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自作

春熙殿外传来一阵轻微的击掌之声,在格外安静的宫殿之内听得清清楚楚。

皇后嘴角忍不住地扭曲着往下撇——皇帝来了!果然,这里才要给蒋氏塞个侧妃,皇帝就来了,这是来救驾的么?

皇后觉得自己实在是弄不明白。依她所想,皇帝看中了蒋氏,不是该盼着她与安郡王夫妻疏远么?为何却要如此维护,连安郡王府里多个侧妃都要管?难道他对蒋氏就真是这般用心良苦,竟舍不得她心中略有不快?

不过不等皇后想明白,皇帝已经进来了。大约是后宫家宴的缘故,皇帝未穿明黄色常服,换了件浅蓝色银线海水江牙纹的家常袍子,面上带笑,仿佛将殿外的春日都带进来了似的。

好好的一个场面,落在皇后眼里就觉得刺眼刺心,总觉得皇帝笑得跟平日里不一样,是因为蒋氏的缘故么?

这么一晃神,满殿的女人都已经起身向皇帝行礼,皇后才慢半拍地站起来:“皇上来了。”肚里还有酸话,总算是记得这里还有一众妃嫔,硬咽了下去。

皇帝特意向崔夫人点了点头:“崔夫人免礼。”便往太后身边坐了,“怎么进来的时候听着殿里静悄悄的,今日寒食,难道母后没有斗盘么?”

斗盘,就是将各宫做的面燕之类拿出来比较,看谁的更精巧。这也就是宫里有此等闲心了,外头百姓家里做的面点最后都要吃掉,宫里却因着斗盘之故,便有人向面里掺些别的东西,虽然做出来的东西的确更精致鲜艳,其实却是不能吃的了。

因着这个缘故,皇帝素来不大喜欢这斗盘之事,今日却忽然问起来,就连下头的嫔妃们都觉出反常来了。只太后一脸若无其事的样子笑道:“各宫都预备好了,就等皇帝来了评判呢。”

“那就端上来吧。”皇帝也若无其事地笑,“听说母后今年宫里做得特别精致,看来又要拔这头筹了。”

其实哪年也是太后寿仙宫里的面燕夺了第一,其它宫里,包括皇后的凤仪宫,难道还敢跟太后争锋不成?

“叫人把各宫的都呈上来吧。”太后转头吩咐青玉,然后仿佛不经意般地拉了崔幼婉的手道,“皇帝,方才我还在说呢,如今这种痘之事你都交给了安郡王妃,她实在是太辛苦了,如今连人都住到了皇庄上,郡王府里的事都顾不得了。这且不说,就连老四都跟着住去了皇庄,可见那府里没个人打点就是不行。堂堂的郡王,连自己的王府都呆不得,可成什么体统呢?”

桃华真是要佩服太后颠倒黑白的本事,她让沈数跟去皇庄,是为了替他针灸用药,也便于照顾起居,到了太后嘴里,就能变成郡王府没人管事所以住不下去了。

皇帝一脸赞同地点头:“母后说的是。安郡王也与朕说过,之前派的那个王府长史是个糊涂人,郡王妃略放一放手,府里事就被他弄得乱糟糟的。朕刚刚许了他将长史换了,新长史是他自己选的,想来定然会顺手一些。”

太后顿时被噎了一下。王府长史当然是她的眼线,虽说不是什么心腹,但放进安郡王府里就是为了打探消息。现在一下子换掉了,剩下几个内侍和宫人或许藏得更隐蔽些,但也更难接触到王府的重要之事,管什么用呢?

偏偏她刚才自己说了郡王府里乱糟糟的,虽然她指的是内宅,但皇帝这么一混淆概念,她也不好反驳。而且王府长史从名义上说起来是总管王府事务,那么王府一团糟,长史自然难逃罪责,说要换掉也没什么错。

只是,皇帝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太后不由得小心地打量起皇帝来。要知道由沈数自己安排王府长史,就等于把整个郡王府全握在了自己手里。皇帝不可能不知道这个道理,那又为什么要同意呢?

难道说,皇帝要跟安郡王联手?太后心里猛然闪过一个最糟的可能,顿时觉得后背上微微有些发凉,连崔幼婉的事情都有些无心再说了。 Www¸ ttκǎ n¸ CΟ

皇帝却是笑得仿佛全不知晓,很随意地摆摆手:“那些闲事,朕也懒得理会,就由他自己折腾去吧,若再说不好,他自己选的人,却怪不到内务府头上了。”

太后含糊地答应了一声,心里呯呯乱跳,几乎想现在就把这话给于阁老传过去。之前他们一直觉得,有安郡王在,皇帝就会跟于家站在一起,毕竟安郡王是他皇位的最大威胁,身后又有西北十万精兵。

可现在她突然想到,倘若皇帝觉得自己皇位稳固,安郡王不可能再与他争位了呢?那时候对手也能变成助力,只要他们有共同的敌手就行。正所谓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天下如此,皇室之中,更是如此。

而这个共同的敌手是谁?毫无疑问只有于家!这些年来在朝堂上是于家的门生故旧把持,后宫之中又是于家的女儿掌握,当初只觉得这般才能让于家地位稳固,现在想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皇帝心里难道就没有怨恨么?

怨恨当然是有的,只是因为皇帝未曾表示出来,太后便未曾放在心上。或者说得更坦白残忍一些,只因为皇帝并没有将这种怨恨付诸行动的能力,所以太后便视而不见了。但是皇帝毕竟已经不是当年十八岁刚刚登上皇位,还需要人在背后扶持的那个年轻人了,不知不觉之间,他已经渐渐要脱离开于家的掌握,假如这时候于家反而把手攥得更紧,那结果会有两种:第一,他们可以重新掌握住皇帝,第二,就是皇帝更加用力反抗。现在,皇帝选择的是哪一种呢?他会为了摆脱于家,宁愿去相信安郡王吗?

太后越想越深,手里还拉着崔幼婉的手,却把她给忘记了。皇帝也像根本没看见崔幼婉似的,满面含笑坐着,只把个崔幼婉半弯着身子晾在那里,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幸好旁边还有个皇后。方才关于王府长史的话她是根本没往心里去的,或许即使听进去了,也根本想不到其中有什么深意,只是看着太后忽然不提这侧妃的事了,心里着急起来,便欠了欠身笑道:“王府长史虽说是总管王府事务的,可终究不好管到后宅里去,更不能贴身伺候安郡王。妾身听说,安郡王这次回京,身边原有的贴身丫鬟都没跟来,这可不成啊。”

皇后其实在娘家的时候也没少读书的。于家在立太子之前就谋划过未来的皇后之位,家里几个适龄的女孩儿虽不敢说是自幼就按照皇后的标准来教导,也是读过不少原不该女孩儿来读的书。譬如说本朝的官职什么的,皇后也是能如数家珍的,说起王府长史的责任倒是半点没错。

皇帝也就半转过身子来对着她,淡淡地道:“郡王府里,难道还少了丫鬟不成?”

“皇上不知,这原用惯的贴身丫鬟,照料起来自然是周到,若是换了人,连主子的喜好怕都不知,如何能好生伺候呢?”皇后一听皇帝说这话就来气,勉强笑道,“再加上安郡王妃要替皇上去管这种痘大事,就更顾不上后宅了,恐怕少不了有怠慢安郡王之处呢。所以母后想着挑个合适的人过去立为侧妃,管一管王府庶务,也是替安郡王妃分忧。如此一来,安郡王有人伺候,郡王妃也能无后顾之忧,一心替国计民生出力,岂不两全其美呢?”

这话说得倒也漂亮,可见皇后若是肯用点心思,还是能说点场面话的。至少皇帝一时也想不出什么理由来拒绝她,只能瞧了她一眼道:“皇后有心了。只是安郡王自己尚未提过此事,何况他娶了正妃不久,立侧妃倒也不急。”

这话说得别有一番意味,然而皇后若是不想看人脸色的时候,简直就是有自动隔绝的能力,径自道:“这话安郡王怎么好自己提的,自然是母后先替他们想在了前头。皇上看崔家姑娘如何?方才说过话的,母后喜她温柔大方,又通读书,又会管家理事,正是好人选呢。”

皇帝这时候才瞥了崔幼婉一眼,微微皱眉:“崔知府尚未过头七……”

崔幼婉被这一眼看得一阵脸热。她又何尝不知,父亲热孝未满就谈婚论嫁,这种事放到外头去说总归是站不大住脚的。按理说这种事该是崔夫人与太后商议,她本人只该表示父亲过世伤心欲绝,无论如何也要守孝三年才肯谈婚嫁之事才对。自然太后召她进宫她不敢不来,然而皇帝这一眼简直是扒了她的脸皮,这一刻只恨不得地上有个洞可钻。

太后连忙拍了拍她的手,嗔道:“皇帝怎么当着这孩子的面说这个。她失了父亲,正是伤心的时候。可是时间不等人,她都及笄了,到现在都还没有定亲,三年之后就十八了,还能找什么合适的人家?崔知府为国捐躯,皇帝对他的家眷自然应该好生照料,给这孩子安排个归宿,岂不是最能告慰地下之人?这孩子实在是个好的,我原还想在于家子弟里头挑一个,只是见了才知道,那一个个不成器的,哪里配得上呢?想来想去,她姐姐从前是先帝指给安郡王的,只可惜早早的去了,如今把妹妹嫁过去,也算是了了先帝的心愿,称得上一段佳话。再者这会儿安郡王府正缺一个能帮着蒋氏分担的,依我说,就叫内务府准备起来,等过了七七,把人接进府去吧。”

说着,她就转头去看桃华:“蒋氏,你不会不愿意吧?”

皇后在旁边迫不及待地补了一句:“母后都定了此事,谁敢不听?”她突然之间灵光一闪,福至心灵地接了一句,“何况蒋药师那样的人家,想也养不出这样不容人的女儿来,否则皇上当初又何必指了她做正妃呢。”

愿意你个大头鬼!桃华在心里默默地骂了一句。但不得不说,皇后最后这句话算是够聪明。无论桃华本人怎么不在意,这个时代就是如此,妒为七出之条,若是她传出妒嫉的名声,连蒋锡都要落个教女无方的名声。

皇帝微微皱了皱眉。当初明明是太后设计要让沈数娶蒋氏的,皇后却倒打一耙,把这事儿栽到了他头上,还借着他来压蒋氏。然而当着这许多人,他也不能拿出真相来反驳。正想要说句什么,桃华已经笑了笑道:“既然母后看中了崔二姑娘,只要崔家愿意,我自然没有不愿的道理。”

崔幼婉心中一阵狂喜,却见桃华似笑非笑地瞥着她的母亲,悠悠地道:“毕竟崔大姑娘知道了也会高兴吧……”

桃华第一次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崔幼婉一心都在等待答案,紧张得根本没有注意她话里的端倪。现在心愿得偿,兴奋之余她终于听出了桃华话里的意思,陡然之间后背就浮上了一层细汗——崔大姑娘,她的姐姐,已经报了暴病而亡的前准郡王妃,现在还在她家里呢!

难道说,安郡王妃已经知道姐姐没有死?崔幼婉只觉得后背上的汗仿佛变成了一根根的细针,扎得她坐立难安。她下意识地向崔夫人看过去,却见崔夫人目光也是游移不定,显然也有些慌了。

崔幼婉试图安慰自己这只是多心而已。崔秀婉在猎场私逃的时候,蒋氏已经动身前往蓝田去治疫了,根本不可能知道。而崔秀婉回来得更是突然,除非蒋氏有人日日夜夜地盯着崔家,否则崔秀婉今早才进城,蒋氏万不可能消息如此灵通的。

别怕,别怕。崔幼婉在心里不停地对自己说,捏着丝帕的手指却连指节都发白了。

太后倒因为桃华痛快的答应而有些惊讶,虽然她早就确信自己今天肯定是胜利者,但也没想到能赢得这般轻易,尤其是皇帝还过来了。蒋氏难道不是应该让皇帝替她回绝了此事吗?

不过这惊讶也就是一掠便过去了,本来么,她既是太后,又是蒋氏的婆母,给沈数纳一个侧妃,蒋氏还敢违抗不成?饶她有百般借口,也不过是徒劳罢了,倒不如现在这样痛快应下,还博一个好名声。

“既是这样,叫内务府这就置办起来吧,虽说是侧妃,也是有正经封诰的,崔知府又是为国捐躯,依我看,就按亲王侧妃的定例来吧。”太后又补了一句,拿起方才充做见面礼的一枝玉钗,亲手给崔幼婉插在了发间,“等择定了吉日,我再添妆。”

郡王侧妃与亲王侧妃从诰封品级上来说都是正四品,然而定例上却是不同的,太后让崔幼婉用亲王侧妃的礼制,从大面上来看并不逾制,却是特别的优待。尤其又说到添妆——桃华成婚的时候,太后尚且没有给这个正经儿媳添妆,如今给一个侧妃添妆,简直是明晃晃地偏袒了。

陆盈在座位上咬住了嘴唇。后宅之事本来就是东风西风,根本没个安宁,如今太后这样支持一个侧妃,可想而知安郡王府不会有什么安宁日子过了。

桃华倒是笑眯眯的完全不在意的样子。皇后在旁边看了,只觉她是强颜欢笑,心里顿时痛快起来,大方地跟着太后道:“到时候本宫也要好生送一份添妆,放心,定然让你体体面面地出嫁,也让你父亲在地下能闭得上眼。”

崔幼婉眼圈一红,盈盈下拜:“民女谢太后娘娘,谢皇后娘娘。”

太后和皇后都说要添妆了,下头的妃嫔们少不得也要跟着表示表示,一时殿内乱纷纷的都说要给,不少人都借着机会偷偷去看安郡王妃的脸色——刚刚才说跟安郡王恩爱,这会儿就被安了个侧妃在身边,可不知是什么心情呢。

就连皇帝都忍不住用眼角余光观察桃华,却见她一直含笑坐着,好像对崔幼婉完全不在意似的。皇帝一时也看不出她究竟是强做镇定,还是当真没感觉到崔幼婉的威胁,又或者是胸有成竹,只是众目睽睽之下,也不好再提此事。

一时宫人们把各宫做好的面燕之类端上来,一番斗盘,果然又是太后宫里的夺了头筹,众人随即移步花园之中,那里长亭内早就备好了寒食宴,正好一边宴饮,一边赏亭畔的牡丹。

既是寒食,便是开宴也都是些凉食,太后扶了崔幼婉的手走在前头,桃华乘机稍稍落后几步与陆盈并肩,低声道:“都是凉东西,你少吃几口做做样子也就是了。”

陆盈点了点头,瞅着四周没什么人,忙道:“这事可怎么办?”

“你不用担心。”桃华微微一笑,拍了拍她的手,“安心养胎,照着我说的法子做,好好生个健康的孩子才是正理。你生产之时,就怕我不在京城,必要当心才好。”

陆盈看她胸有成竹的样子,才稍稍放心,仍忍不住道:“可你也须要当心,别看她只是侧妃,可若有人扶持……”就如这后宫之中,难道就只是看品级位份么?

桃华笑着点点头,正要说话,就见前头蒋杏华也放慢脚步凑了过来:“三姐姐。”

“四妹妹气色极好。”蒋杏华一过来,桃华和陆盈的悄悄话自然不能说了,“看来在宫里过得不错。”

蒋杏华有几分拘谨地笑了笑:“充容娘娘对我颇为照顾。”只是她现在也发现了,皇帝真是极少到群香殿来,便是来了也只是小坐片刻,问一问王充容日常是否缺少些什么,之后就会离开,从未在此留宿过。

自从上回蒋梅华与她说过那几句话,蒋杏华心里也有些不平静。虽说宫里的日子比在家里舒服多了,可日后究竟怎样呢?若如蒋梅华所说,这辈子都不能侍寝,也没个儿女,等换了新帝就去寺庙之中度过余生?这样的日子,她又能过得吗?

然而若说要蒋杏华自己去做些什么邀宠,她又有些胆怯——若是不但没做好还惹恼了皇后,那该怎么办?瞧瞧蒋梅华现在的样子,她可不敢轻易尝试。

左右为难之中,蒋杏华不由得开始细细回忆,上辈子桃华究竟是怎么做的?为何她就能位至贵妃,受尽宠爱呢?她倒不求能如桃华一般,只要能有一儿半女,后半生有靠也就足够了。

然而她前生大半时间都被拘在家中,对桃华不过是隔上几年才有一次入宫的机会相见,见了之后又嚅嚅不敢成言,自然无处可知桃华在宫中得宠的原因。就是知道桃华会药膳这一点,她也无处可学。

苦思无果,蒋杏华也想过干脆死了这条心,得过且过便是了。然而今日见桃华入宫,皇帝很快就赶了过来,那点心思不由得又有些蠢蠢欲动,情不自禁地就凑了过来——明明这一世桃华根本没有入宫,甚至连药膳也不曾做过,为何在皇帝眼中她仍旧与众不同呢?

桃华却跟蒋杏华没什么话好说。蒋杏华固然不是个坏人,但这性格却委实让人无语,是桃华前世就不怎么愿意打交道的那一类——懦弱,总想着依靠别人,却又对别人的忠告充耳不闻。何况这会儿蒋杏华打扰了她和陆盈说话的机会,就更觉得有点儿不悦了。

说起来,或许因为是穿越而来,桃华对蒋家几个堂姐妹并没有什么血浓于水的感觉,唯一与蒋莲华交情好些,不过是因为性情投机罢了。此刻见蒋杏华欲言又止的模样,还是那么一副黏黏糊糊的模样,心里就有些发腻:“四妹妹可是有什么事?”

“并……并没有什么事,只是许久不见三姐姐了,听说三姐姐在外头忙得很,可也要仔细身子,莫要太过劳累了……”蒋杏华到底也不敢向桃华打探什么。从前还好,如今这位三姐姐出嫁之后,不知是被安郡王宠出了脾气,还是在西北干了那一番大事磨练出来了,蒋杏华只觉得她身上又添了几分锋芒,略一沉下脸来,便让她觉得有些胆怯。

“多谢四妹妹惦记,我并没什么。四妹妹在宫里倒是要仔细保重,往后我若再进宫,总有见面的时候。”两人这么相对说了几句话,桃华已经从蒋杏华面容步态上看出点儿怪异来——入宫这么久了,蒋杏华竟像还是处子之身,难道是至今仍未侍寝过?

这么一想,桃华觉得自己不能不小人之心一点。方才太后逼着她纳侧妃的时候,蒋杏华也并没有什么担忧之意,这会儿倒凑过来,必定是有点原因的。桃华可不想再招什么麻烦,说完这句话略一点头,加快脚步就往前头去了。她有很多正事要做,不管蒋杏华有什么麻烦,看那气色都不像是什么大事,就让蒋杏华自己去解决吧。

第54章 郡王第237章 挨打第219章 喜讯第101章恩典第207章 染指第154章 侯府第71章 惊喜重症第70章 端午第253章 逼迫第119章 有喜第232章 生子第165章 挡箭第24章 赏赐居家第88章 南苑第161章 志向第231章 结盟第240章 癫狂第100章药师第221章 回来第214章 满月第104章议亲第131章 冒功第80章 推荐第124章 新年第30章 审问第233章 赐名第135章 报复第93章 发病蒋家第173章 挨打第235章 定盟第175章 抢救第123章 托梦第67章 阳虚第148章 大疫居家第162章 种痘第255章 将计第51章 诉苦第54章 郡王教唆第247章 乱象第50章 皇子第221章 回来第48章 上巳第55章 骗局第246章 谋划第59章 难堪第99章奏对第223章 救治第129章 许诺第98章 献药第46章 来访第179章 返京第138章 笄礼第183章 安排第69章 病症第237章 挨打第144章 中秋第162章 种痘第63章 设计第87章 曹府第242章 毒计第202章 同根第109章得封第203章 突变第67章 阳虚第248章 自作第53章 丫鬟第70章 端午第35章 心思第214章 满月第154章 侯府第97章 封赏第245章 失子第222章 脉枕第167章 无隙第150章 沾光第74章 风波第175章 抢救第93章 发病第143章 怪病第124章 新年第91章 赌注贪心第115章 错了第147章 大婚第25章 女医第130章 腿疾第85章 成绩第137章 谈判第234章 满月第213章 运道第90章 争胜第244章 求子第164章 过年蒋家
第54章 郡王第237章 挨打第219章 喜讯第101章恩典第207章 染指第154章 侯府第71章 惊喜重症第70章 端午第253章 逼迫第119章 有喜第232章 生子第165章 挡箭第24章 赏赐居家第88章 南苑第161章 志向第231章 结盟第240章 癫狂第100章药师第221章 回来第214章 满月第104章议亲第131章 冒功第80章 推荐第124章 新年第30章 审问第233章 赐名第135章 报复第93章 发病蒋家第173章 挨打第235章 定盟第175章 抢救第123章 托梦第67章 阳虚第148章 大疫居家第162章 种痘第255章 将计第51章 诉苦第54章 郡王教唆第247章 乱象第50章 皇子第221章 回来第48章 上巳第55章 骗局第246章 谋划第59章 难堪第99章奏对第223章 救治第129章 许诺第98章 献药第46章 来访第179章 返京第138章 笄礼第183章 安排第69章 病症第237章 挨打第144章 中秋第162章 种痘第63章 设计第87章 曹府第242章 毒计第202章 同根第109章得封第203章 突变第67章 阳虚第248章 自作第53章 丫鬟第70章 端午第35章 心思第214章 满月第154章 侯府第97章 封赏第245章 失子第222章 脉枕第167章 无隙第150章 沾光第74章 风波第175章 抢救第93章 发病第143章 怪病第124章 新年第91章 赌注贪心第115章 错了第147章 大婚第25章 女医第130章 腿疾第85章 成绩第137章 谈判第234章 满月第213章 运道第90章 争胜第244章 求子第164章 过年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