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内斗

作者有话要说:  啊啊啊对不起今天起晚了

赵家在于党里依附多年,手里果然是有不少东西的,尤其是在结了姻亲之后。虽然看起来都是些不痛不痒的东西,但一点点地积累起来,也相当于咬于党一大口的。

自然,这些东西绝不会因为桃华一句结盟就交到她手上,而是如同夏天的脚步似的,跟着桃华为赵充仪诊治的进程,一步步向前走的。

其实这个夏天,京城里发生的大事小情实在不少,尤其是婚嫁之事。整个夏天似乎都充斥着婚庆的大红之色,倒让朝廷上那些小小的升迁罢黜不怎么显眼了。

这些婚娶之中,最轰动京城的当然是靖海侯府大姑娘嫁入江郡马府那一场十里红妆。靖海侯府就这么一个女儿,自小就攒起来的嫁妆,一抬抬的出门真是风光无限。人人都知靖海侯府富贵,要嫁的又是南华郡主之子,倒也无甚顾忌,只管排开了一条街,招得众人围观,轰动了半个京城。

相比之下,蒋郎中府上嫁姑娘就逊色得多了。原是有许多人冲着这是安郡王妃的堂妹跑去围观嫁妆,结果发现只有规规矩矩的四十八抬,一般五品官儿手里若有些实权的,也不止给女儿陪送这些,更何况蒋郎中因种痘一事得益正多呢。

不过这事儿传开,固然有人嘲笑蒋家寒酸小气,却也有另一种说法,说是蒋郎中并未如世人所料一般在推广种痘过程中捞取钱财,否则女儿又何至于只有这些陪嫁呢?可见蒋郎中清正。

此话一传出去,便有人说,果然蒋家门风规矩。前有奉旨修书的蒋药师,虽说皇上给了他旨意可以逢库支钱,他去东北这一趟却根本没有惊扰衙门,全是自己拿的银子,回来就将药书中有关东北一带药草的资料纠正补充了好些。

再说蒋家长房这一支,蒋郎中且不论,他的庶弟在盐课提举司做了几年同提举,也是一分银子都不收。虽说人家妻族乃是大茶商,自家又有药材生意,可谁跟银钱有仇呢?多少官儿自己有田有铺,送来的孝敬还不是笑纳?

如此看来,蒋家这清正乃是家传,给女儿陪送嫁妆少,正是因为人家清廉的缘故。不说别的,就是做太医的,也有些家财万贯的呢。蒋老太爷做过多少年太医哪,孙女依旧只有四十八抬嫁妆,便可知道人家行医的操守了。

哎,若这么说蒋家还有一位太医呢,就是蒋药师的父亲啊。虽然当年说是医治贤妃不力,但既能养出蒋药师这样的儿子,想来也定是个正直之人。如此一来,先贤妃的死,可就更有点……

不过对此议论,蒋家却另有说法,说是因为欧家清贫自守,并不图儿媳的嫁妆,故而只按欧航那七品小官儿的身份规矩下了聘礼。聘礼在前,嫁妆在后,欧家既然守着这样的规矩,蒋家自然也不能陪送太多,毕竟女儿嫁过去就是别人家的人,总要守婆家的规矩才好。

这话一传开,又有称赞起欧家的门风了。说是翰林之家,果然是清流。当然了,所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如此清流的欧家能与蒋家结亲,自然也是因为蒋家清正,而绝不是因为蒋姑娘有个做郡王妃的堂姐,更不是因为她父亲如今是红人的缘故。

总之这种消息传出去,对蒋欧两家都好。翰林院那种地方就讲究这个,欧航初进去的时候那些老翰林们还不甚理睬他,待他成亲之后,倒都对他和气了许多。

蒋钧当然从此事中得到了更多的好处,以至于他在女儿出嫁后便嘱咐小于氏:“叫丹姐儿好生守着欧家的规矩,切莫任性。”

有了这句话,蒋丹华三朝回门向小于氏抱怨欧家规矩严的时候,就被小于氏骂了回去:“果然先头跟你说的话都忘到脑后去了不成?哪家做媳妇的不要守规矩?你姐姐在宫里,那规矩更比你的大。你婆婆到底是不打不骂的,若换了宫里,太后皇后杖责宫妃的事儿,难道是少的?”

蒋丹华噘着嘴道:“我婆婆是不打不骂,可——”欧太太是不责罚人的,她只是用柔和但平板的声音叫蒋丹华做这做那,如果蒋丹华做得不好,那就指出错处再来一遍。倘若还是做不好,她也并不批评,甚至连声音都不会提高,只会让蒋丹华做了一遍又一遍,直到做好为止。

这法子真是叫人有苦也说不出。若说婆婆跟媳妇说话柔声细气,这无论放到哪里,都堪称慈蔼了。可这慈蔼下头藏着的东西,可真是叫人吃不消。

小于氏看着女儿直头痛。这事儿若换了蒋梅华,定然能做得漂漂亮亮,顺势便与婆婆妇孝姑慈,做个京城表率出来。可换了小女儿,成亲才三天就受不住了,后头还不得搞得一塌糊涂?

“你婆婆教你什么,你就照着她说的做,仔细些,自然慢慢就学会了。”

蒋丹华苦着脸道:“娘,可是我婆婆规矩也太多了。从前咱们家里——祖母就从未这般拘束过你呀!”

“这如何能比!”小于氏几乎要把眉毛拧成一团了,“你祖母是娘的姑母,自然是宽和些。”当初为什么想把你嫁回你舅舅家去,不就为着有亲,舅母做了婆婆,总会宽和些么。你自己不想嫁,如今又抱怨什么?

“是祖母脾气好……”蒋丹华嘀嘀咕咕,“我婆婆简直也太挑剔了,就连我收件衣裳摺歪了缝儿,她也得要我再折一次……”

“你快住口!”小于氏头痛欲裂,“你婆婆再挑剔,你做儿媳的也不许说一个字!若敢把这话在姑爷面前说出来,你——瞧你爹不打断你的腿!”

蒋丹华对蒋钧的确是怕的,闻言不由得缩了缩肩膀:“我哪会与夫君说这些……”

“总算你还不傻。”小于氏瞪着她,“人心都是肉长的,你只管听你婆婆的,仔细去做。她看你做得用心,自然高兴,就算有些许不称意的地方,也就含糊过了。”蒋老太爷说过的,欧家并不是磋磨人的人家,只是讲规矩罢了。且读书人有原心之论,只要蒋丹华态度端正认真,欧太太也并不要她当真做什么京城第一贤妇的。但若心存敷衍,那却是万万不成的。

偏偏蒋丹华这个脾性自小疏懒,读书女红皆是能混则混,素来都喜欢耍小聪明搪塞,这一点倒是跟她的同胞兄弟蒋榆华完全是一个样儿,因此特别的教小于氏担心。

果然蒋丹华听了这句话,只把那“含糊过了”四字记在了心里,随口道:“我晓得了。”

小于氏看她那样儿,并不像是晓得了的模样,不由得心里发愁,又将这话反复讲了几遍,蒋丹华便不耐烦起来,拉了小于氏的手撒娇道:“我今日回来这一趟,日后还不知几时能见着娘呢,娘怎么只管讲这些。”

“又胡说了!”小于氏快愁死了,这口无遮拦的可怎么办哟,“逢年过节,该回来的时候你婆婆自然会让你回来的。再说出嫁了的姑娘,哪里有成日价往娘家跑的……”蒋丹华虽然口口声声全是抱怨,但脸色却也不错,显然欧太太并不如她所说的那般难为人——当然,也可能新妇未回门之前,按惯例婆家也是不做太多要求的,等今日回去,怕就要上规矩了。

小于氏一边想着,到底还是心疼女儿,训了几句便道:“厨房里都给你备下素日爱吃的菜了,还有些点心,带着回去,孝敬你婆婆和太公公一些。”欧家准备的回门礼跟聘礼一样并不如何丰厚,但看得出颇为用心,小于氏自然要投桃报李。因知道欧家不爱奢华,故而准备的回礼也多是自家制的东西。

蒋丹华顿时眉开眼笑起来:“还是娘疼我!欧家的饭菜淡得很,半点滋味都没有。”欧家祖上是南边人,重养生,讲究清淡,虽在京城附近居住数十年,这口味上仍旧没有改过来。

其实从前蒋老太爷也讲究养生,并不许儿孙们的饮食太过厚味,只可惜这些年他早已不管事了,蒋钧不重这个,于氏又是本地人,遂一家子的口味也随了京城习俗,蒋丹华自然是吃不惯欧家的饭菜了。

“什么欧家,那是你家!”小于氏的脸刚露出点笑容,又想拉下来,自觉这脸也跟那窗户上的竹帘子一般,卷上去拉下来变换个没完了。

蒋丹华压根没往心里去,只笑着点头。小于氏觉得自己的白发都要多长出两根来,正想再教训她一顿,就听外头报:“郡王妃来了。”

蒋丹华今日回门,姐妹们也都该过来相聚才是。无奈如今能来的蒋莲华和蒋桃华两个,蒋丹华都不怎么想看见,故而一听报说桃华来了,那脸顿时落了下来:“不是说她今日要进宫,又来做什么!”

“我看你真是疯魔了!”小于氏抬手在她背上拍了一巴掌,“今儿你回门,你姐姐们自然要来。”这丫头简直是拎不清,蒋钧的差事都要靠着桃华呢,她还在这里嫌弃,“我跟你说,一会儿见了你三姐姐,给我摆个好脸出来。出了嫁的人了,也该懂事点!”

蒋丹华也不是不知道利害,只是打心里不想见桃华。她出嫁的时候虽然嫁妆才只四十八抬,但箱子并不小,且小于氏在里头装的都是好东西,没有一样充数的。可是到了欧家,那些贵重的衣料首饰根本就没机会拿出来——欧老太爷日常爱穿松江布袍子,欧太太穿的是素绸衣裳,就是欧航也不过是去衙门的时候穿得略好些,纵然她是新媳妇能穿得鲜亮些,也总不好拿那贵重的妆花织金料子出来不是?

譬如今日她回门,身上穿的这件大红绸夹袄,边上用暗金线织了稀疏的柿蒂纹,并不十分起眼。然而就是如此,欧太太看了都说太靡费,早上临出门前还说这样织金的衣裳不宜他们这样人家穿着,新婚之时也就罢了,待过了三个月便要简朴些云云,让蒋丹华带着一肚子憋屈上了马车。

想到欧太太身上的素绸衣裳,头上的素银首饰,蒋丹华只觉得这日子太可怕了。难道说从此之后,她也要跟那些华美的衣裳首饰告别了不成?

相反的,桃华如今是郡王妃,衣饰自然是可着劲的往华贵里穿戴,那她日后见了桃华,还如何抬得起头来?

“又胡说了。”小于氏叹道,“你婆婆是守寡之人,自然要穿得素净,你一个年轻媳妇,怎会让你那般打扮。”她也没想到欧家如此俭朴,蒋丹华素爱华丽妆扮,自然是不习惯的,可既然已经嫁了过去,又能怎样呢。

蒋丹华噘了嘴,跟着小于氏去了花厅。还没进门,就从窗户里看见桃华穿着一袭银红色衫子坐在里头,欧航立在一边,神态恭谨地正与她说话。

这件衫子看起来是素面的,且桃华乌发如云,也只戴了一枝金镶白玉如意头的步摇,垂下一串翡翠珠子,并没有那些珠光宝气的钗环。蒋丹华一眼看见,心里就松快了些,面上也有了笑容,提起裙子跨过门槛,笑道:“三姐姐可是来晚了呢。”

一句话将将说完,蒋丹华就没了声音。

方才在窗户外头匆匆一眼,也没看清楚,到进来了才发现这衫子不是银红色,而是珍珠红,只是料子织得极精细,且会随着光线明暗有些变化,是极上等的缭绫。

这缭绫产自越州一带,都说是天水碧一色最为贵重,穿在身上走动起来如同水流波动,深浅不定。那个蒋丹华没有见过,但桃华这件红色的,却是如云霞一般华美,在她看来,就是天水碧也不会更好了。

这样一件衫子,加了织花绣朵反而破坏了那流动的光彩,桃华下头也只配了件月白色裙子,裙幅边上用略深些的蓝色绣了简单的祥云纹,看起来更像是傍晚天空之中的一抹流霞了,无论走到何处都耀眼夺目。

蒋丹华咬着嘴唇,眼睛简直离不开这件衣裳,还是小于氏轻咳了一声,笑道:“桃姐儿,这时候是刚从宫里出来?”

桃华的确是刚从宫里出来。赵充仪用那药已经两个月了,身上的红疹果然已经完全消失,虽然还有些痕痒,却是不似从前那么难耐,令人忍不住抓挠了。且赵充仪头晕目眩的状况也好了许多,连脸色也更见鲜亮,自是对桃华的医术赞不绝口。

这夸赞可不是空口说白话就成的,两个月来赵家在朝堂之上有不少动作,虽然不是全部对着于阁老去的,可是迂回环绕的,总是对于党不利。这其中安郡王府当然也出了不少力,沈数动用人手替赵家办了几件事,也从中掌握了不少消息,算是互利互惠了。

今日桃华进宫,赵充仪就向她透了一句话:今年秋闱定下的主考是文光侯,可是底下的副主考大部分是于党的人,其中有一个做过前头一届春闱的副主考,且在那次春闱之中舞弊录取过考生,所录取的当然也是于党一派官员的儿孙。

这个秘密本来赵尚书是不该知道的。因为此事并非于阁老授意,而是那副主考自作主张办的事。自然,他做得也不是十分过份,录取的几个考生本来就在中与不中之间,并非那等目不识丁的蠢货,所以做起来并无什么痕迹。于阁老甚至并不知情,这里头的好处当然也就是这副主考一人笑纳了。

偏偏这取中的考生之中有一人贪杯,偶尔喝醉漏出了几句话来,正被当时还是侍郎的赵原听到了。

赵原此人,性情有些优柔寡断,但却有一大长处便是心细如发。那考生含含糊糊的几句话,听在别人耳中只当他炫耀自己运气好,但赵原听了,却品出了别的滋味。

那时赵家还是于党,然而自赵充仪入宫之后,赵家人心中也不免有了些野望——皇后无子,若是赵家女儿生下皇子,将来便有极大的机会继位,到时候就算皇后是太后,赵充仪也同样能做太后,赵家也能与于家比肩,甚至还能更上一层呢。

这不能说是异心,赵原彼时也没想就离了于党。只是人总归是有私心的,若是能做执牛耳者,谁会甘为他人做嫁衣裳呢。因此当时听了那话之后,赵原的第一反应便是吓了一跳——春闱舞弊不是小事,若是被人揭出来,便是于阁老也要有大麻烦。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既是同党,自然相护。赵原便私下里去打听了一下,不过当他知道几名考生的成绩本就不是十分离谱的时候,也就放下了心。

科考一道,本来除了本事,还要看运气,或者说,要看你是否投了座师的眼缘。除了最前头的三鼎甲及二榜靠前那几名之外,其余人的文章从来也不能完全压服众人的,尤其是三榜的那些同进士们。有时中与不中者水准并无差别,只看座师取中哪一篇罢了。似那副主考这般做法,谁也挑不出什么大错来。

赵原放了心,也就不曾对于阁老说起此事,倒是私下里向那副主考透了几句,又借机将那考生放了个偏远之地的县令,算是卖了个人情出去。

这事儿忽忽就过去五六年了,连赵原自己都快要忘记此事,偏偏今年恩科的主考名单上他又看见了这副主考的名字——这不是作文章的机会来了么?

当然这文章做不做得成还是两可,因为那副主考此次未必还会舞弊。就算他仍旧舞弊,还用上回的法子,那也很难抓到确切的把柄,故而赵原还在犹豫。

但是赵充仪从母亲口中得知这消息之后,却有些等不得了。自她请了桃华诊治之后,容貌越见光彩,皇帝往她宫里走动得也更多,眼瞧着宠爱就有了。然而皇后也越发的看她不顺眼,最近明里暗里地没少用些手段,有时甚至当面就给她没脸。

如今赵充仪最担心的,就是如果自己再次有孕,皇后会不会再度下手。第一次有孕之时她信心满满,总觉得必能保得住平安生产,谁知事实简直是当头一棒。不但孩子没有保住,生下来且是个畸胎,就连她自己的身子也亏损了不少。

从前听母亲和嬷嬷说过,小产对女子伤损甚大,她还不曾放在心上,直到自己小产这一回,才知道究竟有多严重。若是她再度有孕又被皇后所害,那——瞧瞧袁淑妃,一连小产了三回,如今听说已经是不能生了。若是她也落到这般地步,那就算家里立下再大的功劳,于她又有什么用呢?

若说最稳妥的法子,自然是从容扳倒于党之后,自己借着家中立下的功劳挤掉袁氏晋位中宫,那时再生产才是最好。

然而事情总不会如你所想那般,首先说晋位中宫,别看赵充仪在桃华面前说得那般有底气,其实自己心里也是忐忑的。且女子年华易去,若是此时有宠之时不孕,待过得几年容色憔悴,君恩不再,那时候怕是想生且不能了,谁还能让她等到位晋中宫呢?

是以赵充仪只觉得等不得了,可偏偏父亲还是那么个温吞性子,纵然已经决定要帮着皇帝扳倒于党,做事还是那么瞻前顾后畏首畏尾的。如此真如蚂蚁吞象一般,虽则最终必是能吞了的,然而究竟要等到几时?难道真要等到她年华老去,到时候家族里再找个年轻貌美的赵氏女儿进宫邀宠,让她也落得如皇后一般空有名份的地步吗?

于是赵充仪径自就将这消息告诉了桃华。她的想法倒是直截了当:只要找出当年那副主考舞弊的实证,这次无论他是否舞弊,都能照此推断他舞弊,至于说于阁老不知情?录取的都是于党一派,说他不知情,鬼才信呢!

得了这个消息,桃华原本是想出宫就立刻回郡王府的,然而还有另一个消息,让她不得不往蒋家长房这里来一趟。

第217章 有孕第19章 偶遇第256章 就计第185章 比较第165章 挡箭第75章 决心第91章 赌注第253章 逼迫第200章 私心第46章 来访第24章 赏赐第160章 牛痘第35章 心思第34章 忠心第29章 蟹黄第184章 成亲第245章 失子第56章 热心第77章 相约第45章 辛苦第156章 防痘(下)第200章 私心第135章 报复第139章 大赦第32章 邀约第187章 远行第53章 丫鬟第185章 比较第117章 八字第194章 回来第201章 拿获第78章 商谈第146章 亲迎第185章 比较第23章 有孕圈套第143章 怪病第108章决定第127章 人祸第240章 癫狂第89章 观猎第28章 奉召第114章 阴谋圈套第164章 过年教唆第102章贺酒第183章 安排第54章 郡王第194章 回来重症第98章 献药第112章 失望第172章 私下第131章 冒功亲戚有喜第44章 谋官处置第133章 秘药第118章 嫉妒第194章 回来第36章 上第217章 有孕第185章 比较第83章 揭破第24章 赏赐第125章 事定第210章 和离第184章 成亲第163章 推行第260章 图穷身份第231章 结盟第78章 商谈第81章 心因第254章 陷阱居家第93章 发病第99章奏对第59章 难堪第83章 揭破第118章 嫉妒第39章 长房第48章 上巳第179章 返京第54章 郡王第80章 推荐圈套第176章 支持第244章 求子第229章 害怕第45章 辛苦第103章前程动气第117章 八字第195章 交锋第127章 人祸第109章得封第196章 自作
第217章 有孕第19章 偶遇第256章 就计第185章 比较第165章 挡箭第75章 决心第91章 赌注第253章 逼迫第200章 私心第46章 来访第24章 赏赐第160章 牛痘第35章 心思第34章 忠心第29章 蟹黄第184章 成亲第245章 失子第56章 热心第77章 相约第45章 辛苦第156章 防痘(下)第200章 私心第135章 报复第139章 大赦第32章 邀约第187章 远行第53章 丫鬟第185章 比较第117章 八字第194章 回来第201章 拿获第78章 商谈第146章 亲迎第185章 比较第23章 有孕圈套第143章 怪病第108章决定第127章 人祸第240章 癫狂第89章 观猎第28章 奉召第114章 阴谋圈套第164章 过年教唆第102章贺酒第183章 安排第54章 郡王第194章 回来重症第98章 献药第112章 失望第172章 私下第131章 冒功亲戚有喜第44章 谋官处置第133章 秘药第118章 嫉妒第194章 回来第36章 上第217章 有孕第185章 比较第83章 揭破第24章 赏赐第125章 事定第210章 和离第184章 成亲第163章 推行第260章 图穷身份第231章 结盟第78章 商谈第81章 心因第254章 陷阱居家第93章 发病第99章奏对第59章 难堪第83章 揭破第118章 嫉妒第39章 长房第48章 上巳第179章 返京第54章 郡王第80章 推荐圈套第176章 支持第244章 求子第229章 害怕第45章 辛苦第103章前程动气第117章 八字第195章 交锋第127章 人祸第109章得封第196章 自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