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年节

作者有话要说:  啊,今天终于可以提前一点更新了

时间一进腊月,就好像年在眼前了。整个京城都喜气洋洋起来,家家户户都在准备年货。今年风调雨顺,后半年也没发生什么祸事,反倒是推行了种痘这件大事,让整个京城的孩子都摆脱了天花的威胁,难道不值得好生庆祝一番,过个欢乐年吗?

不过万事总不能步调一致,有欢乐的人,那也就有不欢乐的人。

皇后将手里的册子随手一抛,一脸不悦:“说什么失了孩儿要好生抚慰才多赏东西,赵充仪那都是什么时候的事了!再说了,没保住龙胎,难道她们还有功了不成?陆氏还没赏这么多呢。还有玉卉阁,又凭什么赏这些东西?”

心腹宫人低声道:“蒋充媛那里是因着蒋郎中今年立了功劳,这才赏的。”

“什么蒋郎中。”皇后一脸不屑,“是因为蒋桃华吧。”

心腹宫人心里叹息,还是道:“娘娘,安郡王妃是出了嫁的人,就算有功劳,也算不到同族姐妹身上了。蒋郎中为了种痘之事的确殚精竭虑,连母亲生病都未能亲自侍疾呢。”

这个皇后也是知道的。种痘之事向京城之外推广,蒋钧也多次离京亲自往外头跑,期间于氏又犯了一次心疾,他也不在家中。皇帝知道了,叹息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又夸奖蒋钧为国忘家,很是欣赏的样子。这不,年下给玉卉阁的赏赐就多了一倍,人人都说等这件事完了,蒋郎中必要升官的,而且恐怕还不只升一级,说不定直接就升到正四品了。

做官这种事,在四品与五品中间是个坎儿,有些人一辈子就在五品上打转,再也升不上来,也就只能算个中等官儿。若是能过了这个坎儿,就有可能再进几步,真正的手握实权了。

之前蒋钧虽然有女儿在宫中,一度还曾经有孕,可始终在这道坎前面打转,越不过来。没想到而今竟然要跨过来了,说到底,靠的还是侄女儿。

想到蒋桃华,皇后的心情就是一团糟:“成亲王府那孩子竟好了?”

这话连心腹宫人都觉得不能入耳:“是,据郑院使说,已经大好了。”成亲王府已经死了一个儿子,现在能保住一个岂不是大幸,皇后说这话,知道的人明白她是因为桃华又一次被推崇而不悦,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她盼着成亲王府绝后呢。这要是传出去,皇帝多年来对成亲王府的诸般照顾岂不都白费了?

皇后随手把笔也扔了:“听说后头她也没再守着,还是郑院使和李太医出力的?”

一直守着的确实是李太医和郑院使,然而两人递上来的折子里都写得明白,全亏安郡王妃用药得当,又有极好的护理法子,这才能救下一个孩子。于是功劳归郡王妃,这两位顶多赚个苦劳。

对李太医来说,能有个苦劳已经很好了。就是没有功劳,只要别把小公子的死怪在他头上,他也心满意足。只是这么一折腾,大公子的病虽然是熬过去了,但身子必然有所损耗,恐怕还不如从前,他也在考虑是继续在成亲王府伺候,还是找个借口离开。

然而他是个没有靠山的人,否则也不会被人塞到成亲王府那种地方了:没有实权却有两个病秧子,伺候好了不会有什么大好处,伺候不好就是罪。眼下他就是想离开成亲王府换个差事,也找不到人走门路,想来想去,还是巴一下郡王妃吧,因此在奏折之中,简直说的全是桃华的好话。

当然他这也不算说谎,因为郑院使的奏折之中也是这般说的:成亲王长子之所以能活下来,与他年纪略长,身体总算稍好一点有关,但更多的还是桃华的护理和医治,否则便有十个孩子,这次也都得一锅端了。

成亲王幼子刚死的时候,皇后示意人传话出去,整个京城都在议论安郡王妃的医术是不是真那么神,眼看着这又是一个没救下来的。虽说种痘之术实在是奇思妙想,然而大家也都看见了,其实种痘的过程并不麻烦,一个郎中经过训练就能干,似乎也不是那么神乎其神嘛。

可是等到成亲王长子几度传出病危最终又被救回来之后,这舆论风向就又变了。人人又都说郡王妃就是郡王妃,药王菩萨转世不是吹的,硬是能从阎王爷手里抢人。

这虚劳的症候可不是什么小病,是个行过医的就知道不好治,更何况成亲王两个儿子体弱那是人尽皆知的,这样的孩子得了虚劳,竟然能救活一个,不是神乎其技是啥?

于是皇后才高兴了没几天呢,就又生闷气去了。

心腹宫人只能暗暗叹息。也幸好郡王妃不是个爱张扬的,如今又怀着身孕,孩子甫一好转她就回郡王府养胎去了。否则若是在外头频繁露面博取赞扬,还不得把皇后气坏了?

说起来皇后如今的脾气也是越发的怪了,专为些不要紧的事生气。以前太后说她几句她还能听得进去,如今太后精神不济说得少了,她的脾气也就越发的左性了。连心腹宫人都觉得,如今实在没必要非跟安郡王妃过不去,偏皇后不听。

“娘娘,还是把小皇子先要到中宫来要紧。安郡王妃实在碍不着娘娘什么的。”如今大概也只有这句话是皇后能听得进去的了。

说到这个,皇后更不悦了:“本宫知道!只是陆氏简直是一块朽木,胆小如鼠,本宫略多说两句,竟吓得病了!”

“病了正好啊。”心腹宫人忙道,“陆婕妤若病了就不能再照顾小皇子,娘娘正好把人接过来不是?”

“没见袁氏也跑过去了吗?”皇后白了她一眼,“钟秀宫也一直盯着呢。如今年下,皇上只说我忙,若是真要把人接出来,你说皇上会交给谁?”她忙着安排过年的事,袁淑妃却没事可做,用膝盖想都知道皇帝会说什么。

这还真是好理由呢。皇后多年来紧紧把持宫务,绝不肯漏出一丝半点给袁淑妃,现在可好,她忙得要命,袁淑妃闲得要命,任谁也不能说闲人养不好孩子而偏偏忙人才有精力照顾。说来说去,还是得陆盈自己开口才算数。

“你说陆氏是真病还是假病?”皇后忽然问道,“本宫看,她怕是根本也不想把皇子交给本宫。”

心腹宫人有些为难。陆婕妤这病,太医就说是忧虑过度,脾胃不和,心绪不宁,阴虚火旺。然而这种病,又不像什么跌断胳膊摔断腿之类有明显的伤痕为据,那些头痛失眠的话,你说它有它就有,你说它没有就没有。要说有证据,也就是陆婕妤两眼下面的青黑和微黄的面色而已。

可你要说陆婕妤没病,那也一样没有证据。何况她若是不想把儿子交给别人养,病了对她也没好处啊。

她这里一犹豫,皇后就恼火起来:“这个忘恩负义的东西!若不是本宫护着她,她哪里能如此顺利地生产,还生了皇子!如今升了位份,就想把本宫抛到脑后了?惹恼了本宫,直接治死她!”

心腹宫人吓了一大跳:“娘娘万不可冲动!”以前陆氏若还是个宝林,死倒死了无妨,如今位份既高,还生过皇子,这要是死了,可是件大事。何况她死了对谁最好?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谁下的手了。

“本宫难道还怕她不成!”皇后立起眉毛,大有马上就去弄死陆盈的架势。

宫人心里一急,嘴上就不由得漏出一句话来:“娘娘,如今阁老和太后都在韬光养晦,娘娘就别再……”别再添乱了好吗。

“韬光养晦?”皇后疑惑地看着她,“什么意思?父亲和姑母怎么了?我们于家怎么了?”

心腹宫人只有苦笑。这不正在西北争军权吗?还有明年加开的恩科主考也是必争的位置。这些事皇后也都是知道的,可怎么就不往心里去,到头来还要问她这个奴婢呢?

“这也用得着韬光养晦?”皇后漫不经心地道,“本宫都知道,这有什么了不起的。除了西北那事,往年主考不都是我们的人吗?”

那是从前了,现在可未必呢。然而这些事情,一个宫人就算有所耳闻,终究也搞不懂的。心腹宫人想了一会儿,到底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劝道:“快过年了,还是不要出事的好。”

皇后摆了摆手:“本宫又不是说现在就要怎么她。”现在陆盈若是死了,那孩子多半还是落不到她手里,与其给了袁淑妃,还不如先留在秋凉殿呢。

心腹宫人松了口气,连忙拉扯了几句宫务的事儿,想把皇后的注意力转移开去。谁知这一扯宫务,皇后又想起赏赐的事儿了:“皇上赏了安郡王府什么?”这是从皇帝的内库走的,不归她管。

心腹宫人含糊道:“无非是些料子首饰什么的,不然就是摆设字画,年年都是那些。”皇帝一直力图营造一个宽和的兄长形象,逢年过节对兄弟们的封赏是不吝惜的,成亲王府就是靠着这个才能过得锦衣玉食。

“料子首饰?”皇后又冷笑起来,“这些东西哪是赏给安郡王的,是赏给郡王妃的吧?蒋氏如今可是得意了,若不是养胎,怕是就更抖起来了。” ωωω⊙ ттkan⊙ C〇

宫人不知该说什么好,皇后又问:“成亲王府眼下怎样?听说近来不大和睦?”

这是肯定的。这一场大病,两个儿子折了一半,都是成亲王妃自作主张干的好事。成亲王不怪她才奇怪呢。若不是还保住了一个,恐怕成亲王妃现在的日子就没法过了。

“成亲王往郡王府送了好些东西……”这不送不行,若不是安郡王妃,亲王府这会儿怕已经绝后了,“都说郡王妃为了救人,有些动了胎气,一直在家中休养。这些日子连种痘处都没去,蒋太医都登门好几次了,怕是真的有点麻烦呢。”

皇后重重哼了一声:“那也是她自己招的!沽名钓誉,动了胎气也是活该!”

被骂作沽名钓誉的桃华,这会儿正在翻看一本册子:“这就是房里找出来的?”

蒋老太爷就在她对面坐着,闻言点了点头:“我把你祖父住的几间房全部翻过,在书房里找出了这个。”有一块砖是活动的,抽出来只剩半块,墙洞里就放着用油纸包好的这本册子。

“这是先贤妃的医案。”蒋老太爷缓缓地道,“虽然不曾标明,但我曾经偷偷看过先贤妃在宫中的医案,应该说的就是先贤妃无误。”

“伯祖父看过这册子了吗?”桃华翻了翻。其实是很薄的一本小册子,记录着一张张的药方。

“稍稍翻了一下,后头那几张,像是什么解毒的方子,只不知解的究竟是什么毒。”这是已故兄弟留下的东西,蒋老太爷怎么可能不看,“这事儿也急不得,你如今养胎要紧,不可太劳累了。”像前些日子成亲王府那种事,能不干还是别干的好。

“想来这样事也不会再有了。”桃华笑笑,将册子收起来,“我听伯祖父的,慢慢看。”

“你心里有数就好。”蒋老太爷点点头就起身,“我这就回去了。毕竟外头都传你动了胎气也不吉利,快过年了,还是要讨个好彩头。”

为了避免引起外人注意,桃华近来宣称自己胎象有点不稳,所以蒋老太爷才会频繁上门。现在东西已经找到,这个借口也可以抛掉了。

桃华笑着点头。从前她不信这个,但或许做了母亲的人心态就会改变,现在用肚子里的孩子做借口,她自己都觉得有点别扭呢。

蒋老太爷慢悠悠地出去,郡王府自然安排了马车送他回家。进了蒋家,还没走到百草斋,就见于氏扶了丫鬟的手,慢慢在园子里走。

这是去往百草斋的必经之路,蒋老太爷瞧了于氏一眼,淡淡道:“出来晒晒太阳是好,但不可吹风太久,若是着了风寒便不成。”

银柳忙道:“奴婢们省得,给老太太披了披风的。”

蒋老太爷点点头,抬脚就要走,于氏这才道:“桃姐儿的胎怎么样了?”

“已经无妨了。”既然是问桃华,蒋老太爷的脚步便停了下来,“她身子好,前些日子不过是累了些,略一调养也就好了。”

果然是要谈起二房才肯跟她多说几句话么?于氏心里苦涩,嘴上却道:“听说老三前些日子纳了个妾,是从前伺候过李氏的丫头?”

纳妾不算什么大事,蒋锡也不曾摆宴开席,不过是按时下规矩,在家里给白果摆了一桌,也算是告知一众下人,家里又多了个姨娘。至于众亲友处,有自己知道的就知道了,不知道的,蒋锡也不会特地为了此事去送信。

蒋老太爷淡淡道:“虽说以前是丫头,如今已经放了籍出去,算是良民了。”

于氏脸上露出一点淡淡的讥讽笑意:“原来还是良妾。如此一来,只怕老三家无宁日了。不说别的,将来若是生下庶子来,瞧这份家产可如何争竞。”她这里朱姨娘还是个通房提上去的,都把日子过得乱糟糟,那白果精明能干,将来还不为了自己儿子打算?

蒋老太爷对着她脸上的笑容看了片刻,才道:“老三家无宁日,你高兴得很?”

于氏噎了一下,连忙敛了笑容道:“我怎会是这个意思。只是觉得有些——桃姐儿自己都不让安郡王立侧纳妾,如今老三纳妾,她倒撒手不管了?”

蒋老太爷冷笑了一声:“老三家这个能与桃姐儿比?何况——我也不妨告诉你,老三纳的这个妾,是不能生的。”白果为了表明心意,已经自己喝过绝子汤了。

于氏怔了怔,说不出话来了。蒋老太爷冷冷地看着她,老夫妻两个相对而立,竟然都觉得根本再没半句话好说。半晌,蒋老太爷抬脚走了,于氏却捂住了胸口。

跟着她出来的丫鬟吓得魂都快飞了,正要喊蒋老太爷,于氏已经摇摇手止住,低声道:“扶我坐一会儿就好。”只是心跳得有些快,她还撑得住。何况叫蒋老太爷回来又能怎么样呢?过去的事已经做下,后头且还一错再错,再也没有挽回的余地了。

“老太太——”银柳看于氏嘴唇颜色倒还正常,并未发青紫之色,心才稍稍放下一点,急忙取出药瓶,“含上一颗吧。”这是蒋老太爷跟桃华商量之后制出的药丸,让于氏心悸之时就含一颗压在舌下。

于氏闭着眼摇了摇头。胸口发紧,心跳得难受,然而这样也好,这样,就没有人会怀疑她的痛苦从何而来了。年轻时总觉得自己是对的,到如今发现错了又能怎么样呢?她和蒋老太爷之间,毕竟是隔着两条人命了。如今,她只看着蒋松华仍旧是蒋老太爷看重的孙子,心里才能舒服一点儿。

“母亲——”蒋钧今日难得早些回家,一进门先来向母亲请安,却见母亲坐在园子里,急忙过来搀扶,“这里冷,如何倒坐下了?”

于氏一个眼神止住银柳,就着蒋钧的手站起来:“不过看着今日天气好,出来走走罢了。你今日怎的回来这样早?”

蒋钧搓搓手,脸上带着点兴奋:“皇上已经定了,明年必开恩科,松儿榆儿明年秋日都下场去!从现在开始,可不能懈怠了。”他得了这个消息就跑回来准备督促儿子念书了,当然,蒋松华现在在书院,他鞭长莫及,就只能监督蒋榆华了。

“定下来了?这也好。”于氏也笑了笑,“松哥儿若中了,也好说亲事。”蒋松华年纪实在已经不小了,蒋楠华只比他大一岁,明年开春就要成亲了。就连蒋莲华,听说亲事也差不多要定了。如此一来,就只剩蒋钧这一边还没着没落的呢。

“儿子也是这个意思。”蒋钧一直不催促儿子的婚事,就是想等着他们拿了功名,再说一门更好的亲事,其实他心里哪有不着急的。从今年年底开始,京城里不少高门大户都在陆续办喜事,蒋钧今日恭喜这个同僚,明日恭喜那个同僚,也盼着哪日谁能恭喜他一声呢。

“榆哥儿那里……”于氏想了想,到底还是道,“你也别催得太紧了,他还小呢。”听小于氏哭诉过几回,说蒋榆华被蒋钧管得都没有活泛劲儿了,整天都被拘在书房里,人都要拘呆了。

说起蒋榆华来,蒋钧就生气:“这个顽劣的东西,哪里用心读书了!”上回被他从书房里搜出两本风月话本来,当时他就想动板子,硬被小于氏拦下来了。小时候明明读书挺聪明的,怎么越大越差,果然是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不然,明年也把他送到书院去?”于氏想起长孙的变化,尽量委婉地道,“到底书院里那些先生们教导起来有些经验。”

蒋钧摆摆手:“他跟松哥儿不同,真放进书院,还不野了心。”自己的儿子,他倒也看得清楚,蒋榆华不是笨,只是不用心,跟蒋松华是根本不同的。

于氏又沉默了,片刻道:“这几日你父亲常往郡王府去,外头都说桃姐儿动了胎气。你媳妇已经遣人去问候过,也没说出什么来。不如,你去问问你父亲?”

蒋钧皱了皱眉:“既然已经遣人去过,我一个做伯父的,总不好去问侄女的胎……”小于氏遣人去的时候,他已经嘱咐过要厚厚备礼。

于氏心里明白,他哪里是不好去问侄女的胎象,分明是不想去跟蒋老太爷说话:“钧儿,那是你父亲。有些事,你不明白……其实,其实娘也有错……”

蒋钧不爱听这个:“娘,回屋歇着吧。”

于氏苦笑一声,把后头的话咽了回去。除非说出自己当年做过的事,否则儿子绝不会相信她有错的,只会把一切都归咎于蒋老太爷。老天,她这究竟是做的什么孽,到如今父子不和,而且眼见着连重归于好的机会都没有。如此一来,教她死了也闭不上眼睛啊……

第85章 成绩第184章 成亲第68章 私谈第137章 谈判第222章 脉枕第255章 将计第234章 满月第57章 失望第78章 商谈第214章 满月第149章 炭疽第120章 药箱第100章药师第249章 弃卒第72章 心病第254章 陷阱第250章 暂停第184章 成亲第65章 仇家第135章 报复第194章 回来第234章 满月第139章 大赦第101章恩典第69章 病症有喜第168章 后宫第128章 发狠第96章 对坐第191章 死胎第194章 回来第150章 沾光第173章 挨打第253章 逼迫第168章 后宫第31章 变化第60章 水仙蒋家圈套第56章 热心第59章 难堪第124章 新年第74章 风波第47章 打算第21章 后族处置第145章 婚前第46章 来访第229章 害怕第246章 谋划第232章 生子第250章 暂停第74章 风波第97章 封赏第229章 害怕第168章 后宫重症第124章 新年第185章 比较第193章 预警第129章 许诺第143章 怪病第261章 匕现第27章 闹事第106章辩药第51章 诉苦第202章 同根第115章 错了第256章 就计第46章 来访第48章 上巳第181章 京城第35章 心思第187章 远行第20章 小产第211章 结案第220章 虚劳第195章 交锋第157章 行动第72章 心病第44章 谋官第203章 突变第250章 暂停第45章 辛苦第104章议亲第134章 约束第111章 求亲第196章 自作第214章 满月第69章 病症第113章 蹊跷第83章 揭破第234章 满月第47章 打算第256章 就计第106章辩药第165章 挡箭第195章 交锋第149章 炭疽圈套
第85章 成绩第184章 成亲第68章 私谈第137章 谈判第222章 脉枕第255章 将计第234章 满月第57章 失望第78章 商谈第214章 满月第149章 炭疽第120章 药箱第100章药师第249章 弃卒第72章 心病第254章 陷阱第250章 暂停第184章 成亲第65章 仇家第135章 报复第194章 回来第234章 满月第139章 大赦第101章恩典第69章 病症有喜第168章 后宫第128章 发狠第96章 对坐第191章 死胎第194章 回来第150章 沾光第173章 挨打第253章 逼迫第168章 后宫第31章 变化第60章 水仙蒋家圈套第56章 热心第59章 难堪第124章 新年第74章 风波第47章 打算第21章 后族处置第145章 婚前第46章 来访第229章 害怕第246章 谋划第232章 生子第250章 暂停第74章 风波第97章 封赏第229章 害怕第168章 后宫重症第124章 新年第185章 比较第193章 预警第129章 许诺第143章 怪病第261章 匕现第27章 闹事第106章辩药第51章 诉苦第202章 同根第115章 错了第256章 就计第46章 来访第48章 上巳第181章 京城第35章 心思第187章 远行第20章 小产第211章 结案第220章 虚劳第195章 交锋第157章 行动第72章 心病第44章 谋官第203章 突变第250章 暂停第45章 辛苦第104章议亲第134章 约束第111章 求亲第196章 自作第214章 满月第69章 病症第113章 蹊跷第83章 揭破第234章 满月第47章 打算第256章 就计第106章辩药第165章 挡箭第195章 交锋第149章 炭疽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