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阳谋

“既为阳谋,吾等行事与否,皆不影响高诚结汉中之心。不过,咱们还是要想法子对抗高诚和张鲁啊!”

刘焉心情除了略有失望,看不出其他灰心的表情。从方才,自己就已经猜出使臣入绵竹的意图,无非就是逼迫张鲁结盟。

这一计,只要使臣过了葭萌关,入了州牧府,那基本上就不存在失败的可能。因为,张鲁会自己将所有的可能给脑补出来。

“君郎方才所对,扶甚是佩服。这阳谋之策虽然无其所破,但终究是计谋。不如君郎以仁义之名,资补关中万民十万石粮草来的光明正大。高诚若想发兵吾益州,必须得再想个名头了。否则,师出无名,其必败矣!”

年岁已有八十高龄的董扶,却是洪声铿锵有力,继续道来:“况且,其若攻吾益州,吾等大可连之袁术,以行围魏救赵之策。关中和汉中威胁的可不仅仅是吾益州,袁术也深受其害!”

从关中武关而出,经武关道,便可直击南阳。从汉中房龄出,亦可同击武关。

南阳郡,乃是讨伐董卓、高诚之际,孙坚杀其郡守,献于袁术。如今,更是袁术势力的中心所在。

南阳乃是荆州第一大郡,汝南乃是豫州第二大郡,仅是这两郡口众,便高达四百余万。同时,皆是良田万顷,丰腴之地。

没了南阳郡,袁术的实力等于缩水近一半。尤其是其关键的战略重要性,更是对袁术来说不可有失。

同样,南阳郡对刘表来说,一样非常重要。只可惜袁术趁机所占,荆州面对孙坚带领的袁术精锐部队,打的有点出不了门了。

与高诚交易五十万石粮草,也是刘表希望关中能与关中达成共识,来分担自己的压力。面对天下第一诸侯,刘表心里没底啊。况且,荆南现在也被袁术使者搞得乌烟瘴气,南北不得相顾。

比如现在,消息一传开,孙坚顿兵襄阳城外,袁术也不敢使大军南下增援孙坚。他要防备曹操、张邈,现在还要防着高诚,亦是有点两头顾不住。

听了董扶的话,刘焉还是犹豫不决,言道:“吾与景升、正礼,同为汉室宗亲。如今天下大乱,诸侯四起,不能匡扶汉室也就罢了,只能南方三州结盟,共抗北军。如今袁术攻景升正急,吾益州不能伸以援手,怎么又背盟而结袁术。如此,天下岂不讽吾刘君郎无信无义,笑吾大汉宗室无人哉!”

董扶皱眉不语,确实如此啊。

这汉室宗亲的名头,益处固然不小,可限制亦非全无。

只是,南方三州结盟,看似坚实牢固,实则不堪一击。只要刘表一败,荆北一丢,全线皆崩。如此顾全宗族情义,反倒不如仗此四塞之国,收复汉中,图谋关中。

刘君郎如此行事,固然使人倾佩,唯独终究受其所害!

董扶不再劝言,与刘焉又谈起如何均配利益的要事。

张鲁强吗?

不强,一点都不强。

只是现在益州为内忧所困,始终不能聚全力以伐张鲁。

东州士人与巴蜀士族,到现在都还没有谈拢,仍旧是各司所利。

说难听点,葭萌关内有一万大军,半数在巴蜀士族手中。而成都有兵一万,倒是在东州士手里。可偏偏原州治雒县内也有一万大军,在其世家手中握着。南方数郡,更是到现在都没搭理州牧府,尚未归附。

不然,绵竹原属关城,后来人口稠密,才升为县邑。刘焉身为益州牧,岂能以此为治所哉。

还不是因为雒县赵韪手握大权,又结南方各郡士族,阻刘焉等人南下。甚至要不是贾龙率众开关,刘焉连绵竹都到不了。

当然,这是益州内部之事。赵韪也承认刘焉益州牧的身份,只是因为利益分配不和,听宣不听调罢了。

东州士人本是避难而来,而到了益州,避免不了要占据原属益州士族的利益。这一点谁都明白,所以更加难以均配!

商议了半天,刘焉还是没拿出决定,由此作罢。待到董扶回去之后,刘焉又使人向葭萌关传去消息,严防王咸。

既然知道高诚很有可能与张鲁结盟,那自己就不能不做准备。

而在同一时间段内,居于阳平关的张鲁,也得到了高诚使者过了葭萌关的消息。

数日后,使者入绵竹益州州牧府的消息,自然也传到了张鲁耳中。

张鲁心忧,当即遣人去往葭萌关外,请宋斌归来。

不担心是不可能的!

自己胆敢扣下粮草不放,仗的是关中没粮,不足以发兵南下。可高诚一旦与刘焉结盟,粮草完全不是问题。

甚是,自己敢攻打刘焉,也是因为心知益州内部还没有团结在一起。东州士与巴蜀士族还没合力,刘焉自己战力不足。

可一旦刘焉与高诚结盟,巴蜀士族也很有可能因此与东州士和解。骤时,一南一北,自己区区一个汉中,怎么可能胜的了!

哼,真不知道杨昂干什么吃的,居然让高诚使者入了绵竹。

张鲁知道益州雒县有高诚的调查司,但是只要封锁住葭萌关,其内人想要前往关中,只能东走荆州或西取故道。

这两条路,无论选哪一条,都非一二月所能抵长安。如此一来,光是结盟间消息往来,都需要半年之久。这么长时间,足够自己转圜了。

可现在,使者入了绵竹,见了刘焉,那就不同了。因为宋斌就在葭萌关外,消息传递更加方便,也许现在已经有信骑自褒斜道直奔长安了。

当然,这也许是高诚的计谋,以使者入绵竹为阳谋,来逼迫自己开关放道。

只是自己赌不起啊!

但事情绝对不能这么简单的过去了。

得不到足够的好处,自己何必冒着如此大的风险,扣下高诚五十万石粮草。

第668章 失利第912章 破势(终)第3章 举将第576章 许以厚利第77章 天下局势第503章 赵大大的第一次独自作战(中)第552章 进第64章 试探攻城第485章 离间计第338章 黄雀在后第267章 袭营(上)第268章 袭营(中)第404章 三将相王第745章 军威赫赫第135章 朱儁丧母第26章 破城溃敌第241章 撤离第725章 犍为之战(33)第413章 宋斌归长安第624章 丧家之犬第366章 子龑二周第196章 阵前斗将第868章 占卜第222章 各有绸缪第390章 界桥之战(终)第602章 回援第453章 起居注第7章 博弈第564章 入夜第251章 狡兔三窟第933章 夜泅潜水第373章 合纵连横(6)第376章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第433章 离心离德第97章 凉州现状第161章 美阳会战(1)第222章 各有绸缪第109章 杨府聚众第337章 螳螂捕蝉第933章 夜泅潜水第71章 辕门射纪灵第48章 觐见第762章 朝会伊始第876章 贪腐风气第80章 欲纳降第164章 美阳之战(4)第769章 乱第817章 借道第656章 追赠第101章 低配版具装甲骑第49章 论兵第351章 拜访蔡邕第768章 借卒第577章 调查司署第705章 犍为之战(14)第60章 长社大胜第552章 进第223章 段煨第662章 诸事第825章 兵临城下第129章 城破第210章 回归冀城第252章 摧毁第832章 晋阳城下第205章 这天子第568章 一朝丰腴,一朝困苦第16章 阵战黄穰第898章 高处不胜寒第54章 百里无人烟第829章 争城(上)第849章 相约合谋第735章 漩涡第736章第439章 狭路相逢第285章 过武关第226章 孰轻孰重第296章 传国玉玺第410章 长治久安第778章 冬季攻势(4)第925章 行阵入江河,截水断流!第135章 朱儁丧母第193章 变局,兵动第223章 段煨第812章 肱骨第648章 平城第188章 再归长安第724章 犍为之战(32)第44章 佳人第426章 周瑜入蔡府第864章 北境烟云第128章 策马攻城第72章 凌迟纪灵第777章 冬季攻势(3)第802章 冬季攻势(28)第317章 虢亭会战(3)第484章 逼迫第759章 凛冬第633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第558章 作逆第515章 郭全父子
第668章 失利第912章 破势(终)第3章 举将第576章 许以厚利第77章 天下局势第503章 赵大大的第一次独自作战(中)第552章 进第64章 试探攻城第485章 离间计第338章 黄雀在后第267章 袭营(上)第268章 袭营(中)第404章 三将相王第745章 军威赫赫第135章 朱儁丧母第26章 破城溃敌第241章 撤离第725章 犍为之战(33)第413章 宋斌归长安第624章 丧家之犬第366章 子龑二周第196章 阵前斗将第868章 占卜第222章 各有绸缪第390章 界桥之战(终)第602章 回援第453章 起居注第7章 博弈第564章 入夜第251章 狡兔三窟第933章 夜泅潜水第373章 合纵连横(6)第376章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第433章 离心离德第97章 凉州现状第161章 美阳会战(1)第222章 各有绸缪第109章 杨府聚众第337章 螳螂捕蝉第933章 夜泅潜水第71章 辕门射纪灵第48章 觐见第762章 朝会伊始第876章 贪腐风气第80章 欲纳降第164章 美阳之战(4)第769章 乱第817章 借道第656章 追赠第101章 低配版具装甲骑第49章 论兵第351章 拜访蔡邕第768章 借卒第577章 调查司署第705章 犍为之战(14)第60章 长社大胜第552章 进第223章 段煨第662章 诸事第825章 兵临城下第129章 城破第210章 回归冀城第252章 摧毁第832章 晋阳城下第205章 这天子第568章 一朝丰腴,一朝困苦第16章 阵战黄穰第898章 高处不胜寒第54章 百里无人烟第829章 争城(上)第849章 相约合谋第735章 漩涡第736章第439章 狭路相逢第285章 过武关第226章 孰轻孰重第296章 传国玉玺第410章 长治久安第778章 冬季攻势(4)第925章 行阵入江河,截水断流!第135章 朱儁丧母第193章 变局,兵动第223章 段煨第812章 肱骨第648章 平城第188章 再归长安第724章 犍为之战(32)第44章 佳人第426章 周瑜入蔡府第864章 北境烟云第128章 策马攻城第72章 凌迟纪灵第777章 冬季攻势(3)第802章 冬季攻势(28)第317章 虢亭会战(3)第484章 逼迫第759章 凛冬第633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第558章 作逆第515章 郭全父子