可以当官做吏避役,也可以出家修行。

自己修个兰若,便能说是带发修行了,魏晋以来这种兰若最多。

贞观开始的整肃佛道,虽然还不能说叫灭佛,但也确实力度很大,僧道都要考试,寺庙有寺额,僧人有僧额,考试淘汰掉大部份。

甚至那些身上有杖痕文身,又或曾犯淫、养妻,不修戒行者,都强制还俗,还强令各寺把所蓄奴隶,都放免。

虽没有直接拆毁寺庙、熔毁佛像金身什么的,但禁寺院蓄奴婢,禁寺院经营工商作坊,禁寺庙放贷典当等,确实很猛。 短短两年多,天下诸寺中奴婢放免十几万人,强令淘汰还俗的僧侣也有十几万,还有大量原依附、供奉寺院役使的部曲、良人,

更别说取缔大量兰若私寺,

朝廷得到了海量的土地、人口、钱帛,此外,许多什么胡寺蕃教也被取缔,

只不过李世民和贞观朝廷办事比较有手腕,并不是简单粗暴的禁毁,一边大量取缔禁止,一边也还在不断的敕修新寺,总的来说用整顿二字更合理些,那些真正修行的僧道还是没受多少影响的,特别是天下各地高僧,被李世民陆续请来长安,安排在各大寺中修行,甚至还赐紫衣等。

香积寺外。

潏水两岸。

风吹麦浪,一片金黄。

麦子要收割了,

李世民特意强调,随从禁军、官吏等不得践踏了庄稼。

“你这里也有个庄子吧,今年也种的麦子吗?”

“臣家这里有个千亩庄子,是之前朝廷收三阶教寺田,然后发售时认购的,今年这里种的多是玉米,”

玉米土豆红薯这些新作物,这两年也是不断推广,种植的越来越多,在长安,玉米已经不是那么新奇了。

不过武家现在年年还种不少玉米土豆红薯等,主要还是育种卖苗,每年也会卖一批嫩的鲜食,就近运到长安卖也还是较方便,收益更高。

“庄子收益如何?”

“还行。”

“夏粮还没收上来,粮价已经是斗米二三钱了,”说这话的时候,李世民还是比较自豪的,

虽说粮价过低,也有影响,但从大方面来讲,这说明不缺粮了,粮足才能民安,才能国稳,才能兵精。

至于说粮贱伤农,那也是暂时没有办法。

与隋末国初那些年的高粮价相比,李世民还是更愿意看到现在粮价便宜,粮便宜了,虽说农民不富,可起码不饿肚子。但早些年,粮食不足,粮价高涨,那才是真正的要命。

不说饥荒饿肚子,而且百姓往往因此得典妻卖儿,破产甚至破家。

“马周跟朕说谷贱伤农,如今的粮价太低并非全是好事,朕又岂不知,但总比饥不果腹要好。”

谷贱伤农这句话,其实早就有人明白了。

汉代班固就在汉书上总结,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

“怀玉啊,你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够两全其美?”

“臣以为,过高过低都不好,斗米应当维持在二三十钱这个价位上,才是较为合理的,这样既不伤民也不伤农,”

“怎样才能做到?”

“这其实是一个供需关系,天下一统,国家安定,粮食耕种得到保障,在丰年的时候,粮食产量大增,供大于求,那么粮价自然下跌,

农民的粮价到底能卖多少,关键还是取决于产量,需求是相对稳定没多大变化的,但粮食产量丰歉之时却相差很大。

而许多大地主们收获时却不用着急卖粮。

谷贱伤农,越丰收,农民粮价越低,收益越低,朝廷需要出手。”

“常平仓在丰年的时候,提高收购价,大量买入粮食存储,这是最重要的调节手段。

其二,就是粮食多了,那朝廷也要调整政策,适当的放开,比如允许粮食酿酒,允许出口一些给周边蕃胡,再比如也可以鼓励百姓或商人搞点养殖,用粗粮养殖禽畜,这样也能提高肉蛋供应,可以消耗转化些粮食,还能提高百姓收益。

再者,也是各地在种粮这个事上,可以更有先见的统筹,比如说在保障基本粮食种植的基础上,适当的发展些其它作物的种植,比如说京畿、州县城郭可以种菜种果,又或是在一些地方多种桑麻等,或种植药材等。”

大唐给百姓均田的时候,一般也是要求永业田种上桑树和枣树榆树的,口分田种粮,这样既能交粮缴绢完成税赋任务,也能粮食衣物自给自足,

这是朝廷最理想的小农经济模式。

不过实际上,越是中原内地,普通百姓能分到的田越少。

“臣建议今年夏收后,朝廷能够多拿出些钱帛,敞开入市收购粮食,把粮价拉升一些,给百姓多点保障。而且现在斗米才二三钱,这个价格可以说是几十年来最低,就算加一点收粮入仓储备,也绝不会亏,收来的粮既可备荒备灾,也可以用来酿酒养殖等。”

第734章 朝沧梧而夕北海第20章 千牛备身第637章 把侯君集牙打掉了第580章 鸟贼第1105章 拜见大总管第401章 压岁第46章 金风玉露第842章 冯都督来迟一步第538章 无穷之门野狐岭第147章 神勇三娘第143章 开宗立派第354章 截杀第223章 荣升馆主第565章 第九个义子第995章 这份忠诚值得嘉奖第998章 南海郡夫人第896章 石榴红裙第235章 使持节第184章 一摞借条第1025章 皇天在上后土为证第1058章 让皇帝背黑锅第1095章 噩耗第302章 不信谣不传谣第589章 武二娘的未婚夫第522章 淮南公主第786章 自请入朝第465章 二年夏第791章 李靖的选择第769章 上一课第686章 意图谋反第16章 永康公府第405章 学生李泰第850章 武良娣第59章 天王补心第939章 金山第174章 可敦第750章 石龙第1001章 亲上加亲第88章 高歌猛进第454章 大战场百贯千僧第830章 此一去蛟龙出海第957章 皇帝 太子 国师第566章 富平公主的邀约第718章 嫡庶之争第629章 入相第724章 风往南吹第360章 老当益壮再逢春第725章 保守党魏征第205章 斗米二三钱第941章 人傻钱多速来第405章 学生李泰第75章 随营阿郎第601章 人面桃花相映红第924章 剥皮第988章 我需要为老师担心吗?第353章 程家的菩萨蛮第1062章 白鹿塬上第366章 崇贤殿中救太子第1007章 日落东沙第53章 古仙一脉第799章 朕支持你第1046章 他好像一条狗第970章 皇帝终究还是下手了第133章 金殿请婚第414章 兄弟第986章 绝不赞成和亲第585章 太子拜见第371章 百鬼夜行城南窟第305章 连捅三刀第845章 千倍之利第443章 穿着袈裟的门阀第120章 水里捞银第954章 赏黄金千两第943章 新金山第865章 自弃兵权第1018章 水牛镇第133章 金殿请婚第1068章 朕累了第570章 北出奚关第298章 段阎王和武大人第289章 白城开市第345章 怀玉入京第632章 你有五罪第911章 你怎么就不懂我的良苦用心呢第746章 故人重逢第647章 与皇帝共天下第297章 中邪的李三娘第566章 富平公主的邀约第707章 高处不胜寒第339章 赏金猎人第868章 大艑高帆一百尺第985章 岭南乱第467章 遇药王第591章 武氏乌金第296章 新茶到货第1069章 诏停世封第522章 淮南公主第828章 一更到三更第561章 同室操戈相煎急第672章 史掌柜侯东家
第734章 朝沧梧而夕北海第20章 千牛备身第637章 把侯君集牙打掉了第580章 鸟贼第1105章 拜见大总管第401章 压岁第46章 金风玉露第842章 冯都督来迟一步第538章 无穷之门野狐岭第147章 神勇三娘第143章 开宗立派第354章 截杀第223章 荣升馆主第565章 第九个义子第995章 这份忠诚值得嘉奖第998章 南海郡夫人第896章 石榴红裙第235章 使持节第184章 一摞借条第1025章 皇天在上后土为证第1058章 让皇帝背黑锅第1095章 噩耗第302章 不信谣不传谣第589章 武二娘的未婚夫第522章 淮南公主第786章 自请入朝第465章 二年夏第791章 李靖的选择第769章 上一课第686章 意图谋反第16章 永康公府第405章 学生李泰第850章 武良娣第59章 天王补心第939章 金山第174章 可敦第750章 石龙第1001章 亲上加亲第88章 高歌猛进第454章 大战场百贯千僧第830章 此一去蛟龙出海第957章 皇帝 太子 国师第566章 富平公主的邀约第718章 嫡庶之争第629章 入相第724章 风往南吹第360章 老当益壮再逢春第725章 保守党魏征第205章 斗米二三钱第941章 人傻钱多速来第405章 学生李泰第75章 随营阿郎第601章 人面桃花相映红第924章 剥皮第988章 我需要为老师担心吗?第353章 程家的菩萨蛮第1062章 白鹿塬上第366章 崇贤殿中救太子第1007章 日落东沙第53章 古仙一脉第799章 朕支持你第1046章 他好像一条狗第970章 皇帝终究还是下手了第133章 金殿请婚第414章 兄弟第986章 绝不赞成和亲第585章 太子拜见第371章 百鬼夜行城南窟第305章 连捅三刀第845章 千倍之利第443章 穿着袈裟的门阀第120章 水里捞银第954章 赏黄金千两第943章 新金山第865章 自弃兵权第1018章 水牛镇第133章 金殿请婚第1068章 朕累了第570章 北出奚关第298章 段阎王和武大人第289章 白城开市第345章 怀玉入京第632章 你有五罪第911章 你怎么就不懂我的良苦用心呢第746章 故人重逢第647章 与皇帝共天下第297章 中邪的李三娘第566章 富平公主的邀约第707章 高处不胜寒第339章 赏金猎人第868章 大艑高帆一百尺第985章 岭南乱第467章 遇药王第591章 武氏乌金第296章 新茶到货第1069章 诏停世封第522章 淮南公主第828章 一更到三更第561章 同室操戈相煎急第672章 史掌柜侯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